甄帅
摘要:建立学生认同,企业认可的教学体制是高职院校改革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成功的教育模式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机械类实训教学现状与发展潮流,提出机械类实训教学“多元核心”模式,即教师以教学资源的采集方式和技能实训方式多元化为基础,以教学团队为依托,将教学资源产品化、信息化。学生以核心突破一项技能为依托,综合多种实践能力。以此培养既能够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又有自我提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技能人才。
Abstract: To build a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recognized by students and accepted by enterprise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successful education mode must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echanic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olybasic Core" teaching mode is put forward, where teacher carries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cquisition methods and skills training way, and relying on the teaching team, to make teaching resources productized and informationized. Students mainly work on a single skill, integrated a variety of practical abilities. In this way, we can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who can work in the production line and have self-improvement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类实训;多元核心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echanical training;polybasic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9-0182-03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全球经济格局已经悄然发生改变。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谁能制造出新的需求,谁将创造未来。伴随着企业的转型和大量的用工需求,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成为机械行业争相挖掘的宠儿。反观现在我国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课业不断加重,距离企业的要求却越来越远。大学生苦于就业难,企业却面临着用工荒。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境地,首先要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质量抓起,建立学生认同,企业认可的教学体制是高职院校改革的方向,成功的教育模式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本论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机械类实训教学现状与发展潮流,提出机械类实训教学“多元核心”模式,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1 现行实训教学情况分析
发现并解决现行教育模式中暴露出的问题,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在调查总结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后,笔者将常见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不协调
学生步入大学时刚刚经历了高考的洗礼,一些孩子开始成熟,他们不愿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在新环境中迫切想要洗心革面重新开始。对新课程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常用的教学模式奉行“先把理论上完,才能开始操作”陈旧观念,忽视学生心理和能力特点,困难的专业理论对于理论基础普遍薄弱的高职学生可谓“当头一棒”,半个学期下来学习积极性消磨全无。这种“填鸭式”教学野蛮粗暴,教师也不禁感叹:“为什么课程越到后面越难上!”,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适时推出个性化、现代化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
1.2 课程要求与教材资源不协调
由于生源特点和地方产业的特殊性,各高校不仅需要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更需要符合生源需求的教学资源。使用统一的规划教材,课程体系的特色体现不出来,由于本身就对书本没有兴趣,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还没进入重点就打了退堂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现代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前所未有,与其与之对立,不如顺应时代改变教育资源传播渠道。将网络资源的趣味性高,针对性强,反馈便捷等优点与传统教育资源的计划性、整体性相结合是目前实训教学改革的难点。
1.3 技能要求与实践方法不协调
所谓的自我提高能力和创新是将知识技能内化、综合、迁移和创造的过程,反观我们的实践教学设计简单枯燥,为了操作而操作,甚至加工出来的零件有什么用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这样的实训与学生的认知没有共鸣。通过每学期的实训周统一进行技能实训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常见模式,虽然操作训练连续便于管理,但学期间实训操作间隔时间较长,各工种实训之间没有交叉和关联,这种“体验试”的实训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技艺,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再次培训,既耽误了企业的用工时间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提高实训设计的实用性、综合性和个性化是实训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2 “多元核心”模式开发
2.1 教学资源“多元化”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近几年,国内外已经争相开展教学信息化发展研究,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要求,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针对高职机械类教学特点将网络资源的趣味性、企业资源的实用性、学校资源的专业性等相结合,提炼出学生感兴趣愿意学的“多元”教学资源至关重要。
教学资源整合的重点应放在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阶段,针对地方特色建设符合生源特点的信息化平台,从繁多的网络资源中提取精华,将教学资源转变为“产品”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结果。这需要联合企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在线平台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为主体,教师则作为指导者和解惑者。由教研室收集汇总问题,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反馈与教师,也可以通过此途径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将技能操作录制为视频,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将一个动作要领或一个工序讲解清楚,虽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收益颇多。不仅减少了在课堂上演示的时间,而且通过手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观看可以提高学习灵活性,突破了对于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依赖。师生间沟通更加简单,学生可以用留言、弹幕等形式在线提问互动。
2.2 实训模式“连续化”
为了配合教学资源的产品化、信息化发展,实训的传统方式必须改良,建立灵活的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学生的技能锻炼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几周的实训课堂之中,技能培训的关键在于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使技艺提高。摒弃以往实训周的概念,结合实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将实训课程提前到第一学期“趁热打铁”,每周穿插安排实训。由于学生在新环境中积极性较高,实训课与理论课同时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快速了解。将实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技不离手,在几年的生活中习惯实训车间的环境,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2.3 专项技能“核心化”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生的操作技能应该以一种工种为核心向外迁移发展,在一项工种上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或获得技能大赛奖项是学生能力提高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保证。
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上课的时间完成技艺的飞跃,要想成为大师,必须刻苦锻炼。在教学中强调技能的反复锻炼,在学校探索“操作自习”机制,通过预先申请实训室等方法合理的安排实训设备的使用,为需要提高记忆的学生提供平台。
技能的提高当然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摸索,在校中建立的“大师工作室”通过技能大师的影响力吸引一批优秀的学生加以培养,为报名参加技能考试或技能大赛的学生提提供技术支持。
2.4 实训内容“综合化”
课程融合是“综合”实训模式的基础,将学生的相关主干课程及主要职业技能贯穿起来,设计成2到3个大型的实训项目,如PLC、液压与气压传动、传感器原理、电工电子等课程融合为“智能机械手”等综合性实训,把几年的课程和必备技能教学融合到项目中来,按学期分阶段完成,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每学期的实训任务,最后形成一个具体的机构或设备。
实训场地融合是“综合”实训模式的前提,实训场地的单一性使学生感到枯燥,将多种机械类实训设备综合放置在一个实训空间,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同一专业班级同时实训。体现加工工和设备制造流程的一体性,让学生认识目前加工设备的上下工序,活跃实训环境,连续实训工序,流动实训工件,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认同感。
物流实训材料是“综合”实训模式的扩展,实训产品的实用性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在最初的实训课题开发上考虑加工零件的连续流动,根据项目实训计划确定此次零件的加工数量,在零件上标注姓名编号后库存。学生加工出的合格零件可以和以后课程的零件相互组合,或作为后续加工的毛坯材料。结合毕业综合实践,将学生的最终作品的完成情况纳入到毕业实践考核中来,学生在完成的几个最终项目成品中选择一个作为毕业作品。
3 实训环境探索
3.1 实训室环境建设
技能实训不只是模仿,营造独立的实训环境是引导学生探索发掘的前提。教学的展示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而实训的过程应该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实训设备和教学设备之间的差异性。将教学设备尽量拆解,形成特定的教学区域。而给学生完整的设备并创造独立工作空间,配齐个人必备工夹量具及其他附件,个人对自己的设备工具、物料和产品负责。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避免过去互相抄袭和设备损坏无人问责的弊端。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塑造企业行为观念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法宝,模仿企业布置实训环境,张贴安全制度,现场行为规范,设备管理规定、作息时间表等,设立存包柜,实训期间将手机等物品存入,不穿着工作服不得进入实训室。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厂环境之中,在几年的锻炼之中,塑造企业人格。
3.2 实训室管理模式
实训现场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解答学生提问,检查操作过程,负责学生安全,还需要排查设备故障,管理实训耗材等。繁多的工作让实训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三级”管理模式即对实训现场实行教师、实训室管理员、高年级学生三级管理。
教师是实训现场的主要负责人,应把精力投入到教学演示、解答学生提问等重要工作中来,实训室管理人员配合教学人员共同完成现场管理工作,实训室管理员不是保安,应该承担教学管理任务。实训室管理人员应由教研室确定轮岗制,并给予补贴,把实训管理员岗位职责正真发挥出来,对场地安全,设备故障排查负责。
在实训管理中可以发挥高年级学生带头作用,在实训中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特别对于女学生,不善于高强度体力劳动,但是对于细致的计量检测工作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由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产品检测评价,即可以提高高年级学生计量检测能力,又可以对低年级学生操作质量进行管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时间。
4 结束语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教学 “多元核心”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建设对于网络资源筛选的把握,相关实训课程的协调和课时的分配等,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改进,一定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来。
参考文献:
[1]陈长生.开设创新实训课程,切实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14(06).
[2]唐重.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4(11).
[3]李建国.高职教育产学研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4).
[4]裘俊彦.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4).
[5]王爱建.机械实训中“教-学-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启迪综合论坛,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