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云
摘 要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认真改变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课改实施几年的历程中还有许多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待于我们不断改革。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阐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提问的方式和形式、教材中小试验及插图的利用、教学内容的处理等策略来提高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56-01
教学内容顺序相信大部分教师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教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们需要怎样改变课堂构建方式,如何科学施教?这都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时,我设计了三个既简单,现象又明显的小试验:“注射器的活塞为什么很难被拔出?”把大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排尽里面的空气,然后用拇指堵住注射器口,让学生把活塞拔出,学生感到非常吃力。“不流水的小孔”,在矿泉水瓶上打几个小孔,在里面装上水,小孔有水流出,盖上瓶盖后,水就不流了。“矿泉水瓶怎么变瘪了?”,往矿泉水瓶倒入热水,用力摇几下,把热水倒掉了,将瓶盖盖好,过段时间,矿泉水瓶就变瘪了。这三个小试验使学生感到相当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形式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置是我们教育技能发挥的优势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课堂上的提问除了教师外,还应该给予学生大胆提问的机会。当学生们经过真正动脑提出急于求知的问题时,就会极大地激起了求知欲,提出的问题愈多,猎奇心就愈强,兴趣也就更浓,课堂的注意力就愈发集中,思想就愈活泼。
三、充分发挥小试验及课本上插图的作用
物理课程教学离不开实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因为这些实验比较容易做,器材实验室都有,比较容易准备。但是只用这些试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些小试验作为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中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试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试验。给一位男同学一根筷子和一个吹好的气球,给一位女同学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吹好的气球,让他们比一比谁先把气球戳破。然后,再用同样的筷子和气球做比赛。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下来学生基本上已经弄懂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自己分析教材上的实验了。
另外在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小插图,只要认真分析利用导,对教学效果也可以起到推风助浪的作用。如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有三幅小插图就有这样的效果,驾驶员看到前面有一条小狗后踩刹车,汽车滑行了一段距离。是为了说明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力做负功,也叫物体克服力做功;而甲图中,小女孩搬石头而未起、两个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则是为了说明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以及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对物体都不做功。这类小插图不仅直观而且含义深刻,由小插图得出的相关结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科学安排教学步骤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做到灵机巧动是我们实现教学高效的途径。在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中如果把第十一章第一节《多彩的物质世界》放在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后开展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学生在化学上此时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同时物质的结构对分子的热运动和物质的内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处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严密,各部分知识之间相互联系,内容跨度小,学生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