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较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迅速发育,心理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因此,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育阶段。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育,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育,使他们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等优秀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关键是使学生拥有成就感
初中生对未来没有规划能力,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一般而言,初中生的自信心总是在具体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在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一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初中学生的心理有强烈的自我展示的需求,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展示。但现在的学生,虽然正在走向成熟,但他们大多数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而极少数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学生”往往占据了表现的舞台,使其他的大多数学生只能当观众,却不敢站出来表现自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强,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并逐渐失去了自信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使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就要想办法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给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证明自己“能行”的大舞台。在公开场合“亮相”,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骄傲,反省自己的不足。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基础是保护自尊心
每个初中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种自尊心、上进心是很宝贵的特质。同时,由于学生心理不成熟,他们一旦遇到失败的打击,自信心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而教师的否定和批评,会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再努力也没用,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因此,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能力
有能力才会有自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入手。遇到事情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交给不同的学生去做,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给与指导,使他们学会做事,学会把事情做好,逐渐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逐渐地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最终,使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方法是赏识赞美
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教师就不能生活。”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著名的“罗森培尔效应”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师只有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
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需要是激发潜能
自信心应该是牢固地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刻意地迎合学生、人为地创造出来的,那么这种自信心是经不起检验的,只要学生走出教师的影响,马上就会原形毕露。这样只会对学生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真正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保证是持之以恒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波动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学生今天还信心满满地做事,突然第二天就对所有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有计划,要持之以恒。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加,还要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总之,教师要想真正地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就要深入到学生的群体当中,体会学生的心理,找到教育的方法。建立活动平台,不断在活动中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拥有真正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有耐心,还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