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及探测防护与减缓清除技术发展

2016-11-14 02:33王晓海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卫星与网络 2016年9期
关键词:航天器轨道卫星

+ 王晓海 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空间碎片及探测防护与减缓清除技术发展

+ 王晓海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文章从概念、来源、分类、危害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了空间碎片相关基本知识,阐述了空间碎片的探测防护、监视检测技术,重点研究探讨了空间碎片的减缓与清除的有关政策和技术,最后介绍了国外若干空间碎片清除计划。

空间碎片 碎片探测防护 碎片监视检测 碎片减缓 碎片清除

1.空间碎片

自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后,人类便进入了空间时代,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新领域,空间活动已成为世界经济、科学活动和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1.1空间碎片的概念[2]

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空间活动过程中遗留在空间的废弃物。2003年机构间空间碎片委员会(IDAC)提交给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的《空间碎片减缓指南》、2006年2月外空科技小组空间碎片工作组提交的《空间碎片减缓指南修订草案》以及联合国外空委2007年通过的《空间碎片减缓准则》对空间碎片做出了以下基本一致的定义:“空间碎片是指位于地球轨道上或者再入大气层的非功能性的人造物体,包括其碎片和部件。

1.2空间碎片的来源[2]

通过分析空间碎片的产生原因,总结归纳出空间碎片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①在轨道发生碰撞所产生的碎片。这是目前占空间碎片比例最大部分。

②入轨后火箭剩余燃料、卫星高压气瓶剩余气体、未用完的电池等,都可能因偶然因素爆炸,产生难以估量的碎片。

③固体火箭燃料中添加的铝粉,燃烧时产生的氧化铝向空间喷射,形成空间“沙尘暴”。

④飞船和空间站的航天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如和平号空间站曾经向空间抛出大小垃圾约有200多包)。

⑤受空间碎片的影响,航天器表面材料加速剥落成为新的空间碎片。

⑥航天员在空间行走时遗弃的东西(例如扳手、各种工具、手套、摄像机与灯器等物品也成为空间碎片)。

⑦寿命终止后的卫星或者发生故障的卫星均成为大型空间碎片。

⑧携带卫星入轨后的末级火箭,留在空间变成碎片。

⑨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

⑩还有其他一些碎片来源,目前暂时难以确定。

1.3空间碎片的分类[7]

通过对回收的航天器表面分析及探测器测量数据和观测结果,并根据空间碎片的探测方法与防护措施的特点,按空间碎片尺寸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

1)大碎片。尺寸大于10cm,主要包括:废弃的卫星和运载火箭末级;执行任务中的抛弃物品;因碰撞、爆炸和解体产生的大碎片;脱落的活动部件等。

2)危险碎片。尺寸在1cm~10cm之间,包括:任务相关物体,如爆炸螺栓等;高强度爆炸、碰撞产生的小碎片;温控涂层表面退化脱落的大片漆片;核反应堆泄漏的冷却剂;其他脱落的活动部件,如天线等。

3)小碎片。尺寸在1cm以下,包括:任务相关物体,如爆炸螺栓产生的碎屑;高强度爆炸、碰撞产生的碎屑;固体火箭燃烧产物;温控涂层表面退化脱落的微小漆片;碎片碰撞产生的二次碎片云;核反应堆冷却剂泄漏的产物。

1.4空间碎片的危害[10]

空间碎片绝大多数分布在距地面2000km的人类使用最频繁的低地球轨道(LEO)[7],空间碎片和航天器的平均相对撞击速度达到每秒10千米,对航天器安全和航天员生命造成严重潜在威胁,巨大的撞击动能造成的破坏力之大,几乎无法防护,一颗直径1厘米的空间碎片的撞击即可导致航天器彻底损毁,唯一的办法是躲避[10]。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产生的极高压力超过航天器材料强度的数十到数百倍,会穿透航天器表面,并形成大面积的碎片云以非常高的速度破坏航天器内部器件和系统,造成航天器功能严重损伤,甚至导致航天器彻底解体/爆炸失效。航天器的体积越大、飞行时间越长,其遭遇空间碎片撞击的风险也就越大[7]。

毫米级以下的小空间碎片也对航天器构成威胁,是航天器屏蔽防护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微米级的空间碎片,数量多达千万,虽然每次撞击的后果不严重,但长期多次撞击的累积效应仍会导致航天器性能下降和功能失效,使得应用卫星难以可靠、长寿命在轨工作,因而需要在航天器设计时采取相应对策对这类小碎片加以防护[10]。

当空间碎片运行到400千米高度以下区域中时,大气阻力的作用开始变得突出,受到阻力作用,碎片的高度会逐渐降低直至最终陨落。在陨落再入高度100 千米以下的稠密大气过程中,大部分碎片会受到摩擦力而被烧毁,但也有部分还会残存,残骸可能会落至地面,危及地面生态系统的安全。实际上每天都有空间碎片在陨落,一般的碎片,体积不大,在再入大气过程中都被烧毁殆尽,而体积较大的卫星,其残骸残存的可能性大,一旦落至地面,对地面人员生命安全可能造成很大威胁[10]。

2.空间碎片探测技术[6]

空间探测的目的包括探测和跟踪,然后确定空间物体的轨道特征参数。对于不同尺寸的空间碎片,需要采用不同的观测手段进行探测。一般来说,大尺度空间碎片主要依靠地基光电望远镜及地基雷达进行探测;中小尺度空间碎片(危险空间碎片和小空间碎片)探测可以依靠天基手段,主要包括航天器表面采样分析、天基雷达遥感探测等手段。

2.1空间碎片的地基探测

地基探测是利用地面观测设备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一般包括地基雷达探测和地基光学探测。

·地基雷达探测。一般采用脉冲精密测量雷达和相控阵雷达。脉冲雷达是利用抛物面反射天线控制波束定向发射,主要用于卫星和大尺度空间碎片的探测。相控阵雷达是通过数字电子技术改变发射器相位来合成波束,在较大范围搜索和跟踪目标,对低轨道上的大尺度空间碎片进行有效探测。由于地基雷达具有全天候和全天时的功能,不受天气影响,昼夜影响。但是对于探测远距离上的小型物体,雷达受波长、功率影响会受到限制,因此雷达多用于对低轨道上的碎片进行探测。

· 地基光学观测。光电望远镜能收集空间物体反射的光谱,具有很大的作用距离,实现中高轨道上大尺度碎片的探测。但是受云、雾、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要求天气晴朗,夜晚才能观测,光学测量适于对高轨道上空间碎片进行测量。研究表明,在探测高轨道上的空间碎片方面,光学望远镜胜过大部分雷达;而在探测低轨道碎片方面,雷达比望远镜要好。

2.2空间碎片的天基探测

天基空间碎片观测是利用天基平台的观测设备和探测器件进行空间碎片探测的方法。一般有天基遥感探测、天基直接探测、航天器表面采样分析等方法。

· 天基雷达遥感探测。由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等飞行器搭载光学望远镜、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设备在空间探测。由于天基遥感探测是在太空中进行空间目标的观测,其探测器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较近,分辨率高,而且探测过程不会受到大气的干扰,因此对空间物体的观测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可用于中小尺度的空间碎片探测。

· 空间碎片直接观测。主要利用在空间飞行器上搭载由一定材料构成的探测仪器,通过这些仪器记录空间碎片及星际尘埃的撞击效果,从而收集空间碎片的探测方法。通过直接探测能准确记录空间碎片的碰撞事件,计算出空间碎片质量、速度、通量和运行轨迹等信息,是了解小尺度空间碎片的重要方法,对航天器防护和航天材料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 航天器表面采样分析。主要通过对返回的或长期暴露在空间环境中的航天器表面材料的分析获取空间碎片信息的方法。通过对撞击坑的发生时间和尺寸的分析,能够获得亚毫米尺寸的空间碎片信息,直接分析得到小空间碎片对航天飞行任务的影响。其优点是可观测到毫米级以及毫米以下尺度碎片,可对碎片分析,缺点在于只适用于低轨道。

3.空间碎片监视发展[4]

国外空间碎片监视领域发展较早,美国和俄罗斯都建立了完备的空间目标监视网,形成了独立的数据库。由于空间碎片尺寸较小,给雷达和光学探测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题。通过对国外空间碎片监视技术的研究,空间碎片监视应重点发展以下4个方向。

3.1多平台空间碎片监测

空间碎片尺寸小,作用距离远,除发展地基雷达和光学设备外,应大力发展天基设备,充分利用天基设备的优势。碎片观测设备装载于需保护的空间站或类似的空间平台上,可大大减少设备的观测距离,且不受气象的影响。

3.2光学弱目标检测技术

在获取空间碎片光学图像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目标运动,不均匀光照、成像平台的抖动等,使得最终获得的图像出现模糊、几何畸变和降质,对后续的目标检测与提取产生极大影响。研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复杂背景下的多个弱小目标的检测技术,可消除上述不利影响。

3.3多个传感器联合处理

利用多个传感器多空间目标联合探测以及数据联合处理技术提高空间碎片的检测能力和精度。需解决多个传感器的时间、空间同步问题,可研究数据融合处理算法。

3.4碎片尺寸反演技术

空间碎片探测的目的是对现有在轨空间碎片进行编目管理,为空间活动提高有力保障,有效防护空间飞行器。空间飞行器的防护措施与空间碎片的大小有关,因此必须开展空间碎片尺寸估计方法的研究。

4.空间碎片防护技术[1]、[11]

国内外学者在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研究从未间断,而且研究成果的应用也在逐步拓展。2011年4月,在德国柏林召开了第29届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会议,其中防护组提交的报告反映了国际上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最新进展[1]。

《防护手册》作为IADC 防护组工作的重要成果标志,集中展示了IADC在防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在第29届IADC会议上,IADC防护组讨论并通过了由NASA提交的《无人航天器风险评估》标准,并将其纳入《防护手册》中。同时,IADC成员国对空间碎片环境模型、撞击风险评估、在轨碎片撞击事件、防护材料以及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试验、超高速撞击溅射碎片特性、超高速撞击试验数据库、超高速发射设备以及在轨感知技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交流讨论。

卫星的空间碎片防护与载人航天器的防护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①空间碎片撞击导致的失效模式不同,载人航天器结构板为铝板,结构板穿透就可以认为航天器失效,而卫星的结构板一般为铝蜂窝板或碳纤维蜂窝板,其超高速撞击特性比铝板要复杂的多,更重要的是蜂窝板的穿透并不意味着卫星或设备的失效;②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特性不同,载人航天器结构板为连续介质,其超高速撞击特性较简单,而卫星结构板为复合材料,其超高速撞击特性要复杂的多;③空间碎片防护手段不同,载人航天器的防护措施一般是在结构板外一定距离安装一个或几个防护屏来提高航天器抗撞击能力,而卫星的防护措施一般不采取增加防护屏的做法,而是采用调整卫星飞行姿态、调整设备布局、采用防护性能强的材料等方法提高卫星抗撞击能力;④卫星的质量约束相比载人航天器要苛刻的多,这决定了在卫星上要采取更加经济更有效率的防护手段[11]。

卫星飞行姿态、总体构型布局由卫星任务、设备功能等约束条件确定,一般不考虑空间碎片的影响,根据国际经验,卫星的防护设计一般采用防护增强材料或包覆复合材料以达到防护目的[11]。

5 空间碎片减缓政策[6]

空间碎片对人类的空间资源开发活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空间碎片环境的控制与治理必须由所有航天国家(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1993年世界上主要航天发射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由各国航天局代表参加,是一个半官方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在各国航天局之间交换有关空间碎片研究的资料,建立开展空间碎片研究国际合作的渠道,共同研究与评价控制空间碎片的措施。2003年,机构间空间碎片委员会(IDAC)向联合国外层空间委员会提交了《空间碎片减缓指南》、2006年2月外空科技小组空间碎片工作组提交了《空间碎片减缓指南修订草案》以及联合国外空委2007年通过了《空间碎片减缓准则》。此外,联合国外太空委员会(UNCOPUOS)的科学与技术分组委员会(STSC)已经于2004年将空间碎片问题列为专题,成立了空间碎片工作组(SDWG),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空间碎片减缓指南》为基础,讨论空间碎片减缓措施的落实问题。除此之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正式将空间碎片减缓系列标准纳入其工作计划之中。

2010年6月,美国在其颁布的新版空间政策中,以高姿态表明其为减缓空间碎片、减少外空事件发生而做的努力。美国配套的制度文件有美国NASA 安全标准《限制空间碎片的指南和评估程序》、管理指南《限制空间碎片产生的政策》、支撑文件《空间碎片评估参考手册》和支撑软件《碎片评估软件》。

欧空局也发布了《欧洲空间碎片安全及减缓标准》和《空间碎片减缓手册》,并设立了空间碎片管理机构,规定每一个空间项目都指派一名空间碎片管理人负责对空间碎片减缓措施的实施。

6 空间碎片减缓技术[3]

减缓空间碎片的一个办法是减少航天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产生的空间物体的数量,另一个可用的方案是通过寿命末期变轨等措施将空间物体移出受保护的轨道区域。第一类措施包括防止产生与航天活动相关的物体、防止产生固体火箭发动机碎渣和钝化处理。第二类措施包括缩短在轨时间、移入弃置轨道和主动移除。还须指出,一种措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空间物体。每种措施都有其适用条件。下面将简述其适用范围和效果。

6.1缩短在轨寿命

这一措施的目标是促使在轨长寿命大空间物体离轨并再入地球大气层,使其不能成为将来的碰撞对象。虽然从减缓碎片的角度考虑,直接再入更为可取,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不可行。一方面,直接再入需要大量的燃料,因此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实施受控再入还需满足特定条件,这些条件既复杂又成本高昂。缩短在轨时间还可指通过机动使空间物体进入另一轨道,从而使该空间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再入地球大气层。上述两种情况均仅适用于近地轨道上的卫星。在高轨道使用该措施可能导致重大的再入焚毁而产生的高额代价,并且可能暂时增加再入过程中的物体与在低轨道运行卫星的碰撞风险。

6.2弃置轨道

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将被转入并保留在更高的弃置轨道。这一作法对于近地轨道也可以适用,并已被用于俄罗斯“雷达海洋侦察卫星” (RORSAT)等的处理。在过去10年,相当数量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已实施了上述寿命末期变轨。

6.3防止产生碎渣

固体火箭发动机通常会使用铝来提高其能效。铝通过燃烧氧化成直径达几厘米的碎渣或者亚毫米级的尘粒而长期存留在轨道上。如果以液体发动机替代固体发动机是可以防止产生碎渣的。这将减少厘米级及更小体积的物体数量。尽管这些物体看似不至于引发灾难性的碰撞,但由于碎渣颗粒在厘米级的空间物体总数中占第二位.对其采取减缓措施还是有意义的。此外,卫星应避免在其运行过程中释放出仪器罩和爆炸螺栓等物体。此类物体体积往往较大,能够引发灾难性的碰撞。

6.4钝化

航天器或上面级意外解体是空间碎片的主要来源。这种解体是由随载能量源引起的。大多数解体是推进系统的爆炸造成的。排出剩余能源,可减少解体事件的发生。比如,用阀门将剩余燃料和氧化剂释放到空间,就能做到这一点。因电池爆炸而引发的卫星解体目前很少发生,但过去这是产生空间碎片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可以追踪到的因残留推进剂而产生的解体也呈显著下降趋势。尽管已采取钝化航天器的措施,但是2007年2月,一个满载推进剂的“和风”M火箭上面级还是因故障而在大椭圆轨道爆炸。

6.5主动移除

目前正在讨论进一步的措施,即对于在轨时间长且所在轨道空间物体高度密集的较大空间物体实施主动移除。这一问题重要原因在于碰撞连锁反应快要来临,特别是在太阳同步轨道,这些轨道上有很多对地观测卫星。有关措施是将已经在轨的物体移除。回收装置将与这类空间物体对接并操控其进入再入轨道。

对于主动移除而言,技术上和科学上的挑战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要确定具有潜在碰撞风险且在轨长寿命的物体。其次,这些物体要根据其风险大小确定优先次序。最后需要研发对接和离轨的移除装置。

7 空间碎片清除技术[7]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是指:对LEO碎片使其进入大气层烧毁,对GEO碎片使其轨道抬高或降低235km而进入“坟墓轨道”,从而达到保护在轨航天器不受碎片撞击。因此,对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的一般要求是:①避免产生更多空间碎片;②具备全区域可行的清除方案(LEO、GTO和GEO);③清除每个碎片的成本要低;④重返地球的可控性(LEO);⑤清除效率。

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是全世界航天界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也是现在的热点问题,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现在已经跨过了概念研究,正处于关键技术研究,并且其中有部分技术已开始进入实验验证阶段。目前,已经提出的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7.1空间拖船追赶抓捕移除技术

空间拖船利用自身的发动机进入作业轨道,将捕获工具展开或插入空间碎片(或失效航天器)实施抓捕,然后离轨,以达到移除目的。这类技术较成熟,可操控性高,但可重复使用性较差,移除成本较高。

7.2电动力绳索移除技术

电动力绳索移除技术(Electro Dynamic Tether System, EDT)是移除系统接近要移除的碎片(或失效航天器),将其携带的金属绳索的一端安装在要移除的碎片上,并释放金属绳索的另一端,利用地球磁场产生的拖拽力改变碎片轨道,从而达到移除目的。这一技术中绳索不易操控,移除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

7.3膨胀降轨移除技术

该技术将充气装置安装到碎片上,并利用其形成气球或抛物面形状提高气动阻力,以降低碎片轨道,实现移除。缺点是目标增大,容易破裂,可能会产生大量新碎片。

7.4太阳帆移除技术

该项技术是给碎片(或失效航天器)安装一个很大的太阳帆,利用太阳光子产生的压力改变碎片轨道来达到移除目的。该技术的可行性得到验证,较适合于地球同步轨道,但清除周期较长,且作用区域有限。

7.5液/气体、微粒云雾、离子束移除技术

在碎片(或失效航天器)运行轨道上喷射液体、气体、微粒云雾、离子束等来增加阻力或产生反向推力,降低碎片速度,从而降低其轨道,达到移除目的。这种技术的缺点是喷射出的粒子(离子)束自由分散,可控性较差。另外,存留的微粒云雾可能会影响正常运行的航天器。

7.6激光主动移除技术

空间碰撞频繁发生,空间碎片已对航天活动形成严重威胁。目前所有的空间碎片减缓措施虽然能够减少空间碎片的产生,但是不足以保持空间碎片环境的稳定,空间碎片清除势在必行。空间碎片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先从被动防护转到减缓,再从减缓转到主动清除。在众多的清除技术中,天基激光主动清除空间碎片技术前景诱人,但该技术仍有很多难点尚未突破,需要攻克,并且实现起来投入巨大。因此需要世界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可以想见,空间碎片天基激光主动清除技术研究将开拓和引领航天技术的新领域,成为未来航天技术新的增长点。

8 空间碎片清除计划[5]

8.1美国的电动碎片清除器

2010年8月,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公布了正在研制的空间碎片清除技术演示验证项目—电动碎片清除器(EDDE)。电动碎片清除器主要由太阳电池翼、电子发射器和飞网管理器组成。单个电动碎片清除器每年可清除约30块碎片,美国规划的清除系统包括12个这样的清除器,可在7年内清除近地球轨道上所有2500块质量大于2kg的碎片。

8.2日本的微型清除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研究一种演示验证主动清除空间碎片技术的微小卫星系统—空间碎片微型清除器(SDMR)。

空间碎片微型清除器的任务过程可简要概括为:空间碎片微型清除器首先与目标空间碎片自主会合,并测量其运行轨道;然后围绕目标飞行,确定将其捕获的最佳路径;逼近目标,使其稳定并用机械臂捕获目标;随后将固定在机械臂上的电动力缆绳展开;最终自动调节缆绳倾角,以控制推力并避免缆绳失稳,携带碎片离轨。日本计划在2020年前进行空间碎片微型清除器系统的在轨演示验证试验,此后,采用较大的卫星建造具有实用价值的碎片清除系统。

8.3德国的制动火箭星

2010年,德国制动火箭空间(Retro Space)公司提出了“制动火箭星”(“Retro Sats”)方案,计划每年抓捕15块大型空间碎片并使其离轨。德国制动火箭空间公司计划在2016年开展首次在轨演示验证任务,2022年发射业务星。

8.4瑞士的太空清理星

2012年2月, 位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瑞士航天中心宣布,将发射空间碎片清除系列的首颗卫星—太空清理-1(Clean Space One)卫星,以清除目前瑞士在轨的一颗“立方体卫星”或其姐妹星Tlsat卫星。太空清理-1是一颗纳卫星,计划于2015-2016年发射,主要验证远距离和近距离目标探测系统、捕获系统、微推进系统及可控再入系统。该系统采用图像和视频系统对目标进行定位,采用机械臂/机械手抓捕目标。

8.5法国的碎片清除器

2012年3月,法国公布了自己的碎片清除系统计划。该系统采用机械手对碎片进行抓捕。法国计划在2020年前采用小型原理样机进行非合作目标交会和离轨技术的首次在轨演示验证,2022-2024年进行全功能样机的在轨演示验证。

此外,各国还提出了聚焦太阳光消融碎片,向碎片喷射高速气流使其改变运行方向并离轨,向碎片喷射泡沫增大气动阻力,使其提早坠入大气层烧毁等一些概念方案。

8.6英国的“立方帆”清除器

英国萨里空间中心(Surrey Space Centre)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基于太阳帆的技术,命名为“立方帆”(Cube Sail)。“立方帆”使用了可借助太阳能的太阳帆作为动力推进系统,不过,这面帆还有另一个独特功能,那就是作为“轨道刹车”,帮助它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立方帆”将搭载在一个500千克以下的小型飞行器上,预计将于2016年晚些时候发射到地球上空70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展开其大约5米×5米的帆,然后分两步进行垃圾清理测试:位于低轨道的太空垃圾,它将直接用展开的帆将其黏住;至于在较高轨道上的垃圾,就要借助太阳能动力去接近了。即使在700千米这样的高度,仍然存在着稀薄的大气分子,这些大气分子产生的阻力会拖拽这近地轨道上的卫星,使其轨道迅速衰减,直至将它们拉回大气层烧毁。

8.7欧空局空间碎片清除计划

欧空局正在其“清洁太空”计划下开展论证称为e.DeOrbit的空间碎片清除任务,目的是要减小航天业对地球和空间环境的影响。控制关键性低地轨道上碎片数量的唯一办法便是将废弃卫星和火箭上面级等大型物体清除掉。e.DeOrbit任务针对的是已很拥挤、高度在800千米~ 1000千米之间的极轨道。

[1] 韩增尧、庞宝君 .“空间碎片防护研究最新进展”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年第4期.pp369-378

[2] 林来兴 .“空间碎片现状与清理”.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年第3期.pp1-10

[3] 卡斯滕·魏德曼、徐宇. “空间碎片减缓” . 《中国航天》.2012年第8期.pp34-37

[4] 袁伟明、曾令旗、张波、宋青鹏 . “空间碎片监测技术研究”. 《现代雷达》.2012年第12期.pp16-19

[5] 马楠、贵先洲 . “国外空间碎片清除计划”. 《国际太空》.2013年第2期 .pp64-69

[6] 张胜利、常守锋 . “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碎片的防护与轨道保护策略” . 《国际太空》.2013年第7期. pp67-70

[7] 龚自正、徐坤博、牟永强、曹 燕 . “空间碎片环境现状与主动移除技术”.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4年第2期.pp127-135

[8] 陈蓉、申麟、高朝辉、唐庆博、童科伟 . “空间碎片减缓技术发展研究”.《国际太空》.2014年第3期 .pp63-67

[9] 黄虎、张耀磊、易娟、范国臣 .“天基激光清除空间碎片方案设想”. 《国际太空》.2014年第4期. pp45-47

[10]刘静 .“如何应对空间碎片的威胁?”. 《太空探索》.2014年第5期. pp28-30

[11]郑世贵、闫军 . “空间碎片防护需求与防护材料进展”《国际太空》.2014年第6期 .pp49-53

[12]李大卫、陈凯、刘静 . “空间碎片碰撞预警国际标准”《国际太空》.2014年第9期. pp61-66

[13]王国语 .“空间碎片国际机制发展趋势分析”.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5年第2期.pp147-152

[14]曹喜滨、李峰、张锦绣、Richard Muriel .“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37卷第4期.pp117-120

[15]焦建超、郑国宪、苏云 .“基于空间站平台的空间碎片探测与清除技术”. 《国际太空》.2015年第4期.pp53-56

[16]宗和 .“我国成立‘国家队’监测‘空间碎片’”.《太空探索》.2015年第7期.pp8-9

猜你喜欢
航天器轨道卫星
2022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miniSAR遥感卫星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2019 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静止卫星派
2018 年第三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18年第二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