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酰亚胺体系无氰镀银添加剂的研究

2016-11-14 06:49:01毕晨刘定富曾庆雨
电镀与涂饰 2016年3期
关键词:光亮剂镀银光泽度

毕晨,刘定富*,曾庆雨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丁二酰亚胺体系无氰镀银添加剂的研究

毕晨,刘定富*,曾庆雨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光亮剂苯骈三氮唑(BTA)、丙烷磺酸吡啶鎓盐(PPS)和表面活性剂OP-10、平平加对无氰镀银层光泽度的影响。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硝酸银45 g/L,丁二酰亚胺80 g/L,焦磷酸钾70 g/L,5,5-二甲基乙酰脲(DMH)15 g/L,氢氧化钾40 g/L,pH 9.0 ~ 9.5,温度20 ~ 30 °C,电流密度0.3 A/dm2,时间30 min。再通过正交试验对上述4种物质进行复配,得到较优复合添加剂:BTA 20 mg/L,PPS 10 mg/L,OP-10 50 mg/L,平平加20 mg/L。加入复合添加剂后,镀液的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分别为99.3%、75.4%和100.0%,稳定性好。所得镀银层沿(111)和(200)晶面的取向更为明显,结晶均匀、细致,表面平整,光泽度达271 Gs,结合力和抗变色性优良。

无氰电镀银;丁二酰亚胺;光亮剂;表面活性剂;光泽度

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有关无氰镀银的研究备受关注。从无氰镀银的发展历史来看,对无氰镀银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找到或合成无毒、无害并能够与银离子稳定配位的配位剂;二是研制出有机或无机添加剂来改善镀液与镀层的综合性能[1-5]。当前,对无氰镀银的研究侧重于工艺技术方面,有关添加剂对镀液及镀层形貌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3]。丁二酰亚胺被认为是无氰镀银的理想配位剂,采用丁二酰亚胺体系制备的镀银层细致、均匀、光亮,电流效率高,pH范围也较宽[6-7]。但该体系在不使用添加剂时,允许的电流密度范围窄,镀层易出现白雾、烧焦等现象。因此,研究适用于丁二酰亚胺体系的添加剂,以便在保证结合力的前提下扩大电流密度范围和提高镀层光亮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以丁二酰亚胺为主配位剂,焦磷酸钾和5,5-二甲基乙酰脲(DMH)为辅助配位剂的镀液进行无氰镀银,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并对添加剂进行复配优化,以改善镀银层外观不理想的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

1 实验

1. 1 材料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镀液用去离子水配制。阴极为100 mm × 65 mm × 0.2 mm的黄铜片,阳极使用纯度为99.99%的银板。

1. 2 工艺流程

除油→自来水洗→活化→自来水洗→去离子水洗→预镀银→自来水洗→去离子水洗→电镀银→去离子水洗→钝化(防变色处理)→自来水洗→去离子水洗→无水乙醇脱水→干燥。

1. 2. 1 除油

NaOH 5 g/L,Na2CO335 g/L,Na3PO450 g/L,OP-10 2 g/L,温度60 °C,时间5 min。

1. 2. 2 预镀银

Na2SO3200 g/L,AgNO310 ~ 20 g/L,pH 8,室温,时间10 s。

1. 2. 3 电镀银

AgNO345 g/L,丁二酰亚胺80 g/L,K4P2O770 g/L,DMH 15 g/L,KOH 40 g/L,pH 9.2,温度25 °C,电流密度0.3 A/dm2,时间30 min。

1. 2. 4 钝化

K2Cr2O720 g/L,HNO315 mg/L,温度30 °C,时间8 ~ 12 s。

1. 3 镀层性能评价

1. 3. 1 外观和光泽度

目视镀层表面的色泽和粗糙度,将镀层外观分为光亮、半光亮、不光亮和粗糙 4个等级。采用上海图新电子科技公司的MN-60型光泽度仪,在60°的折射角下测定镀层光泽度,以所测值减去基体本身光泽度(70 Gs)的值来判定镀层光亮度,若为负值,则说明镀层光亮度不如基体。

1. 3. 2 抗变色性

将厚度为(15 ± 1) μm的镀银层浸泡于0.1 mol/L K2S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并吹干,观察镀层的变化情况。

1. 3. 3 结合力

选用2种方法测定镀层结合强度:一是将镀银试样90°弯折2次,观察镀层是否有剥离、脱落等类似现象;二是将镀银试样置于烘箱中200 °C恒温1 h,取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镀层有无起皮、鼓泡等类似现象。

1. 3. 4 微观形貌及结构

采用Hitachi SU-1500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镀银层的微观表面形貌,采用日本Rigaku公司的D/max-rB 12KW型旋转阳极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镀银层的晶体结构。

1. 4 镀液性能测试

1. 4. 1 分散能力

采用赫尔槽八点法。在赫尔槽阴极试片上选取8个正方形区域,第一个区域距离近端1 cm,距试片下端2.5 cm,随后依次并排确定其余7个正方形区域。在电流0.1 A下,对100 mm × 65 mm × 0.2 mm的黄铜片电镀10 min。按式(1)计算分散能力。

1. 4. 2 覆盖能力

式中Ti为i号方格的分散能力;δi为i号方格中心的镀层厚度,μm;δ1为1号方格中心的镀层厚度,μm。

采用内孔法。阴极为内径10 mm、长50 mm的铜管,管外壁绝缘处理并保留10 mm形成盲孔状态,正对阳极水平悬挂,在电流0.1 A下电镀10 min,镀完后将试样纵向切开,依据内孔中的镀层长度来评价覆盖能力。

1. 4. 3 电流效率

根据法拉第定律,以及实际通过的电量和阴极上沉积银的质量,按式(2)计算电流效率ηc:

式中,m为实际沉积的银单质的质量,g;I为通过电解槽的电流,A;t为电镀时间,h;k为银的电化学当量,4.025 g/(A·h)。

1. 4. 4 稳定性

先将镀液静置于空气中,观察其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发生变化,再采用放置一段时间的镀液进行无氰镀银,并分析银层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 1 光亮剂的筛选

在基础镀液的基础上,不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分别选取2,2′-联吡啶、PPS(丙烷磺酸吡啶鎓盐)、聚乙烯亚胺、HD-M(2,5-二甲基-3-己炔-2,5-二醇)、苯骈三氮唑(BTA)、1,4-丁炔二醇、PPSOH(羟基丙烷磺酸吡啶鎓盐)作为光亮剂。初步筛选实验表明,PPS、苯骈三氮唑对改善镀层外观均有一定的效果,而2,2′-联吡啶、聚乙烯亚胺、HD-M、1,4-丁炔二醇的光亮效果不明显,PPSOH的加入则会使镀液产生沉淀。因此选择PPS、苯骈三氮唑为光亮剂做以下实验。

2. 1. 1 PPS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

在1.2.3的条件下研究PPS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随着PPS添加量的增大,镀层的光泽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PS添加量为6 mg/L时,镀层光泽度达到最大,为256 Gs。显然,少量的PPS即可显著提高镀层的光泽度。PPS的光亮效果主要通过其所含的羰基、碳碳三键起作用,这些键强烈吸附于阴极表面,使阴极电位明显负移,从而使镀层结晶细致[8]。

2. 1. 2 苯骈三氮唑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

固定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不变,探究苯骈三氮唑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知,苯骈三氮唑的添加量≤15 g/L时,光泽度随苯骈三氮唑添加量的增大变化不大;苯骈三氮唑的添加量>15 g/L时,镀层的光泽度先急剧增大后减小。较佳的苯骈三氮唑添加量为20 mg/L,此时镀层光泽度为254 Gs。

ρ (PPS) / (g/L)图1 PPS含量对银镀层光泽度的影响Figure 1 Effect of PPS content on glossiness of silver coating

图2 苯骈三氮唑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Figure 2 Effect of BTA content on glossiness of silver coating

2. 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在基础镀液的基础上,不考虑光亮剂的影响,初步筛选实验表明,镀液中加入 OP-10、平平加对改善镀层外观均有一定的效果,只是用量和范围各不相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20000的光亮效果不明显,并且聚乙二醇-20000易使镀层发脆,结合力不佳。因此初步选择OP-10、平平作为无氰镀银的表面活性剂。

2. 2. 1 OP-10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

固定基础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不变,探究OP-10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随着OP-10在镀液中添加量的增大,镀层光泽度总体先增大后减小,当OP-10的含量为50 mg/L时,光泽度为257 Gs,含量超过70 mg/L时,光泽度迅速下降。

2. 2. 2 平平加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

平平加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随着镀液中平平加添加量的增加,镀层光泽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平平加含量为18 mg/L时,镀层光泽度达到最大(255 Gs),随后继续增大平平加含量,镀层光泽度急剧下降。平平加是良好的润湿剂,添加少量即可显著提高镀层光泽度,过量或不足都会造成镀层起泡脱落、变色、起白斑、发花、发雾等故障[9-10]。

图3 OP-10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Figure 3 Effect of OP-10 content on glossiness of silver coating

图4 平平加含量对镀层光泽度的影响Figure 4 Effect of Peregal content on glossiness of silver coating

2. 3 添加剂配比的正交优化

单一光亮剂或表面活性剂对镀层光泽度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将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光亮剂与光亮剂配合使用,能显著增大镀层光泽度,根据单因素实验,挑选光亮剂苯骈三氮唑、PPS与表面活性剂OP-10、平平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镀层光泽度为指标,其余参数同1.2.3,试验方案及结果列于表1。

表1 添加剂正交复配试验结果和极差分析Table 1 Result and rang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additives formulation

由表1可知,不同因素对镀层光泽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因素A > 因素D > 因素C > 因素B。即对镀银层外观影响最大的是苯骈三氮唑含量,影响最小的是PPS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较优添加剂组合为A2B3C2D2。采用该组合添加剂进行无氰镀银,所得镀层的光泽度为271.00 Gs,大于正交试验中光泽度最高的试验6。因此确定添加剂组合为:苯骈三氮唑20 mg/L,PPS 10 mg/L,OP-10 50 mg/L,平平加20 mg/L。

按1.4表征采用最优组合添加剂的镀液性能,得到镀液的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分别为99.3%、75.4%和100.0%。在室温环境中将镀液放置20 d,镀液外观无明显变化,所得镀层性能正常。由此说明该体系镀液具有较好的覆盖能力、分散能力和稳定性。

2. 4 镀层的结构和微观形貌

2. 4. 1 镀层的组织结构

镀液有、无添加剂时,所得镀银层的晶体结构见图5。由图5可知,未加入添加剂时,镀层以(111)晶面取向为主。加入添加剂后,镀层沿(111)晶面的取向更为明显,同时促进了难结晶的(200)晶面的生长。这是因为添加剂选择性地吸附于电极的(111)晶面,使(111)晶面的电结晶活化能增大,从而使其在电沉积过程中转化为慢生长面而最终保留下来,成为镀层最终的择优取向[11]。

2. 4. 2 镀层的表面形貌

镀液中有无添加剂时所得镀银层的微观表面形貌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镀液未加入添加剂时,镀层的平整度较差。加入添加剂后,镀层较为平整、光滑,结晶比较均匀、细致。

图5 镀液中有无添加剂时镀银层的XRD谱Figure 5 XRD patterns of silver coating obtained from the bath with and without additive

图6 无氰镀银层的SEM照片Figure 6 SEM images of the silver coatings obtained from cyanide-free bath

2. 4. 3 结合力

分别对镀银试片进行90°弯折2次和200 °C热震试验,镀层无脱落、起皮现象,表明镀银层结合力良好。

2. 4. 4 抗变色性

对无氰镀银层与氰化镀银层(制备条件:AgCN 30 ~ 45 g/L,KCN 70 ~ 80 g/L,K2CO325 g/L,温度30 °C,电流密度0.3 A/dm2,时间30 min)进行抗变色性测试,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本体系无氰镀银层的抗变色能力优于氰化镀银层。将无氰镀银试样悬挂于实验室中,半年后镀层依旧光亮如新,无发黄现象。

表2 不同工艺所得镀层的抗变色性能Table 2 Anti-tarnish property of the silver coatings prepared by different processes

3 结论

(1) 初步筛选得到无氰镀银的光亮剂苯骈三氮唑、PPS和表面活性剂OP乳化剂、平平加,正交优化得到由这4种物质组成的复合添加剂:苯骈三氮唑20 mg/L,PPS 10 mg/L,OP-10 50 mg/L,平平加20 mg/L。

(2) 采用最优组合添加剂时,镀液的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分别为99.3%、75.4%和100.0%。镀液在室温环境中放置20 d后无明显变化,所得镀层性能正常。

(3) 加入添加剂后,所得镀层沿(111)和(200)晶面的取向更为明显,结晶均匀、细致,表面平整,光泽度达271 Gs,结合力和抗变色性能优良。

[1] 张庆, 成旦红, 郭国才, 等. 无氰镀银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J]. 电镀与精饰, 2007, 29 (5): 12-16.

[2] 冯绍彬, 孙喜莲, 商士波. 推行无氰工艺,重塑行业形象[J]. 电镀与涂饰, 2004, 23 (2): 47-48.

[3] 王春霞, 杜楠, 赵晴. 无氰镀银研究进展[J]. 电镀与精饰, 2006, 28 (6): 18-21.

[4] 苏永堂, 成旦红, 张炜, 等. 无氰镀银添加剂的研究[J]. 电镀与环保, 2005, 25 (2): 11-13.

[5] MASAKI S, INOUE H, HONMA H. Mirror-bright silver plating from a cyanide-free bath [J]. Metal Finishing, 1998, 96 (1): 16-20.

[6] JAYAKRISHNAN S, NATARAJAN S R. Alkaline non-cyanide bath for electrodeposition of silver [J]. Metal Finishing, 1996, 94 (5): 12-15.

[7] 王宗礼, 邹津耘, 邹爱云. 丁二酰亚胺镀银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4 (4): 53-63.

[8] 方景礼. 电镀添加剂理论与应用[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322, 327, 347.

[9] 王憨鹰, 陈焕铭, 孙安, 等. 光亮剂对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影响[J]. 表面技术, 2008, 37 (3): 14-15, 24.

[10] 陈勿初. 探讨平平加在光亮镀镍中的应用[J]. 电镀与环保, 1992, 12 (6): 28.

[11] 姜贵凤, 郭湛和. 氰化物镀银液中光亮剂行为的初步探讨[J]. 电镀与环保, 1995, 15 (2): 5-7.

[ 编辑:周新莉 ]

Research on additives for succinimide cyanide-free silver electroplating

BI Chen, LIU Ding-fu*, ZENG Qing-yu

The effects of benzotriazole (BTA) and 3-(1-pyridinio)-1-propanesulfonate (PPS) as a brightener as well as OP-10 and Peregal as a surfactant on the glossiness of silver coating prepared from a cyanide-free bath were studied by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The basic bath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silver nitrate 45 g/L, succinimide 80 g/L,potassium pyrophosphate 70 g/L, 5,5-dimethydrazine (DMH) 15 g/L, potassium hydroxide 40 g/L, pH 9.0-9.5, temperature 20-30 °C, current density 0.3 A/dm2and time 30 min. The optimal composite additive formulated with the given four kinds of compounds was obtained by orthogonal tests: BTA 20 mg/L, PPS 10 mg/L, OP-10 50 mg/L and Peregal 20 mg/L. The bath containing the composite additive is stable and has a current efficiency 99.3%, throwing power 75.4% and covering power 100.0%. The silver coating has more obvious (111) and (200) orientations and features uniform, compact and smooth crystalline surface, a glossiness of 271 Gs, and excellent adhesion and anti-tarnishing property.

cyanide-free silver electroplating; succinimide; brightener; surfactant; glossiness

TQ153.16

A

1004 - 227X (2016) 03 - 0131 - 05

2015-11-02

2016-01-11

2016年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理工2016010);2015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GZ字[2015]3032)。

毕晨(1990-),男,安徽铜陵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氰电镀添加剂。

刘定富,博士,教授,(E-mail) liuxiao8989@163.com。

猜你喜欢
光亮剂镀银光泽度
汽车塑料皮纹件光泽度设计及管理研究
叶片光亮剂会影响植物生长吗
叶片光亮剂会影响植物生长吗
5052铝合金阳极氧化黄蓝色差相关性研究
铝加工(2019年5期)2019-11-12 05:32:56
不同光泽度印刷品颜色测量的试验研究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0
铸铝合金镀银工艺的改进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29
钾盐镀锌长效低消耗光亮剂
电镀与环保(2016年2期)2017-01-20 08:15:27
注塑工艺对哑光PC/ABS光泽度的影响
上海塑料(2015年3期)2015-11-28 06:53:48
酚醛树脂/镀银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中国塑料(2015年11期)2015-10-14 01:14:15
镀银漂洗水零排放工艺探究
河南科技(2014年5期)2014-02-27 1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