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6-11-14 09:29:04陈嫣红湖北省丹江口市妇幼保健院湖北丹江口4427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全血血常规标本

陈嫣红 湖北省丹江口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陈嫣红 湖北省丹江口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位体检人员采集外周静脉血共3份,分别置于4°C冰箱、25°C温室以及32°C水浴箱中,放置后于不同时刻进行检测,对照组为即时测定结果。结果:放置4h时,在25°C、32°C环境中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置12h时,在25°C环境中平均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T在放置24h时,25°C环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血标本不同保存时间以及保存温度均可直接影响血常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提升血常规检测精准度,应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检测。

保存时间 温度条件 全血标本 血常规检测 影响分析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实验室检测,在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随着全自动血生化检验仪器的推广应用,血常规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1],但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的送检时间以及保存温度仍为血常规检查结果精确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血常规的检测多在上午8点后进行,这将导致部分患者血液标本不能得到及时的检测,进而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本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人员均自愿参加本组研究并对研究内容、结果完全知情,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体检结果显示患者均未检出疾病,保持健康状态。80例体检人员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7.5±4.3)岁。

1.2研究方法

检验仪器选用我愿Syemex-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质量控制物、质量控制试剂等,冰箱为海尔FYL-YS-98L冰箱,水浴箱为Tatung-WB,采血管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剂真空采血管,若干采血针。

首先在室温条件下应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每例体检人员采集3份,分别置于4°C冰箱、25°C温室、32°C水浴箱环境中,并于放置后1、2、4、6、8、12、24h后进行检测,选择采血后的即时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保存时间、保存温度血常规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本组研究主要对比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下血常规监测结果中的红细胞分布密度(RDW)、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RDW、MCHC、HCT指标变化结果

2.结果

放置4h时,在25°C、32°C环境中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置12h时,在25°C环境中平均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T在放置24h时,25°C环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血液标本保存时间中,HCT、MCHC指标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而出现明显变化,分析其原因认为这可能与血细胞处于高渗状态下会导致渗透压升高,并且血液在检测过程中若遇到低渗稀释液可导致RBC水分的流失,进而导致MCV指标的升高,并且RDW升高可导致部分RBC的破裂,进而导致RBC计数降低[3]。而本组结果中6h时25°C、32°C条件下MXD指标明显升高,这主要与电阻抗原理有关,WBC的差异性导致检测过程中产生的脉冲也存在差异性,因而WBC形态发生差异也将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无法反映真实血常规结果[4]。本组研究结果还发现,血液标本在4°C下保存,保持基本稳定的指标包括WBC、RBC、MCHC等,而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大的指标则有MCV、HCT等,这可能与相应细胞维持自身形态与渗透压能量效果的差异性有关[5]。

综上所述,全血标本不同保存时间以及保存温度均可直接影响血常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提升血常规检测精准度,应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检测。

[1]黄秀琳,李维,杨虎,等.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3):1621-1623.

[2]郭学礼.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2):84-85.

[3]姚凤兰,陈瑜,汪德,等.海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和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6):530-532.

[4]艾卫军,彭金兰,徐霞.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293-1295.

[5]何松哲,何慧,陈懿,等.不同保存和处理方式对全血标本总RNA 提取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2):223-226.

1006-6586(2016)05-0017-02

R446.11

B

猜你喜欢
全血血常规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人人健康(2022年13期)2022-07-25 07:14:30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8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4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