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治疗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2016-11-12 05:29:16唐凯陈群姜建平陈涛杜斌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透性谷氨酰胺内毒素

唐凯,陈群,姜建平,陈涛,杜斌

(浙江省荣军医院,a 消化科,b 重症医学科,c 老年病科,嘉兴 314000)



·临床研究·

谷氨酰胺治疗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唐凯a,陈群b,姜建平c,陈涛a,杜斌b

(浙江省荣军医院,a 消化科,b 重症医学科,c 老年病科,嘉兴 314000)

胃肠功能失调和丧失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肠道作为体内最大的“细菌内毒素库”,参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危重症患者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过程,现在认为肠道诱发了炎症介质发生和加重脏器功能不全[1]。所以有效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是有效降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2],如何防治危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是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老年危重症患者,通过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检测等方法,观察其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危重症患者46例,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72~93岁,平均年龄(85.9±5.1)岁;原发疾病:坠积性肺炎32例,肿瘤晚期8例,脑卒中4例,心功能衰竭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3例患者为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产),20 g/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10 d后进行疗效的比较。

1.2 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第10天晨起排空膀胱后,一次性口服含10 g乳果糖和5 g甘露醇的混合液约50 mL),然后,收集6 h内全部尿液,取其中10 mL测尿L/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

1.3 疗效判断 采用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会议制定标准给肠功能评分[4]:肠鸣音无减弱,且排便正常为0分;肠鸣音减弱,腹部胀气为1分;肠鸣音消失,且腹部高度胀气2分;灌肠后无自主排便为3分;麻痹性肠梗阻为4分。

肠功能疗效判定条件:疗效(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n≥70%,肠鸣音恢复;有效:70%>n≥30% ;无效:n<3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总有效率4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7.56,P<0.01

2.2 肠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肠功能评分均高,存在肠功能障碍。用药后10 d治疗组患者肠功能改善明显,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0.286,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功能评分比较±s,分)

2.3 L/M比值 治疗前,两组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L/M比值比较

3 讨论

高龄危重患者由于肠运动和局部内分泌功能下降,老年人的肠道血管不同程度硬化,在缺血、缺氧、内毒素等内环境紊乱的条件下,诱发多量炎症介质作用,血管收缩,黏膜血流量减少,肠道屏障作用减弱,导致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肠功能障碍和死亡率明显相关[5]。

正常肠道的防御体系包括完整的上皮和黏液组成的机械屏障、生理菌群构成一道生物屏障、局部淋巴组织分泌的保护性抗体组成的免疫屏障,严重创伤、休克等应激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激活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过量氧自由基,局部前列腺素分泌不足、上皮再生能力减弱,因此黏膜屏障受损。危重症老年患者肠源性内毒素、细菌增加,使次级炎性介质,肠道抗原递呈细胞激活,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释放,导致上皮细胞坏死,修复能力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升高,检测肠黏膜通透性可以反映肠道屏障功能[6-7]。乳果糖经细胞外绒毛末梢和紧密处被动吸收;而甘露醇直接穿过肠黏膜上皮绒毛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而被主动吸收,两者吸收入体内后均不被代谢,并经肾排出。因此,两者L/M变大,则可以反映肠通透性增加,表明肠黏膜肠黏膜萎缩,细胞问紧密连接受损、细胞间隙增大[8]。两组患者治疗前L/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存在肠黏膜屏障受损。经丙氨酰谷氨酰胺针治疗组,治疗组L/M值下降更明显(P<0.01),说明肠黏膜通透性降低,表明丙氨酰谷氨酰胺有效地改善了老年危重症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肠黏膜受损,肠功能障碍得到更好的改善。

谷氨酰胺是具多种生理功能的条件必须氨基酸,为小肠黏膜的主要能源物质,而非葡萄糖[9]。可促进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生成及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降低内毒素造成的肠黏膜氧自由基损伤,对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极其重要[10]。危重情况下,营养不良及高分解代谢,导致体内谷氨酰胺严重消耗,降至正常人的20%~80%,小肠上皮细胞失去能量供应,萎缩明显,肠屏障功能丧失,引发炎性反应,MODS时补充谷氨酰胺可促进氮平衡,使肠黏膜屏障修复,防止细菌易位和肠道毒素入血[11-12]。在老年危重症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1] 陈新河,肖奇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肠保护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2),155-158.

[2] GOMERSALL CD,JOYNT GM,FREEBAIRN RC,et al.Resuscit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astric tonometry: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Crit Care Med,2010,28(3):607-614.

[3] 周淑萍,路又可.非侵入性方法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5),1312-1317.

[4] WANG JD,WANG BE.Staging diagnosis and severity score criteria of 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MODS)[J].Chin Crit Care Med,1995,7(6):346-347.

[5] 李娟,姜辉.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浆D-乳酸及内毒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6),715-717.

[6] 曹斌,吕德超,王家宝,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功能障碍与继发胰腺感染的关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5):478-479.

[7] 田景华.肠黏膜屏障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5),1992-1993.

[8] 董妮珊,郑曙云.肠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4),309-312.

[9] WERNERMAN J.Role of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in critically ill atients[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8,21 (2):155-159.

[10] 钱苏荣.谷氨酰胺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5):419-421.

[11] MONDELLO S,GALUPPO M,MAZZON E,et al.Glutamine treatment atten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 injury induced by zymosan administration in mice[J].Eur J Pharmacol,2011,658(1):28-40.

[12] 侯维,孟庆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与修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B),2295-2297.

唐凯,副主任医师,Email:tyisheng@126.com

R574.4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6.05.025

2016-02-20)

猜你喜欢
通透性谷氨酰胺内毒素
Immunogenicity,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VID-19 vaccine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2–18 year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18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心脏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初探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50
猪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基因siRNA载体构建及干扰效果评价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