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祥
摘 要 体育中考是扭转轻视体育课不良氛围、遏制青少年学生体质连续下滑势头的又一重要举措。从2015年起把体育中考考试总分从30分提高到50分,学生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并作为录取依据。体育中考逐步演变为应试体育,无论学生是主动还是被动练习,都必须亲自参与,逐步改变“以静代动”,“光说不练”运动现象,逐步消除懒、散、怕苦怕累思想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治“懒”的灵丹妙药,小学六年养成的习惯到初中要改变难度很大。本文通过对我校刚入校的初一学生锻炼行为习惯和体质测试的分析与研究,力图发现问题,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培养爱好 养成习惯 提高认识
一、研究目的
体育中考是遏制青少年体质下滑的又一重大举措,利用体育中考把体育锻炼作为磨练学生毅力和克服“懒”的一个平台;学生不能片面寻找原因和借口,自身才是变化的根据;充分利用体育中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小学养成不良锻炼理念和行为习惯改进,不能把体育中考看作是初中阶段的事,小学阶段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很重要,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把体育课从“自由活动”中解脱出来;体育中考是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任都压在初中体育老师身上,光靠初中体育老师努力是不够的。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协调配合,督促学生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培养体育爱好,在校内在老师监督下能积极主动的坚持体育锻炼;让越来越多学生离开学校时(周末和两个长假期)坚持体育锻炼。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5年刚入校初一新生锻炼行为习惯和体质测试的成绩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初一新生14个班随机抽查5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2.文献资料法:利用报刊杂志、学术报告、网络科研(搜索,下载)等查阅相关资料,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3.数理统计法:以初一新生14个班体育测试成绩作为调查对象,获得学生测试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
本文还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教学经验的反思、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现状
1.尽管体育中考2015年为50分,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无所谓,老师盯着就练,顾不上盯就坐着休息,大多数同学在小学常常把体育课当“自由活动课”,有些同学在练习过程中,给老师讨价还价,对老师的建议置之不理,甚至抵触;学生“只说不动”、“以静代动”现象普遍。无自觉站队意识、跑操没有集体责任感、做操不用力、课外锻炼不积极、在家懒的使不动……部分学生早操、课间操宁可搞卫生或躲在厕所逃操;由于体育中考体育教学没有自由活动时间,许多同学不适应,老师教学很吃力,学生练习有抵触。常常借故身体不适不能完成练习任务,体育课不思进取,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
2.2015年初一参加测试学生585人,男生302人,50米平均成绩8″93,立定跳远平均成绩1.65米,坐位体前屈-2.92,引体向上平均0.9个,210人引体向上为0;女生283人,50米平均成绩9″94,立定跳远平均成绩1.45米,坐位体前屈+1.61,仰卧起坐平均成绩一分钟27个。
(二)缘由分析
1.困惑:(1)通过初一学生的测试成绩看出,身体素质让人担忧,再加上不良行为习惯,体育中考压力可想而知。(2)体育以前不中考,现在中考为50分,为何还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3)许多家长、学生认为养成锻炼习惯很容易,有没有体育爱好不重要,只要学习好就行。(4)家长、班主任老师等认为坚持锻炼费时、费力、影响学习,会拉大成绩距离和名次。(5)“起跑线”的焦虑和追求是家长身上的枷锁,也是孩子的枷锁。(6)是谁改变了孩子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代价,宁可让孩子学“傻”也不让孩子玩“疯”。(7)许多家长、学生认为体育中考是在给学生又增加负担,家长担心孩子一旦有了体育爱好,就不安心学习怎么办。
2.反思:通过对初一年级5个班200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50%的同学把自身因素排在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第一位,其次父母、班主任老师,学生承认由于自身懒惰不能积极主动的坚持体育锻炼。
(1)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是职工子弟,家庭条件优越,独生子女,娇宠、懒惰、个性强、个人主义相对浓厚、逆反心理等造成对养成锻炼习惯的难度加大。当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尽力了,厌学或不学时,性格内向,懒得不动,没有体育爱好,家长这时候让他“动”可能吗?他已习惯了“静”。班主任为了班级考核、给家长一个满意的交代,利用课余时间促学习。
(2)“健康第一”在“中考”、“升学率”、“期中、期末考试和班级考核”等形形色色的排名下,竟然是那么苍白无力。家长、学校、社会等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成长中,把体育锻炼的热情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在实际行动中,怕苦、怕累思想严重,缺乏毅力和坚持,片面寻找原因和借口,不从自身找问题,不自我反省。
(3)毛振明教授说:“其实现在学校体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还学生在儿时所欠下的体育运动的债”。季浏教授认为,“学生的健康问题是体育课程解决不了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营养过剩、应试严重、家长成才观偏差,学校领导教育观存在问题,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和睡眠不足等,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把体育中考作为学生克服不良锻炼行为习惯的一种手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改变学生的锻炼现状,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通过体育中考这个平台,家长、学校等齐抓共促,关注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克服懒散,怕苦、怕累的思想,先强迫学生坚持练习,培养兴趣和爱好,这也是形成锻炼习惯的开始阶段,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慢慢的随着水平的提高,对这项运动改变了看法,喜欢这项运动,积极主动去参与这项运动。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最后的裁决者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能充分的“动”起来和“出汗”基础上表现出深度的运动参与,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