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产业的发展结构及完善策略

2016-11-11 09:15:17刘晓辉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太原030008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餐饮业商贸连锁

刘晓辉(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太原 030008)

我国商贸产业的发展结构及完善策略

刘晓辉
(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太原030008)

目前我国商贸产业存在集中度不高、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较低、竞争力不足等现象,本文针对商贸产业发展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商贸产业结构网点规划信息化品牌效应

我国商贸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行业增加值情况分析

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之中,批发和零售业行业的增加值由35904.43亿元上升至62423亿元,年均增幅为14.83%;住宿和餐饮业行业增加值由7711.99亿元上升至11158亿元,年均增幅为9.6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行业增加值由18777亿元上升至28489亿元,年均增幅为10.98%。从图1可知,2010-2014年期间,批发和零售业经过逐步下降后最终趋于平稳之势,住宿及餐饮业则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之势,交通运输及仓储邮电业则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之势;虽然三种行业呈现出不同的起伏之势,但在2012至2014年期间三类行业同比增长率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但是在此五年内,批发和零售行业增加但由18.88%升至20.40%,均值为20.01%;住宿和餐饮行业则由4.53%下降至3.71%,均值为4.0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10.75%下降至9.44%,均值为10.11%。虽然我国商贸行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商贸流通产业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却总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与商贸流通行业市场需要及商贸流通行业自身结构有密切关系。

(二)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从业人数分析

2010-2014年,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由535.09万人上升至888.57万人,年均增幅11.27%;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由209.22万人上升至289.29万人,年均增幅7.4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就业人数由634.37万人上升至861.43万人,年均增幅6.31%。从图2可知,三类行业就业人数同比增幅基本一致,均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之势,而从三类行业就业人数中可看出,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一直不高,而批发和零售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两者就业人数则不相上下,不过在最近两年内后者从业人数低于前者。

而对于商贸连锁业而言,2010-2014年,连锁零售业门店总数为206415个,就业人员为250.17万人;连锁餐饮业门店总数为22494个,就业人员为78万人。以连锁餐饮业及零售业就业人数来看,其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较少,这说明连锁经营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仍不十分成熟,直接影响了我国商贸产业集中度及产业结构,降低了商贸产业产值。

(三)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投资额情况分析

2010-2014年,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总额从6032.19亿元上升至15669.9亿元,年均增幅为25.0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总额由2625.38亿元上升至6236.8亿元,年均增幅为18.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总额由30074.48亿元上升至42984.5亿元,年均增幅为11.47%。而从图3可以看出,批发和零售业投资总额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住宿和餐饮业投资总额呈现先降后升再下降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总额则呈现先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虽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总额逐渐上升,但目前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尚未完全实现、物流体系尚未构建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流通产业的流通效率及产业结构的构建完善。

图1 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行业增加值示意图

影响我国商贸产业结构发展相关因素

批发业及零售业、住宿业及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都作为商贸产业的一部分而存在,这些行业虽然都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但在商贸产业链系统之中,这些行业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批发业作为商品零售的前端为零售业及餐饮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交通运输业及仓储业为批发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保障,而住宿业又作为服务行业的基础而存在。同时,随着商贸现代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及连锁经营日益深化,物流体系建设日益完善,这就使得原本各自独立的商贸领域变得更加密不可分。比如,连锁零售业及连锁餐饮业,其需要作为销售前端的批发业作为供给来源,需要仓储业及现代化物流加速其商品流通,需要交通运输业提供流通基础,需要电子商务平台降低其库存及提升其经营效益。

因而随着商贸产业的发展,我国商贸产业结构的协调就变得至关重要。但从我国商贸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批发业和零售业、住宿业及餐饮业就业人数虽多,但现代化商贸流通方式“连锁经营”业态的就业人数及产值仍偏低;交通运输业投资虽大但现代化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而由于商贸结构的弊端,致使商贸流通产业附加值占第三产业附加值逐年降低。

(一)商贸行业监督管理整体滞后,商贸行业市场秩序混乱

现阶段我国商贸行业的发展特点就是技术程度较低、信息化程度较低,因而商贸行业整体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例逐年降低。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不具备先进流通技术能力的商贸企业,受流通技术壁垒的影响日益显现,再加上具备技术短板的商贸企业其技术及经营模式较易被模仿,使得商贸流通差异化及竞争化十分模糊,这加剧了商贸流通行业低水平无序竞争。再加上政府对商贸产业发展指导并不充分,监督体制落实不力、条块分割管理机制不具成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商贸行业市场秩序混乱。

(二)城乡之间商贸发展差异较大,影响商贸产业结构的平衡

由于城乡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资源配置不均、生活方式及消费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战略各不一致,从而使得城乡二元结构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而对于商贸产业,由于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尚未完善、连锁经营业态尚未普及、电子商务所依托的网络建设尚未完全构建,这就导致农村地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经营产值极其低下,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环境不健全,导致其住宿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而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村地区,其商贸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商贸产业结构不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商贸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三)商贸网点及基础设施布局有失合理,产业结构矛盾性突出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盲目地扩大商贸规模及网点数量,从而使商贸网点的建设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商贸网点布局不合理,我国商贸产业整体呈现散落性经营极其普遍、商贸产业集中度偏低、连锁经营开展不力、商贸网点闲置率高、市场秩序混乱等特点。此外,由于缺乏完善规划,导致商贸产业交通运输设施与商贸网点的建设普遍呈现闲置率过高或设施缺失等现象。这造成了已建立的商贸网点无法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运输设施,直接造成了交通运输设施的闲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商贸流通成本,进而影响商贸流通效率。

(四)连锁业态普及率低且不具竞争力,使得商贸流通方式不具现代化

从前文可知,连锁业态就业人数占商贸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严重过低,而连锁业态产业增加值也是极低的,如在2014年,整个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6.21万亿元,而连锁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7340.61亿元,占比14.23%;整个餐饮业收入达到27860亿元,而连锁餐饮业企业收入为1391.02亿元,占比4.99%。从此可看出,现阶段连锁业态经营并不普及,连锁企业所产生销售额占比极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产业的发展,而连锁经营业态不充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产业结构的平衡。目前我国连锁业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连锁经营企业严重不足、连锁经营规范化及标准化不健全、连锁经营信息化程度不足及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连锁经营差异化不明显及规模较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连锁经营业态发展;而由于连锁经营业态发展不健全,因而引发了零售业、餐饮业产值低下,直接造成了商贸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五)商贸流通方式信息化程度存在弊端,影响商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信息化物流体系,就是指在商贸流通过程(分拣、打包、运输、物流等)充分利用信息应用知识及信息技术资源来全面提升商贸产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运输效率,但现阶段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化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其中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物流技术运用不足,现代化物流产业链尚未形成,直接影响商贸流通效率等方面。电子商务在最近几年发展异常迅猛,仅在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就达到13万亿,占当年零售行业交易额的半壁江山。虽然现今国内B2B、B2C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较为完善,但电子商务与商贸业融合在一起发展的趋势仍有待加强,再加上现代化信息化物流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商贸流通业的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日渐降低。

完善我国商贸产业结构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商贸行业监督管理,保障商贸行业正常市场秩序的构建

1.加强政府扶持指导力度,奠定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础。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而我国的商贸产业集中度偏低、附加值低下、占第三产业比重日益降低等情况则直接影响到商贸产业自身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商贸产业发展的扶持及引导力度,如制定相应的金融扶持政策及税收减免政策,以扶持商贸企业发展,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落实现代化流通方式,培育大型商贸企业及推进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深化商贸产业改革创新,支持农村商贸网络建设以实现城乡商贸结构一体化等,从而为平衡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奠定基础。

图2 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从业人数示意图

图3 2010-2014年我国商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示意图

2.改善商贸产业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商贸市场秩序。条块分割管理机制严重违背商贸市场经济秩序,因而应逐步降低政府对商贸市场的干预,改革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将政府的决策行为与市场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突出商贸产业自身主体性及提升管理机制效率。

此外,政府部门应着力于营造良好的商贸市场秩序环境,加强对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商贸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如商业欺诈、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建立商贸产业诚信档案,并加强对违法经营商贸产业的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商贸市场秩序,加强零售产品及餐饮食材的监管,保证各类商品质量安全,提升商贸产业发展信息化及技术化水平,实现商贸产业发展差异化,为商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完善人才储备机制,为商贸产业平衡发展提供智力基础。商贸产业需实行校企联合战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所需要人才;还需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将相关培养机制与考核、晋升、薪酬、奖惩等充分结合在一起,以从企业管理角度全面提升人才竞争力。同时还需要注重人才引进,从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以提升商贸产业人才储备量。

(二)加强农村商贸产业发展,提升城乡商贸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

1.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及水平,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商贸产业布局及配套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农村物流网络,使农村物流体系趋于完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融合农村电子商务与商贸产业,提升农村商贸流通产值;此外普及农村连锁经营业态,提升农村商贸发展的规范化及高效化,从而实现农村商贸流通方式的现代化,实现农村商贸产供销一条龙,提高农村商贸发展水平,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2.培育农村商贸流通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农村商贸中心。农村商贸发展最重要的流通中转站就是商贸流通中心,因而农村地区应结合城镇商贸流通的建设经验,大力建设农村商贸流通中心,提升农村商贸流通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化、便捷化、区位优势化等,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商贸发展水平。此外,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合作社、农业协会、农资店、便利店、农产品连锁店等商贸发展中介组织,同样对农村商贸流通起到非比寻常的作用,因而应充分发挥这些中介组织的流通作用,提升农产品流通的经济性及快捷性,以便为平衡城乡商贸结构及促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条件。

(三)合理规划商贸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商贸产业结构

商贸网店布局合理化,不仅有助于避免商贸网点及商贸基础设施的闲置与浪费,更有助于促进商贸产业发展平衡及提升商贸产业产值。

1.科学规划及审批商贸网点建设,促进其合理化发展。地方规划局、建设局、土地资源局、商贸主管部门等机构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及人口密度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规划及建设商贸网点,保证商贸网点与城市规划紧密集合在一起,使已有的商贸基础设施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应将农村商贸网点纳入相关建设规划之中,以提升城乡商贸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同时还需要对新建商贸网点进行及时公示,保证新建商贸网点基础设施面积的合理性,提升商贸网点选址的科学性,从而为区域商贸产业结构平衡及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优化商贸网点业态配置,提升商贸产业结构平衡。商贸网点选择合理性及布局规划合理性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市场经济视角下,商贸网点自身经济附加值及业态的升级,同样对实现商贸产业结构平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颁布相关措施鼓励商贸网点集约化发展,如鼓励商贸中心转型改造,将已有的商贸中心与生活服务便利店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商贸网点功能性,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增加商贸产业流通值,实现商贸产业结构平衡。

(四)采用多种方式深化连锁经营业态,促进商贸产业结构平衡发展

提升连锁业态普及率、规范连锁业态发展、提升连锁经营品牌影响力,是促进商贸产业发展及实现其结构平衡的措施之一。

1.推进连锁经营品牌建设,增进连锁经营发展规模。地方政府应对具有极好发展态势与竞争性的连锁商贸企业予以相关金融税收方面的支持,而连锁商贸企业也应通过改善内部经营水准、提升商品独特性、落实品牌营销政策以促进其品牌建设及塑造其影响力,进而实现连锁经营规模性的扩张。而对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而言,则应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提升其商贸发展水平,以流通效率的提升为基准促进其商贸产业结构平衡。

2.普及连锁经营,促进连锁经营规范发展。城乡商贸企业应普及连锁经营理念,使连锁经营业态为商贸流通产业值增加奠定基础。同时还需注重连锁经营规范发展,连锁经营业态需统一品牌、统一门面、统一商品、统一设施、统一销售理念、统一服务准则等,此外连锁经营还需共同采购、统一分销、联合配送等,以此提升连锁经营发展水平及产业价值、促进商贸产业结构合理性。

(五)提升商贸流通方式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流通效率提高

由于零售企业信息化不足影响其采购计划准确性及终端产品销售,物流企业信息化不足影响仓储水平,并会降低物流效率,交通运输业信息化不足影响流通效率等。因而“信息化”是有效连接各种商贸形态的有效手段,而信息化不足直接使得整体商贸流通效率严重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促进商贸流通方式信息化。在信息化时代,政府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监管力度逐步加深,企业日益认识到电子商务产业的划时代意义,因而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应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的支持之下,全面构建完善的电商体系,培育各类电商主体,促进电商产业模式创新,以全面发展现有的B2B、B2C、020模式,并将各类电子商务模式与商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改善商贸企业流通效率、提升各类商贸产业产值,从电商角度为商贸产业平衡发展提供基础。

2.增进现代化物流信息化,促进商贸流通效率的改善。物流企业信息化不足,严重影响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的发展;而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完善构建,也是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及促进商贸产业平衡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物流体系,除了需要建立物流产业集群以提升物流规模化,还需要运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技术、EDI技术、GIS技术等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促进物流管理标准化及专业化;还需要大量配置拖挂式车、新能源车等,增进小型物流配送车辆的统一化和物流配送车辆绿色化及专业化,以提升商贸流通的物流效率。

1.晏维龙.中国城市化对流通发展影响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3)

2.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上)[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4)

3.张弘.技术创新与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商业时代,2007(18)

4.宋则,赵凯.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贡献[J].经济研究参考,2009(6)

5.李会战.商贸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策略[J].企业研究,2011(8)

6.胡宏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宁乡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7.顾鸿浩.扬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政府作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8.李罗.商贸流通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F724

A

猜你喜欢
餐饮业商贸连锁
FSMS在餐饮业中的应用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4
画像即墨商贸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 02:20:10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2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23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4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19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12-21 03:13:26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49
关于餐饮业征收增值税的若干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5期)2016-02-28 1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