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力斌
我的藏书票情愫
文 /杨力斌
1988年,华君武在中国美术馆画廊观看《杨力斌小版画与藏书票展览》后,当即题词给予鼓励
1973年,在牛文、李焕民、江碧波等前辈画家的影响下,我开始刻制版画;从1980年至1992年主攻版画创作,前后刻制1 400多幅大小版画,其中袖珍版画藏书票1 200幅。
20世纪80年代,我经常模仿四川美院江碧波老师在版画教学中指导版画系同学针对一个题材刻制不同变体画,探索不同刀法、画面构成组织的效果方法;阅读了谭权书的著作《木刻教程新编》,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李桦先生总结出的更多木刻技法细则,进一步学习了专业版画木刻技巧处理方法。之后我经常上门请教牛文、李焕民、徐匡、吴强年、阿鸽等版画家老师,无数次观看这些国内外著名版画家是如何刻制优秀作品的经过,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耳闻目睹的长期熏陶,使自己从事版画木刻的艺术水平获得长足的进步。
由于藏书票采用版画艺术形式,十分小巧,又称袖珍版画藏书票。国际通用字母为拉丁文EXLIBRIS,原文意思是“我藏书中的一册”,国内习惯简称藏书票,实用价值类似于我国的藏书章。但我国的藏书章没有自己喜欢的图案,也没有国际通用流行的拉丁文EXLIBRIS字母。藏书章使用时,直接在自己的书籍扉页上盖印;而藏书票一般是版画家自己刻制,或者出资委托版画家刻印数十甚至上百枚袖珍版画成品,然后粘贴在自己书籍的扉页上。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陆续从版画杂志和报刊上了解欧美和日本版画藏书票的创作形式。1984年下半年,我开始刻制袖珍版画藏书票时,继续将藏书票当作探索不同版画创作形式的学习,先后刻制过木版、纸版、蜡版、凹凸版的黑白、套色油印、套色水印、水印加油印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随着我刻制的藏书票作品越来越多,除了参加各种展览交流,在国内各地报刊和出版社广泛发表;进而又通过画廊面向海内外爱好者销售等,受到国内外版画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喜欢与收藏,同时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创作热情。
我刻制了部分线描古典人物和皮影剪纸风格的水浒人物,牛文前辈见后,感觉很好,鼓励我刻制出全部水浒人物108将作品,并题写“版画新花”鼓励纪念。当我刻制出20余幅花鸟藏书票,李焕民老师看见后,感觉很不错,就鼓励我刻制出百鸟藏书票,并为我题写“自然之声”鼓励纪念。
在前辈的指导、鼓励和鞭策下,我改变过去盲目刻制藏书票的做法,开始将时间精力全部放在创作中,充分汲取民族民间趣味,刻制大量不同题材作品,比较系统地反映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欣赏习惯。
此时,我在探索不同风格的同时,有意识地拓展题材的更多内容,涉及古今人物、花鸟、山水、动物、生肖、岩画、民间风情等诸多方面,并分别刻制为成套的体育运动、城市风景、三峡风光、桂林风光、田园风景、大熊猫系列、小熊猫系列、蝴蝶系列、昆虫系列、成语系列、工厂系列、十二生肖、百鸟图、梁山好汉108将等不同类别。
当时,我白天上班从事设计工作,晚上就全力以赴地从事藏书票刻制与拓印。从1984年下半年至1988年5月达到高潮,四年刻制各类题材版画藏书票1 200多枚,创造了当时国内之最。
我在创作中追求不同于别人,也不同于自己。有的藏书票在开始拓印时,就尝试水印、油印、对印的不同格调。有的藏书票采取水印加油印等不同的趣味,在一个相同主版经常尝试不同的套色技巧,以便拓印出不同的色彩味道,有的藏书票甚至拓印出很大的区别。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开始刻制小版画和藏书票时,囿于刻制的材料稀少,通常刻制得小一些,还在拓印几幅后,就将其推掉重新刻制另外的小版画和藏书票,其中有很多小版画和藏书票已经没有原版了。
李焕民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诉我说:“推掉这些不错的作品原版刻制新作品太可惜,应该保留下来。”焕民老师在鼓励和告诫我的同时,还热情地送给我很多可以刻制小版画和藏书票的梨木边角材料。
过去,藏书票的实用规定尺寸为不超过9 cm×9 cm,现在藏书票形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期间,为了便于藏书票的展览交流,已经扩大为18 cm×18 cm,近似于小版画形式。我的藏书票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藏书票展览,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版画世界》《劲草木刻》《红岩》《企业文明》等几十家报刊、出版社选发。1986年,我在《中国市容报》撰写《袖珍版画——藏书票》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藏书票有关知识;1990年,我又在《机械电子政工研究》杂志撰写《藏书票漫谈》文章,详细地介绍藏书票在国内外发展、交流的更多内容。
1988年5月,我选择900多枚藏书票,加上一百多幅小版画,先后在成都、北京和重庆等地举办个人小版画和藏书票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画廊展览结束时,该馆还收藏了我的18幅袖珍版画藏书票作品。
我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得过华君武、李桦、李平凡、杨可杨、李少言、叶毓山等很多前辈艺术家的题字题词鼓励。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但他们给我的指导、鼓励,却难以忘怀,成为我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著写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李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