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杰 赵凯娜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项智慧技能,是心脑协同作用的活动,其对于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有着极其重要的隐喻价值和意义。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发展现状和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本文就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涵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学校、家庭、教师和个人四个视角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积极心理品质 高年级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39-01
阅读是一项基本的智力技能,是个体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获取、解读,从而内化意义的心理过程,其本质就是通过文字、图画等外在显现形式引导个体感知升华内在精神,并将其核心精神内化到自身行为模式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夯实巩固课内语文知识学习和拓展延伸课外隐性知识习得的关键桥梁,是取得小学语文科目学业成功的关键,同时还是高年级小学生发展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涵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和情绪调节有着强大的功能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调节情绪,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规避消极不良情绪,以积极情绪引导正向行为应对冲突。其次,可以完善人格,促进高年级小学生人格发展,通过课外读物,从中获取善良、真诚、谦逊等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自己的道德归属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第三,可以减缓压力,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和抗挫折能力,减少对所面临的挫折的消极态度和行为,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对积极心理品质涵养的对策
(一)家长是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涵养先行者
家长唯有身体力行地为孩子树立起“标杆”,才可能使孩子在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方面最大化获益。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孩子之间阅读的互动行为,通过这种“通力合作”,家长能够准确把握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发展积极正向乐观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是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涵养引导者
(1)教师有方向地进行阅读指导和阅读支持。教师在指导高年级小学生课外读物选择时,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障碍,给予具有方向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格特质和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兴趣上“大做文章”,以兴趣激发积极心理品质的获得。
(2)教师布置特色任务实现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涵养积极心理品质关键是学生自身,所以为了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力量和能力,就要设计出高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阅读作业。这种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生动化、灵活化,既可以通过辩论赛、戏剧,也可以通过书法、绘画等形式表现。
(三)自我是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涵养突破者
一方面高年级小学生应树立阅读目标,规范阅读习惯。主动树立一个详细明确的长期阅读目标,规范自身阅读习惯,维系一个良好的长期有效的阅读机制,对于涵养积极心理品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年级小学生要提升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意识的提升,高年级小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能够自我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使自我积极心理力量和能力的获取更“得心应手”。
(四)学校是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涵养培养地
(1)创设阅读环境,开展阅读活动。当下大多数小学校设施齐全,配备了图书阅览室,每周都有阅读课。但是硬件设施的完善并不能改变课外阅读不受重视的现状,学校应定期开展不同主题、多样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让课外阅读的隐喻价值真正意义上根植到高年级小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去,使小学生真正能在课外阅读中获益。
(2)自主研发高品质的课外读物。不同主题和内容的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有着不同侧重的影响。因此,小学校相关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应该协同合作,共同开发符合高年级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自主研发切合高年级小学生需求的高品质课外读物,既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涵养,也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活化小学语文学科,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总的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对其积极心理品质涵养有着极为深厚的隐喻价值和意义。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对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发展方面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厚此薄彼”,家校应重视语文课外阅读发挥的功能,切合实际发展状况和特殊的文化背景,采取恰当途径显扬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力量涵养的隐喻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靖.“让学生爱上阅读”项目的实践报告[D].宁夏大学,2014.
[2]徐碧玲.小学高段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