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设计

2016-11-10 11:01于晶波崔宏伟
现代交际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慕课教学模式

于晶波 崔宏伟

摘要:慕课刚刚进入我们的视野不久,即在我国高校掀起了一轮热潮,深刻影响了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何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正确利用慕课新兴方式,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慕课——传统教学”的融合,准确定位慕课、重视慕课课程建设、开创慕课自主学习模式、设计慕课翻转课堂模式、建立慕课学习共同体等方面来实现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慕课 应用型本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2-02

一、认知“慕课——传统教学”的融合

(一)慕课推动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革新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其持续攀升的学费及其费用开支、不断降低的教育期望值以及学习效果的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才可能加以解决,因此传统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慕课是教育思想理念发生变化的自然拓展,是对于教育手段化、知识商品化、大学开放化的全新认识。应用型本科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早已形成共识,慕课在线教育、平台开放、信息共享、主体互动的优势,为革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在自发主动革新乏力的情况下,慕课这种新技术、新形式将大幅推动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是,慕课不可能彻底取代传统大学,应开展与大学的合作,在合作中将进一步改造、革新大学。慕课将深化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慕课有助于实现高校间的竞争与合作

目前缺少高校间开展竞争与合作的平台,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将有利于加强高校教学与科研间的联系。一是要推动学校间的课程合作。组织不同高校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后辅导答疑、理论前瞻等进行探讨交流,共同推进课程建设。二是保持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多个慕课平台的存在实现了多元化的知识创造,但也要注重传统教学平台的维护和建设,既保持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又充分发挥不同教学形式的特色与优势。

(三)慕课与传统教学融合能满足学习类型的多样性

文明发展类的学习,需要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灵感和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有批判精神,需要组合讨论、启发等,也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践验证等,对于此类学习,慕课基本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慕课适用的局限性。实践表明,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并不能实现所有类型的学习,或完全替代某一课程的传统教学,更为恰当的是将慕课作为部分课程传统教学形式的辅助工具来使用。

(四)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慕课可以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技术性支撑,而慕课的内容、教学设计等,仍然有赖于传统教学的发展,这样才可能实现“师生双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探究式学习方式。现实中,部分慕课采用的新颖的教学形式也能反作用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慕课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建构能力,教师角色同时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启发引导者转换,基于不断发现、创造知识的能力来重塑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又如,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证数据分析,量身打造充分满足主体的课程需求,依托慕课形成的大数据资料构建需求主导型教学模式。因此,慕课与传统教学之间能够相互激发,共同发展。

二、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设计

(一)准确定位慕课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是一个关键问题。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在正确定位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优势之后,进行慕课的市场需求分析。关心“教授和学校的特长在哪里”,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慕课是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激发潜在用户去寻找更具个性化、更具创造力、更为连贯的互动学习模式。目前开发成的慕课还没有摆脱大学课程的整体性特征,没有关注到学习者对知识的“部分”需求。展望未来,慕课不大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救星,也不是灵丹妙药,对大学面临的很多问题很难提供切实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造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解体。慕课未来需要开放更多的新的访问平台,实现量上的飞跃发展。慕课要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融合,融入一些传统的因素,同时也会让应用型本科高校变得与从前有所区别。

(二)重塑慕课课程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可以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引进名牌大学开发的慕课。由于名牌大学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一般情况下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更能够抓住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目前,不同学校和公司开发的慕课平台存在较大的差距,尚无统一的标准规范慕课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而且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基础设施条件、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是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引进慕课教学形式。名校开发的优质慕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引进慕课时,要追求慕课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的实现,它决定了学生利用慕课学习的可用性、接受性程度。在引进慕课的过程中,要预先评估所引进的慕课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并要对学生慕课学习的效果进行预期评估。要结合学生的在线学习能力,选择采用契合度高的慕课,以提高学生在慕课学习的实际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自主建设慕课或与其他高校合作建设慕课,无论如何,每所大学都至少应开设一门体现本校特色的课程。实验类、实训类、实践类等课程依据现实技术条件是不适宜开发成为慕课的,目前已经和能够开发的慕课基本上都是大学课程中的认知类课程。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正确界定采用慕课教学形式的课程种类,对于已有成熟结论的课程、具有程序性、显性特点的知识内容应尝试利用慕课教学形式;对于知识观点存在分歧的课程,具有发散性、隐性特点的知识内容则不适宜开展慕课教学。

(三)开创慕课自主学习模式

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慕课学习模式的创新。慕课具有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参与性、内容的前瞻性、资源的优质性等特点,是在开放教育背景下实施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渠道。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相关课程,充分发挥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对多种教学资源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复习课程的知识点,参与互动讨论并积极思考,完成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未来慕课发展的主流方向,是线上学习和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即课前借助慕课以在线学习方式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解决学生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这样课堂授课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要加强对慕课使用者的引导,实现慕课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由于现有慕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里要做好筛选工作,将慕课中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要求相吻合的知识内容作为应用对象,教育管理部门要发挥指导作用,制作宣传手册,指定指导教师为学生慕课学习提供全程的指导和答疑;应用型高校应提高学生用户对慕课的接受度,使其自觉采用慕课学习形式,拓展慕课的应用市场。

(四)设计慕课翻转课堂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要放弃课程主导者的传统角色,要实现启动和协调课程的角色转换。课前增加调查环节,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理论功底、学习目标期望值和实践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实施计划和相关教学内容。个性化设定学习实现目标、学习环节主题、学习具体要求、学习时间限制等内容,并提供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协助学生做好课前的学习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重点、难点化讲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安排行业专家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练法等翻转课堂模式。课后调查,目标是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状态及其对课程的满意度等信息。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教师的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后续课程安排。安排学生组成自由学习组织,就学习内容开展互作与交流。课程学习全部结束后,由教师负责编制课程实施总结报告,系统全面总结课程各个环节的得失,并与学生共享。

(五)建立慕课学习共同体

加大对慕课的宣传和推广,使潜在用户了解其市场定位、实施目标、操作方法及其功能优势,从而全面提升慕课的认知度。要不断拓宽新的宣传渠道,除了借助纸质媒体、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外,要积极推广线上宣传形式,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拓宽与用户间的沟通和联系途径。

应用型高校是慕课的潜在需求者,要完善慕课的实施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高校学生充分利用慕课形式进行学习,实行“通过平台选课,学校间互认学分”的新型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学校网络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移动网络覆盖全校园;要为缺乏慕课学习条件的学生提供相应硬件支持。

由政府主要推动慕课平台建设。包括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为网络课程的推广普及和构建提供保证;为从事慕课开发研究的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支持;对参与慕课建设的高校、团队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

尝试启动金融资本运作模式。资金投入是慕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不能过多依赖财政支持或社会捐助,可以考虑引入金融资本为慕课平台提供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只有积极主动地与金融资本展开合作,才能实现慕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慕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