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娜娜,张子礼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探讨
纪娜娜,张子礼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老年人是慢性非传染病患病的多发群体,多有健康问题,目前无医疗功能的居家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条件下,探究新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将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与互联网、物联网相融合,搭建平台,使老人、家人、医疗机构、社区等各方面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使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实现实时、高效、精准、低成本。
网络信息技术;居家养老;医疗服务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各方力量融入养老服务体系,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现阶段,中国养老服务体现9073格局,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1]465。其中居家养老占比最大,那么何为“居家养老”?学界对其有很多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居家养老主要可以从资金来源、居住地、服务提供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居家养老是指居住在家,养老所产生的费用由社会和个人承担,服务的提供者不仅仅是家庭成员,更多的是社区、医院、各种养老机构等社会组织。服务的专业化是现代居家养老的一个重要特点。居家养老可以整合资源,弥补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养老模式的不足,同时不割裂老人原有的生活状态,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模式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应在于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在养老中增加医疗服务,在医疗中融合养老观念。现阶段的居家养老侧重于家政服务、生活起居等日常照料上,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服务浮于表面,不能切实、及时满足老年人需求。由于老年人的自身生理特征,处于慢性病的高发期,因此满足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正在快速变老
200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32%,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96%,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人口在2000年己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最新统计表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由2005年的1亿人增加到2014年的近1.4亿人,不到十年的时间净增加了3800多万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在2014年高达10.1%①。可见中国老龄化社会有加快之势,同时,1990年到2006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由68岁提高到72岁,并预测在2045~2050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79岁[2]40。老年人的抚养比进一步增加,最新统计为1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也就是说,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13.7名老年人,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不断加大。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和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需要与之相应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结构日益趋于核心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造成空巢老人增加。机构养老出现床位紧缺,供给不足,部分机构定位于高端养老,服务高价,普通家庭不能承担等问题。社区养老也有养老效率不高、资金不足等问题。三大养老模式都曾在养老领域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单纯依靠三种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升的养老需求[3]18-22。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居家养老是符合老年人切身需要的必然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化解矛盾,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多方面需求。这就为新形势下,居家养老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二)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大,供给不足
1.专业医护人员严重不足
截止到2014年中国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为2.12人①,虽然这一数值正在逐渐增长,但其绝对数值仍然较低,显示了专业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同时,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认为,养老护理工作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较低,现阶段的护理人员以中年妇女为主,其学历水平和专业知识都较低,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不能满足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需求。
2.居家养老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水平低是我国现阶段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特点。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缺乏专业的医疗服务企业和组织,医疗设施和相关医疗护理人员配套。居家养老服务的医疗服务项目较少,不能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需求。
3.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平均就诊人数增加
目前,我国居民的平均就诊次数逐年增加,在2014年的统计结果中,此数值为5.38次①。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为43.2%,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9.5%[4]68-73。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中国有巨大的医疗缺口,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的医疗机构和组织介入养老服务。
(三)医疗卫生费用不断增加
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近几年不断增长,2014年达到5312.4亿元,5年内增长15000多亿元,同时政府、社会、个人的医疗支出也不断增加,2014年三项分别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29.96%、38.05%、31.99%①。可以看出,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不断增加,个人的负担比例仍然较高,如何降低医疗成本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设计方案
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平台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收集,即将老人的基本信息、就医信息和日常生理数据进行收集。二是数据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收集的信息,对居家的老人按照相关的情况按照就近、及时、分级等原则开展治疗和医护安排。具体的操作层面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图1 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设计示意图
第一部分是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不断加强智能老年人产品的应用。目前,谷歌、中兴等许多公司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研发中。穿戴式产品在医疗健康照护方面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例如中兴推出智能多参仪,实现互联网+下的家庭医生,某科技公司推出发热羽绒服,可以实时监测穿戴人的心跳、血压等数据,同时具备加热功能。
第二部分是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即利用物联网技术,各类传感器,无线射频技术等将收集的信息传输到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使老人的日常生活时时处于远程监控状态。终端可以监控老人本身和老人周边环境的安全情况,建立临床监测、走失救助、出行行踪监护、心脑血管异常报警、夜间生理安全监测、紧急救援系统、安全报警、健康风险报警等系列服务。如老人摔倒、生理数据异常,终端会立刻报警并发出求救信息。
第三部分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由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统筹处理老人发生的各种事宜,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带宽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社区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进行连接、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对环境和老人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解决问题,使得居家养老医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完成,改变整个社会养老运作方式。应用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和信息,整合医院、社区、老人、家人等信息,以获取更加个性、系统且全面的信息,解决特定居家养老医疗问题。
系统连接老人的家人、就近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心综合医院等。如老人发生突发医疗事件,可以通过这个社区综合服务系统通知老人的家人及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进行首诊,进行医疗判断,对于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的问题在基层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绿色通道,将老人送入中心综合医院。同时,将基层所做的诊疗检查通过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传送到中心综合医院,由此可以实现分级诊疗,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检查等产生的医疗成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由社会上的各种网络技术企业进行开发和管理,将网络信息技术部分交由市场化运行,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做到技术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随着技术和科技的进步,对于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将更趋个性化、智能化、便利化。
第三部分可交由所在社区进行管理,协调政府和相关部门,规划社区基层医疗和中心医院等相关医疗资源,将其纳入到整个服务系统中,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首诊、分级诊疗等,可以弥补现阶段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医疗资源缺乏、老人医疗成本高、就诊时间长等弊端。
(二)可行性分析
1.新老年人特点
到2025年后我国老年人口就将接近3亿,届时的老年人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就业的一代(或说是新老年人)[5]1,这部分老年人观念与以往大不相同,他们既有富裕物质,又有知识和能力,享受较稳定的社会保障,受过中等甚至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使用平板电脑、iPhone、Siri长大的互联网一代而言,熟练地使用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将会变得像第二天性一样,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养老医疗服务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政府的鼓励与引导
国家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都表明,中国重视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备建设。中国工信部2015 “宽带中国”的目标,提出要实现宽带网络能力、网速的跃升。2015年8月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的基础建设和发展[6]。同时,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等各方力量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产业。
3.技术的发展
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人机结合的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广泛的参与和更快速的变化,互联网2.0时代催生了一系列的智能软件和产品套装,使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智能化的综合网络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种信息化的终端设备无处不在。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由各种传感器和通信设施组成的数字神经系统。国家和社会各界逐渐开始重视数据和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网络信息技术基础硬件的建设和技术开发的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基础设备不断完善、信息化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和基础数据的建设等,我们的城市将由一个数字神经系统变成一个数据驱动、反应灵敏的动态组织。交通、能源、安全、医疗等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会发生巨大的飞跃。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数据的建设将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感知透彻、全面互联互通、深入智能化的机制。我们的感知手段将超越一般性、单一性的传感装置,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如智能手机的不断开发、可穿戴设备的问世、生命健康实时监控仪器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养老辅助器械不断发展,让我们可以迅速获取包括生理和社会活动等在内的丰富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规划,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使得居家养老的医疗和监控成为可能。
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推进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探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提高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效率,使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实现实时、高效、精准、低成本。
(一)医疗服务的精准、高效、实时
通过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相关的医疗产品,实时地将血压、脉搏等生理信息通过无线射频等技术传输到远程医疗信息服务中心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分析,可以使老人全天处于生理监控状态,大大减少老人居家突发高血压、心脏病无人发现等危险。老人的生理信息、医疗信息等都存入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高整个医疗过程的效率,做到老人精准就医,及时发现问题。
(二)降低医疗、护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个人所要承担的可穿戴设备和移动终端的成本来说,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性能、容量会呈现出无穷的指数级增长,同时成本会不断下降。未来的网络覆盖将会更广,技术产品价格将会更低。因此,在居家养老的医疗服务设备购买中,个人的负担将逐渐降低。
由于此系统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和全时性,可以预测和实时监控老人的生理情况,减少“亡羊补牢”似的医疗补救。同时,在出现疾病时,社区通过综合服务系统进行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医疗检查等,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社会和个人的医疗成本,优化社区范围内的医疗资源配置。
(三)改变就业结构,增加就业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预测,到2020年,将出现1560万个岗位,其中240万个岗位会集中在医疗和老年护理行业中[7]323。欧盟也预测,欧洲将会出现一个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医疗护理市场。中国的老龄化严重,如何用更少的劳动力照顾好更多的老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将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居家养老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且不专业的问题。这一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不但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可以推进我国劳动力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增加就业。
[1]刘宜滨. 浅探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政策[J]. 金田,2013,(11).
[2]陈社英,刘建义,马箭. 积极老龄化与中国:观点与问题透视[J]. 南方人口,2010,25(4).
[3]王方兵.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养老问题的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1.
[4]马爱霞,许扬扬. 我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7).
[5]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J].人口研究,2002,26(5).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2015-09-05)[2015-12-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7]约翰·马尔科夫.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M].郭雪,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15.
(责任编辑杨爽)
2016-04-20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区域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12CZZJ01)。
纪娜娜,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张子礼,男,山东临朐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C913.6
A
1672-0040(2016)05-0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