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芬
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赖丽芬
目的:研究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肩难产后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自然分娩时出现肩难产情况的1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屈大腿法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屈大腿法联合旋后肩法,比较两组产妇在经过难产处理后并发症发病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助产肩难产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高,减少了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旋后肩法;分娩并发症;肩难产
高难产是指在自然分娩中,胎儿头部娩出,但胎儿的前肩嵌顿在母体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的方法不能分娩出胎儿的双肩[1]。肩难产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比如巨大儿、妊娠糖尿病孕妇子宫收缩乏力。肩难产是产科比较常见的情况,如果护理措施不当,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臂丛神经损伤和产妇子宫破裂等情况发生,严重的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产妇出现肩难产时的处理方法,包括一线手法、旋转手法和手术,一线手法指的是屈大腿和耻骨联合上加压法;旋转手法包括旋肩法,娩后肩法等;手术方法指紧急剖宫产、锁骨切断术等。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对进行自然分娩时出现肩难产情况的孕妇128例分别采用屈大腿法和屈大腿法联合旋后肩法进行处理, 比较产妇在经过难产处理后并发症发病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4±1.21)岁,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屈大腿法进行处理,观察组采用屈大腿法联合旋后肩法,两组产妇年龄、孕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助产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是屈大腿法(McRobert法),具体方法是将产妇的大腿向腹部处屈曲,让产妇形成蹲位的姿势,让腰椎和骶骨处于水平角度,这样能让阴道拉直变平,从而加大骨盆的入口面积。观察组采用的是屈大腿法联合旋后肩法(Wood法)一起操作,旋后肩法是在新生儿的肩后用力肩部向外旋转,让后肩位变前肩位,使胎儿成功分娩。具体方法是协助产妇将大腿屈曲,让骶骨增宽,这样能推动新生儿的后肩,让后肩位变前肩位,顺利的将胎儿分娩出来。
1.3评价指标观察分娩后产妇并发症发生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妇的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阴道损伤和子宫破裂;新生儿并发症包括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和胎儿窒息。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两组产妇并发症中观察组阴道损伤16例, 产后出血15例,子宫破裂2例,合计33例;对照组阴道损伤21例,产后出血14例,子宫破裂1例,合计37例
2.2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中观察组臂丛神经损伤3例,锁骨骨折1例,胎儿窒息1例,合计5例;对照组臂丛神经损伤8例,锁骨骨折2例,胎儿窒息3例,合计13例
临床实践中,由于宫腔内操作技术的频繁应用等因素影响, 肩难产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统计显示,其发生率已经高达0.15%~0.60%[2]。肩难产是产科在分娩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情况比较复杂,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对于处理肩难产需要结合临床经验,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肩难产的构成因素较多,但主要因素还是巨大儿的分娩。据有关资料显示,通过B超和查体估计胎儿体重的符合率仅为50%~70%[3]。如果胎头娩出至胎体娩出时间大于1 min,或需要采取任何辅助手法协助胎肩娩出时均视为肩难产[4]。当肩难产出现后,助产人员应该及时进行手法助产,助产方式包括屈大腿法和旋后肩法等。据相关资料显示,屈大腿法联合旋后肩法在实际应用中比单纯的屈大腿法成功率更高[5]。旋后肩法操作简单,低年资助产士易于掌握,尤其是在医护人员不足时可单人完成,可作为肩难产时有效的处理方案[6]。
本次研究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自然分娩中出现肩难产的产妇共计128例,观察组中64例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产妇在经过难产处理后并发症发病率和肩难产处理后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产妇有33例(51.66%),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产妇有37例(5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有5例,占该组总人数的7.8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新生儿有13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更充分地说明屈大腿法在联合旋后肩法助产肩难产产妇效果更好,减少了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谢辛,苟文丽. 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7-118.
[2]杨若雅,黄小霞,贾金平,等.肩难产7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3, 13(10):20.
[3]王少为,赵晓东,褚德发,等.肩难产综合预防措施的荟萃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22-27.
[4]Overland E,Vatten L,Eskild A.Pergnancy week at delivery and the risk of shoulder dystocia:a population study of 2014956 deliveries[J].BJOG,2014,121(1):34-41.
[5]王丽娟.屈大腿加旋肩法在肩难产中的应用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31-132.
[6]尤爱军.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杂志,2015,50(11):1319-1321.
(本文编辑肖向莉)
514299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赖丽芬:女,大专,主管护师
2016-07-12)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