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11-09 08:40李亚鹏
2016年30期
关键词:茶产业丝绸之路陕西

李亚鹏

摘 要: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巨大机遇下,要去探求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业优势的机遇。茶文化在陕西发端,茶产业的发展要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的战略契机,融入区域结构调整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落实和推进的过程。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改造和提升,打造品牌,进行茶园改造,加强秦岭生态茶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制定科学的质检标准,在政府引导之下,通过统筹部署和统一宣传,用新型科研和技术手段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茶文化的重建更加强开放性合作平台的建设,在陕西文化整体框架下同中亚、欧洲各国增加沟通互信,构建高效务实的共同合作与发展机制。

关键词:丝绸之路;茶产业;茶文化;陕西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茶产业和文化概况

(一)陕茶产业及文化的历史发展概况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明传承。明清两朝接近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陕西的商业和商人不辞余力在从事中西部的贸易,运茶于川陇,运输盐茶、贩布卖茶,制皮鬻药,在供给西部人民日常所需的基础上,担负“养死送生之具,日常生活所需”,西部商品经济运行体制逐渐形成。陕西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神农首开品茗风气,周王室设“掌荼”官职,把茶礼作为礼仪邦统的重要部分。秦国纳巴蜀,秦地茶树种植和饮茶风俗入蜀地并在汉代得以振兴。“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茶马贸易在唐宋初开,在明朝成为对陕西独立设立的专权,“中茶易马,唯汉中保宁”(《甘肃通志》卷19《茶马》),“明制汉郡产茶,汉民不得自行贸易,于是立市茶法,命秦陇商领茶引,采茶于汉,运之茶司推其半,易马于番”。(《洮州厅志》卷6)在政府政策的帮扶下,茶马通易也使陕茶运往西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同时茶经济的繁荣也带动茶叶市场供求的高涨。湖南安化的黑茶经陕西商人的加工,成为藏区和少数民族喜爱的生活必需品。泾阳也成为当时贸易的集货地,茯砖茶成为明清丝绸之路沿途人民的重要商品,并销往俄国、西番、波斯等国家,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喜爱。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陕茶发展的带来了新的机遇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塔里木盆地,跨帕米尔高原到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到地中海东岸。新丝绸之路是在1992年“新丝绸之路”,由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沿当年的“丝绸之路”不断向西延伸,是一条全长15000千多公里、贯通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公路干线通道。其目的是将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货物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运往波兰、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欧洲国家。陕西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影响,在建设新丝绸之路新起点中,思考如何成为带动西部地区的开发的高地和融合亚欧多元文化交流中心是有重要意义的。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巨大机遇下,要去探求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业优势的机遇。

北京大学教授叶朗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中讲到:“陕西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其文化积累之丰厚,文化形态之多样,文化哲学之深刻,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①陕西曾经的世界四大古都和中国13朝古都的身份优势,在今天的本省产业发展中还是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就茶文化来说,丝绸之路文化品牌和产业发展方面,陕西与国内的产茶省份差距较大。而缩小陕西文化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提升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是陕西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茶文化也要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的战略契机,融入区域结构调整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落实和推进的过程,在更广泛的宏观发展中拓展空间意识,成为陕西文化开发和开放的助推者。

二、今日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陕西在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明显不足,陕茶产业和文化发展也有存在的问题:

1、茶文化建设的统一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茶叶的发展是政府部门产业整合和文化推广的整体思路下进行的,要把茶经济、茶文化、茶贸易、茶品牌、茶科技、茶安全、茶政策做统一的衡量。

2、产品品牌效应没有形成,茶叶没有品牌竞争力。陕西绿茶“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午子绿茶”和茯茶,在中国茶叶市场上的品牌份额较小,商品的竞争力不强。只有主管部门的统筹兼顾,涉及到茶叶业务的政府部门(农业、商务、林业、工商、质监局、食品安全委)的共同的联手打造品牌,通力合作,才能让陕西茶叶受到关注。

3、茶文化宣传滞后,茶产业发展定位不准。茶产业面临的是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陕南茶以前的品质是“贡茶”和“官茶”,从采摘到加工都是异常讲究的,而今陕西绿茶,要更注重绿茶精品的生产,天然、绿色、环保、健康的模式,这样会使茶产业发展有新的定位,而绿茶富含锌硒,健康绿茶和文化绿茶会给陕茶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4、产业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陕茶的种类和品牌繁杂,价格起伏大,冲泡口味不能引起消费者长久的饮用兴趣,都是要去探究和改变的问题。陕茶要实现栽培、采摘、加工全环节链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完善,降低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限量(MRL),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生产工艺。陕茶产业发展缺乏的是市场的等级衡量的统一、科学的定价标准的出台、科学研发团队的引入、茶叶的产业创新的重视和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监管体制。

三、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丝绸之路文化带与陕西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的途径

茶的运输传播是明清政府“边茶中开”的政策和茶马贸易中激活市场,实现经济转型的产物。一方面茶的边疆需求和茶文化的传播是顺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出去的,茶在边镇的市场开拓有明政府的政策作为引领和支持,政治上的茶专权,经济上的由管办到民间的销售和运输,都实现了西北茶市场的开拓和茶文化的传播。而这些需求也是伴随着西北移民的问题逐渐开展而来。随着陕西人入四川和边藏,人口的转移也带来了消费人群数量上的增长,对于生活物资的需求也在加大。当时边镇没有交易市场,传统的物物互换和物资的交易就成为必须,茶叶的供求市场就开始建立起来,以便后来通过茶马互市建立的商品经济的雏形出现了向少数民族的渗透和发展的态势。

而今天,政治和经济的转型期,依据茶市场的开展,我们也要借鉴古时茶马古道的经验,从政策引导和市场开拓领域,重新去规划在市场需求下的陕西茶产业的发展。陕西悠久的文化传承会带给陕茶产业发展的新的契机,我们要抓住新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重新用茶文化来赋予陕茶新的发展途径。

1、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和开发,打造茶文化品牌。丝绸之路经济带虽以贸易为连接点,但也是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陕西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文化的软实力,必然要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整合凝练陕西特色茶文化是品牌推广的重要途径。

2、历史文化作为茶文化发展的精神依托,利用文化的复归和感知力,带动茶文化的复归和宣传。陕西拥有丝绸之路跨省遗址,14处独立的重要大遗址可以带动陕西文化的复兴,遗址文化也要转化为生产力,茶文化也要依托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历史文化集群的转型升级。唐代曾有宫廷茶文化的习俗,每年的清明茶宴也见证了茶文化的辉煌。隋唐时通过遣唐使也将饮茶的技术、工具和文化带到日本,在寺院和上层社会得到传播。唐长安城是中国茶叶外销的贸易中心,阿拉伯人通过遣唐使使茶叶向西传播,至今饮茶之风盛行。丝绸之路上,最早的连接东西方文化宗的传播是宗教文化,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宗教传播的重要起点、支点和终点。儒家的茶礼茶道尽显周礼之熏陶;道家在道教发源地的终南山中,把茶类为五供,在斋醮礼制中普遍弘扬茶与天地合一的美学理念;佛家在长安设汉传佛教的七大祖庭,禅茶成为养心和礼佛的必备饮品,在品茶中坐禅修行。陕西茶产业可以借助丰腴的遗址文化和历史文化再次复归文化发展路途。

3、推动茶文化茶叶科学发展,加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茶文化要在陕西文化的整体发展中进行科学的结构考量。茶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推进:第一在基础型文化产业中,通过旅游业、艺术表演、文物博物馆、手工艺品制作在内的文化资源中进行展示和开发。可以通过依托丝绸之路文化在陕西的大型演出、博物馆茶品和文化展示、陕西茶叶冲泡的茶艺和书法绘画来宣传茶文化。第二在创意产业类,可以通过电影和电视、广播、网络、广告、书籍出版等类型提升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拍摄陕西特色的历史影视作品、通过电视网络进行茶道和茶文化宣讲。第三用科技型创意产业,如网络电视、移动电视、软件和电子书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制作陕西茶叶的移动客户端、在地铁等大型交通运输口的移动电视上播放陕西茶叶的相关内容等都是很好的渠道。

4、加快推进陕西茶产业的中外文化交流。陕西作为文化强省,一直以来面向中亚、西亚直至南欧各国进行国际性的人文交流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茶文化也可以成为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增进区域互信和合作,促进国际间友谊搭建的桥梁。我省可以大力开展文化的交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进行茶文化的国际展示,通过交流研讨、大型文化历史剧展演,和茶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品展演(比如法门寺地宫的茶具展演)等形式把陕西建为沟通中外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心。近几年来,陕西省打造的民俗风情村和农家乐中,比如袁家村、马嵬驿民俗村、泾阳茯茶小镇等地,出现了陕西绿茶和茯茶的专营店,这也是外地人和外国友人了解陕西的窗口,我们要以文化的交流来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陕西茶文化是秦岭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丝绸之路新经济的振新机遇,我们要看清历史传承,重新研究陕西茶在秦岭生态的产业种植和生态文化里的新价值。

陕西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秦岭生态文化也是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据考证,神农氏主要活动区域是在秦岭一带的北部,而且发现了茶叶,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②神农氏的部落起源于古羌人,他们在在渭水支流姜水流域活动,此时段应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7000。③

陕西是先祖周人早期的重要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摇篮,在《诗经》中,《诗·邶风·谷风》中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在《诗·豳风·七月》中记有:“采荼,薪樗,食我农夫”;《鸱鸮·豳风二》:“予手拮据,予所捋荼”这些诗句中都有证实。“豳”为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周族祖先公由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迁居于此。“茶”字是因“荼”字简化而来的。《大雅·文王之什·绵》是叙述太王由豳地迁往岐山之下的诗,是周人自述开国史诗之一。里面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之句讲到了周原大地与茶树的渊源。古周原位于关中西部的天然盆地里,茶文化界知名专家丁文说“荼,就是在今扶风地区已经绝种的茶叶。”古书上说茶是一种苦菜,堇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肾脏形,边缘有锯花,花瓣白色,有紫色条纹吃起来像饴糖。周原,位于关中西部,范围包括今凤翔、岐山、扶风、武功4县大部分区域。史载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周太公)率族人至此,定居于今岐山之阳的“周”地。周国号亦因地而得名。华夏文明源于此,茶文化在秦岭腹地也要承袭这种传承,在经济产业方面重新去研究新的种植思路和发展思路。

陕西地理区域为三大板块:关中、陕南和陕北。茶作为陕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秦岭南部的江南气候带,满足茶树生长的土壤、气候等方面因素,符合“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的生植条件,而秦岭北部为北方气候带,不利茶树生长。陕茶主要分秦岭以南和以北两块,以南是陕南地区自己种植的产茶区位于中国茶产地的北边缘;以北是茯茶,为外来原料加工。陕西目前的产茶地区为安康、汉中、商洛,集中产茶区为西乡、紫阳、宁强、平利等县。紫阳毛尖是陕茶鼻祖,唐时为贡茶,唐之“茶马互市”和宋明的“茶马法”加大了它的产量和影响力。汉中茶始于商周,是古巴国献给周武王的贡品,产区为巴蜀茶区北边,即今天的镇巴和西乡等地,宋明也是茶马互市中的主要茶品。秦岭三市茶因产出数量少价格高为贵族饮茶,随着政策支持和贸易流通,此地茶由川到藏并成为占领西北市场的陕茶明星。

秦岭作为主要产茶区,目前已发现草药3291种,仅太白山就有640种④。茶树所属的被子植物全国有291科、秦岭包括山茶科在内有188科,占全国的64.6%⑤,可见茶植物分布面积的比重为提高茶产出的效能是有优势的。1962年,商南县发现了野生茶树生长,促发了茶叶科技人员张淑珍等人南茶北移的决心,终于在北纬33度栽植茶树获成功,商南茶产出今年呈上升趋势。1978年起,长安区也在秦岭北部发展过茶园。近年来,西府太白县也试种茶树获得成功。陕茶种植在摸索最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茶品种,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注重茶和其他生物,茶与自然的关系,茶与人文的关系,并要去探求茶文化和大秦岭生态文化的契合。

2014年8 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第九条指出:“坚持茶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旅游及文化产业等相结合,依托资源优势,精心规划,合理开发,大力发展茶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茶叶附加值。鼓励开展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推动茶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在秦岭茶区和实地茶厂的体验式产业发展也是一条途径,这样可以更真实地把陕西茶叶的产茶区域、种收茶叶过程、无公害加工过程、包装出厂的流程展现出来。

茶的生态化产业运行方式包括:一是要发展以茶为主体的生态旅游观光旅游,让饮茶之前的本省人和外省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秦岭山区产茶地的园林绿化和风土景貌。开通茶旅游线路,摒弃单纯的景点购物模式,而是用文化熏染的方式,打造秦茶的底蕴。二是可以开展茶事活动,比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南也是茶马古道运输的重要贸易通道,我们可以依托陕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本省召开丝绸之路茶文化论坛、茶叶博览会、贸易交流会等,宣传陕西茶乡的历史,引导产业发展和销售的新途径,打造国际化的平台。三是挖掘茶叶生态文化资源,包含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深度研究。可以利用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介入陕茶的品种开发,不仅从生态科普,而是茶叶从选种到种植到生产,再到包装、储存都有科学的产、学、研科学的理念做指导。生态科普、休闲度假(度假村新建)、有氧运动和科学的生态理念的介入,陕茶定会从产品层面和文化层面有个质的提升。

(三)提升陕茶文化认同,使茶文化成为陕西式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笔者了解到,目前茶叶市场是被南方茶占领,每年在西安召开的茶叶博览会,销售窗口的陕茶销售总是不如福建、安徽和云南茶,消费群体中包括陕西人自己对陕茶也是比较陌生的,一来没有很好的饮茶习惯,二来对陕西自己的产茶不了解也不喜饮。

了解自己本省茶叶的人群是茶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丝绸之路新的发展契机中,陕茶发展需要去调动饮者对茶叶的感情。陕西人的饮食结构需要茶叶的摄入。陕西人饮食的主要问题集中以下几点:以面食为主,盐摄入太多、油脂摄入量太大、主食摄入量太多、蔬菜水果摄入量少、油炸、烧烤类食物多、食物太烫等。面食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导致人体内产生较多的脂肪,引起肥胖,单一结构也会减弱一些微量元素的来源,人体营养不均衡会导致人们出现的慢性病的高发。陕西省政府2014年下发了《全省食物与营养发展实施计划》中提到,要引导关中地区改变以面食为主的生活方式,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而陕茶,诸如“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午子绿茶”均属绿茶。绿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汉中仙毫是由以前的秦巴雾毫、午子仙毫、定军茗眉等汉中各地名茶整合品牌后统一的称呼。午子和汉中仙毫属于绿茶,是绿茶的名贵品种之一绿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富硒茶、富锌茶、富锶茶等特种保健茶更是对人体健康有益。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给予紫阳茶“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的科学定位。“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贾平凹先生以此评价昭示世人此茶。陕茶的保健作用可以调整陕西人的饮食结构,不被了解有几点原因:一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和推广。二是陕西茶味道淡。三是价位相对偏高。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茶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推广要注意茶的安全和口感因素,还应加大文化宣传的力度,加强茶的文化认同,把“绿色、环保、健康、时尚”作为茶文化发展的理念,这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才能更真切地去推广陕西茶,认同陕西茶。

四、结语

2013年9月7日,我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中说:“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国家寄寓陕西厚重的情感希冀,我们要重新去巩固这片土地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把陕西人张骞出使西域的精神传承下去,使陕西文化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符号和典型代表。茶产业及文化建设作为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也要抓住中央政府对陕西各项特殊经济政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发挥地区经济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通商和丝路贸易。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改造和提升,打造品牌,进行茶园改造,加强秦岭生态茶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制定科学的质检标准,在政府引导之下,通过统筹部署和统一宣传,用新型科研和技术手段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茶文化的重建更应有开放性合作平台的建设,在陕西文化整体框架下同中亚、欧洲各国增加沟通互信,构建高效务实的共同合作与发展机制。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① 叶朗.《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4页。

② 陆羽撰,郑允荣校.茶经[M].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道光二十四年(1844)平安书林刻本。

③ 周易正义[M].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61。

④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85年。

⑤ 李三原.陕西茶文化考论[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参考文献:

[1] 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 李刚.张军利.陕西商帮与陕商精神十八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 李三原.陕西茶文化考论[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4] 黎羌.论陕西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新起点[J].丝绸之路,2014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茶产业丝绸之路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浅析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战略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