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新区产业选择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

2016-11-09 08:57薛伟贤
中国软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技术高新区发展

薛伟贤,顾 菁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西部高新区产业选择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

薛伟贤,顾菁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向西开放战略进入了以内陆开放为趋势的深度推进阶段,西部高新区发展也在同一时期进入“后二次创业”时代。但是现有研究无法完全解决新时期下西部高新区产业内容调整问题,适应新环境所需面临的挑战。本文基于波士顿矩阵的思想,结合高技术产业特征及新时期环境特征构筑了产业选择矩阵。研究结果表明,强势型产业需要集中力量扶植并建设重点产业带,挑战型产业需要拓展市场壮大产业规模,平稳型产业需要产业合作打破技术约束,升级产业结构,而弱势型产业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行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或者逐步清退。

向西开放;西部地区;高新区;产业选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已经历三个时期的渐进式发展。第一阶段(1985-2006)是以向西开放理论研究为主的探索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制定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开放态势以东部为重,对外口岸以东南沿海为主。东部地区经济在对外开放的带动下日益活跃,逐渐与西部拉开差距。自此,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部分学者籍由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经验,开始探索向西开放战略。这段时期内,由于受到开放水平、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等因素制约,国家只批准了部分沿边城市*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内,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塔城、博乐、畹町、瑞丽、河口、凭祥、东兴共10个西部地区的边境经济合作区。的陆地边境口岸对外展开贸易活动,向西开放战略的发展多围绕战略的提出[1-2]、调整[3-4]及内容的规范[5-6]等方面。第二阶段(2007-2013)是以全面推进沿边开放政策实践为起步的初步推进阶段。十七大明确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为政策要务,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我国第一次全面部署了西部地区沿边开放的具体工作任务[7],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全面战略接轨,并为西部高新区的发展在金融投资、土地政策、财务税收、开放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8]。随着开放的深入,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受益程度却远不及沿海地区、内地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其贸易内容多为资源、农贸等初级生产产品[9],其开放区域多集中于新疆、宁夏等省份[10]的沿边城市。第三阶段(2014至今)是内陆地区透过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与西部毗邻地区形成全新开放渠道的深度推进阶段。2013年末,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使中国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产生深刻变化,西部地区各类要素支撑功能的显现亦使其具备了深入实施向西开放的条件。西部地区既需要借助沿海地区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需要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使内陆地区通过沿边省市参与各项合作,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谋求新的发展。在坚持向东开放的同时,使对外开放的重心西移,成为目前开放阶段的主要任务,这将拓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空间,改变我国经济发展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现状,推进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构筑向东与向西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与此同时,随着高技术对时代发展的推进动力越来越强,贸易需求层次也随之提高,传统的低成本、低效率、低服务水平的初级产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下跌,靠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出口取得比较优势越发困难,知识性产品、高技术产品和由高技术决定的各类新产品的交易量占市场的比重逐步增大。2015上半年,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逐渐下滑,但高技术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如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增值达3.78万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15年7月13日发布的报告《2015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位居我国同期出口总值首位,医疗仪器及器械、手机通讯、轨道交通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也显示出较快增速。我国向西开放主要面对的国家多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中亚国家为代表的经济转轨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产品多为输入型,发展水平类似或落后我国,这为相关产业的边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11],也为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此外,由于西部地区大部分高新区基本完成了二次创业,进入“后二次创业时代”,全面开放的国际环境赋予高新区发展全新的责任和使命,园区的产业结构及资源环境定势将被打破并重新调整。如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正推动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变革,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世界范围内被重新规划与开发,高新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根据高新区阶段发展理论,我国二次创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高新区发展由产业主导式向区域创新突破式转换,形成以原始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竞争力[12]。但是,政治依赖、低端价值链锁定、低开放水平、边界阴影等一系列界面障碍制约了西部高新区阶段突破的成果,高新区需不断调整应对的战略措施。可以认为,通过“后二次创业”打造升级版高新区既是“二次创业”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对“二次创业”的战略提升。如何抓住新时期下的发展机遇,立足向西开放区域国际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参与国际交换和竞争,实现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协作,这些都成为未来西部高新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前提。而推进创新网络建设、综合利用要素集聚区域内的势能优势、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行动,将是西部地区高新区在后二次创业时代中的主要任务,也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功能、“孵化器”功能、“辐射带动”功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新区产业选择立足于一般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其定量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准则型决策问题,选择方法主要根据多个基准和基准下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时,其选择标准一般体现当前产业的市场潜力[13]、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推动能力[14]、资源禀赋优势[15]等基础特性。然而,高新区的产业选择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突破带动作用和具备发展潜力的知识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具备高研究开发投入、高智力密集、高风险、高收益的性质,用传统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不易体现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我国部分学者围绕高新区的内涵和经济特征,提出了针对我国高新区的产业选择体系。秦智以柳州高新区为例,提出在分析当地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潜力、产业相对优势和产业集聚度对高新区进行产业选择,并最终确定了产业关联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和比较优势基准[16]。赵玉林、张倩男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特征总结为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进步快、就业功能强四个方面,并据此选择二级指标构建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指标评价体系[17]。张根明、刘韬则认为高技术产业选择不仅要关注产业成长性,还应进一步关注产业运营效率,遂以固定资产和研发投入为投入指标,以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为产出指标构建DEA模型,通过判别DEA有效性为高新区进行产业选择[18]。李新等认为低级自然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很难为高新区创造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根据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优势及产业主导原则重新构建了高新区产业选择基准体系[19]。邱立新认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强烈依赖于技术路径,他利用技术预见分析了青岛市的技术水平,并据此为青岛选择了主导型高技术产业[20]。梁绮琪、易晨晨立足不同时期内不同产业表现出的结构特征,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陕西省5大高技术部门,根据部门偏离份额为陕西省鉴别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部门[21]。

高新区产业选择的研究多侧重于国家层面或封闭区域视角下,研究内容包括高技术产业特性、产业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不同层面的问题。然而,产业选择的过程不能将产业的空间和地域属性抽象化[22],这是因为区域经济体系相对于国家经济体系更具开放性,为区域经济选择高技术产业时,既要体现区域经济特性,又要适应全国范围内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要求。目前,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途中共有20个高新区,高新区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与地方经济对接的重要载体。但是,西部地区高新区内部的产业结构无法完全适应新时期产业发展的需要,各高新区之间的产业选择亦需进一步统筹规划,已有研究不能全面解决新时期向西开放背景下西部高新区产业选择面临的问题。所以,本文基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体系的特点,分析高技术产业自身特征,结合向西开放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特征,选择主要基准,参考波士顿矩阵的构建思想,通过二维象限法利用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及环境特征指数构筑选择矩阵,以陕西省典型高新区为案例进行研究,为西安、杨凌、渭南、安康高新区在后二次创业时期下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新时期开放战略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特征

新时期的向西开放战略包括内陆向西开放和沿边开放两部分*沿边开放的重点地区为新疆、内蒙古,重点内陆开放地区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重庆。,主要面向中亚、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及中欧等周边地区和国家,其对外通道贯通中亚的新亚欧大陆桥,通过一带一路国际经济走廊形成了“内引外联、双向开放”的战略环境。在此战略环境下,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的合作区域覆盖了53个国家,这些国家多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其高技术产业在产业基础、技术水平、资源富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其具备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潜力,构成了不同的产业合作基础如表1所示。

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在要素结构、资源禀赋、产品需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产业水平也存在一定梯度,以中欧地区的产值最大,其次是南亚、西亚、东欧、中亚及东亚地区。在技术方面,以色列以独特的创新驱动及市场环境保持着世界一流的科技实力,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制药等方面同样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而东欧及中欧地区在计算机、通讯、能源、生化、材料、航空等诸多领域亦具有广阔的科技合作公共空间。在资源方面,向西开放战略涉及一带一路地区主要的战略资源及能源供应基地,以中亚、东亚、西亚为主,涵盖各种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区域内资源互补性极强。在市场需求方面,进口数量排名前3的高技术产品分别为光电机一体化、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这意味着电信业及制造业在此区域内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紧随其后的还有现代农业及生物医药业,逐年上升的进口数额同样为西部地区相关产品的出口指明了方向。在优惠政策方面,几乎所有地区政府都会依据其经济结构及发展规划重点扶植部分高技术产业,在税务、行政服务、海关等方面给予外国投资及合作者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为西部地区相关产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枢纽站,极其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如何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本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参与国内、国际中的产业竞合活动,对西部地区的开放规模和开放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也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赋予了全新的环境特征。

(1)全面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促使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由传统的内向型特征向外向型特征转化。外向型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外部要求和内在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过去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受到区位地理、要素禀赋、贸易自由化程度、市场潜力、经济规模及政治倾斜等因素的制约[23],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的机会和能力都较为欠缺。2015年西部地区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低于2014年,占全国的8.5%,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型产业特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构建起我国与沿途国家多层次、多方向的网络式联通格局,使西部地区成为向西开放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赋予了新的势能。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向型优势产业将成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打造的新重点。而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避免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在对外开放中,由于国内市场、资源和技术的不足[24]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并改善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使其优化出口产品类型,提升国际市场的产业竞争力。

表1 重点合作地区的产业基础

数据来源:《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UN Comtrade数据库(http://comtrade.un.org)

(2)向西开放战略为产业往西部地区转移提供了巨大的牵引力,引导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及大量关键企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使西部地区产业链由纵向延伸发展为横向拓展。生产要素分配不均导致产业链诸多功能环节散落在西部地区不同区域空间,各自集聚而不集群,造成了高技术产业链的“区段化”现象,产生了产业链配套不完整、产业链衍生困难的现实情况。一带一路战略下全新的国际合作格局,使向西开放战略借由西部边境地区的陆路交通等地缘便利,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转移进程。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关键企业的转移使西部地区能够利用其“点发散”功能接通分散在不同集聚区域的产业链功能环节,使产业链趋于完整,形成“线连接”特征的产业链形态[25]。大量相关产业的转移,将进一步推进本土产业与转移产业间的分工与融合,创建区域间不同产业链的联系,以“线连接”作用接通相同区域间相关的产业链区段,通过横向拓展形成“面连接”特征的产业链,催生具有区域性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3)国际开放环境下经济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环境质量,迫使西部地区高技术生产从资源消耗型转向环境友好型。高技术产业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产生了具有隐藏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西部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途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欠缺自调节能力,产业发展活动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无法协调。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条件之一,迫切要求西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突破资源瓶颈,防治环境污染恶化,通过使用清洁生产的方式,获得优势资源要素,促进循环经济。避免只关注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承担相应的社会环保责任[26]已经成为向西开放背景下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

(4)参与国内、国际生产力竞争,使产业成长基础由以低级生产资源为主转化为以高技术服务资源为主。在多重开放环境下,西部地区相对低下的劳动效率及资金效率[27],使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本自然资源价格扭曲为支撑的高投资无法为高技术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西部地区需完善高新区内的清退机制及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一方面通过清除低效率企业将资本存量向高效率的部门转移;另一方面根据高技术产业建设的需要配置科技资金资源、科技人才资源及研发装备资源等,用以缩小产业发展与技术服务效率失衡的缺口,增加高素质劳动力的比例,通过对产业组织结构进行深度调整[28],完成由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的过渡。这意味着要摆脱高投资驱动、低成本国际竞争的模式,使产业通过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化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根基,将增长方式逐步转型到高效率竞争路径上。

三、产业选择的技术要求

(一)产业选择的技术路线

现代经济是分工经济,产业竞争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不同区域内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29]。特定区域下的产业环境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不同环境为区域内的产业带来的环境特征左右着区域产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者说决定着产业培育的前景。综上所述,区域产业选择应由两个条件来决定。第一,高技术产业特征代表了相对一般产业所具备的竞争力及发展优势。第二,一带一路时期下向西开放对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特征,代表着产业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具有明显的情景依赖性。由此可以认为,高技术产业特征和外部产业环境特征共同构成了产业选择基准确定的依据。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构建思路,通过设定产业特征指数和环境特征指数,构建高新区产业选择矩阵,从两个维度对西部高新区的产业选择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向西开放背景下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选择思路

产业选择矩阵中,横轴为代表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特征的环境特征指数,由左至右提高,纵轴为代表产业特征的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由下至上逐步提高,得分高于平均值的指数为强,反之为弱。两种特征指数将矩阵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不同外部环境和高技术产业特征的组合,如图2所示。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和环境特征指数都高的双高产业,由于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力被称为强势型产业;环境特征指数高而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弱的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短暂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缺乏高技术特性正逐步沦为一般性产业,称其为平稳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高而环境特征指数弱的产业多为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成长速度快,但是产业基础差,发展前途未知,称之为挑战型产业;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和环境特征指数都低的双低产业,则是弱势型产业,不具备进一步建设的条件。

图2 向西开放背景下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选择矩阵

(二)产业基准的确立

产业评价基准代表了主导产业所具备的主要特征,其选择过程遵循三条原则,包括符合产业基本属性、立足高新区发展阶段及展望产业发展愿景,具体如图3所示。

(1)符合高技术产业基本属性。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内部动力强于外部的带动和影响,是一类以创新为内生增长机制,具备高速度经济性、高附加价值、强范围经济性的知识密集生产技术产业[30],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内部关键特征是产业发展的绝对优势因素。①技术进步基准对应的是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效用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而升级,是高技术产业形成及发展的核心。高技术产业作为一种通过技术产业化迅速发展起来的特殊产业,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性,以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31]。选择技术进步基准是选择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充要条件,亦是高技术产业基于“动态比较优势说”的基本应用,强调了产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②产业增长潜力基准对应的是高技术产业的成长性,是产业规模扩张,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周期、风险大、一旦成功,较一般产业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能更有效地吸收技术成果,改善贸易条件进而引导未来消费,拓展长期而广阔的市场空间。选择产业增长潜力基准即是对产业成长阶段的判别,又是对市场前景的预判。③产业关联效应基准对应的是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性、影响力和感应度,是高技术产业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前提。高技术成长的结构效应使其在发展中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乘数效应,即优良的结构关联度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成长绩效。在产业关联效应基准中,高技术产业需通过关联效应对西部地区相关产业产生支撑、拉动等一系列导向和促进作用,形成产业联系,实现经济外部性,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32]。同时,相关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为高技术产业带来强烈的成长反馈,进一步刺激其发展。

(2)立足高新区的发展阶段。高新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形态,呈现出阶段性的突出特征和规律,其发展阶段是判别高技术产业积累的优势特色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不同时期的高新区具备不同的发展特征,制约了高新区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部分西部高新区在二次创业发展中受限于生产资源结构层次,留下了技术结构水平低、区域内要素流动效率低下、产业集而不聚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在新时期开放战略下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①产业增长资源基准对应的是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中资源禀赋结构急需调整的问题。依据Acemoglu[33]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必须和发达国家的技术结构相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生存潜力,且西部地区的技术结构不必过度被本土的要素结构约束,可以通过人为因素调控西部高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转型问题,得以提升本地要素禀赋结构。选择产业增长资源基准,是通过判别高技术服务人才及资源在投入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多寡,对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优势类型进行衡量。②产业承接能力基准对应的是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带一路战略下开拓的西部国际市场导致经济活动向市场周围的区域聚集,促进了西部地区对沿海等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转移的承接。但是已有研究显示,多年来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并未成功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效应[34],产业转移与承接之间的条件脱节造成了产业转移陷阱。选择产业承接能力基准则是对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承载力(包括资源、设施、技术和环境)及发展能力[35]的综合概括。

(3)展望产业发展愿景。符合发展愿景的基准不但要适时体现高新区潜在和未来应具备的功能,还需有力支撑高技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带一路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合作结构转变的结果。战略指出,参与国际竞争并融入全球化发展环境,获得可持续生产力,是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①对外竞争优势基准对应的是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下,西部地区高技术产品的外向竞争力。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品,随着对技术创新和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调整,其出口产品将向高级资本及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品转化。对外向竞争优势基准的选择代表了高技术产业在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若能向外输出更多的产品及服务,将获得更高的产业价值。②可持续发展基准应对的是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对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主要约束。工业时代在大幅度提升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遗留了具有积累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在未来发展中的重大挑战,“一带一路”沿途尤其是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受限于其恶劣的地理及气候特征,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我国已向国际承诺,以新技术改造生产方式,以生态文明理论规范和引领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基准立足于产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关注资源消耗(物耗和能耗)的效率,用以避免产业发展中只考虑经济效益所引起的短期行为。

图3 向西开放背景下西部高新区产业基准选择的依据

(三)与一带一路地区的产业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均,形成了各地区间差异型比较优势。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地区产业整体利益的最优化,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应当尝试与其他地区的相关产业进行合作,通过在差异化单元组织间构建均衡的产业关系网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水平和综合发展力。基于产业特征的战略性产业合作模式可以分为“探索发展型”及“利用完善型”及“资源重整型”三种[36]。

(1)探索发展型合作包括国际战略联盟、技术联盟、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式。合作内容基于长期的利益考虑,通过国际合作联盟获取学习机会,在技术创新、生产资源、金融、市场营销、分配等方面与实力强劲的同行实现高效网络化的互动与合作,用以增强产业的核心能力,带动产能升级。这种联动模式一方面通过对接国际标准,形成与国内经济匹配、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优势产业,巩固强势产业的领军地位;另一面通过与国际一流相关产业的“技术联动”在技术开发中结成技术研发主体的联盟,通过合作网络内部的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分享提升产业的能级,创造新的需求。

(2)利用完善型合作包括FDI(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定牌生产、兴办合资企业、许可协议等方式。通过有选择的投资布点,发挥产业现有的竞争优势,从不同的东道国中汲取与其母国互补的要素,获得不同地区中的互补性资产,从而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开拓目标市场。若当前产业拥有较强的高技术特征优势,则应把握核心技术并以所有权为基础对外投资,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充分占领目标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创新效率。若当前产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则可通过跨国参股、跨国并购具有较高较科研水平的企业,或与技术开放型企业及科研型机构合作,学习并拥有先进知识及技术,促进技术迁移和技术提升,将外部力量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杠杆,升级置换核心要素,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3)资源重整型合作包括逆势及顺势产业转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占据更广阔的市场或获得知识信息利用跨国产业链,将当前产业迁移至其他区域内,整合目标地区产业发展的既有优势,实现不同区域资源的最优式空间耦合。逆势产业转移是指处于劣势的本地产业借用优势产业国的生产要素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对优势产业地区进行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对国际价值链的局部切入。顺势产业转移则是指在本地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向相关产业的欠发达区域内转移,通过与当地产业的对接重新构建产业链,籍此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四种产业基于各自产业特征分别适用的合作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产业合作模式

四、产业选择基准的计算

(一)产业基准的指标计算

1.高技术产业特征维度

高技术产业特征维度描述了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能力,反映高技术产业天然的竞争优势,包括技术进步基准、产业增长潜力基准及产业关联效应基准,如表3。

2.西部高新区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维度

西部高新区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维度代表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积累过程,以及产业应对向西开放战略对产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用对外竞争优势基准、产业增长资源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及产业承接能力基准表示,如表4。

(二)权重的计算

选择层次分析法为基准赋予权重并排序,指标框架图如图4。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分别对西安高新区、渭南高新区、杨凌高新区及安康高新区管理人员、高新区内龙头企业的管理者及高校学者分别进行问卷调研,共得到有效问卷161份,并据此获得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得到各层的权重关系并进行单排序合成,计算出产业选择指标层的权重,再通过加权求和得到基准评分,如表5所示。

表3 产业特征基准

表4 环境特征基准

图4 西部高新区产业选择指标框架

基准名称对外竞争优势产业增长潜力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增长资源可持续发展产业承接能力指标名称区位贸易竞争力指数需求收入弹性产业感应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技术进步率投入资源系数产出资源系数能源消耗产值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扩张弹性权重0144020101930096012903840196010200790098

五、实证研究:基于陕西省典型的高新区产业选择案例

本文基于陕西省的典型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杨凌高新区、渭南高新区及安康高新区)做研究实例,立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依据产业规模、专业化水平及市场效益对备选产业进行挑选。西安高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排头兵,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活力和开放程度,其备选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航天航空、现代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制造、精密机械及信息技术。杨凌高新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及农业产业链延伸,被规划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其备选产业为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食品工业。渭南高新区作为西部代表性工贸技型高新区,是以高端技术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战略性试验区,其备选产业为3D打印、先进制造、新能源、医药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产及食品工业。安康高新区是新晋级的国家级高新区,初级生产要素丰富,但总体科技实力薄弱,其建设遇到了西部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其备选产业为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特色服务、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七大备选产业。所选高新区产业基准评分排名如表6所示。

表6 陕西省典型高新区产业基准评分

数据来源:《陕西省统计年鉴》(2014)、《陕西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西安市统计年鉴》(2014)、《杨凌市统计年鉴》(2014)、《渭南市统计年鉴》(2014),《安康市统计年鉴》(2014)、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门户网站(www.xdz.com.cn)

在陕西省典型高新区中,除了西安高新区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杨凌与渭南高新区各有长短,安康高新区表现的较为势弱,这四个高新区沿一带一路周边呈现出“一个龙头,两个支点,一个延伸点”的经济格局。在综合指数排名中,排名前十的产业中西安高新区占了七个,渭南高新区一个,杨凌高新区两个。在通过产业特征和环境特征筛选的强势型产业中,西安高新区占五名,渭南和杨凌高新区各占两个,这些产业的双重优势使其在各自高新区,甚至陕西地区的竞争发展中都拥有强劲动力,在未来有望培养成为一带一路沿途的重要产业带,在对外合作发展中进一步提高产业水平和层次。平稳型产业类中,西安占两个,渭南一个,此类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但需对其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重新评估,若不适时做出调整,产业发展将后劲无力并逐步沦为一般性产业。挑战型产业中,西安、杨凌、安康各占一个,挑战型产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引力及经济效益预期,但是其规模和市场占有较低,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全新的开放环境,吸引更多外部投资的支持。其余产业皆为陕西省的弱势型产业,相对其他三类产业处于较弱的发展态势,在新西部市场环境中即欠缺先机又后劲乏力,不建议重点扶植,但是此类产业可以通过各高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相互借鉴经验,并积极响应大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协作,同其他地区相关产业协同互动,最大程度的进行资源配置,丰富产业链条,重新推动产业发展。

由此可见,综合实力下的高技术产业排名与通过产业特征和环境特征筛选出的产业排名略有不同,综合指数下的产业排名能提供的信息有限,而选择矩阵不仅能反映产业的优势,还能挖掘产业发展的劣势及限制,为高新区指导产业推进方向,具体来说:

(1)西安高新区作为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新区,发展时间久,产业基础雄厚,并无明显的弱势型产业存在,将成为陕西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对西安高新区来说,高端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将成为西安高新区在向西开放背景下发展的优势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等国的相关产业结成优势战略联盟,提高技术标准,完善产业链条,加速产品升级,成为一带一路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人物。新能源汽车制造及现代医药虽然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但是在技术创新等高技术产业的基础特征方面略为欠缺,在未来发展中亟需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可以通过对印度、匈牙利等地进行投资寻求先进技术完成产业转型。航天航空及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需要吸引外资,扩展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而精密机械和新材料产业虽然两种指标都低于西安高新区的平均水平,但在陕西省内仍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考虑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积极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2)渭南高新区虽然产业数量众多,但产业间优势差异明显,优势产业数量有限,总体实力欠缺。3D打印、新材料产业及食品工业作为强势型产业都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尤其是3D打印产业,作为信息化和先进材料融合的新兴产业具备强烈的变革性与创新性,若能成功与以色列进行强强联盟,将有效加速其集成创新,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部分区域内的技术垄断。新能源拥有较强的高技术优势,有希望通过对伊朗等区域的相关产业进行联动,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向强势型产业的转化。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在高新区内的发展缺少一定的竞争优势,需通过许可协议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对其发展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指导。

(3)杨凌高新区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区,虽然产业数量较少,但其特色产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发展能力,其产业充分立足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结果,通过科技农业延伸食品工业的产业链条,使食品工业成为其强势型产业。由于“一带一路”沿线有大量农业国家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杨凌科技农业可以通过在当地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区,对目标区域进行产品及技术的输出,籍此支撑并领导“一带一路”农业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虽然具有较强的高技术产业特征指数,但是受到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就业人数等综合问题的制约,环境特征指数较低,可通过与西安高新区进行产业链整合推进其产业规模化进程,扩大生产范围,改善经营水平,将其转换为强势型产业。新材料产业还需进一步寻找产业特色及发展空间。生物医药虽然在高新区内缺乏竞争力,但是在陕西省内综合排名中上,可以通过产品投入产出的产品价值链与西安、渭南、安康等具有相关产业的其他高新区进行分工合作,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工和结构。

(4)安康高新区作为新晋不久的国家级高新区,对比其他高新区缺乏明显自我特色及优势产业。安康高新区中的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及特色服务皆为需要重点支持和壮大的强势型产业。节能环保业作为高新区新兴产业,还缺乏一定的产业基础,可借鉴中欧地区的发展经验引入优势项目,增强产业对相关产业合作的吸引力。电子信息及先进制造产业无论是产业特征还是应对西部开放的产业生存力都不具备发展优势,在未来的规划中不适宜作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可以向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等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利用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支持获得新的竞争力。

六、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使我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与外延发生剧变,使向西开放战略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除了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自身的产业特征,增强产业竞争力外,其发展还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西部地区的开放不再局限于“接进来”,而是拥有更多“走出去”的期许。高新区作为引领产业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调整产业内容适应新的环境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纯市场环境下新时期产业内容及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一件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合理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推动这个进程,帮助西部高新区把握新时期下向西开放战略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本文构建二维产业选择矩阵,以陕西省典型高新区为例,对西安、杨凌、渭南及安康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解析,对高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了选择。

产业选择结果表明,在今后的发展中,需推进强势产业与以色列、印度、俄罗斯等产业优势地区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加深稳定性产业对中东欧等地区的技术投资,积极引进外资扩大挑战型产业规模,逐步实现弱势产业向中南亚不发达地区转移,最终优化一带一路地区的产业链分工布局。首先,对于强势型产业,需要通过合理和有效的产业政策,进一步依托关联产业及基础配套产业,在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集聚优质资源,集中力量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龙头产业带,以集聚效应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开拓的国际产业竞合活动。其次,高新区还可以对挑战型产业重新进行规划,确立新的产业政策,为其输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在优化组织结构的同时加强其与国外公司的竞争,在维持产业特征优势的同时扩充市场,促进其向强势型产业的转化和形成。再次,稳定性产业需要加快技术改造,尽量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转化产业性质,再打破不同区域间的分割状,借助高效的资源流动和配置充分发挥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最后,弱势型产业在未来的高新区发展中,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相关产业横纵联合,即由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抑或逐步清退出高新区。

[1]周延. 论非战略重点下西部的对策[J]. 兰州学刊,1985(4): 31-36.

[2]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地区生产力研究课题组.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1991(5): 56-60.

[3]洪惠如,赵江.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的初步研究[J]. 科学.经济.社会,1986(4): 209-214.

[4]谢海平. 新疆对外开放的战略与重点及其对策初见[J]. 实事求是,1986(4): 33-37.

[5]田广. 论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与模式[J]. 民族研究,1987(2): 1-9.

[6]马洪. 中国经济发展总格局与西部开发[J]. 管理世界,1990(6): 1-5

[7]张丽君,陶田田,郑颖超. 中国沿边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思考[J]. 民族研究,2011(2): 10-20.

[8]胡公民. 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发展构筑西部沿边向西开放格局[J]. 宏观经济管理,2008(1): 44-46.

[9]李豫新,朱新鑫. 农业“走出去”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业合作前景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9): 42-48.

[10]张军民,蔡继红. 基于新疆地缘功能的西向开放战略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4): 15-18.

[11]王睿,陈德敏. 西部地区向西开放总体战略构想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3(4): 69-78.

[12]吕政,张克俊. 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5-12.

[13]范金,郑庆武,梅娟.应用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5-73.

[14]Hirschman A O.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8.

[15]Ohlin B.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16]秦智. 区域环境背景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6(2): 51-55.

[17]赵玉林,张倩男. 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评价与筛选[J]. 科学学研究,2007,25(3): 435-442.

[18]张根明,刘韬. 基于DEA模型的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19-21.

[19]李新,刘朝明,王敏. 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 71-75.

[20]邱立新. 高技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评价与选择——基于技术预见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4): 62-65.

[21]梁绮琪,易晨晨. 基于SSM的陕西高技术产业主导优势部门选择实证研究[J]. 对外经贸,2014(7): 44-46.

[22]刘颖琦,李学伟,李雪梅. 基于钻石理论的主导产业选择模型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1): 145-152.

[23]Brulhart, M. The spatial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a survey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11,147(1): 59-83.

[24]李晓华,刘峰. 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13(3): 20-32.

[25]程李梅,庄晋财,李楚,等. 产业链空间演化与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陷阱”突破[J].中国工业经济,2013(8): 135-147.

[26]Lee A H I, Kang H Y, Hsu C F, et al. A green supplier selection model for high-tech industry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9, 36(4): 7917-7927.

[27]李新春,李胜文,张书军. 高技术与非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单要素效率[J]. 中国工业经济,2010(5): 68-77.

[28]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等.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J]. 经济研究,2013(10): 4-17.

[29]张建红,葛顺奇,周朝鸿. 产业特征对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以跨国并购为例[J]. 南开经济研究,2012(2): 3-19.

[30]Brotchie J F, Hall P, Newton P W. The spatial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M]. London: Croom Helm, 1987.

[31]Nelson R R. High-technology policies: a five-nation comparison [M]. Toronto: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84.

[32]Griliches Z. The search for R&D spillovers [R]. Stockhol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1.

[33]Acemoglu D, Zilbotti F.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R]. Stockhol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9.

[34]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 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1(6): 79-88.

[35]Chorley R J, Haggett P. Trend-surface mapping in geographical research [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65,35(4): 47-67.

[36]March 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1): 71-87.

[37]李善民, 李昶. 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 2013(12): 134-147.

[38]吴先明, 苏志文. 将跨国并购作为技术追赶的杠杆:动态能力视角[J]. 管理世界, 2014(4): 146-164.

[39]郑鑫, 陈耀. 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基于区位论的模型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12(2): 57-67.

(本文责编:王延芳)

Industrial Selec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Western Region——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XUE Wei-xian,GU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enables the Westward opening-up strategy to step into the next stage, where deep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is on the basis of inland opening-up.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parks in western are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Post Second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es are inadequate to reveal and solve the problems raised i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es within high-tech park in this stage, which help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may be encountered with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Boston matrix, and b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the new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lection matrix for industrie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dvantage industries should be supported with centralized resources. And major industry zone for advantage industr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Challenge industries should expand their market and scale. Technical limitation of stable industries should be broke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For disadvantage industries, however, it is a better way to have them developed with cooperation with other industries in the area, and hence upgrade the industry, or otherwise, weed-out. Weeding-out gradually is otherwise another choice.

Westward opening-up;western region;high-tech parks;industry selection

2015-12-15

2016-07-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71441039);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4KRM20-01);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项目(4JZ031)。

薛伟贤(1967-),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产业与区域发展战略、国际经济与贸易。

F127.9

A

1002-9753(2016)09-0073-15

猜你喜欢
高技术高新区发展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