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打好废弃矿地利用“转型升级牌”

2016-11-09 08:35:57德清县国土资源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德清耕地整治

□德清县国土资源局 夏 叡

德清:打好废弃矿地利用“转型升级牌”

□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夏叡

德清位于浙江北部,地处长三角腹地,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近年来,德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级下达指标逐年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同时,104国道以西约1/3的县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区,东部1/3县域面积为平原水网区,可建设区域进一步受到限制,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德清深入挖掘利用废弃矿地资源,以全省首个废弃矿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为契机,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为指导,在矿山整治、矿山关闭的前提下,将矿地利用纳入土地利用统筹范围,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试点先行”的基本思路,按照“345”的目标,从政策组合中挖出“真金白银”,让不可再生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节约优先。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集约、集聚发展并重。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定位布局、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建设。

三是注重生态保护。坚持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要求,在开发利用中,既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又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探索保护、开发、利用并举新模式。

二、四种利用方式

德清依据全县废弃矿地资源的交通区位、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条件,统筹考虑规划衔接、现状地类、开发条件等因素,规划全县废弃矿地综合开发利用。

1.开发矿地造水田

德清的矿地造水田采取“3+1”模式。第一步“削峰填谷”平整场地。通过对矿山企业多、生产规模小、矿山布局密的矿区实施整合,统筹开采时序,统一底盘标高,解决小矿大开、布局杂乱、安全隐患等问题,并对核心建设区块采用“削峰填谷”的方式进行场地平整,把“峰”上的石料或宕渣填到“谷”中、“湖”中,使之形成平整的区块,逐步形成了规模可利用矿地。第二步表土剥离循环利用。下发《德清县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工作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对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在土地出让时收取2万元/亩的专项资金,用于保障耕作层优质表土剥离再利用。表土运输过程中,一车表土“来”,一车宕渣“走”,不跑空车,节省资金。2014-2016年共剥离优质表土66.5万方,覆盖整治矿地面积1022亩。实施的矿地复垦项目耕作层表土覆盖深度达到0.8米,沉降夯实之后实际耕种深度不少于0.6米,且具备水土涵养功能。第三步“移土培肥”提升地力。利用水网密布、河泥肥沃的优势,结合“五水共治”河道清淤工作,专门铺设管道用泵机将河泥吸灌到就近的复垦矿地,覆盖40公分厚度的干河泥,使之成为优质水田,并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渠相通”的要求进行建设。最后“落实政策”加强管护。实施耕种保证金制度,提取土地整治项目补助资金的20%作为耕种保证金,连续3年耕种农作物后给予返还。落实土地整治项目种粮补助,对种植粮食面积达80%以上的项目,每年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近两年扩大种粮面积5600亩。同时,采取“定量不定位”的方式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固定流转收益,保障农民权益。

2.建设矿地村庄

对于部分面积适中、区位便利的矿地区块,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规划用于新农村建设,打造“矿地村庄”,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已建成的矿地村庄有2个,总面积123.8亩。如洛舍镇东衡村中心村的安置建新区块建设全部利用废弃矿地,占地总面积70亩,采用多种安置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排屋安置采用“三改二、二改三”的模式,在保证建筑面积不减小的前提下,户均占地面积由140平米缩减到110平米。部分安置房采用小高层模式,户均占地由120平方米缩减到20平方米,有效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东衡村也成为了共青团中央联系点、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和浙江省“省级生态文化基地”。

▲矿地水田

3.打造产业平台

对紧邻城镇(村庄)、土地贫瘠且面积较大的矿地区块,规划用于建设,打造产业平台。目前经整治已成型的砂村集中开采区矿地产业平台,按照“一心、两轴、多组团”规划整体结构,建成后可利用面积约1万亩。今年8月,乐视集团与浙江省政府、德清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产业基金合作、项目投资合作、超级汽车乐视生态园区项目等一揽子协议。以“互联网+汽车”为特征的乐视超级汽车项目落户砂村产业平台,一期占地4300亩,计划年产40万辆中高端车型,并拟建设相关零配件、物流园区、实景娱乐园区、商务配套园区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以乐视超级汽车先进制造、观光体验为特色,融入体育、音乐和影视元素,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和汽车主题游乐旅游基地,成为汽车生态特色小镇。

4.复绿治理

3.4 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主要指机体对事项及行动进行意识控制的相关心理过程,其在认知过程中属于较为复杂的方面,其主要涉及注意力、行为能力、计划、程序化思维、创意和决策、抽象概念的形成等能力。张宝和等[22]研究中对325例高龄失眠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失眠患者多存在视看空间、形象力、执行力等受损,且研究证实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与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Haimov等[23]研究中也发现老年失眠患者普遍存在记忆广度、执行功能、注意分配等下降的现象。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深化县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2014年5月,德清县政府部署开展了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专项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县27家已关闭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总面积达7839亩(其中矿地造耕地(水田)面积6037亩,坡面复绿治理面积1802亩),计划投入治理资金9.72亿元。目前,除新设采矿权矿区外,其他18个关闭矿区均已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其中,已完成交工验收3个,已基本完成治理1个,剩余其他矿区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治理中。通过矿山环境治理,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和风景线,使之成为展示生态德清、文明德清的走廊和窗口。

三、五种成效

德清化被动为主动,转变资源利用观念,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现状,充分整合相关配套政策形成合力,有效激励了基层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1.以“多规合一”为引领,让土地要素“活”起来

利用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和开发利用废弃矿地的统一规划,分类采取“开发矿地造水田、建设矿地村庄、打造产业平台、复绿治理”四种途径,促进了城乡要素流动互利共赢,为全县产业转型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搭好平台。

2.打好政策组合拳,让工作推进“快”起来

综合运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多规合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先行试点政策,加强相关政策的衔接配合,废弃矿地治理利用进展迅速,取得废弃矿地垦造水田的巨大成效。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推出耕地耕作层表土剥离再利用、整治耕地耕种补偿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在“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上打通政策落实关键。

坚持“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采用试点先行方式,分期实施,防止铺摊子、扩风险。同时,严把耕地质量关,结合“五水共治”河道清淤工程等全局性工作,将肥沃的淤泥用于土地整治项目,显著提升了整治耕地质量,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巩固了整治复垦成果。

4.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群众“富”起来

结合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对复垦整理出来的耕地及其他用地,积极引导、引进种粮大户进行规模种植,在土地流转时采取“定量不定位”的方式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固定流转收益,保障农民权益。综合土地流转、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种粮补助等优惠政策,农民每一亩耕地年均可拿到收益1200多元。

5.推进农村土地民主管理,让基层基础“实”起来

连续三年推进农村土地民主管理工作,今年又开展“十村示范、百村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管理农村土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矿地造水田等工程中,突出农村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好村支委会、村委会、村监会“三会”的作用,全程民主决策与监督,既保证了造地的质量,又提升了工程的透明度,提高了国土资源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德清耕地整治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保护耕地
北京测绘(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专项整治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专项整治
明亮的眼睛
德清裸心堡
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 10:41:21
走路看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