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麦秸垛

2016-11-09 03:57曹文生
延河(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麦秸草垛收割机

□ 曹文生

消逝的麦秸垛

□ 曹文生

日光隐于平原。夜,像一团浓墨,滴在乡村里,慢慢扩散,掩盖了白。

一丝慌乱的情绪,在夜色里弥漫。父亲,在慌乱里,慢腾腾掏出烟袋,猛吸了两口,然后磕在预制板上,一转头,消失在夜色里。

我知道,父亲一定去村东了。那里,存放着父亲几十年的习惯。

他习惯,在深夜里听听庄稼;他习惯,在夜里看看他的草垛。

一个乡村,需要铭记的东西不多,除了家谱上那几个,离我遥远且冰冷的名字。也许,就剩下一些风物了,它衍生出一连串的故事。

我,曾以一个反叛者自居,得意洋洋地住进城市,城市的灯火,太浮躁了,总是让我无法安心,只好孤独的与夜色为邻。

也许,烟斗迷乱之后,沉寂下来的情绪一点点撕碎我,将我虚伪的外衣扯下,露出泥土味来。顺着泥土味的枝蔓,牵引出泥土味更为厚重的父亲。

说起父亲,村里人话便鲜亮起来。一个行为怪异的老汉,总是能让沉静的乡村,落下一块石头。

其实我知道,父亲对于乡土的怀旧,是一种骨子里的倔强,而不像我辈,总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乡村的简约。

父亲的怪异,源自于他对传统农耕的留恋,他是我村最后一个,保留80年代生活方式的人。

这些年,收割机解放了人类,父亲仍用镰刀收割,其实我知道,他是想要一个麦秸垛。

收割机消灭了麦田, 也消灭了一个个麦秸垛。秸秆还田,将生活的繁琐一下子简单化。然而,家里的牛粮需要储存,乡人早已熟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悬地机的出现,让农村少了这样的画面:农夫,一手扶犁,一手拿鞭,牛在土地上,默默耕地。

牛,如果失去了土地,多半也像人一样,倍感失落。放眼乡村,牛已陷入死胡同。无利用价值的牛,在人的眼里便少了温和。

村里的牛,退出乡村,被人送到屠宰场,然而父亲不舍得,十来年的习惯:囤草,铡草,喂牛。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再说,没了牛,日子多无聊啊,憋的心慌?

牛,在我家,依然如故。只是父亲在经营草垛上,大费周折。

麦子成熟,都在抢收,大地很快空了。唯有我家的麦田最慢,父亲的镰刀,远远赶不上收割机的速度,在坚持了三年以后,便被母亲阻止,她看不惯这陈旧的观念,别人家地里一片青葱,我家地里的麦子还未割完。一步慢,步步慢。

父亲也终于妥协。我家的麦秸垛不见了。但是家里的牛,便遭了殃,没有草料,牛瘦的只剩皮包骨头。

为了堆起一个草垛,父亲便埋首乡间土地,用镰刀割下草,晒干,他将自己扔在土地上。乡村的草垛,再一次出现在人的视野里。

父亲的草垛,成为乡间讨论的对象,他们除了感怀和嘲笑外。我想,面对这草垛时,一些人,是否会想起远去的苦难。

一个村庄,因为草跺而出名。绵延不断的草垛、麦秸垛,是村庄的旗帜。说起草垛、麦秸垛,邻村的人,多半是艳羡的目光。

草跺,接纳过赌气冷战的孩子,接纳过无处可归的动物。草跺,通过发抖的身体,看懂人间烟火。

如今,父亲扛着草垛的大旗,在豫东原上踽踽独行。

在乡村,牛,只有我家有;草跺,也只有我家有。在他人眼里,我家成了贫穷的象征。其实我知道,这个村庄里,只有我家恋旧,我们不希望,一个村庄的往事,轻易被现代化打败,找不出一点痕迹来。

秦巴子 书法

乡村消逝,我选择出逃,在遥远的陕北,我以他乡为故乡,居然心安理得起来。

夜晚,我才感觉灯火的不适来,夜色被灯光冲淡,再也体会不到那种黑入骨髓的感觉。再次归乡,想体验乡间的夜色,但是灯火通明,夜色也非是我的旧风景。

土地变成了集体化生产,统一打药,地里的草,再也看不见了,一个没有草的地方,自然想不起草垛连绵。

夜晚,是一个适合独处的时刻。一团充满悖论的情绪,从父亲的心底扩散成河流的形状。父亲,陷入河流的漩涡中,无法左右自己。

此刻,父亲是个矛盾体:一会儿,是一位倔强的父亲,一会儿,是一位无奈的父亲,他们在黑夜里进行博弈,我不知道,神灵是否给予他一些暗喻。

母亲,也给父亲压力,让他放弃草垛和牛,一切结果都明朗起来,所有的人都不再待见这牛、这草垛。

第二天,买牛的人来了,牛眼澄澈地望着父亲,父亲是否感到一阵眩晕?我不太清楚,我只看到父亲,扶住了牛棚的柱子。

买牛的人,手缩在袖子里,父亲把手伸进去,两个人在袖子里比划着,这远古的契约,在看不见的地方,左右着生命,左右着牛的归宿。

约定俗成的交换,通过遮蔽的形式,将一头牛轻易出卖,当牛用信任的眼睛,向父亲表达亲昵时,父亲却将它推向一个未知的深渊。

牛,未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多半逃不过人类空虚的胃。一把刀,会从它温润的脖子进入,然后它一点点,变凉,变硬。

一头牛,通过疼痛,开始觉察欺骗,以前怀抱老死他乡的念头,太幼稚了,它低估了人类的绝情。

没牛的日子,草垛便塌陷了。这草垛,父亲已无心打理,一年,两年,三年,都在野外待着。

那天,天色刚黑,野外火光映天,看方向是我家的草垛,父亲亦然没有年轻时的暴躁,也不说话,只是平静地看着火光。

我知道,草垛不再是乡村的中心,它开始边缘化,牛耕已消失,作为牛的粮草,草垛更无用处。

草垛,就这样消逝了。乡村没有一丝悲悯,依旧鸡鸣催人醒,狗吠守夜归,平静的让人后怕。

草垛的非正常死亡,是乡村的正常趋势,这是多么滑稽的路子。

在乡村里,草垛、牛,已远去。

那村,那人,都恍若来世。

□曹文生,1982年生于河南杞县。作品散见《时代文学》《奔流》《延安文学》《星星》等刊。

责任编辑:霍竹山

猜你喜欢
麦秸草垛收割机
远去的乡村草垛
收割机
收割机维修与保养的方法研究
草垛当凳(大家拍世界)
温暖的草垛
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排除
踩麦秸
麦秸
未来的收割机
温暖的麦秸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