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馆藏品登录制度的讨论

2016-11-08 06:11付瀛莹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2016年4期
关键词:藏品普查美术馆

□ 付瀛莹(中国美术馆)

关于美术馆藏品登录制度的讨论

□ 付瀛莹(中国美术馆)

藏品登录是指对藏品进行登记著录,“登记”“著录”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把有关事项或东西登录记载在册籍上”“载录;记述收录”。在博物馆学中,藏品登录是妥善保管及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也是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1]。以纸质载体的藏品登录活动与现代博物馆的产生几乎同时存在。博物馆藏品登录是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职责,《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标准》规定:“确保博物馆临时或永久接受一切物品得以恰当的、全面地做出记录,以利于证明出处、鉴定断代、记录状况并进行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专业职责。”

2013年,文化部面向各级各类国有美术馆开展藏品普查工作,笔者有幸参与此次普查,在工作中对美术馆藏品登录状况有了一些了解,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就所发现的问题对美术馆藏品登录制度展开讨论。

一、藏品登录与藏品登录制度

(一)藏品登录

对于博物馆而言,收藏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藏品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藏品登录是对藏品的信息进行登记著录,并最终建立藏品档案的过程,是博物馆妥善保管及科学管理的关键,也是博物馆维护国家文化完整与安全的必备依据。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对藏品登录工作做了基本要求:“博物馆藏品应根据可采纳的专业标准进行记录,藏品记录应包括每件物品的全部识别信息和状态描述、附件、出处、保存状况、处理措施和现在存放位置。”[2]除此以外,所登录的藏品信息还应包括藏品的功能性信息,如形式、工艺;历史或社会性信息,是指藏品进入博物馆之前的自然或社会历程,包括其功能的实际体现及实际效果等;博物馆化信息,即藏品进入博物馆之后,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上述信息进行挖掘、整理、记录,同时开启其新的生命历程,包括与其他藏品重新关联,参与展览,与人展开新的互动的社会实践。[3]西方博物馆界十分重视藏品信息的登录工作,1906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率先采用规格相同的纸质卡片目录进行藏品信息登录,并在卡片目录上添加了藏品照片,这一举措为藏品登录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建立了藏品目录管理体系。

对于国家而言,对博物馆的藏品信息进行登录是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藏品登录从单一的博物馆业务工作延伸为国家统一行为。国家层面的藏品登录最早出现在法国,1794年,法国颁布了《关于在共和国领土上全面清查和保存所具有艺术、科学和教育价值的物件的方式的命令》,该文件视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形式上完整的可移动文化遗产清查登记计划。以后,法国还有过几次文化遗产清查计划,皆因没有充分规划和资金投入而失败。1964年开始的“法国建筑遗产与艺术资源总目录”的建设工作,其真正的意义是在法国境内、国家层面上建立了一个文化遗产持久性的文献记录。时至今日,历经五十多年,“法国建筑遗产与艺术资源总目录”工程仍在建设与更新之中,已经在网络上公布了三十六万多个各种性质的文物的卷宗,而实际已经有540万个文物卷宗,产生了350万份的摄影资料和六万多份绘图资料、地图、笔记。[4]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为藏品登录以及利用信息资源开展藏品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层面的藏品登录行为有了广泛的开展。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American M em ory)计划,将美国国会图书馆及其他机构的文献、手稿、照片、录音等藏品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并编辑成系列的专题作品。到2000年,该计划已经提前实现了500万件藏品的数字资源目标。尽管如此,“美国记忆”资源库依然继续扩大在线历史收藏,使其更为全面地展示美国历史风貌[5]。这个计划的实施可以看作是国家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藏品信息登录的早期实践。此后,一些国家也展开了类似的尝试,1995年,加拿大建立加拿大遗产信息网络(Candian Heritage In formation Netw ork,CH IN),将加拿大国家文化遗产目录(主要涉及人文艺术藏品、自然科学藏品和考古遗址资料等)所有成果和服务转移到互联网上,从而方便共享馆藏资源、指导研究应用,并在网上建立了“加拿大博物馆与艺术馆索引”[6]。

虽然我国的博物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藏品进行登录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1年,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导开展了由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参加、针对馆藏珍贵文物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全国31个省市,上万名专业人员参加了文物调查及数据登录工作,建立了国家、省、博物馆三级文物登录信息存储体系。截至2011年,总共完成全国31个省市2636个文物收藏单位1660275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和1370000件馆藏一般文物的数据采集工作,拍摄照片3869025幅,录入文字信息3.05亿字,数据总量达15.16T,成功地完成了国家馆藏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建档工作。“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摸清了全国馆藏文物的家底情况,为国家掌握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登录制度及各国登录制度的发展

登录制度是指国家建立藏品登录的规范性体系,包括藏品登录法规、藏品登录标准、藏品登录组织机构等方面。在登录制度体系下,登记在册的博物馆藏品,法律地位明晰,其在经费补助、技术支持和管理措施方面更加容易得到政府支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藏品登录制度。

法国是登录制度的发源地,2004年颁布的《遗产法典》[7]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可移动文物如艺术品等,采用了严格的登记保护措施,行政机关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附属藏品都要列表登记,经过登记的藏品如属国家所有,其所有权不能转让。

意大利文化遗产丰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拥有全世界大约60%的历史、考古及艺术资源,仅登记过的国宝级藏品就有三百多万件。意大利于1939年颁布了《艺术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8],主要保护在艺术、历史、考古学以及民俗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动产以及不动产,着重对博物馆藏品的登记、保存维护等方面做出规定。2004年,意大利颁布《文化与景观遗产法典》。法典第30条明确规定国家、大区、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其他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必须做好其所占有的文化财产的档案保存和整理工作,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并编写目录。

美国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该法扩大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并形成了美国对文化遗产的国家登录机制。由国家公园局负责对文物古迹进行登录,登录范围从不可移动遗址延伸到博物馆藏品,并制定相应的登录标准,这在美国的历史、建筑、考古、工程技术以及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场所、设计、环境、材料、工艺、氛围以及关联性上具有完整性的地段、史迹、建筑物、构筑物和物件,有50年以上历史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进行登录。[9]

日本在1996年对《文化财保护法》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引入了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登录制度”,主要特征表现在:依照《文化财保护法》制定国家制度;与过去的重要文化财制定并存使用;登录必须听取文化财保护审议会的意见,在文化财登录原本上记载,登录时不一定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在实际操作时需获得同意等等[10]。登录制度的引入大大拓展了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对藏品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二、美术馆藏品登录制度的相关问题

古希腊时代,随着绘画、雕塑的发展,博物馆开始萌芽,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可以说收藏展示美术作品是早期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博物馆从它的诞生之时,就承载了人类对于美的强烈追求,而美术博物馆也就此成为了博物馆最早期的表现形式。

在英文中,美术馆被称为A rt Museum或A rt Gallery,以收藏绘画、雕刻而著称的卢浮宫艺术博物馆被称为Musée du Louvre,法语的Musée就是Museum。西方现代博物馆藏品最初来自于皇室或私人的美术收藏,其主要功能是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欣赏机会,提高普通人对于艺术的兴趣。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展示的主要藏品就是美术作品。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馆如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是单纯美术性质的博物馆。在西方,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则是另外一种情况。19世纪末,随着欧美各国博览会的兴起,1910年清政府举办“南洋劝业会”。在模仿欧美博览会的基础上,南洋劝业会建立了美术馆来展览中国画、油画、刺绣等艺术品,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美术馆”当然不是永久建筑,也不会有成体系的收藏,而是一座暂时容纳工艺品、美术品的展览场所。1928年5月,李毅士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提交了《在各大都市中建立美术馆之基础案》,建议在各大都市中建设美术馆,步骤是:宜先建馆址,然后向国内外收藏家征借美术精品,充实并开展相关陈列[11]。这一提案得到了各地的响应,1936年,我国第一个专业美术馆国立美术陈列馆(今江苏省美术馆)在南京成立,当时里面并没有收藏品,仅仅用于展览美术作品。1949年以后,由于美术创作成果展示的需要,美术馆被纳入宣传教育系统,主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建设成就。随之出现了美术馆建设的热潮,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12]等相继成立。从中外美术馆发展的历史看,西方是在皇室、教会收藏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建立了美术馆或博物馆,而中国的美术馆则是完全为了满足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的需要出现的。中国美术馆完全是独立于博物馆之外发展起来的,并存在一定的“发育不良”的缺陷[13]。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美术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展览、轻收藏”的普遍现象,美术馆多用于美术作品的展览需要,藏品非常有限,有些美术馆甚至只有展厅没有藏品。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前期调查数据统计,2013年,在全国256家国有美术馆当中,藏品数量不足1000件的美术馆多达201家,占美术馆总数的79%。其中,有85家美术馆藏品数量不足100件,甚至有17家美术馆没有藏品。而同期,博物馆平均每馆藏品数量7829件(套),拥有藏品最多的故宫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807558件(套)。

在藏品登录制度的建设上,美术馆基本上未建立藏品登录机制,《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仅在保管条目提到了“建立藏品档案和保管制度”。在行政管理上,国有美术馆一部分归口文化行政部门,有些则归口各地文联、宣传部、文物局等部门。由于国有美术馆缺乏统一的归口部门,隶属关系复杂,管理部门分散,导致美术馆藏品管窥效率低下,保障机制不健全。国家文化部门对国有美术收藏的状况始终缺乏系统的调查、了解和有效的整合、利用。藏品登录管理中也出现了家底不清、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美术馆藏品档案基础薄弱

据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前期调查数据统计,256家国有美术馆中,有133家美术馆已经完成了415398件藏品的纸质藏品档案或数字藏品档案建设,占美术馆总量51%,占藏品总量的85%。其中,只有89家美术馆的68642件藏品建立了纸质档案,占美术馆总量的34%,占藏品总量的12%;33家美术馆的8469件藏品尚未建立档案,占美术馆总量的12%,占美术馆藏品总量的2%。在这些美术馆中,除了一些具备专业条件的大型美术馆外,很多美术馆未对藏品进行系统的调查、认定和登记,使一些藏品未纳入到管理体系,藏品保存状况堪忧。与博物馆相比,早在2004年,国家文物局实施了全国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备案项目,共完成了全国文物(文化)系统博物馆46630件馆藏一级文物的纸质档案备案,一级文物建档率达到了100%。

(二)美术馆藏品登录标准化程度低

美术馆所涉及的藏品种类众多,各地区美术馆藏品登录标准不尽相同,所设立的藏品指标项种类各异、藏品信息描述方式庞杂。中国美术馆2012年结合本馆藏品特征和管理工作实际,研究编制并印发了《中国美术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试行)》(其内容包括2个指标群、29个指标集、99个指标项)《中国美术馆藏品声像信息指标著录规范(试行)》《中国美术馆藏品二维影像采集技术规范(试行)》等标准规范,这在美术馆行业来说是第一个正式的单位登录标准,为美术馆规范藏品登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圳美术馆藏品图像、藏品编号、作品名、尺寸、种类、装裱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信息化登录,建立了数字化画库管理系统。广东省美术馆和广东艺术博物院则使用的是博物馆系统的藏品总登记账的体系设置。就整个美术馆行业而言,尚无统一、成熟的可适用于藏品登录工作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尚未建立藏品登录标准化体系。

(三)美术馆专业人员匮乏

鉴于美术馆藏品登录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藏品登录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藏品数据质量的高低。据统计,全国国有美术馆藏品管理人员仅有664人,平均每单位6人。对照美术馆藏品总量,每人平均需管理藏品742件。全国只有4家美术馆的保管人员在10人以上,有75家美术馆只有1名藏品管理人员,6家美术馆甚至没有藏品管理人员。根据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美术馆专业人员1125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329人,平均每馆不到两人,这只是个平均数,实际上,比较集中在几个大馆,一大批馆没有专业带头人[14]。

三、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对美术馆藏品登录制度建设的实践

为全面廓清我国美术馆藏品资源情况,文化部于2013年组织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这是一项以摸清全国美术馆藏品家底情况为基本目标,以调查国有美术馆藏品资源、采集藏品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国家文化财产的清查工程。

普查的范围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级各类国有美术馆(含书画名家纪念馆、艺术馆)。截至普查标准时点即2013年12月31日,共计收藏约55万件藏品,范围涵盖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民间美术等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普查机构组织系统采集每一件美术作品的文字信息和影像信息,经过汇总整理,形成国家美术藏品基本数据库。经过全国各地国有美术馆、美术机构数千名美术馆工作者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普查的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藏品数据采集已经初具规模

以美术馆为基本单元,开展藏品信息采集、审核和报送是普查工作的核心任务。截至2016年7 月6日,已在线报送馆藏美术作品数据223331条,另有适用于其他类型标准登录的非美术作品藏品数据8175条,入库数据总计231506条,上传图片466302幅,数据总量4.4T。“国家美术藏品基本数据库”已初具规模。

(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在本次普查中,专门组织了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美术学、博物馆学、统计学、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的专家,编制完成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和《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规程》。《标准》和《规程》针对普查中涉及的藏品登记著录、藏品分类定名计件、藏品编码、藏品影像拍摄、藏品数据采集、藏品数据审核、藏品数据存储管理等专业工作都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技术要求,对规范普查工作,提升美术馆藏品管理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系统初成架构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藏品登录工作的新特点,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次普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统一平台、直接登录、一次入库、分级管理”。2013年至2015年,普查机构先后组织编制了《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研发了藏品信息采集软件、普查工作运行管理系统和普查数据管理系统,并建立了普查门户网站,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支撑了普查藏品信息的采集登录、数据审核、数据接收存储、数据交换等各项工作,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国有美术馆和美术机构的藏品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储网络系统架构。

(四)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为了培养普查工作所必须的美术馆藏品馆理专业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并借此机会改变人才匮乏的现状,从2014年到2016年,先后组织开展了6期普查工作人员培训和一期普查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并在湖南、四川、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举办了多期地方普查工作人员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学员七百多人。据统计,本次培训是美术馆行业最大规模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美术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美术馆藏品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普查,数量众多的美术藏品逐步登录到全国美术馆藏品信息管理平台,对完善国家美术藏品总目录和国家美术藏品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体现在藏品层面,即对藏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完整登记和掌握,如编号、名称、保存状态等;二是体现在美术馆层面,要对本单位全部藏品状况全面掌握,如总体规模、类型和保管情况的分布统计等;三是体现在政府层面,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美术藏品管理情况总体掌握,包括全部收藏单位和藏品信息以及其地理、类型和行业分布情况等。需要注意的是,藏品普查是有一定期限性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普查即可视为结束。但是,从对国家美术藏品实行长期动态登录,规范藏品申报、登记、公布程序,建全国家美术藏品登录制度角度来说,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美术藏品登录的长效机制。

四、关于美术馆藏品登录制度的建议

(一)成立国家美术藏品登录管理机构

藏品登录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藏品保护制度,在登录制度的建设中除了明确美术馆的藏品登录程序外,还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藏品登录工作实施统一、有效的规划和领导。

具体而言,国家应该成立美术藏品登录机构对全国藏品登录工作进行管理。该机构应依法承担以下各项职能:一是制定藏品登录政策,对全国美术馆藏品登录工作进行管理;二是制定藏品登录标准与登录流程;三是对全国的藏品数据进行接收、存储、更新、备份,为藏品数据安全管理提供保障;四是研发国家美术藏品登录平台,对美术馆藏品信息动态登录和监测,对登录信息进行审核;五是负责对藏品登录工作的培训与宣传;六是定期发布国家美术登录清单;七是对非国有美术馆的藏品登录进行指导,并促进其良性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建本省美术馆藏品登录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定专职人员,负责组织本省(区、市)的各级美术馆开展藏品信息的采集、登录工作,并对本地区的登录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同时负责培训和宣传工作。各级美术馆要按照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组建登录队伍并确定专职登录员和数据审核员,负责完成本单位的数据采集、审核和报送工作。如遇到藏品登录等相关问题,由国家美术藏品登录管理机构统一协调。

(二)制定国家美术藏品登录法规

在我国现行的藏品登录体系中,只是对文物系统的博物馆藏品在登录程序上做出一些规定,例如在《博物馆藏品保管试行办法》中规定了博物馆藏品总账和藏品档案的登记方法;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又对藏品登录规则进行了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了馆藏文物档案备案制度等等。其中所提到的藏品多指历史文物类藏品,由于美术藏品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登录时,套用现行已有的藏品登录规则显然是不适用的。比如,在登录美术馆藏品名称时,须以艺术家或捐赠人提供的名称为依据,而不是完全搬照文物藏品定名规则[15]。

为了加强对美术藏品的有效管理,对藏品进行动态登录,必须以一定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约束,制定国家美术藏品登录法规。法规中应明确规定藏品登录的管理部门、藏品登录内容遵循的标准、藏品登录的流程、藏品登录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以及非国有美术馆的登录要求和管理等等。通过建立国家美术藏品登录法规,使种类繁多的美术藏品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在确保国家文化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提高了人民大众对于藏品的保护意识。

(三)完善国家美术藏品登录标准

登录标准是建立藏品登录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制定统一的登录标准才能提高美术馆藏品登录的工作效率,确保登录信息的准确性。

《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为藏品登录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由于《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只是藏品普查工作中所要执行的标准,不是美术馆藏品日常管理工作的业务规范,也不是完整的美术馆藏品或藏品信息管理规范[16]。比如,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中所提到的“美术馆”,仅指此次普查范围内的各级各类美术馆,在制定国家登录标准时应适当扩大“美术馆”的内涵和外延;又如,普查标准中所提到的“数字化方式”专指藏品的图形、图像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存储处理的数字影像的方法和形式,在制定国家登录标准时应考虑到数字化转换方式的发展,将新技术、新方法补充进去。

在制定国家登录标准过程中,应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还应研究美术馆藏品管理和登录工作的规律、特点,在相关内容的规定上,力求做到合理。并根据登录藏品内容的需要,引用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注意与相关标准或标准性文件保持统一、协调。同时应考虑到目前美术馆藏品管理和藏品登录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对其发展有所预见,使国家美术藏品登录标准规定的内容,既要保持适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也要能够适应业务工作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加强美术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藏品信息登录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对藏品恰当、全面地做出记录必须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完成。藏品档案不但耗时长,而且专业性强,如果登录人员对藏品的基本信息缺乏深入了解,无法形成高质量的藏品档案,所登录的信息也会出现误差。美术馆的藏品管理人员在建设档案的过程中,涉及到博物馆学、美术学、档案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工作人员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具备扎实的业务素质,保证藏品信息登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随着美术创作的不断发展,美术藏品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这就需要藏品管理专业人员掌握美术创作的发展动态,进而更新、完善藏品的登录信息。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加大美术馆藏品登录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壮大美术馆登录人员的人才队伍。

(五)加大经费投入,建设美术馆数字化登录环境

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大量涌现,美术馆登录工作都在朝着更为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藏品进行数字化采集登录,建立藏品基础资料、视频库、三维模型库,提高了藏品登录的工作效率以及对公众的服务效率。例如,上海美术馆在RFID全面管理库房工作的基础上,由软件预设流程实施推动和自动记录功能,其中包括征集入库、登账制卡、分类排架等一整套传统工作的项目,实现统计、打印、存档等完整业务流。

由于我国美术馆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全国只有47%的美术馆建立了数字档案,大部分的美术馆还是以纸质形式对藏品进行登录。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美术馆甚至没有电脑、数字照相机、扫描仪等基本设备,无法开展藏品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美术馆的经费投入,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美术馆所需经费的保障力度,购买藏品登录设备,建设美术馆的数字化登录环境。

(六)国家美术藏品数据资源库的应用

按照现代信息学的观点:资源只有被使用,才能显示其价值。美术藏品登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数据共享。美术馆藏品数据作为对藏品本体信息及其他功能化信息的数字化载体,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藏品这一特殊载体所蕴含的艺术、科学、历史信息。藏品数据资源在美术馆可用于虚拟展览、藏品展示等,改变了美术馆传统的展览方式,打破了传统展览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在展示过程中通过观众的实时反馈,强化了观众的参与性,更好地达到了展览的宣传效果;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使用藏品的图像、视频、三维模型等数字化信息,来满足各类学习、研究的需求;在文创领域,根据藏品数据资源可复制、易传输等特点,可以进行美术馆文创产品研发,以及广告、影视、动漫等文化载体的产品开发。

因此,只有通过对美术馆藏品信息进行登录,才能推动藏品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才能更广泛地服务于展示、教育和传播, 尽可能为更多大众感知,为其提供探索、求知、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注释: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57页。

[2]《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2.20条,2004年第二十届全体大会第四次修订版。

[3]曹兵武《作为媒介的博物馆——一个后新博物馆的初步框架》,《中国博物馆》2016年第1期,第78页~79页。

[4][法]海伦·维尔迪耶主编、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编译《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原则、方法和实施》,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5]刘燕权、韩志萍《美国记忆——美国历史资源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7期(总第62期),第67页。

[6]郑霞《数字博物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9页。

[7]法国于1887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法《历史古迹法》,在此后多次修订的基础上,2004年又颁布了《遗产法典》,标志着法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了系统化、法典化时期,遗产的概念、种类、范围、保护方式、保护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和统一。

[8]《艺术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沿用至1998年。

[9]张松《国外文物登录制度的特征和意义》,《新建筑》1999年第1期,第32页~33页。

[10]张松《国外文物登录制度的特征和意义》,《新建筑》1999年第1期,第34页。

[11]李万万《中国近代美术馆建设的规划与各地美术馆之运动》,《中国美术馆》2012年12期,第86页。

[12]广州美术馆现更名为“广州艺术博物院”。

[13]蔡琴《作为视觉艺术博物馆的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第110页。

[14]诸迪《我国美术馆亟待加快发展》,《中国文化报》2012年12月25日。

[15]《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八条“登账”中“藏品定名”规定:“自然标本按照国际通用的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命名法规定名;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

[16]王建平《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标准刍议》,《中国美术馆》,2014年第2期,第14页。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中国美术馆藏佩德罗·梅耶尔摄影作品选展(任予飞 摄)

猜你喜欢
藏品普查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罗妍妍藏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