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佳 刘元风 郑 嵘
几何分析法引出的有关文化群落的思考—以莫高窟第45、46窟壁画边饰团花为例浅谈敦煌纹样的特征识别
张春佳 刘元风 郑 嵘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部分边饰团花纹样为例,分析团花以及半团花纹样的自身结构和团花纹样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由此探讨该格局形成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因素。此探讨的意义并不在于纹样本身的严格界定,从中希望能为此类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多样性分析的思考。
团花;纹样;几何形;分析;文化
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的45窟是莫高窟唐代洞窟中的代表,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第45窟的确切建成年代,但是根据塑像的形态,壁画的风格以及整个洞窟结构的形制特点,45窟一直被认定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包括与其毗邻的46窟,两窟内塑像面貌体态精美生动,装饰饱满完整,从立体到平面的诸多细节都使学界将45、46窟尊为莫高窟中的唐窟典范,45窟一直被列为特级保护洞窟。
由于45窟的特殊地位,其内容的完整和精美性使得对45窟的研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对唐代洞窟的研究起到以点带面的提示和参考作用。45窟西壁敞口龛的四周以及龛内壁画中所绘制的装饰纹样非常饱满富丽,其中,以分布在龛周围的团花纹样为代表,观者就可以从中体味到非常浓郁典型的敦煌纹样特点和艺术魅力。对于纹样的结构和色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新的可能性或许可以成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有效尝试。
1、45窟敞口龛边缘顶部正六边形大团花
如图1中所示,莫高窟45窟西壁龛室周围有着保存完整的团花纹样装饰带。本图是节选了这个连续循环纹样的一个完整单元,并将后人整理的画稿与敦煌洞窟壁画原貌并置,来说明纹样的结构和分布特点。
(1)本处所出现的团花从骨架结构上来分析的话可以基本归纳为正六边形。而且从花心到外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层次。第一层次是花心部分的两个小正六边形为骨架的两层花瓣套叠;第二层次是主花瓣部分,是由饱满的两层花瓣组成。从花瓣的基本形态上来讲,可以将其归类为佛教绘画较为偏爱的莲花题材和中国本土化的牡丹,后者在中国唐代尤为盛行。
(2)从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上来看的话,如果将团花外缘的牡丹花瓣的轮廓归纳为最近似的正六边形,将莲花瓣外缘归纳绘制出第二层正六边形,可以看到,如图1所示,莲花正六边形的顶点刚好与牡丹花瓣层正六边形的边中点相切,由此向外推演,以牡丹花瓣形成的正六边形的顶点为边中点,所绘制出的正六边形的轮廓刚好抵达周边下一个半团花的边缘。也就是三层套叠的顶点与边相切的正六边形刚刚好形成了团花与周围纹样见的空隙分布规则。主团花与周围辅助半团花的空间距离恰好等于从主团花外缘延展出来的大正六边形。
(3)当然,如果认为正六边形过于牵强,那么以牡丹层外缘形成的正六边形顶点至中心的距离为半径,所绘制出来的正圆形的边恰好规定出了主团花与周围辅助半团花的空间位置关系。
2、45窟敞口龛边缘侧面正六边形大团花
如图2中所示:同是西壁敞口龛周边的纹饰,从龛顶延伸至两侧天王身后,纹样形制与前面图1基本相同。尽管是手工绘制,但是大致做到基本的形制和色彩的一致性。
(1)从图2左图中,可以看到,下部主体团花的外层中的莲花瓣中,内层为牡丹花瓣造型,经过四层套叠变色,到达莲花瓣外缘。而如果以所有六个莲花瓣的内套牡丹花瓣顶点为边中点绘制正六边形,此正六边形的顶点刚好是莲花瓣外缘所形成的正六边形边中点。
(2)而图2右侧上部的主团花的结构线也展示了从主团花花心内层的正六边形与外层花瓣的空间关系,也可以近似的认为花心的外层正六边形与大外层花瓣的内缘刚刚好顶角与边中点套叠形成连续的空间结构。
3、46窟南壁西龛边饰团花组合纹样
如图3所示,46窟南壁的装饰纹样带上绘制的全部是半团花形式的纹样,因此,为了便于分析这种团花间空间关系,本图将两个半团花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团花纹样,这就如同做辅助线解题一般,使主体位置关系更为清晰易读。
图1:45窟敞口龛边缘顶部正六边形大团花
图2:45窟敞口龛边缘侧面正六边形大团花
图3:46窟南壁西龛边饰团花组合纹样
(1) 这种由六个小团花围绕成一个大团花纹样的构成方式在莫高窟壁画中并不少见,但是尤以唐代洞窟的多层级团花为盛,花朵形态饱满丰富,花心部分也是同外围类似的小朵花。
(2) 从结构角度来分析的话,可以从花心的小团花得到正六边形,然后以此正六边形的顶点为边中点,可以绘制出外扩的正六边形,也就抵达了外围团花带的内缘。而团花外边缘中,每两朵花的间隔部分有半个小团花,方法一是以此小团花的边缘为边绘制出正六边形(粉色线正六边形);或者方法二,以团花带主要的小朵花的外缘为边中点绘制出正六边形(蓝色线正六边形),然后旋转30度,即可得到间隙补充小半花的外围正六边形(粉色线正六边形),此二者角差30度。以粉色正六边形的顶点为边中点绘制正六边形(黄色线正六边形),即可得到团花间空间间隔。
4、45窟敞口龛顶壁画半团花纹样
图4中所示的半团花纹样边饰,在分析过程中也采用了对称补足纹样的方法将右侧另一半团花补齐,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图4中的半团花的形态并不是前面出现的正六边形结构,而是类似“苯环”的长六边形结构。但是,分析过程是相似的:在确定纹样的左右对称样式后,依团花纹样的边缘绘制出长六边形,然后以此长六边形的顶点为边中点,绘制出外层套叠的六边形,如此再重复一次,即可抵达下一纹样的边缘。
5、45窟北壁壁画边饰
除了上文所分析的大型团花,45窟中有很多如图5所示的小团花壁画边饰,用来间隔南壁、北壁上绘制的大幅经变画。出现在不同位置的这类小团花的纹样装饰,基本形态、色彩均表现一致。从纹样布局的角度分析的话,可以发现一些与大团花一脉相承的规律。
(1)首先小团花自身的结构都是放射状中心对称的五等分,由于手绘对小团花部分而言,一致性略低,因此,对于出现在范例中的纹样分析都是依据基本形制进行构架解析。
(2) 其二,以小团花的外缘为边,绘制出正五边形,将五边形的顶点为边中点,绘制得到外扩正五边形,继续重复,得到的第三层级的正五边形就大致可以确定出下一纹样的空间位置关系。
6、46窟西龛北侧菩萨裙饰
如图6中所示,小团花出现的位置除了壁画边饰之外,还有衣裙面料,46窟西龛北侧的协侍菩萨的衣裙上,小团花也散点分布。单瓣花朵的外边缘也可以近似的绘制出正六边形的结构,进而以顶点作为边中点,绘制出外扩的套叠大正六边形,也就确定了下一团花纹样的空间距离。
图4:45窟敞口龛顶壁画半团花纹样
图5:45窟北壁壁画边饰
图6:46窟西龛北侧菩萨裙饰
图7:45窟西壁敞口龛顶的壁画
7、45窟西壁敞口龛顶的壁画
如图7中所示,莫高窟第45窟西壁敞口龛顶的壁画中,华盖上也绘制有小型团花纹样。这些小型团花从自身结构而言也可以认为是正五边形,呈中心放射状五等分。从分布上来讲,将小团花外边缘所近似等于的正五边形顶点为边中点,向外扩展绘制正五边形,如此重复三次,即可大致确定周围小团花与其位置关系。
8、45窟敞口龛西壁北侧协侍菩萨裙
图8中所示的45窟协侍菩萨的衣裙上另外局部的小团花,如图7中所示,也可以按照正五边形归纳,并外扩套叠三次,即可得到该团花与周边团花大致的位置构架。此类衣裙上的装饰小团花还可以在45窟的天王身上见到,但是情况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9、46窟北壁龛西侧边饰
图9中的纹样也是如图4一般将右半部分做“辅助图形”补齐后进行分析。但是本图中的纹样可以大致认为是矩形甚至正方形的套叠重复。
图8:45窟敞口龛西壁北侧协侍菩萨裙
图9:46窟北壁龛西侧边饰
图10:45窟藻井
(1)首先,花心部分的构架是可以认定为接近正方形。从花心到外层花瓣以及零散补充花瓣的关系来看都可以依据这一方式划分。
(2)另外,以纹样的主体花瓣外缘为边,绘制出的正方形,其顶点外扩为下一正方形边中点,如此套叠就将团花的外沿小花瓣轮廓梳理清晰了,再以同样方式套叠外扩,就得到了不同半团花之间的空间位置分布关系。
10、45窟藻井
图10是45窟藻井的纹样,窟顶建筑结构为正方形,依附其上的纹样形制也是方形结构。如果说图9边饰的半团花可以基本归纳为方形结构,那么图10藻井纹样从中心到边饰部分团花则是标准的正方形套叠结构。
(1)首先,从藻井中心开始,第一层花瓣开始的外沿形态就可以归纳为正方形,然后以此正方形的顶点为边中心点绘制外扩正方形,如此重复三次,即可确定藻井中心纹样与外层扩展纹样的空间位置
(2) 藻井边饰的团花中,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将正方形反复套叠外扩,来确定团花与周边半团花的位置关系,如图中蓝线所示。
以上所列举的莫高窟第45窟的十个团花案例分析,如果加以再区分的话,可以将这十个案例分别以团花构架所归纳出来的正多边形的边数进行分类,分别是正六边形、正五边形、正方形以及长六边形。
1、 正六边形。正六边形团花纹样在敦煌莫高窟唐代洞窟中是具有很强的时期代表性的。加上之前并未描述的具体形态特征—从印度莲花本土化得来的形态似荷花的莲花瓣,和边缘三折的牡丹花瓣,来通过不同的重复来组合得到唐代的宝相团花纹样。以“六”为花瓣单位对称单元数,将团花描绘的饱满丰富。另外,小朵花以“六”为中心对称重复数量,组合成的复合团花也具有富丽华美的繁荣意味。
2、 相比较于正六边形,正五边形的小团花出现的位置多为小型的边饰或者衣裙之上。散点分布的状态加上画师手绘的随意性增加了诸多不确定的空间位置因素,但是并不妨碍以几何形确定其分布格局。
3、 由外及内,将正方形即四边形的建筑结构与纹样的骨骼结构吻合成统一的架构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构思,如此一来,窟顶的藻井纹样与土建结构能够达到平面与三维、从简单框架到复杂纹样的多重统一。
自形态而言的特征分析并不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本文更希望借助于不同点的图像分析将莫高窟的团花纹样分布格局的研究做点状尝试。这种几何图形同心套叠的外扩得到与图案本身极为相关的空间关系,是一种惯例做法或者是偶然随机的现象,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得出固定的结论。然而,几何分析法对于进一步进行纹样的图像解析可以提供一种方法的可行性尝试,如同树形图的一个分支,在这一方向上也会产生诸多的可能性与结论。这些结论不能够直接显示揭示大树本身的形态,但是却会从某一方面揭示树叶、树枝的细节与走向。
图像分析是现代和历史学术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选取的纹样都是45窟、46窟中保存相对完好,比较有代表性的团花纹样。从多层次的六瓣大团花到小型的散点分布的小团花,各自代表着一定的背景和意义,可以进行情景带入性的图像解读。
首先,大团花,尤其是可以归纳为正六边形的大团花,例如图1中所示的45窟西壁敞口龛边缘的装饰纹样带中的大团花。是保存较为清晰完整的唐代装饰纹样典范之一。它的中心对称的六瓣形态是极有识别性的结构标准,从纹样的层次而言,六瓣从中心的两层到外侧的两个基本层次并不十分复杂,但是画师会将单个花瓣的内容加以丰富,譬如,莲花瓣的内层嵌套三折的牡丹花瓣纹样,在莲花瓣主体之间的缝隙的内侧和外沿都分别再夹入牡丹花瓣,加之单个花瓣的分层晕染罩色,虽然主体识别起来只有松石绿和土红两种颜色最为鲜明,但是整个花朵从形制到色彩却显得非常丰满。主体团花与主体团花之间的变化采用少量的色彩变化,从目前的临摹范本来讲可以识别出的是主要的松石绿变成群青一类的色彩。群青传统上是从青金石中提炼而来,西魏以来的石窟中多有用此类色彩的壁画,识别性较强。
从参与绘画的人员方面,大致也可以看到中原画师的参与比重越来越大。隋以后的洞窟塑像至壁画的中原之风愈加浓重,人物造像的灵活性不断加强,色彩也愈加丰富,花卉纹样的丰满富丽稳重之气愈加盛行。有学者称自初唐220窟始,洞窟建造和内部装饰、绘画的整体风貌开始全面“中原化”。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丝绸之路被打通,敦煌正式归唐朝中央政府管辖,而唐都或中原的技术和艺术风格也都开始全面影响莫高窟石窟的建设。如果说隋朝是一座转折期的桥梁,那么过了这座桥以后的大唐王朝就开始全面的接管敦煌佛教艺术创作风格的建设了。
盛唐所崇尚的牡丹纹样,所希望拥有的富丽堂皇的佛像洞窟,所倡导的自由浪漫的文艺思想,在其鼎盛时期建造的洞窟的表现图像上得到了全面的叙述。从“六”到“五”到“四”,无论是几边形,其团花纹样的骨架结构都是中心对称的“团”状。主体纹样与主体纹样之间的空间被有效的填充,空间距离被自由且理性的缩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松动过于密集的布局,另一方面要尽量的使纹样整体保持饱满的状态。然而对于分布在衣裙上的小型团花而言,却会因花朵体量的变化而使花朵间距尽量的舒松,也保持着一种理性的态度。从唐代的面料染色技艺方面考虑,唐代盛行绞缬,这种染色方法也会较为容易的得到团花的纹样,从历史上的诸多画作中都可以见到绞缬的裙幅,自然而然,画师会将生活经验带入宗教艺术创作中。
无论是纹样的形态或是分布的规则,其中所带给研究者的启示希望不止于这些几何的形状,更多的譬如对于敦煌的代表性纹样的一些识别方法或定位方法,也希望借由此次研究进行合理的探索和尝试,如果可以成为一种方法尝试的开端,那么这种开始比所要取得的阶段性的结论应该更为重要。因为先进社会的文化建设上,对于一种文化范畴的确定和身份认证也是需要解决的一类概念问题。
社会上对于敦煌的文化认同愈加强烈,这当然关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提升。对于敦煌文化的特征的确认是抽象又是具象的。具象的方面,人们可以发现其所具体表述的不仅仅是泛泛的理论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一根线条的表情,每一个小纹样的特征描述,每一种色彩背后使用的矿物颜料的开采和历史变化。就如同每每提及敦煌,大众或者敦煌元素使用者眼中所浮现出来的典型范例是什么,其大致的方向是趋同的。从造型到色彩,最为典型的案例的指向性也是明确的,但是基本都比较感性并且模糊。及至具体的数据或者理性的分析,是否可以成为一种界定典型或标准的可能性,是本文希望尝试和探讨的主要议题。
这仿佛一个大的文化群落的认证标准一样,在感性的外表和具体内容之下,可以用理性的方式提取构架并且将其标准化,或许对其相关的文化外沿的扩展和传播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1、王冬松、李诗芸:《唐代敦煌绘画与雕塑的植物色考察》,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2、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2年4月,第1版。
3、 (英)E.H. 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版。
4、 常沙娜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5、 郑炳林、樊锦诗 主编,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6、J.Fan, W. Yu and L.Hunter(2004) Clothing appearance and fi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7、 荣新江 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8、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45窟(附第46窟)>》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9、 翟恬:《宝相花纹样历史流变及造型探析》,《西安工程大学》,2014年。
10、 马文娟:《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研究—以敦煌壁画中唐代宝相花纹为例》,《大众文艺》,2014年8月。
11、 赵红星:《敦煌图案中的圆形造型研究》,《扬州大学》,2013年5月。
12、 周国信:《中国西北地区古代壁画彩塑中的含铅白色颜料》,《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年2月。
13、 宋晓丽:《唐代团花及其应用研究》,《苏州大学》,2011年3月。
14、 陈熊俊:《浅析敦煌唐代图案曲线形组织结构形式》,《艺术理论》2010年11月。
15、 徐萃:《唐代宝相花纹艺术符号研究》,《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16、 (澳)国庆华:《谈宝相花纹》,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2007年。
17、 徐勇:《晚唐五代敦煌地区所用颜料研究》,《敦煌学辑刊》,2006年12月。
18、 (日)夏目晶子:《从形式的角度看中国团花图案的民族文化内涵》,《艺术探索》,2006年第4期。
19、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清华大学》,2004年。
20、 李最雄:《敦煌莫高窟唐代绘画颜料分析研究》,《敦煌研究》,2002年第9期。
21、 王进玉:《敦煌石窟铜绿颜料的应用与来源》,《敦煌研究》,2002年第9期。
22、 周国信:《敦煌西千佛洞壁画彩塑颜料剖析报告》,《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本文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研究性成果。
张春佳 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讲师刘元风 北京服装学院 院长 教授
郑 嵘 北京服装学院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 教授
The thinking about the culture groups in geometrical analyses method—A discussion about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s of round flowers in side decorations pattern in Mogao grottos Cave 45 & 46
Zhang Chunjia Liu Yuanfen Zheng Rong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spac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ound and half round flower patterns is carried out as taking the side decoration patterns in Mogao grottoes cave 45 for example. It also includ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is pattern structure. This analysis doesn't mean the strict definition of patterns, various thinking is expected.
round flowers,pattern ,geometrical, analysis, culture
J18
A
1674-7518(2016)02-00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