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2016-11-08 06:14王春华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田埂草鱼苗种

○王春华

○李 凌 张桂芝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王春华

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利用水稻田养殖鱼、虾、蟹、鸭、蛙等水产动物,利用水产动物的粪便施肥、治虫,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水稻的品质,从而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一、稻虾共作

1.稻田改造

稻田选址:与稻鱼共作相同。

筑埂挖沟:田埂要加宽、加高、加固,高度达到0.8m,宽度达到1m,并夯实;田埂内侧四周挖环形沟,宽2m、深0.8m,在田中间开挖“十”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0.5~1m、深0.5m。环形沟和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比例不超过10.0%。

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要设置防逃设施,用密网围住,以防小虾逐水流而外逃;稻田田埂上要设置密眼网片防逃设施,下端埋入土中20~30cm,土上部分高60cm并以90°角向内倾斜。

2.放养品种

小龙虾。

3.苗种放养

在水稻返青分蘖后放养,选择体质健壮、躯体光滑、附肢齐全、活动能力强的虾苗进行放养,规格为1-2cm,放养密度为10000~15000只/亩。

4.日常管理

控水:水质应符合健康养殖要求,水位一般应保持高于田面0.5m,平时根据水稻生长特点调节水位,同时结合温度变化调节水位以兼顾小龙虾的养殖;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在水源中要杜绝其流入。

投饲:按照“四定”的投喂原则适当投饵施肥,以提高养殖产量。

巡查: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及时修复,以免造成损失;及时发现及清除田内敌害生物。

5.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以防为主。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病死虾,一旦发病对症治疗;小龙虾对农药敏感,当稻田发病需要施用农药时,要提高水位,施药后立即换水。

二、稻蟹共作

1.稻田改造

稻田选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地势平坦、进排水方便、没有污染的稻田,一般以5~10亩为宜。

稻田修整:将田埂加宽到50~70cm,加高到50cm,在池埂内侧铺上塑料布,进排水口加设防逃网,以便防逃;在田埂内侧挖一条30~50cm宽、20cm深的沟以便河蟹躲避天敌、避暑休息。

2.放养品种

中华绒螯蟹。

3.苗种放养

在插秧结束10d后放养蟹苗。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活动力强、健康无病的优质蟹种进行放养,规格为160~180只/kg,放养密度为500只/亩。

4.日常管理

投饲:采用动植物结合的混合投饲方式进行投喂,根据水质情况、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掌握投喂次数及投喂量。

调水: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灵活控制田面水深,定期换水,一般每周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勤换水,换水时水温差距不宜过大。

施肥及农药使用:以有机肥为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施药后应立即改换新水。

5.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放养蟹苗一周前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

三、稻鸭共作

1.稻田改造

修建鸭舍:修整田埂,在田埂上修建鸭舍,鸭舍大小及形状根据田埂走向确定,数量以能容纳下所放养鸭子休息为宜。鸭舍内要保持干燥、保温。

防逃设施:在田埂上用密眼网围出防逃网,防逃网地面高度70~100cm,埋入地下20cm,每隔1.5~2m放置一个支撑杆以固定防逃网。

挖沟:在稻田内挖设40cm宽、40cm长的沟渠若干条,以供鸭子休息戏水。

2.放养品种

一般所有商品鸭养殖品种均可。

3.苗种放养

水稻返青后投放雏鸭。雏鸭以20~25日龄、规格150~200g为宜,选择体质健壮、健康无病且经严格免疫接种后的雏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10~40只/亩为宜。

4.日常管理

投饲:根据水稻田中动植物饵料的情况,灵活掌握人工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如有条件也可加设灯光诱虫装置来诱捕昆虫等作为饵料。

调水:在保证所挖沟渠常有水之外,水深的调节按照水稻生长的需求调节即可,定期换水。

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

巡查:定期查看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复;设置灭鼠等设施,清除雏鸭天敌生物。

5.病害防治

经严格免疫的雏鸭在养殖期间一般不会发病,一旦有病害发生要及时对症下药;如水稻必须施用农药,可将雏鸭赶进鸭舍,待施药换水后再放出。

四、稻鱼共作

1.稻田改造

稻田埂高50~80cm,稻田内开挖十字形或目字形鱼沟。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设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防鱼外逃。经常清理拦鱼栅上的杂物,保证进出水流畅。

2.苗种放养

鲤鱼、鲫鱼、泥鳅等均可。在插秧结束20d左右开始放养,放养规格没有严格限制,可根据不同的放养品种来确定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一般不超过20kg/亩。

3.日常管理

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适时施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同时可根据浮游动物等饵料生物的培育情况施用渔肥。

投喂:在生物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定期投喂人工饲料,饲料品种及投喂量根据放养鱼类的生长特点确定。如有条件也可加设灯光诱虫装置来诱捕昆虫等作为饵料。

控水: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调控水位,同时兼顾养殖鱼类的生长特点。

巡查:定期检查田埂,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和夯实;注意维护进排水口的拦鱼设备。

4.病害防治

水稻如发病,尽量选择对鱼类毒性小,药效好的农药,如井冈霉素、杀虫手、托布津等,施药时把稻田的进出水口打开,让田水流动,先从出水口一头施。药物应尽量喷在稻禾上,减少药物落入水中,提高防病治虫效果,减低农药对鱼类的危害。鱼类放养前可用3%的食盐水消毒15min,种养期间注意观察鱼活动情况,定期检查鱼体,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五、稻蛙共作

1.稻田改造

稻田选址:稻田条件与蟹稻共作相同,一般以10~20亩为宜。

稻田修整:将田埂加固,稍加宽加高;在田埂内开挖3~4个水坑,坑深0.5~1m,在其上方搭设遮阴棚,坑与坑之间有水沟相连,水坑总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

防逃设施:用塑料布在田埂周围架设防逃设施,地面高度lm左右,向内稍倾斜,地下埋入20cm,进排水口也要加设防逃网。

2.放养品种

田蛙、牛蛙、青蛙等商品蛙品种均可。

3.苗种放养

在水稻插秧10~15d后放养幼蛙。放养规格为5~10g/只,放养密度为100~200只/亩。

4.日常管理

投饲:可根据幼蛙的生长情况适时投喂鲜活饵料如:蝇蛆、黄粉虫、蚯蚓等,也可加设灯光诱虫装置来诱捕昆虫作为饵料。

调水:按照水稻生长需求调水即可,注意水坑中的水也要定期彻底更换。

巡查:定期查看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复;设置灭鼠等设施,清除雏蛙天敌生物。

5.病害防治

加强日常管理,一旦发病对症治疗;当稻田发病需要施用农药时,要提高水位,施药后立即换水。

(通联:310022,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手机:13989868023)

池塘主养草鱼高效新模式与技术总结

○李凌张桂芝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态优新”养殖理念的融入,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已逐渐由生态健康养殖、高密度养殖、新品种优结构养殖等替代。芜湖县一家庭农场场主,在面积为70亩的无公害池塘里,按56∶24∶20的养殖新模式进行养殖,即主养草鱼搭配鲫鱼、鳊鱼、青鱼、鲢鳙等常规鱼。该农场技术负责人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日趋成熟。2015年,在草鱼价格和销量都处于低糜阶段,因措施得力,其养殖产量及养殖效益都很可观。笔者通过包村联户的方式与技术人员交流、跟踪服务,以及对其填写生产记录中的数据进行汇总:总产量85400kg,亩产1220kg,获纯利润35.84万元,亩利润5120元。现将其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 选择交通便利,便于运输,水源充沛、水质好、水质符合国家水质标准、塘口周围5km处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且独立。池塘为长方形,面积共70亩,分8个塘口,每个塘口为8~10亩,面积太大不便管理。水深2.2~2.5m,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不超过30cm,每个池塘需配备一台增氧机。

二、放养前准备 池塘干塘后,排尽塘内所有积水,曝晒直至干裂,然后加水15cm左右,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或用茶籽饼等全塘泼洒进行消毒。消毒7~10天后,先试水,然后再放苗种,这时池水保持在1.2m左右。

三、苗种选择及投放时间 选择有资质的省级良种场购买品质纯正、体色相同、身体光洁不拖泥、活动力强、无病无伤无畸形、规格整齐的苗种;苗种在2-3月份投放,小乌放养时间为6月份,放苗前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进行消毒,以防把病原体带到水体中。

表1 亩放养情况

四、苗种放养规格与比率“要想养好鱼,放养模式很重要”,投放量少产量跟不上,过密又长不大。该农场以养殖草鱼为主,按预计亩产1200kg计算,吃食鱼占80%(即草鲫鳊青占80%),即960kg,按56∶24∶20的养殖模式,其中草青鱼亩产量占总产量56%、鲫鱼鳊鱼占24%、鲢鳙占20%。

五、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饲料管理 草鱼是以青饲料为主的草食性鱼类,在投喂上应进行配合饲料与青饲料合理搭配,实行“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进行投喂。

⑴饲料种类 青饲料:主要是以黑麦草、苏丹草、水草等,草要求鲜嫩,以便草鱼消化吸收;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应在28%左右,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比例7∶3为宜,应交替投喂,并定期在配合饲料里加多维及中草药等添加剂,以增强鱼体体质,配合(颗粒)饲料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养殖要求。

⑵饲料投喂 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方法:看季节,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进行投喂;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摄食活动强弱,活动力强多喂,弱则少喂。

2.水质改良 养殖期间池水应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早春水深控制在2.0~2.2m,当水温回升到20℃时,每半个月加注新水一次或根据情况加换水,改善水质。换水量不能超过池水总量20%。定期消毒,在发病高峰期,每两周全池泼洒一次消毒剂,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以改良底质,使池塘水体保持良性生态养殖水体环境。

3.病害防治 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草鱼抗病力差、成活率低,每年4~10月份是鱼类发病高峰期,因此整个养殖期间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预防草鱼“三瘟病”,多采用杀菌红、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水体消毒剂等药物全池泼洒;为预防草鱼肝胆综合症,可在饲料中添加护肝宝、强肝散等药物配制成药饵;为提高鱼类免疫力,定期使用免疫多糖、VK、三黄粉等制成药饵投喂或拌饵投喂,并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给草鱼苗种注射免疫疫苗,以降低养殖发病率。养殖期间如发现疾病应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用药或过量用药。

总之,在整个养殖生长过程中草鱼等鱼类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苗种引购把关不严。如苗种自身带有病原、鱼体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②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化。如水质过肥,施用过多的肥料或未经发酵的人蓄粪肥,容易感染病菌,尤其是车轮虫病;养殖密度过大;水质差,池塘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超标;残饵清除不及时;病鱼未及时捡出;水草腐烂变质等。③投饲不当引起发病。主要指投喂了变质食料或投食量过大;投喂带有病原的青饲料如青草、黑麦草本身带有寄生虫。

4.捕捞 捕捞时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资料周转等因素加以考虑,及时挑选上市,既满足市场的需求,降低池塘荷载,又可缓解生产资金的紧缺,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六、经济效益与分析

整个养殖期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6年2月份结束,该家庭农场经过1年的精心饲养,在面积为70亩养殖池塘中共生产出草鱼49000kg、养殖成活率为80%左右、其平均规格达1.75kg/尾左右,均价12.8元/kg、收入62.72万元;年产鲫鱼、鳊鱼共14000kg、均价14元/kg、收入19.6万元;花白鲢共18900kg、均价7元/kg、收入13.23万元;青鱼共3500kg、亩产50kg、均价28元/kg、收入9.8万元。综上分析得知:总收入105.35万元,总投入(如苗种费、饲料、塘租、水电、人员工资等费用)69.51万元,获纯利润35.84万元,亩纯利润5120元,饲料系数为1∶1.8,养殖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表2 投入产出表

七、小结

1.该农场的苗种来源于有资质的省级良种场。按56∶24∶20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因技术成熟、管理得当,加上销售渠道好,价格相对要高,养殖收益可观。

2.养殖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水环境,使用生物肥料肥水,投喂饲料新鲜不变质、不过当,养殖出的鱼规格整齐,体色好。

3.选择草鱼56∶24∶20的放养模式,可促进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保持水体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利用青饲料直接投喂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草食性鱼类的残饵、植物碎屑、腐殖质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高饵料如鲫鱼;杂食性鱼类的粪便可以肥水,使得浮游生物繁殖,为滤食性鱼类提高天热饵料如鲢鳙。

4.做好养殖品种的捕捞上市工作。根据市场需求上市,这样既提高了养殖品种的品质品味和上市产量,又相对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该农场养殖鱼类的销售去向:一是销往垂钓中心作休闲垂钓;其次销往养殖户用于大规格养殖以及根据市场需求滚动上市。

(通联:241100,安徽省芜湖县农委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田埂草鱼苗种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田埂的底色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田埂上的稻草人
田埂上
屋檐下的小草鱼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