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图书馆“分享服务”新趋势*

2016-11-08 05:32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众筹图书馆社区

夏 燕

国内外图书馆“分享服务”新趋势*

夏 燕

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个人或组织的商品、服务、数据和智慧通过社会化技术平台直接进行供需对接和分享,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分享理念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能够激活潜在的知识要素和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知识的能量。基于分享理念,图书馆业务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分享服务,如众包、众筹、威客、在线开放课程和知识社区等。与此同时,图书馆及其馆员成为平台构建者、资源整合者、供需连接者及用户管理者,图书馆员的角色变化为其带来新的能力和素质挑战。图1。参考文献15。

分享经济 分享服务 模式 图书馆

1 引言

分享经济是伴随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及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而在全球兴起并高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因具有交易成本低、资源使用效率高及环境效益好等优势而迅速扩张,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增长亮点。近几年,分享经济在中国“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的推动下正呈爆发式增长之势。分享经济在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影响了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行各业以及亿万人的生产生活。

作为知识信息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单元,图书馆开放、共享的价值追求与分享经济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分享经济“闲置即浪费”及连接、体验、价值的本质特征与图书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的服务宗旨十分契合。以前图书馆知识信息是以实体空间为储存场所,信息的消费以拥有为基础,知识信息一直处于静态或等待激活利用的状态;而今天以虚拟空间为基础的网络形态和以使用为基础的信息消费模式深刻地激活了知识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释放知识的能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环境[1]。分享经济的理念和模式为图书馆服务转型和创新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2 分享经济和分享服务

2.1 分享经济概述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Spaeth)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2]。它也被称为“共享经济”“协同经济”,是指通过网络化、社会化平台分享各类商品、服务、数据和智慧,进行合作生产和消费的新型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使让渡者的闲置物品、资金和认知盈余释放并创造出新价值。便利、参与感和信任是推动分享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海量供方资源和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及其社会化平台实现的高效匹配,是支撑分享经济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分享经济主要包括空间共享、交通工具共享、服务共享、商品共享、资金共享和课程共享等[3],代表性平台分别有Airbnb、Uber、Crowdsourcing、eBay、Kickstarter、Coursera等。我国分享经济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房屋短租、生产能力、生活服务、知识技能、金融等六大领域,对应的代表性平台分别有滴滴出行、小猪短租、WiFi万能钥匙、58到家、猪八戒网、最易贷等。

2.2 分享服务的兴起

分享经济起源于商品、空间及交通工具等有形物的共享,随着分享经济向更广范围拓展,分享实践中时间、知识、技能、数据等无形物的分享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这就是分享服务的兴起。如以ELance为代表的专业服务平台,将社区成员所拥有的专业技能、时间等无形资产进行在线匹配,汇聚全球专业人士为需求者提供网站设计、营销策划以及工程设计等服务;以TaskRabbit为代表的P2P劳动雇佣模式,进行时间、技能匹配;以Crowdsourcing为代表的科研众包平台,运用互联网集聚全球科研人员智慧,进行协作科研。

服务,特别是知识型服务,很难如其他商品一样,通过商店、零售或分销渠道、专卖店来营销,基于互联网的分享服务平台是其迄今为止最好的营销平台。更进一步,分享服务平台还可以成为知识创造和服务生产的载体[4]。因此,分享服务的兴起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加入分享经济大潮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3 基于分享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及案例分析

3.1 图书馆分享服务的四种范式

基于需求方和供给方分享主体类型的不同匹配方式,图书馆分享服务可分为四种基本范式(见图1),即用户-用户(C2C)型、用户-图书馆(C2B)型、图书馆-用户(B2C)型及图书馆-图书馆(B2B)型。前两种属于以用户为主体的分享,后两种是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分享。

3.1.1 C2C(用户-用户型)

这是图书馆分享服务的典型模式,每位用户既是知识信息的生产者,也是知识信息的消费者,用户作为知识信息供需方通过技术平台直接对接,如基于 C2C的威客(Witkey)和知识社区(Knowledge Community)。

图1 图书馆分享服务范式

3.1.2 C2B(用户-图书馆型)

图书馆借助社会机构和用户的力量来开展业务实践,满足其临时性的耗工耗时的人力资源需求,或筹集小型公益性项目的启动或建设资金,如基于C2B的众包(Crowdsourcing)、众筹(Crowdfunding)等。

3.1.3 B2C(图书馆-用户型)

在商业领域,B2C属于企业“以租代售”的战略转型。在图书馆服务方面则是通过平台增加服务受众,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如图书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MOOC)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3.1.4 B2B(图书馆-图书馆型)

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分享其闲置资源,从有型的富余资产到无形的知识服务能力共享,通过协作服务实现多赢,如基于B2B的图书馆馆际协作。

3.2 图书馆分享服务案例分析

自分享理念出现以来,图书馆直接搭建分享服务平台的实践还不多见,但实践中已出现不少基于分享理念、借助社会化平台应用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内容,特别是众包、众筹、威客、在线开放课程及虚拟知识社区等分享模式在国内外图书馆已有较多成功的案例。

3.2.1 众包(Crowdsourcing)

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原本由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外包给具有一定才能和时间盈余的社会大众的做法。图书馆众包模式可运用于图书馆图书缺失补齐、图书评级、图书介绍、读者互助、意见收集、用户个性化和合作标注、评论以及工作量巨大的特色资源建设等项目[5]。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08年1月通过新型线上社群工具Flickr,将1.5余万张照片的分类、标注和评论任务众包给社区民众,得到广泛响应。2008年8月,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将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报纸上刊出的4000万篇文章的校对任务众包给广大民众。德国国家图书馆发动公众创立免费的网络数字化百科全书Wikipedia,招募大批志愿者校对人物姓名,号召公众提供权威文件记录,这也是图书馆众包实践的经典案例。

3.2.2 众筹(Crowdfunding)

众筹是资金的共享,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其中小型项目创意和设想,赢得公众的关注和支持,并筹得开展项目所需的资金。众筹模式在图书馆的应用涉及社区图书馆建设、特色图书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以及图书馆公益活动等。2013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湖区公共图书馆通过Indiegogo平台,筹集到4262美元用于社区图书馆购买数字设备。2014年,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通过互联网筹资1.9万欧元用于建设馆中 Menno ter Braak主题图书馆。2014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德尔塔县图书馆佩奥尼分馆通过Kickstarter在30天内筹资4000美元,获得“千兆位图书馆网络”超级WiFi永久使用权,解决了所在城镇和山区农村无线网络覆盖难题。2015年,美国洛杉矶公共图书馆通过Kickstarter获得17,531美元,用于对600名图书馆员进行创客空间新技术(如3D打印)培训,并进而通过各类创客空间对洛杉矶市民使用新技术、新工具进行培训,提高市民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等方面的技能和素养[6]。

Kickstarter众筹平台设有图书馆项目专题,截止到2015年1月,涉及图书馆的众筹项目有145个,成功的项目有 116个,成功率高达80%[7],这说明公益性文化类图书馆项目在众筹平台具有突出的优势。众筹项目筹资额一般在数百美元至10余万美元之间,筹资目标较低的小/微型图书馆项目、社区图书馆建设项目更受欢迎和更易成功。目前,国内图书馆界也开始探索基于众筹模式的图书馆建设,主要通过众筹网、追梦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平台开展众筹项目。例如,Berkley(北大91级同学)于2014年4月3日通过众筹网发起的“北大91级校友共建元坊村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项目,共吸引152位筹资者,筹资132,400元,在设定的时间内顺利为河北省平山县元坊村小学建造了一座蒲公英图书馆[8]。国内外图书馆的众筹项目发起者,根据项目内容,主要通过寄送感谢信函、公开致谢、提供定制服务、寄送项目成果副本、提供数字资源副本、寄送特色纪念品及邀请参加特色活动和公益活动等方式回馈参与众筹项目的支持者。

3.2.3 威客(Witkey)

5)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户用沼气行业环境排放,提高其经济效益:加强沼肥的安全处理,建立沼肥安全利用的标准,确保沼肥的安全利用;改进沼气池建设材料,探索沼气池建设的新型材料,解决传统混凝土沼气池存在的弊端;开发沼气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项目,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温室气体减排权,提高沼气池的经济效益。

威客是通过共享平台将创意、智慧、经验和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威客知识服务平台以极低的成本集聚遍及全球的业余和专业人力资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士和问题解决方案。国内已出现以猪八戒网、在行、K68等为代表的威客专业服务平台,图书馆可借助这些社会化平台,通过悬赏式咨询、知识出售式咨询及威客地图等形式,搭建威客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社会化的智库。此外,威客平台还可应用于构建图书馆的咨询库、专家库及评价体系等方面[9]。

3.2.4 在线开放课程(MOOC)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使得优质课程资源在全球范围实现共享,其代表性平台有Coursera、Udaycity和edX,国内则以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为代表。图书馆可开发“即插即用”的信息素养培训教学模块,这些模块可采用微视频、培训资料或测评工具等形式,具有自组织、自主学习、重复使用和易扩展功能,能方便嵌入到MOOC在线课程中。图书馆还可直接开设MOOC课程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如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在21世纪获取信息》MOOC课程,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Coursera上开设了关于元数据的课程[10]。MOOC的交互性提高了信息素养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其开放性则有利于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信息素养课程[11]。2014年9月,黄如花教授利用MOOC开设通识教程《信息检索》,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该课程学习人数已达到11,690人,受众不仅包括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还有中学生、中学老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工程师及其他各行业从业人员[12]。

3.2.5 知识社区(Knowledge Community)

知识社区是以信息平台为支撑,以知识创造、交流和共享为目标,以现实的载体和虚拟的联系为纽带的新型社会共同体。如英国伦敦的Sutton区创办了Sutton Bookshare网站,通过网站建立了一个由居民自己的藏书构成的社区图书馆,社区居民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分享藏书,不仅为个人提供了一个转化闲置书籍价值的分享平台,而且为社区搭建了一个阅读、沟通和交流思想的第三空间。公众还可在社区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中添加标签、微博、Wiki、SNS社区等Web2.0应用,加强虚拟知识社区用户之间的交互,同时提高对用户问题的关注度及对用户生成内容的利用程度,促进知识资源的共享、交互和创新[13]。例如,广州荒岛图书馆自2009年至今,利用社区中的闲置空间,通过捐赠和志愿者服务,在全国打造了40多家闲置图书共享型图书馆,并在广州岭南新世界和北京新世界家园创建两家“乐岛图书馆”,面向社区居民举办亲子手工课堂、分享会、读书会等公益活动,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活动中心。社区里的友情、关怀和分享的快乐就在翰墨飘香的一借一还之间传递、累积,知识、书籍的分享促进了社区居民间的往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活力,阻止了传统社区的衰落[14]。

3.2.6 馆际协作(Interlibrary Cooperation)

3.3 图书馆分享服务的特点

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服务形态,图书馆分享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通过智能手机、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网络,使图书馆知识生产、流通和共享实现供需对接,提供规模化服务。(2)大众参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使得社会大众只要拥有资源和知识盈余,就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到图书馆分享服务中来,用户的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挖掘。(3)用户满意度趋向最佳,基于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分享服务,能够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多样化的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公开、透明的用户评价反馈进一步推动平台和供给方改进服务,用户体验不断提升。(4)去中心化,借助第三方信息平台,实现点对点知识分享和交互,分享者和被分享者之间地位完全平等,自愿撮合与成交,图书馆与用户是合作者关系,是利益共赢双方,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信息提供者和被动的接受者的关系。(5)非营利性分享,图书馆分享服务更多源于分享者开放获取意识及双方情感和文化价值的体验式交互,这是图书馆分享服务与商业性分享的区别之处。

4 分享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及馆员的角色变化

传统图书馆因受资源约束的影响,其服务的规模和质量往往存在“天花板”现象。如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模式下,往往受馆员数量和素质的制约,其服务对象及服务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加以提升。在分享服务模式下,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对接,公众通过社会化平台直接将闲置资源与他人分享,在大幅度扩大图书馆服务规模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图书馆及馆员的角色定位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4.1 平台构建者

在分享服务模式下,借助互联网第三方信息平台,实现“去中心”的点对点信息交互,平台的价值随着用户的增多和分享的频繁而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图书馆分享服务平台依赖于互联网先进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智能终端,未来的新技术还将包括虚拟现实、数字货币及网络征信,这些新技术将引领分享服务向新的模式演变。只有通过构建技术平台,图书馆才能将海量的供给资源和需求方进行高效按需匹配,供和需在平台上无尽循环,释放出惊人的知识能量,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规模化、个性化、体验感和参与感。平台为王的时代,掌握和运用新的技术平台的能力是图书馆员面临的最大挑战。

4.2 资源整合者

资源分享是对用户闲置书籍、资金、知识和闲暇时间剩余价值的再利用。在图书馆共享服务模式下,用户、服务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图书馆面对资源的“蓝海”,缺的不是资源,而是发现资源及对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分享模式下,馆员可以从信息咨询和知识服务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但对其组织、协调、沟通、项目设计及创意推广能力的要求明显提升。

4.3 供需连接者

商业机构可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将供需方进行有效、精准和最优匹配,并通过定价和支付报酬来刺激资源供给质量的提升。作为公益性组织,图书馆涉及更多的是公益性分享,更多采用社会价值、分享体验、虚拟财富值或“虚拟+现实”的激励手段来刺激供需。因此,知识分享、开源软件、信息和数据分享等做法在共享模式下依然是必需的。在供给方面,图书馆可整合线下资源,采用积分、升级用户、社会价值等非货币策略吸引更多的人分享资源;在需求方面,图书馆采用免费、口碑推广、互相推荐、激发好奇、用户体验等策略吸引用户。

4.4 用户管理者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面对的是有限的特定人群,如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本校师生。分享模式下,图书馆用户范围极大拓展,如MOOC用户可遍及全球。信任是分享的核心,分享改变的不仅是资源配置方式,还根本性地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图书馆要实现分众管理,通过建立基于共同志趣、价值观的共情社群来锁定特定的用户,构成核心用户群,构建亚文化,借由核心群体来发展更多用户。此外,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和互动,在用户间产生互相依存的力量,增进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信任和归属感。

5 结语

正如《连线》杂志创始人Kevin Kelly所言,有条件获得某种东西要比真的拥有它更重要,分享是人类的本能[15]。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类交流和分享的能力和空间十分有限。互联网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都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分享资源和经验。图书馆开放、共享之天性与现代分享技术手段一经结合,能通过知识的“裂变效应”,极大地促进知识流动、转移、分享和创新。图书馆分享式管理和服务创新,在激活潜在要素和资源,给图书馆服务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管理者和馆员带来适应全新分享环境的能力和素质新挑战。

1吴建中.知识是流动的[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5.

2经理人分享百科.共享经济[EB/OL].[2016-03-30].http://www.managershare.com/wiki/ %E5%85%B1%E4%BA%AB%E7%BB%8F% E6%B5%8E.

3朱欣乐,郭戎.“分享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建议[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

4林永清,王珊.知识型分享经济[J].金融博览,2016(7).

5马杰,陈晨.众包模式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

6阮光册,夏磊.众筹模式下图书馆角色定位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5(10).

7黄国彬,等.众筹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4).

8陆承兆.图书馆应用众筹模式的案例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3).

9何雪英.博客、播客、威客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0(5).

10于爱华.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

11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

12王友富.MOOC背景下图书馆学课程建设的变化与因应[J].图书情报知识,2015(1).

13苏静.基于众包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16.

14芝麻拼房.我的,就是你的[EB/OL].[2016-04-06].http://www.jianshu.com/p/0a6ee 358a07b.

15知乎.如何看待共享经济[EB/OL].[2016-04-06].http://www.zhihu.com/question/ 34829340?sort=created.

(夏燕 馆员 江苏开放大学图书馆)

New Trend of Sharing Service in Foreign and Domestic Libraries

Xia Yan

On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supply and demand of goods,service,data and wit can be matched directly by social technological platform,which creates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s.The application of sharing service idea in libraries can activate potential knowledge elements and resources and release knowledge's power to the utmost extent.Practical modes of sharing service referred to the library include crowdsourcing,crowdfunding,witkey,online open courses and knowledge community,etc.In sharing service practices,the library and librarian become platform constructers,resource integrators,supply and demand matchmakers and user managers,which give rise to new challenges of ability and quality to librarians.1 fig.15 refs.

Sharing Economy;Sharing Service;Mode;Library

2016-04-08

* 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面向MOOCs群体的知识咨询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SEW-Z-012)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众筹图书馆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众筹
图书馆
新闻众筹初探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去图书馆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