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根治术治疗先天耳前瘘管伴感染临床分析

2016-11-08 03:29李会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颞肌耳廓瘘管

李会娟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扩大根治术治疗先天耳前瘘管伴感染临床分析

李会娟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术治疗先天耳前瘘管伴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83例耳先天前瘘管伴感染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应用扩大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1例应用传统瘘管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1/42),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33/41),复发率为17.1%(7/4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根治治疗先天耳前瘘管伴感染,效果肯定、复发率低,可作为先天性耳瘘管合并感染的首选治疗方式。

扩大根治术;感染;先天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瘘管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同家族遗传相关[1],具有经久不愈的特点。瘘管切除手术容易并发感染,导致肉芽增生,增加再次手术的切除范围和手术难度。2014-11—2015-04,我们对42例例先天性耳瘘管合并感染患者实施扩大根治术,并与同期采取传统瘘管切除术治疗的41例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先天性耳瘘管,且继发不同程度的感染。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42岁,平均13.26岁。左耳瘘管14例,右耳瘘管15例,双耳瘘管13例。耳瘘管分型:III型(耳瘘管感染并形成脓肿,经切开引流治疗后,炎性反应吸收且创面愈合)24例,IV型(耳瘘管感染后,炎性反应长期不愈或者反复发作)18例。对照组41例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5~42岁,平均14.62岁。左耳瘘管15例,右耳瘘管14例,双耳瘘管12例。耳瘘管分型:III型25例,IV型16例。2组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扩大根治术。儿童接受全身麻醉处理,成年人则采取局部麻醉。在瘘管口和感染病灶四周2%利多卡因浸润。钝头弯针将2%美蓝液推入瘘管内作标记,注意避免外溢影响术野。在耳瘘管口、感染病灶四周取一个梭形切口,细致分离皮肤、皮下组织,直到颞肌筋膜。对于分支多且走行较长瘘管,可连接2个切口,以免漏掉了细小分支。直视下充分显露颞肌、瘘管和感染灶。沿颞肌筋膜向下剥离感染灶四周组织。沿着耳瘘管美蓝着色处继续向深处分离直至脓腔。于颞肌筋膜前方全部切除耳瘘管和感染灶。对延长至乳突者,则向上、向后延长耳轮脚前方切口。在颞肌筋膜前方剥离后,向下翻转,充分显露耳瘘管和感染灶,予以全部切除。分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对照组采取传统瘘管切除术。对IV型患者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感染控制、皮肤恢复至正常后再行瘘管切除术。在瘘管口插入钝针头并注进2%亚甲蓝液,加压按摩,保证亚甲蓝流入瘘管分支或者远端。在瘘管口四周皮肤取菱形切口,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使用组织钳或者血管钳夹持患者瘘管口,沿瘘管与其分支进行分离,直到瘘管盲端。全部切除瘘管后,抗生素溶液冲洗术腔,缝合皮肤、皮下组织。术腔较深时,可置放橡皮引流条,并给予加压包扎。

1.3 疗效判定[2](1)显效:切口甲级愈合,耳廓外形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2)有效:切口甲级愈合率>75%,耳廓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复发。(3)无效:切口乙级愈合,耳廓外形畸形,术后短期内即复发。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为80.5%(33/4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术后6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17.1%(7/4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耳瘘管的发病机制是胚胎时期构成人体耳廓的第一、第二鳃弓中六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者第一个鳃沟未完全封闭所致[3]。染色体显性遗传为该疾病的遗传特点。瘘管开口大多在耳轮脚前方,少数在耳廓三角或者耳甲腔部位。先天性耳瘘管可分为分泌型、感染型和单纯型[4]。其中,单纯型通常无症状。分泌型局部有瘙痒不适感,按压时瘘口会溢出乳白色皮脂样物质和稀薄粘液。感染型可出现局部红肿和疼痛,严重时形成脓肿。长期感染者可导致瘘管四周皮肤溃烂,出现肉芽增生并形成疤痕,或者形成溢脓小孔,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手术切除为先天性耳瘘管合并感染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手术要点为完全切除耳瘘管组织,尽量减轻对其四周组织的损伤,并经亚甲蓝自耳瘘管口注入染色,全部剥离管壁。传统瘘管切除术需先控制感染,等皮肤颜色恢复后再切除瘘管。然而长期换药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且控制感染后,部分患者以为已经治愈,从而不按时来院行手术治疗。等再次感染后行瘘管切除术,其手术标志物因反复感染而模糊,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和复发的可能性。而扩大根治术要求术者直接切除患者感染灶,彻底消除其感染源。同时先天性耳瘘管主要在耳轮脚前,瘘管是唯一盲管,分支多且长短深浅不一致,不管分支如何行走,大多在颞肌筋膜前方,通常不会穿透患者颞肌。扩大根治术将瘘管全部切除,视野宽阔、疗程较短,避免了迁延不愈后的植皮治疗所带来的痛苦。本组结果也显示,对先天性耳瘘管合并感染患者采取扩大根治术治疗,可改善耳廓愈合效果,并避免其再度复发。

[1] 郑宽,李志锋,秦甫,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方法的应用经验[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6):755.

[2] 宋健文,吴怡,聂发毅,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家系中染色体区域8q11.1-q13.3、1q32-q34.3和14q31.1-q31.3的遗传连锁分析[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5,32(4):472-475.

[3] 王荣霞. 超声标记下穿刺甲硝唑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62例[J]. 中国药业. 2015,24(21):241-243.

[4] 庄汉,王国庆,张其昌,等.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对病变区皮肤及耳廓软骨的处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36):26-27.

(收稿 2016-02-24)

R764.9

B

1077-8991(2016)04-0032-02

猜你喜欢
颞肌耳廓瘘管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颞肌外和颞肌下钛网修补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效果对比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搓耳
——护肾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三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的比较分析
颞肌下半剥离颅骨修补术
浅谈耳廓缺损的法医学鉴定
颞肌外与颞肌下颅骨修补方法早期并发症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