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周一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新模式

2016-11-08 06:40高婷婷
现代语文 2016年29期
关键词:语文课内容活动

◎高婷婷

浅析“一周一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新模式

◎高婷婷

“语文课前三分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重视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说话能力训练、写作能力提升、课外知识积累等语文能力都在课前三分钟的活动中得以实现,笔者在传统的课前演讲上加以创新,提出了“一周一新”的模式,对于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实施方法,实施意义,实施步骤,将进行详细地介绍。所谓“语文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发表演讲或者进行解说、表演的活动,以达到锻炼学生胆魄,增长知识,发展个性的目的。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训练学生说话能力,让学生敢说话,会说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的作用,让语文课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真正成为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综合性学科。

一、重视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平均每天有两节语文课,一个星期总共十节左右的课,但这其中有两节作文课,因而真正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语文的课程内容却很多,包括课文、课外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等,所以为了赶课程进度,多数教师几乎放弃了课外诵读欣赏和口语交际,只讲课文。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只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文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者介绍课外知识进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语文课时少而不能兼顾除课文以外内容的缺失。

另外,现在的初中生普遍知识面狭窄,对课外知识的搜集和整理也并不在意,因而写作水平低下,很多学生都对写作很头疼,一说写作文就眉头紧锁,肚子里一滴墨水也倒不出来。写和说的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会写作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是极差的。课上回答问题组织不好语言,说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受,课下写作结构混乱,语言也没有特色。“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了这种问题,学生要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学会充分展示自我,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老师规定的新主题,学生需要从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和资料,预测听众的兴趣,选择材料,字字斟酌推敲,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展示既新颖又意义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还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实施课前三分钟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从课前三分钟活动前的准备以及活动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更好地了解学生。例如,有些平时上课活跃的同学上了讲台却变得局促不安,说话磕巴,很没有自信,作为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在以后组织的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中给他们机会再次尝试,帮他们树立自信,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对语文持有无限的兴趣,而且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前进。其次,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及时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做文明的倾听者,材料演讲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亲切适时的鼓励,不仅可以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做一名有特色、有创新的心灵导师,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教书匠。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爱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这门功课成绩的高低。每个老师,尤其语文老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创新教学方法,课前三分钟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让语文课堂变得饶有趣味而又高效实用。

二、“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一)定义

每周由老师规定一个主题,学生课下搜集整理资料,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成果展示,每周的主题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健康发展,不脱离实际。通过这种形式,让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陶冶情操。

(二)特点

一是自主性,即从演讲内容的传播,到演讲过程的实施,再到简要评析,均是学生自主进行。二是短时性,即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保证演讲语言的精炼和评析质量,演讲过程要进行时间的限制(通常都是三分钟)。三是广泛性,即本体活动是全班学生全体轮流参与,并不是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讲,与其他学生无关,双方可以展开一定程度的互动。四是多样性,即内容丰富多彩,每周一个主题,如新闻评论、经典诵读、动人故事等都可作为一周的主题,同时在形式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演讲,还可以进行表演,借助多媒体解说等方式完成自己的课前三分钟成果展示,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三)内容及实施意义

经过笔者思考和实践,可以尝试实施的主题有以下几个:

(四)实施要求

1.课前准备,课后积累,双管齐下

不仅学生要根据主题认真准备,老师也要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内容是否脱离主题,是否符合中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三分钟展示结束以后,利用课后时间,由展示的同学将内容抄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也要整理在笔记本上。

2.依据实际,适时调整

从以上表格中笔者所列的主题综合考虑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内容也是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课后准备、查阅资料以及课堂展示都不会存在太大难度,学生们也一定能从这些主题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但是每个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特点,因而主题的内容和时间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学生的实际进行更换,重复或者创新。教师可以增加新的主题,更改主题或者重复主题,学生们也可以及时给老师反馈信息,向老师建议想要展示的主题。这样,“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就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短短的三分钟不仅是老师的创新,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摇篮。

3.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从第二周开始实施,开学第一周对于刚刚升学的学生来说更主要的是适应环境,熟悉周围同学和老师,实施过多的活动收不到有益的效果;对于已经熟悉了的学生来说,刚开学,普遍沉浸在假期的悠闲美好之中,还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而也不适宜开展“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活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习惯的养成更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课前三分钟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星期或一个学期的时间肯定不能那么快收到预期的成效,所以要将“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坚持下去并不断创新,这样长期的积累,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熏陶,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

(四)实施步骤

每周的主题都应该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下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能力锻炼与提升的过程。

接下来是学生自我构思与组织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但是有些想法可能与主题不相符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因此,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前,要求学生将准备好的资料交给教师进行检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若符合主题,就将有价值的材料允许展示,不符合要求的或者方向有偏差的,给学生指出问题和解决方向,让学生重新查阅与组织。这样就确保每个站在台上的学生所呈现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接下来是学生的自我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对展示者有要求,还应该对听众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求下面的学生应该认真地倾听,在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发现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可以是演说的内容,也可以就演说的语言等方面。这样才不至于造成演说仅成为演讲者参与的活动。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名倾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学生,发现其不同于课上的另一面。

展示结束后是点评,这里的点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权利,学生可以在听完演讲之后,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这个阐述可以是赞同演讲者,也可以想法不一致,但是原则上应该是个人化的。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原则上是以鼓励、表扬为主。最后要求所有学生将当天的内容整理到专门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通过开展“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活动,教师会逐渐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慢慢地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同时学生们在课前三分钟开口说话,接下来的课堂气氛也会相对活跃。另外,学生在课余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素材,这样对写作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学生演讲的很多内容直接作为写作素材用在作文中,这样就搭建了从说到写的桥梁。

三、“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总而言之,“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是值得实施的,但是如果一味重复、借鉴,不去创新开发新的内容,而且只有课前三分钟这样单一的内容,语文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必定是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因而,在新模式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新内容。例如,由“经典诵读”主题周衍生出的诗歌朗诵比赛,“名著推荐”主题周延续的读书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由那些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来组织、主持,这样又给了学生再次展现自我、树立信心的机会,策划的详尽、组织的有序、主持的得体,都是可以培养的技能。

除了活动的衍生,新模式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主题”的拟定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变化、时事潮流的更迭,来改变主题或者组织形式。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东西,而是要随时创新更改,这样才符合这门学科的性质,才能让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分钟的时间看似很短,但它既可以成为展示自我的小天地,也可以成为获取知识、培养人格的小摇篮,更能是万千变化、丰富多彩的大课堂。通过“一周一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设计,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组织语言、口语表达、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并让学生在思想认识领域受益良多。巧用课前三分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期待,有所收获,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发掘和创新的。

[1]钱方.每课三分让自信飞[J].综合天地,2011,(10).

[2]姚秋霞.对“课前三分钟”活动的认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50).

[3]邹留根.初中思想品德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活动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

[4]王大荣.浅议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意义[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91).

[5]贾义恒.巧用课堂三分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浅说课前三分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课外阅读:中下,2012.

(高婷婷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030619)

猜你喜欢
语文课内容活动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