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比较能力培养

2016-11-08 06:40张延俊
现代语文 2016年29期
关键词:数词古代汉语能力

◎张延俊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比较能力培养

◎张延俊

目前高校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文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比较欠缺,其中包括比较的能力。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任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对学生的比较能力进行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比较能力培养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何谓比较”、“比较什么”、“怎样比较”。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对学生比较能力进行训练、培养,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练习,提高能力。

比较是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现规律的方法。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希尔克认为,比较是“观察,分析,整理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智力劳动”。比较法在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利用比较研究法建立起来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一来源不同语言之间差异的研究,发展了关于语言演变的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还可用于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理清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揭示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比较研究法也为现代语言学所看重。西方现代理论语言学所刻意追求的是为普遍语法提供一个理论模型,从中能够推演出人类所有可能的具体语言的具体语法。这个普遍语法的理论模型包括为获得任何一种可能人类语言所遵循的有限的普遍语法原理和参数,一方面对什么是可能的人类语言限制具有充分的解释力,一方面又保证足以覆盖所有具体语言的特异性。“跨语研究”或“比较研究”就成为西方现代理论语言学一个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比较法在文学研究中也同样被广泛运用,最为突出的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目前高校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文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比较欠缺,在课程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应付和抄袭现象十分普遍。研究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比较能力等,其中比较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在这方面,学生还存在“不用比较”和“不精比较”的情况,即不能自觉运用比较法进行学习,或者虽然有时使用比较但是比较随意,未能完全发挥比较的作用。古代汉语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任务。有鉴于此,本人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比较能力的训练。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对学生的比较能力进行训练,无需编制专门教材,现有教材中内容基本够用,只要注意利用即可。就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来说,“字典词典”和“常用工具书”部分可以进行各种“检索法”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部首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词源》和《辞海》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助字类编》与《经传释词》之间的比较。“汉字的结构和发展”部分可以进行“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古字”与“今字”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正体字”与“异体字”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比较。“古今词义的异同”部分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较,例如“菜”的古今意义之间的比较。“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部分可以进行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直接引申与间接引申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链条式引申与辐射式引申之间的比较。“词类活用”部分可以进行活用与兼类之间的比较,可以进行使动与意动之间的比较。“古代汉语的词序”部分可以进行古今词序之间的比较,包括宾语位置、动量成分的顺序、名量成分的位置等方面的比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部分可以进行古今判断句表现形式方面的比较。“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部分可以进行各种被动式之间的比较。“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部分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较训练,如“不”和“勿”的比较,“莫”与“或”的比较,“者”和“所”的比较,“也”跟“矣”的比较等。“古书的注解”部分可以进行各种注释体例之间的比较,各种注释术语之间的比较,各种注释方式之间的比较。“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部分可以进行“并提”与“互文”之间的比较等。“古今语音的异同”可以进行更多的比较,比如古今声母、韵母和声调之间的比较,“三十六字母”内部不同字母之间的比较。“上古音简说”部分可以进行上古音与中古音之间的比较。“诗律”部分可以进行唐代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的比较。

对学生比较能力培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何谓比较”、“比较什么”、“怎样比较”。何谓比较?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事物或事件辨别异同。比较什么?(1)首先要确定比较项,即“谁和谁比较”。“谁”和“谁”之间要有“可比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因此,从理论上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可以比较的。但是实际上,用来比较的事物往往都是同类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同一性是建立比较对象关系的基础,如果两个事物性质相差很远,就不应该进行比较。因此运用比较法的前提是要先确定各比较对象之间是否具有同一性。(2)要确定比较哪个方面。总起来看不外乎“相同处”和“不同处”,即从彼此相似的比较对象中找出不同点,从彼此相异的比较对象中找出共同点。但是有时侧重相同处,如教学“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时,就引导学生从无标记被动式和各种有标记被动式中找出其共同点(都具有“受事+及物动词”结构)。有时则侧重不同处,如教学“使动”和“意动”时,引导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使动”中有形容词、名词、动词和数词等的使动活用,“意动”中只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类;“使动”的宾语所指会发生变化,“意动”表现的是心理作用,宾语所指不会发生变化;“使动”的主语可以为非生物,而“意动”的主语只能是人类)。有时兼顾相同处和不同处,如在教学“者”和“所”时,就既找出二者相同之处,也要找出不同之处。“怎样比较”?历时比较和共时比较。一般是古代汉语内部的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古今汉语之间的纵向比较。如教学古代汉语的动量表示法时,就将其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采用“数词+动词”式,现代汉语采用“动词+数词+量词”式,词序不同,而且古代汉语中不使用动量词。比较的步骤是首先对每一个比较对象进行分析、归纳,此后才能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无论比较相同点还是不同点,都要尽量做到全面、周到,不要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较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罗列异同点的水平上,最终目的要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某些规律。学会用某种方式将比较过程呈现出来,呈现的手段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公式(如动量表示法的“数词+动词”和“动词+数词+量词”,被动式中的“受事+及物动词”),还可以是图表(如“者”与“所”的比较,《说文解字》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之间的比较)。比较能力的训练、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改变只由教师表演独角戏的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练习,提高能力。

比如在“古代汉语词序”的动量表示法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口述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到课本的文选中搜集跟“百战”组合相同的说法,然后将其译成现代汉语,再进行比较,最后指名对比较结果进行口述。学生表现比较积极,很快找出“三周”、“一说”、“三问”、“千虑”、“一得”、“百战”、“百胜”、“一举”等说法。经过比较,知道“百战”、“三周”、“一举”等均属于“数词+动词”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分别“战百次”、“绕三圈”,古今表示动量的方法相比有两点不同:(1)词序不同,即在“百战”中,数词在前,动词在后,“战百次”中,数词在后,动词在前。(2)成分多少不同,即“百战”中只有数词和动词,而“战百次”中,除了数词和动词外,还有一个动量词。通过这次训练,学生既加深了对于古代汉语动量表示法的印象,又对课本中的文选也进行了浏览、熟悉,还锻炼了口语表达,一举三得。

再如在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填表方法。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介绍,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者”和“所”的异同之处,并指名学生到黑板填表。明确:“者”和“所”的相同之处: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用,必须放在其他词和词组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者”和“所”的不同之处:(1)相关成分——“者”连接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或短语(“庸者”、“可宝者”、“先破秦入咸阳者”、“天下能为兵法者”、“大者”、“古者”、“二者”);“所”连接动词或动词短语、介词(“所依”、“所爱其父母”、“所以拒子”)。(2)在短语中的位置——“者”在后,“所”在前。(3)语义角色——“者”表示受事、施事、当事(“庸者”、“可宝者”——受事;“先破秦入咸阳者”、“天下能为兵法者”——施事;“大者”、“古者”、“二者”——当事);“所”表示动作的受事、对象、内容、工具、方法、原因、途径、处所(“财物无所取”——受事;“民无所依”、“所与饮食者”——对象;“所不知”——内容;“彼兵者,所以除暴禁害也”——工具;“所以拒子”——方法;“所以乱也”——原因;“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途径;“所居”、“所长”、“吾剑之所从坠”——处所;“吾家所寡有者”——属事……)(4)整个结构的语法功能。“者”字结构除了充任句子的主语、宾语、谓语外,可以充任状语,“所”字结构除了充任句子的主语、宾语、谓语外,还可以充任定语。即: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较为清楚的认识。

又如在“毋……也”句式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和口述法。使用PPT展示下列句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毋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左传·襄公十五年》)

莒、鲁争郓,为日久矣。苟无大害于其社稷,可无亢也。(《左传·昭公元年》)

盟于清丘之社,曰:“有子,无相弃也!”(《左传·昭公十一年》)

司城为上卿,盟曰:“三族共政,无相害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国语·越语下》)

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尽千丈者,勿迎也。(《墨子·号令》)

必亟去之,勿近也。(《孙子兵法·行军》)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孙子兵法·地形》)

要求学生阅读其中画线的部分,找出其共同的成分,并指出其表达作用。明确:画线句子均带否定“毋”(或“勿”、“无”)和句末语气词“也”,表示禁止(否定的祈使)语气。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抄写例句的时间,效果也更好。

有时,多媒体的使用也会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在讲到《说文解字》中所收汉字总数以及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四类汉字的占比时,首先介绍学术界对《说文解字》所收汉字数量的调查结果(总数为9353个,其中象形字约265个,占比2.8%;指事字约130个,1.4%;会意字1255个,占比13%;形声字达7700多个,占比82%)。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PPT饼图(即左图),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进行比较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并且贯穿古代汉语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比较能力训练,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外,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代汉语成绩,收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1](德)弗郎茨·希尔克.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历史、理论和实践入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2]曹小云.“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3,(6).

[3]刘光明.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09,(1).

[4]陈富余.严复中西文化比较方法研究——以《穆勒名学》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2.

[5]瞿春光.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3.

[6]杨贵秋.师范生在中学历史教学试教中比较法的运用意义及注意事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张延俊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464000)

猜你喜欢
数词古代汉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