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 要:数学教学的内容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构建生活化的平台、自主探索平台、探索知识过程的平台、数学文化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自主探索;知识过程;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92-01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演算做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指出: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真义,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竖起下面四个平台。
一、构建生活化的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苏教版教材中的和题 材都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习内容的选择 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 活场景作为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将问题生活化。如 一年级上册中的“数一数”、“比一比”,分别选择学生的儿童园和最熟悉的家里客厅、厨房为场景。在比“轻重”中,设计了比较气球和皮球的轻重。“上下、前后、左右”则选择了教室的一部分。在“分一分”中让学生整理文具盒和书包,这些都是每天都能看到或要做的事。书中大量的例题也是校内和校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如图书馆借书、商场购物、在游乐场玩耍、快乐的队日活动等等。这样的题材选择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就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 验进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觉和兴趣。来自于身边熟悉的场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让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用好教科书提供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身边的数学素材。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看得见、熟悉的自身方位、学校方位、周围与环境方位认知体验平台,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丰富。教师要把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认识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搭建自主探索平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在编排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第一册认“物体”这单元,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后,为了使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教材中安排了“有趣的拼搭”这一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各种形体的学具在斜板上滚一滚,滚完后,从而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让学生“堆一堆”,看看哪种形状最难堆? 学生通过堆一堆,逐步知道,“平”的容易堆,“圆”的难堆,进一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些形体属性。再让学生蒙住眼睛“摸一摸”,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或根据别人的要求摸出图形。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使学生兴趣高涨,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了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应战精神。最后我提出“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柱形形状”?使学生想象力得到发挥,更进一步体会到不同形体的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应用,感受数学的生活中的用处。
三、搭建探索知识过程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教学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环节。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思维发展过程,是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的窗口。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用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苏教版数学 教科书的又一特点。例如:一年级下册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例1:13-9=?,教材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独立上探索,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法,使他们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有的学生用破十法,有的用拆减数,还有的用学具小棒摆 一摆,一根一根地减,还有的想加算减……尽管学生对算法的表达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蕴含其中的智慧,已足以让我欣慰。最后我让学生讨论最为快捷简便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试一试"中题目(既是尝试,又是验证)。从上例中,不难看出,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为学生创造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关注学生每一个新知识的获取过程。
四、筑起数学文化平台,培养学生人文情愫
苏教版教学教科书中还体现数学文化的熏陶。例如:三年级下册,教学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轴物体的给人一种勾称、均衡的美感,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并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使学生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又如一年级下册学习"位置与方向" 中的东南西北后,教材中出现了 “树轮较密的向着北面,树轮较疏的向着南面”的练习,我适进提出你知道为什么吗?指南针也有南北两极,指南针可以辨别方向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自然现象中无处不在,更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认位置”中,出现上下楼梯靠右走的场景;在“比一比”中设计了小朋友推残疾人的场景;课本中还多次出现小朋友一起饶花、一起植树的情景、排队买票老人优先的情景。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人文情怀。这里没有空洞的说教,却润物细无声。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道德教育只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生活中仍然有很多的素材可以挖掘,在看似抽象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经过巧设计,仍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结语:
学无止境,如何上好数学课是个永恒的话题,出了上面抛出的四点陋见外,仍有许许多多的好做法。只要大家不断思考,不断研究,离小学数学教学的真理就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