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妹
(河源晚报社,广东河源517000)
坚持正确导向做强社会新闻
——浅谈当下传统媒体对社会新闻报道的把握
□刘石妹
(河源晚报社,广东河源51700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尤其是手机终端产品的迅速崛起,社会新闻尤其是带猎奇性、负面性的社会新闻也越来越受人追捧,成为不少新媒体提供给读者的“主菜”乃至“当家产品”。社会新闻在数量上的增加及深度上的提升,对某一层次的受众来说,无疑增加了媒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但由于部分媒体从业者存在对社会新闻的片面理解,喜欢在猎奇、色情、暴力、煽情等低级趣味、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中寻求卖点,以吸引读者眼球。
随着传播环境的多样化、读者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心理的变化,目前该类社会新闻正逐渐退出高层次读者的关注范围。因此,晚报类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对社会新闻报道的把握也应与时俱进,如何从热衷于猎奇、负面性的报道中逐渐摆脱出来,制作出高品位、有深度的社会新闻已成了摆在传统媒体面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1.社会新闻也是主流新闻
从广义上讲,经济新闻之外的新闻均属社会新闻范畴。从狭义上说,社会新闻是报道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的新闻。可以说,社会新闻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相对于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文体卫新闻等而存在的,它包括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家庭关系,以及各种社会事故、自然灾害、世态万象等,在这如此广阔的舞台上,无疑蕴藏着许许多多的主流新闻。因此,社会新闻也可以是主流新闻,关键在于如何把握。
2.社会新闻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当前,媒体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社会新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社会新闻报道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引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从而让媒体领导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其实这些并非是社会新闻本身造成的,而是我们在对社会新闻的认识和理解上存有偏差。
偏差1:把社会新闻等同于负面新闻。把报道面集中在狭义的社会新闻上,有些记者片面理解报道的可读性,只注重揭露社会灰暗面,以低级趣味迎合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
偏差2:过高估计社会新闻的作用,把它当作实现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量增加的灵丹妙药,导致“擦枪走火”。
偏差3:把社会新闻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忽略绝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从而可能导致的负面社会效果。
偏差4:为求快,忽略了深度,造成社会新闻报道过于简单化。当前,一些媒体尤其是新媒体重视了社会新闻的注意力,却忽视了它的穿透力和亲和力。
偏差5:一些编辑记者一获得社会新闻线索,不考虑现实意义就尽可能地往“大”的方向做,结果不仅篇幅显得“庸肿”,读起来使人感觉到文章水分多、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社会新闻是部好“经”,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新闻,不要把好“经”念歪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统媒体的社会新闻要做出特色,就要站位高,处理好舆论导向与可读性之间的关系。
如今媒体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省级大报常常凭借其强大实力和超脱地位(不属当地管辖)“大兵压境”到中小城市抢新闻、抓猛料,给地方传统媒体造成很大压力。而一些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和“独家新闻”,也常常做起了“标题党”。在这样的市场博弈中,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员最容易头脑发热手发软,把政策规定、法律法规丢在一边,这时千万要保持冷静,否则一着不慎前功尽弃。
浙江省某都市类报纸的新媒体在2016年4月13日推送了3篇稿件,《14岁少女怀孕扯出两起强奸案》《“仇富”酿成灭门惨案》《为了小钱夺人一命》,全都是负面新闻。从标题到内容都不同程度反映了低俗、猎奇招引读者的采编思路,将社会新闻简单地等同于负面新闻,淡忘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淡忘了媒体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原则,有了可读性却失掉了原则性。
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任何时候都要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放在首位,强调公信力,提高亲和力,坚持高雅有格。拒绝低俗,这是新闻媒体应当始终坚持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要做到这一点,采编人员首先要做到自律,不能为追求所谓的独家报道,把所有的“独家新闻”都做大。
社会新闻要尊重客观事实,但不能有闻必录、事事必报。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要注意分析可能产生的多种社会效果,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在一些案件、灾害报道中,对那些有色情内容,渲染暴力、描写作案过程细节的要坚决去除。2014年8月22日,杭州一家都市报刊登了《说出你的秘密,透视城市性爱热线》,通过主持人与一些市民之间的“对话”,津津乐道“洗澡时发现别人的生殖器比自己大的苦闷”、“女护士用听诊器接触他身体使他经历一次性高潮”等“性爱”故事。报道行文轻浮,在“情”、“色”上大做文章,记者编辑为了迎合少数读者的低级的需求,完全把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放到了一边。对待这类社会新闻,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是非标准,注意把握分寸,始终把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社会新闻的理解是:社会新闻就是街长巷短、奇闻轶事,就是市井新闻、百姓新闻。其实不然,社会新闻的报道领域很宽,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因此,在报道社会新闻时,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它传播信息更加生动活泼,易被百姓接受的特性,很好地做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主旋律宣传服务,为百姓服务。这里重要的是要找准“官民同好”的结合点。
《中国晚报新闻学》提出要做到九个“要”:新闻价值要有利于社会效果;作案现场与细节描写要以正压邪;突发灾难事件和现场要向前看;社会新闻内容要提炼出正确的主题;批评性的社会新闻要真实准确;报道自然界奇异现象要作科学解释;采编社会新闻要遵守新闻纪律;社会新闻的采编人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社会新闻要注重正面题材,但并不排斥“反面教材”。
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九个“要”,社会新闻也完全可以参与到重大题材报道中去,有力地配合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而且报道更贴近生活,更富人情味和可读性。2010年7月31日,正值建军节前夕,《河源晚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龙川县部分患矽肺病退伍老兵的故事,标题为《血肉谱就奉献之歌》,讲的是1970年冬,龙川县800名青年应征入伍,来到陕西大巴山挖掘隧道,因粉尘吸入和遭受辐射,致使绝大部分人后来患上矽肺病。退伍后,他们自强不息、无怨无悔、互相帮助……这篇报道既实现了做大和做强的结合,富有人情味的报道也配合了当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这个中心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1年5月8日起,《河源晚报》以《“六合彩”害人到何时》为题,对当地某些庄家利用“六合彩”赌博在农村敛财的现象进行披露。报道刊发后,引起全市上下的强烈关注,时任河源市委书记在报道上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严打,从而掀起全市围剿“六合彩”的行动。一则不足千字的社会新闻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成功之处在于它找到了“官民”共同关注的结合点。
总之,社会新闻作为媒体的主流新闻,要有品位,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党和人民对媒体和记者的要求。作为传统媒体,要加强对采编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持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健康的阅读欲望,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系广东省河源晚报社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