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珠华
摘 要:教育的本身是让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也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评价不光是老师单方面对学生作业作出评定,给予赏识激励,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学会点亮心中的灯,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关键词:赏识;自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81-01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要以固有的教条与模式来裁判学生,更不要让应试教学中所谓的用正确答案评判得来的分数来框死学生,而应用赏识眼光去评价学生。以尊重每位学生真诚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个性,可贵的潜能为目的,让评价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兴趣、热情、需要以及个性发展服务,使人人都能在评价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用赏识去挖掘闪光点,激励学生成功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学生在打架,就让他到办公室里来。等到陶行知到办公室时发现那位学生早就在等他了,于是陶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糖奖给那位学生,说他很守时。当陶先生了解到那位学生为了打抱不平而打架时,又给学生一颗糖,奖励他具有正义感,后来那位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陶先生又给他一颗糖,并说“我没有批评你,你自己能找出错误,再奖你一颗糖。”于是把口袋里的最后一颗也奖给了他。
陶行知先生的这种赏识教学告诉我们: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由此可见,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我们教师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闪光点。在作业本发现学生一个好的造句,可以给他打上五颗“☆”,回答的问题与众不同,给多颗“☆”鼓励。对学习困难生的作业,放低要求,批改时尽量找闪光点给予“☆”鼓励或写上激励性评语:“这么难的作业题你也做得出”等。总之,应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这样能激励学生成功。
二、让学生自主参与,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作业批改中,可把评价作业的优先权交还给学生,让作者自己先给作业打下成绩;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的作业写评语。这样,学生可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找出闪光点,既激励别人又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水平。最后老师再参照学生的自评、互评,进行赏识激励性的评定。有时,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作业交流,让小组同学集体评议,打出成绩。
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纵向比较”比如:引导学生用自己修改后的作业同修改前比较,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感。
特别要指出的是评价中的赏识激励,最需要的是教师平等公正地去对待每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教师更要满怀爱心地去关注他们,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获得成功。对待学习困难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老师也不要一棍子打死,给他来个大“×”,而是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订正。订正对了,要用“☆”给予表扬、鼓励。
平时,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标准来打分,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应尤为偏爱,稍有进步就应加以表扬,可以写上“你真棒,作业做得这么好”等激励性的评语。
其实常常被我们视为“差生”的,是属于个性、学习独特的人,他们的天赋、智慧与能力都被我们老师忽视了。
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曾被老师、家长视为“差生”。爱因斯坦直到八、九岁才学会写字;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数学成绩才45分;雕刻家罗丹被称为“全校最差的学生”。同样,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有很多具有特殊能力的孩子,也被我们老师认为“差生”而忽视了,甚至面对他们的错误作业,不理想的成绩,大发脾气,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当然,这并不是可以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诗写得好: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
这首诗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歧视学习困难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帮助他们成才。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这次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这《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对传统评价提出了挑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作业本上做错的题目不打“×”,只划一条线,让学生订正;而答得好的题却打上“☆”(可一颗,也可多颗)作为奖励。对学生困难生,考试成绩有进步,加进步分:卷面清楚,写字认真加认真分;上课发言好加“☆”。这样做可使学生时时充满信心,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评价不是给学生学习传导的定性,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激励和鞭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发展自己。
四、营造成功的氛围
当一个人的优点被人赏识时,心情是无比兴奋的,如果老师能给学生提供被人赏识的机会,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对学生的发展一定很有帮助。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学生作业中挑选出优秀的予以展示,也可以举办优秀作业展,让每个学生把自己认为作业本上做得最好、写的字最认真的一页放在桌子上,让全班同学参观。这软性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总而言之,我们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转变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