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丹+杨红军
摘 要:自我决定理论框架下,经过1500名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决定动机的调查的定量分析发现: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决定动机呈现一个不断内化的连续体。自我决定的动机内化程度越高,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成就也相应较高。
关键词:自我决定动机; 高中生;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18-01
一、 问题的提出
1、理论基础
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外部动机、内摄性动机、认同性动机和内在动机代表了一个“因果关系感觉轨迹”的连续体,从完全的外部动机向完全的内部动机变化。内化程度越高自我决定动机程度也越高。
2、相关研究
在国内,多数关于动机的研究多是在Gardner 和 Lambert的理论知道下来探讨动机和语言水平的关系。很少有研究将自我决定的动机理论引入到二语研究的领域。李莹莹(2006)用自我决定的理论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动机。支持了自我决定的理论,并说明动机的内化程度与成绩相关。总体来说,国内对自我决定动机的相关研究还是不多,且基本都以论述理论为主,因此要想让这一理论得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关注和实践。
二、研究意义及问题
1、研究意义
在理论上,研究自我决定理论下的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可以为自我决定的动机理论提供证据,进一步验证自我决定的动机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机制。实践上,研究自我决定理论下的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可以了解其学习的动机状况,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研究问题
具体的说本研究回答以下问题:
(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总体态势如何?
(2) 高英语水平的学生是否比低水平学生在动机内化程度上要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来收取定量数据。问卷改编自Noels设计的自我决定动机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试个人信息,如姓名,专业,性别等。第二部分是自我决定的动机问卷。采用Likert七分制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本研究者于2013年12月发给学生当堂完成,问卷不清楚的地方研究者予以解释。河南省许昌市许昌高中高一1500名高中生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0份。问卷收集后,数据被录入SPSS13.0以做处理。此外,受试当年的中招英语成绩被用来作为受试语言水平的标准。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研究数据表明,自我决定动机是一个由无动机到整合调节不断增强的过程,其动机内化程度不断增强。
无动机与中招英语成绩形成了显著负相关,说明无动机直接对学生语言学习造成负影响。“外在调节”与中招英语成绩也构成了负相关,但却不如“无动机”影响显著。其他各成分均与中招英语成绩构成了正相关,虽然有些相关并不显著,但可以看出,其相关程度由“内摄调节”到“整合调节中的知识”在不断增强。整合调节中的满足和成就与中招英语成绩构成了显著的正相关。从无动机到整合调节,其与中招英语成绩的相关程度不断增强。
五、结论
正如自我决定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在本研究中,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由“无动机”到“外在调节”,再到整合调节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内化的连续体。内化程度越高,动机水平也越高。整个高中生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相对较高,处于“整合调节中的成就”段。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自我决定动机的内化程度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动机的内化水平越高,其在语言学习中的成就也就相应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语言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不断提高学习自我决定动机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李莹莹,(2006),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决定动机的调查[D],浙江大学。
[2] 钱 慧,(2007),中学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