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2016-11-08 00:18王晓红
教师·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高校

王晓红

摘要: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经济资助可以缓解贫困生的压力,而育人才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年教师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育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97-02

一、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发挥青年教师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何祥林等对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教师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发挥表率作用和育人意识不断增强,但也存在着师生关系冷漠、团队精神欠佳、职业认同感较低、育人意识薄弱等现象。问题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乏力,也有部分高校教师自身思想素质的欠缺。所以,加强师德建设,重视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已成为高等学校加强教师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学校开展育人工作新的着力点。

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旋律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一要传承文明,汲取精华,要求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人格魅力、渊博学识以及工作成效赢得社会的尊重。二要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结合,坚定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增强教师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三要注重养成教育,发挥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思想敏感性和行为可塑性,能够领悟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与要求,不仅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增添了新活力,而且能够在全员育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鼓励参加志愿服务,提高资助育人能力

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指出,志愿服务是无偿为社会及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公益行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要求广大教师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结合职业特点和岗位优势,发挥教师志愿服务的示范效应和育人功能。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第一可以了解国情民情,提高道德情操,有助深刻理解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二,鼓励教师根据个人专长和爱好无私奉献,用爱心奉献学识,满足志愿服务的专业化需求,并将在实践中提升的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运用于资助育人工作。第三,青年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资助育人都是服务学习的有效行动模式,强调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以实现人类公正公平之崇高理想,这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

3.倡导优秀学术风气,促进学生心理认同

学术风气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标杆。学术风气既与当前的社会道德准则、学术评价机制有关,也与教师个人的学术道德、思想修养有关。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高校应该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学术风气建设,严格自律,以德治学,以优秀的学术风气促进高校优秀学术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积极的育人氛围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潜心学问、严谨治学、学术造诣高的教师本身就是高校的品牌,广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能够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青年教师通过不断追求真理,致力科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的学术水平,感染教育学生。很多学生因为尊敬或崇拜,能够自觉认同青年教师的教育方法,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二、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资助育人工作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学校里一种平衡有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状态,既顺应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显现教育成效。青年教师作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生力军,他们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宽容、信任的人际关系,将使学生在真诚和谐的氛围中接受资助,积极生活,感恩社会,奋发向上。

1.加强师生人际沟通,促进大学生达成共识

人际沟通是指增强彼此了解,易于达成共识,有效化解冲突。由于一些原因,如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师生关系因为时空的距离产生了心理的距离;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师生比不断拉大,教师对学生每个人的关注不到位;大学生心理、生理不断成熟与稳定,对师生关系的要求不断提高等,使高校师生关系趋于疏远,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满意度开始弱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给予贫困大学生经济帮助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引导他们心存感恩,抛弃自卑,健康生活,这需要青年教师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经常深入学生,促进大学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理解,使资助育人的内涵在经济层面上不断延伸,起到精神扶志、思想引领和品格塑造的作用,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

2.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

科学研究证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育信念坚定,教学方法科学,师生关系良好,教育效果显著。增强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学校和教师自身两个层面来进行。学校层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风、师风建设,焕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活动和资助育人工作之中,以教风促学风,以师风立威信。一方面,青年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培养自信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肯定与支持,特别是受资助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将增强成就动机,把教师的期待作为一种激励与动力。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既为广大师生认同,也是师生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其育人功效不可替代。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思维敏锐,既是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先进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与发展者,应当承担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重任。高校青年教师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深对资助育人内涵的理解,将资助育人延伸到精神层面,融入校园文化,拓展文化育人的渠道,以优秀的文化培育优秀的人才;二要积极参与资助育人工作,切实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使资助育人工作既能够凝聚人心,又可以塑造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的辅导员年龄近90%在40岁以下,是青年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新进的辅导员学历起点硕士,政治面貌基本都是党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辅导员工作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直接面对学生,便于交流与沟通,能够及时把控学生的思想状态,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条件得天独厚。

1.培育岗位情感,增强辅导员承担资助育人工作的责任心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面对的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大学生,需要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等方面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工作繁杂而辛苦,特别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剧增,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使得不少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下降。因此,增强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培育岗位情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通过培训研讨、表彰奖励、榜样引领等有效方式,提高辅导员对岗位职责的认同水平和协调角色冲突的能力,使其善于发掘自身优秀品质和心理潜能,找到辅导员工作的乐趣和价值,使辅导员在充满肯定和快乐的氛围中工作,乐于接受角色定位,深刻领悟社会责任,自觉践行角色规范,以积极的心态和深厚的情感去从事资助育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奉献意识。

2.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提高辅导员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引导力

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在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被辅导员群体认可的,以价值观为基础,以道德规范、精神风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为内容,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其作为隐性的教育力量对辅导员具有思想规范引领、情感归属、激励凝聚的作用,辅导员文化成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视角,也是资助育人工作新的着力点。一方面,通过倡导辅导员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与时俱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思想性和先进性,用最新的资助育人理念促进大学生价值认同。另一方面,鼓励辅导员文化的特色发展,与各个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目标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育人氛围,增添资助育人工作的活力与引力,以特色谋划发展,以特色培育人才。

3.选派优秀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发挥辅导员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岗位优势

教育部要求把学生住宿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派足够数量的素质高、能力强的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行,高校公寓大多由后勤或物业公司管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盲区,公寓的管理急需采取新方法、新举措。辅导员进驻公寓既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与空间,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以学生公寓为阵地,以进驻公寓的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便于辅导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能够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祥林,黄吴静,徐丽.教师为本 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85—87.

[2]彭华民.服务学习之核心要素、行动模式与角色结构[J].探索与争鸣,2012,(10):49.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高校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