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11-08 20:46张蕴昭
教师·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影响因素大学生

张蕴昭

摘要: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变化,本文重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阐述各种影响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为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11-0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已成为高校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量大、即时性高、覆盖面广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资源少、时效性差和渠道窄的不足,对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载体意义。因此,对新时期新媒体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拓展教育新途径,进一步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影响1.教育时空得到扩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大学生不必再按照传统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接受规定内容的教育,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获取教育信息。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支持,教育者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毫无障碍地向大学生发布,而无须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大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终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接收信息、接受教育。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能通过新媒体快速查找到大量相关资料,获取以往无法获得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意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视频,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与他人展开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交互式的远程教育进行交流,不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的明确,而且还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2.教育内容得到丰富

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依靠教育者单一的“灌输”以及传统媒体的传播,教育内容信息量小、相对滞后,大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自由高速流动,资源共享共建,特别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其强大的技术力量,构筑了一个海量的信息资源库,基于新媒体的这些特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上海量的数据库,教育者和大学生既可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论著,获取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理论研究,又可以从中获取许多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例,将严谨的理论体系与生动形象的事迹相结合,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3.教育手段得到创新

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以及网上直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短信发送等新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了更加丰富的手段。即时通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大学生使用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已成为大学生上网主要的活动之一。通过先进的即时通讯技术,大学生跨越地域的限制,向千里之外的专家学者咨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问题,又能组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讨论群;当然,教育者也可以即时解答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微信朋友圈既能直接生动地展现大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状况和价值观现状,又能及时快速地更新教育者的生活、工作及相关教育信息。大学生是使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最活跃的群体,广泛利用微博、微信朋友圈记录生活、展示自我。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已成为教育者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一个独特的、全景式的窗口,教育者可以透过这个窗口了解大学生的全面动态和价值观现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微博和教育微信朋友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习心得、体会发表在上面,吸引大学生的点击和关注,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更加立体形象、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4.教育实效得到增强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在信息传递时缺少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效率。新媒体环境下,一方面海量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使得教育者可以不再像传统方式一样存在时空因素的束缚,以前想要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时需要反复查阅大量书籍和档案资料,现在可以轻松地、及时地获知这方面的信息,在接收到这方面的信息后,能够尽快做出分析、判断、研究和实践,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过滤后的信息再快速传递出去,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利用这些宝贵时间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找到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大学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教育网站、论坛、QQ群、微信群等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帮助大学生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的疑惑,及时得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反馈信息,并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从而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脱传统的盲目性。因此,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必然会节省很多时间,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1.多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的冲击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海量性、隐蔽性、多重性,使一些消极落后甚至是反社会主义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和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借助新媒体,西方敌对势力加强了对我国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思想文化的渗透,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输出大量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信息,如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扩散和传播。此外,通过校园新媒体可能传播色情、暴力、凶杀等信息,带来一些不道德、不健康的思潮和思想,玷污了校园新媒体环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复杂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多元价值观必然给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冲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趋利避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互动式教育需求与单一“灌输”式教育相冲突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高校长期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理论,其对先进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体系的传播,是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现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灌输理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灌输论的弊端逐渐显现,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

现今学生可以轻易地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地接受海量的信息,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根据本文的调查问卷资料分析显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96.86%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信息。大学生能够突破信息的限制,更多的是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进行信息查询和知识学习。一方面,教育者仍然按照传统的灌输理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互动性、虚拟性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的、内容千篇一律的经典理论晦涩难懂,课堂教育缺乏互动性的内容,师生间缺乏互动性的讨论和平等的交流,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因为灌输的强制性,有的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看到的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解决新的教育需求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在提高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且不易受到约束。有些教育者面对一些问题时,不能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和立场,提取和辨别海量的新媒体信息,或对新媒体的信息辨别和判断能力下降,这就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有效遏制,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在面对新媒体时,不能及时地掌握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无法熟练地使用新媒体,无法平等地运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互动式教学,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第三,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内容、便捷的检索方式,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得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与教育者的知识储备、文化差异逐渐缩小,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大学生有时甚至比教育者提早获知相关的教育信息,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者原先作为信息权威的主体功能。因此教育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要,是关系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北坪.论新闻舆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有效影响[J].浙江社会科学,2009,(2).

[2]赵长渝.试论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探索,2004,(7).

[3]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11).

[4]吴鹏泽,杜世友.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

[5]邹国振.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学术论坛,2012,(1).

猜你喜欢
新媒体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