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峰
摘 要:空保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来适应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能够应付、处置客舱突发状况。空保良好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主要的训练途径和手段。本文从空保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空保训练动机,并给出对策从而更好的激发空保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空保;体能训练;动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89-01
一、空保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体能训练普遍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空保体能训练课,往往容易忽视不同体能水平和不同训练目标人群的需要,普遍采用“一刀切”的统一教学训练模式,在特定时间内所有参训人员统一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这样的训练方式不符合体能训练规律,很容易造成有些人训练课结束后没有训练效果或者训练效果较差,然而对另外一些人则会出现强度过大,身体不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训练课之前的准备阶段,通过测试和必要的检查确定每个人的体能水平和不同训练目标人群需求,进行科学划分,体能水平高和低的分开,分组训练制定两套训练方案。
2.课下自主体能训练缺乏主动性。体能训练比较辛苦,需要坚持不懈的对身体进行锻炼,没有持之以恒不怕吃苦的的精神很难坚持。大多数空保不愿意进行体能训练,认识不到体能训练的价值和意义对体能训练课缺乏足够兴趣。课上体能训练在教师监督下还能够较好的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仅仅依靠课上体能训练来满足空保体能锻炼需求是不现实的,时间有限人数众多,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需要。身体机能的提高更依赖于课下自主体能训练。但是课下空保自主体能训练缺乏督促,缺乏训练的主动性大部分人会选择休息放弃训练。一些有训练意愿的人群,往往又缺乏必要的体能训练基本知识,对训练量和训练方式不能很好掌控,锻炼效果达不到自己预期目标长久下来就会消极对待。
二、激发空保体能训练积极性的动机分析
心理学家发现,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来源是动机。训练的积极性取决与个体的内部动力,外在动力能够起到引导和督促作用。因此只有培养和激发空保训练动机,才能充分调动其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健康动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强健的体魄是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前提,空保同样拥有健康的权利和愿望。由于工作环境比较特殊,空保需要在高空缺氧、高辐射等情况下超负荷工作,特别是旅途较远的国际航班,睡眠得不到保障、工作心理压力大、日常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等严重危害空保身体健康。改变不了工作和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保持和提高空保的健康水平最有效途径是体能训练。实践表明,经常运动的人,能够拥有更健壮的骨骼,更强健的体魄,思维能力等也会变的更强。
2.成绩考核动机。在校空保在学习体能训练课程时,教师给予的考核成绩是其训练的最大动力。教师制定的较为苛刻的考核标准,需要大多数空保辛苦锻炼才能达标。对于少数有希望却不努力训练而无法达标的学生,坚决让其“挂科”,来年重修。通过笔者教学实践表明,有重修这样的例子出现之后,“挂科”人数持续减少。
3.就业动机。区别于女生空乘人员,男生空保在就业时被考察的重点也就是身体形态和体能。在面试时,那些身材瘦弱或肥胖的男生几乎很难通过初试。对于通过初试的大部分男生来说,最后的体能测试同样为重中之重,如果体能测试不能达标将直接出局。大部分空保学生会有这样的就业压力,特别当班里部分同学因为体测不达标而被淘汰之后,主动去健身房和去操场跑步的训练动机就会变得很强烈。
4.工作需要动机。空保在客舱工作时,不仅要充当服务人员的角色,更要担负起整个旅途过程中的飞行安全和客舱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当遭遇机上斗殴、故意损毁安全急救设施、抽烟、大声喧哗、辱骂且不服从机组人员劝阻约束等情况时,需要空保人员出面制止,必要的时候需要采取强制措施以免影响飞行安全。这些工作是需要空保完成的,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
三、培养空保体能训练能力的对策
在了解空保体能训练动机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这些动机对体能训练时的作用,激发和培养空保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应树立和培养空保自我保健意识,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体能训练预防和调节心理疾病。普及体能训练基本原理、注意事项、运动损伤以及恢复等训练知识,使其能够充满自信的从事体能训练。这样在训练过程中,才能结合自身情况针对不同的训练环境、训练设施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进行科学训练。
空保体能训练需要在科学的训练指导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充分利用心理动机原理,激发、调动和培养空保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培养自主训练能力,全面提高各项机体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特殊工作的特殊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倩.空乘专业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意义及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
[2] 吴丽霞.空乘专业学生体能训练[J].百家论坛,2014(17).
[3] 石季.我国民警体能训练的心理动因分析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4] 苏荣海,孙璞.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态度量表编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