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勇++高甫
摘 要:版画艺术属于传统画种的其中一种,在民间流传甚广。而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鲁迅先生提倡了新兴版画,给我过的版画发展带来了时代的高潮,而在此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同时也推动了版画快速发展,使其抗战版画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抗战版画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全新的艺术风格。近20年来,产生了几部相关介绍抗战版画的书籍、画册和几十篇期刊论文,今年也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本文试图想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对抗战题材版画艺术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与综述。
关键词:抗战题材;版画艺术;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64-03
一、抗战题材版画艺术概况
(一)抗战题材版画的出现
中国抗战题材版画是鲁迅先生所大力提倡的中国新型版画,曾先后出版的论文《关于新兴版画创作与抗战》(2014)、《鲁迅与抗战版画》(2015)、《中国抗战版画的前世今生》(2104)、《鲁迅及左翼文化影响下抗战版画运动》(2015)中论述,所谓“新型版画”,既是引进欧洲的“创作版画”。“创作版画”与中国传统的“复制版画”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复制版画”是由画家作画稿、刻工刻板、印工拓印三者分工而成。而始于欧洲德国,流传于英、法、俄、美、日等国家的“创作版画”,画稿、刻板、拓印均由画家一人完成,这样不仅加快了创作过程,也更能体现画家的独特版画风格,鲁迅以大量精力引进外国革命战斗版画艺术,在上海举办外国木刻展览四次,出版的外国版画选集达九种之多。他还主办木刻协会,支持上海、杭州、广州、北平的木刻社团,为中国现代版画运动培育了150名左右的木刻家,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版画的导师。同时毛主席、周总理等在延安发起的鲁迅艺术学院也培育出了现代版画家150多名。而这300多名抗战版画家,就是我国现代版画的开创者,如今绝大多数都已不在人世,或死于抗战。
1929年,鲁迅开始介绍欧洲版画。1931年8月17日,由鲁迅先生亲自担任翻译,邀请内山嘉吉担任主讲的木刻讲习会开办了,陈铁耕、江丰等13人参加了这次讲习会。这次木刻讲习会成为中国新兴版画诞生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 新兴版画诞生时期正值“九·一八”事变,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新兴版画发展逐日壮大,“抗日版画”名称也由此而来。它是新兴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版画也正是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自身魅力。
《新中国美术范式的成形——对抗战版画的再认识》(2013)、《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抗战版画》(2015)对抗战版画提到,抗战版画的创世队伍,由两批木刻才子组成。一是鲁迅精心培育的“鲁门弟子”,其中包括木刻讲习班的学员江丰、陈铁耕、黄山定等;“一八艺社”的成员胡一川、陈烟桥等;木铃木刻研究会的中坚力群、曹白、叶洛等;MK木刻研究会的骨干张望、金逢孙等;无名木刻社的刘岘、黄新波等;平津木刻研究会的主力段干青、金肇野等;广州现代版画会的骁将李桦、赖少其、唐英伟、张影、刘仑、胡其藻等;广东梅州地区的木刻先驱罗清桢和张慧等;上海铁马版画社的艺术青年野夫、温涛、沃渣、郭牧等。这一批“鲁门子弟”构成了我国抗战版画创作队伍的第一批队伍,他们怀在抗战时期创作了大批抗战版画,在我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兴版画运动。二是由延安鲁艺美术系培养出来的一批木刻人才,也叫做“鲁艺学子”。在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鲁门弟子”一分为二:一部分仍然留在国统区,从事抗战版画创作和抗日宣传;另一部分则陆续奔赴延安,成为鲁艺美术系的教员,他们是江丰、沃渣、胡一川、张望、马达、力群、刘岘、陈铁耕、黄山定、叶洛等。
(二)抗战题材版画艺术的发展状况
《中国美术馆藏抗战时期版画简论》(2005年)、《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抗战版画》(2015)等文章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抗战题材版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情况, 在1935年1月1日,由平津木刻研究会发起组织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 在北平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展出陈烟桥、李桦、陈铁耕、罗清桢、张慧、温涛、沃渣、野夫等人的作品400余幅。同年1月17日,巡展于天津;4月,巡展济南,观众上万; 5月再展于汉口,诗人张光年在报端撰文盛赞;8月15日巡展于太原; 10月10日移展上海。所到之处均举办木刻讲座,培训木刻青年。北平《晨报》、《北辰报》,天津《大公报》、济南《民国日报》、汉口《大光报》、太原《山西日报》,出版 “木刻专页”达40余种。各地观众超过十万, 形成我国抗战版画史上首个展出热潮,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方研究所所长凌承纬研究员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抗战时期重庆的新兴版画运动》(2005)、《抗战时期重庆的新兴版画运动》(2005年)、《抗日救亡文艺战线上的先锋队——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运动》(2010)等论文讲到,1940年,在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先后主办的两届“全国双十木展”,我国影响最大的木刻展。展览的办法是把国统区划分为十个省区:川、湘、桂、赣、粤、闽、滇、浙、皖、黔。各区理事负责征集作品,每幅十份,然后互寄,使各展区获得一套完整的展品,在本区巡回展出。各展区之展览均应在当年10月10日前后举行,故称“双十木展”。1942年的首届展,共有七个省区举行。解放区的作品是由周恩来带到重庆交木研会的。10月14日,川区的展览在重庆开幕,展品225件。徐悲鸿观后撰文赞扬古元为“新版画界”之“巨星”。七个省区展出的参观者达六万余人。1943 年的“双十木展”有八个省区举办,观众总数增至八万余名。
《抗战版画 悲壮史诗》(2004)文章中论述到抗战胜利后,版画家们全部集中于上海。决定将“木研会”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立即筹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并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抗战八年木刻选集》。1946年9月18日,展览在南京路大新画廊隆重开幕,展出113位作者的897件作品。展出当天,郭沫若前往参观并即兴题词:“看见八年来的木刻,令人增加了勇气和慰藉。中国究竟是有前途的,人民终必获得解放”。
中国抗战版画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很大的。1934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展览”,展品58件,是由鲁迅先生代为征集的,展期半月,《鲁迅及左翼文化影响下抗战版画运动》(2015)。有专栏作家撰文说:“现代中国贫困不堪,苦难深重的生活,正是在这些作品中,以朴实无华而又雄辩服人的技巧表达出来了。”此外,在1940年,我国的版展先后三次赴苏联举办,在第三次展出时,作品达400多件,还附寄中国木研会《致苏联人民书》一封,信中说:一九四二年的开始,东西反法西斯战场上捷报频频传来,苏联全线的反攻,正势如破竹的击溃了希特勒的兽群,而亚洲的日寇也给同盟军打得不能撑腰,我们在中国战场上,为了策应太平洋的战争,牵制日寇,也在各线开始反攻,湘北三次大捷,把可怜的敌人打得鼠窜豕遁,我们的入缅军也节节胜利,而我们的许多木刻工作者,也在各战场上随军搜寻战争题材,正着手把这些战斗的情形刻画出来,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的眼前;看我们是怎样在打击着顽强的敌人。
1948年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授权李平凡创设“联络站”,筹办“全日本中国木刻流动展”。当收到由祖国寄到的百余帧抗战木刻原拓展品后,联络站同人精选50幅,复100套,寄赠日本基层学校和工会,供作展览之用。又复制单幅画片40帧,各印5000份,供流动展出时发售。1949年3月,巡展开始,至1950年5月李平凡归国,原拓展先后在神户、大阪、岡山等城市展出23次;复制品共展出82次,仅神户展出期间,观众就达200万人次。版展的超高热度和壮观景象。
二、对抗战题材版画艺术的进一步分析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版画艺术
1930年2月鲁迅先生就指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次年便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抗战木刻:不朽的铁笔绝唱》(2014)。一场民族革命战争摆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油画、国画、雕塑没有发展的物质条件,独有版画,则如鲁迅所说 :“一副铁笔和几块木板”便能发展的“蓬蓬勃勃”,而又可一版多印,行远及众,“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于是,鲁迅在身患重病的晚年,为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辛勤地培育出一批版画艺术的新人,使版画成为一种“武器的艺术”,《利刃尖刀: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2015)、《铁笔代刀——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2015)。
(二)抗战版画的形式语言表达
《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艺术研究》(2007)、《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的民族特色》(2006)、《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版画审美价值研究》(2011)、《战斗艺术之奇葩——浅谈抗战版画的审美价值》(2014)、《论抗战新兴版画的现实主义风格》(2011)等多篇论文讲解到,在抗战版画的形式表达方面,主要是无情地揭露敌人的残暴和侵略。民众的觉醒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和力量源泉。因而,版画家们创作的主题之一就是让民族觉醒。陈铁耕的《送郎上前线》和卢鸿基的《儿啊! 为了祖国勇敢些》便成了时代的召唤。江丰的《到前线去》、野夫的《到前线去吧! 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也先后面世,而胡一川创作的《到前线去》更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它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作品成功地表现“一·二八”战后,全民族的愤怒和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时代需求,是我国早期以木刻版画的形式表现民族魂魄的杰作。荒烟的《末一颗子弹》整个画面只剩下一位战士和一个鬼子,背景一片废墟,到处是惨烈的景象。作品场面壮观,充满悲壮的英雄气概。彦涵是延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搏斗》无疑是抗战版画中的经典。作品充分展现了抗日战士的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彦涵所塑造的战士形象个个都浑身充满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必胜信念。再如陈烟桥的《 “一二八” 回忆》、丰中铁的《谁无姐妹,谁无妻子》、华山的《日军蹂躏妇女》等力作都是暴露了侵略者对中国妇女犯下的无耻罪行。在这一方面,李少言的《挣扎》却让人记忆忧心。画面所示为: 一个日本军官要强暴一位中国妇人;妇人挣扎并反抗着,咬住日军的手指死死不放。充分表达了正义和邪恶的对力。这幅作品不但暴露了敌人残暴的行为,而且赞美了妇人的反抗精神,是一幅暴露和赞扬并重的作品。在此,还有马达的作品《侵略者的末日》。它刻画一个日本战犯的自杀情景。表达了侵略者的烧杀抢掠,终将以失败告终。
三、对抗战题材版画艺术的看法
时代给抗战版画带来了辉煌的历史,为其注入了生命与活力,使它不断的迅速成长,艺术家将抗战期间的所看所想全部展现在版画之上,艺术家们用版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抗战的决心、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抗战版画的“一线”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场面,表现出中华民族战士浴血奋战的精神。在版画创作中,刻画战争场面的作品相对描写后方场景的作品来说较为复杂,人物较多、场景较广、形态多样,需要细腻的木刻手法,才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通过这些战争场面传达战争信号,振奋战士士气,鼓舞民众的抗战热情。在此同时有很多版画艺术家都在解放区生活和学习,而他们用手中的刻刀记录了解放区真实的军民生活。他们用艺术来表达生活。其中很多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广大抗战大后方军民共建的和谐精神。因此,这些内容的版画作品很受民众喜欢,更加促进了抗战版画和谐之美的展现。
在20世纪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中,抗战时期的版画所形成的民族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是这一时期版画创作主要成就。强烈的革命性、现实性,依然决定着当时的审美需求,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与时代风貌,一直体现在版画作品之中,他们的作品从人物的形态以及内容与形式的表现,都显示出了特色的中国风格。抗战八年时期的版画,与20世纪开始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木刻版画艺术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茁壮的成长起来,完全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同时,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所积淀的传统,对于新中国美术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抗战题材版画是对历史的铭记,是艺术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抗战版画将整个民族的危难和斗志充分的表现出来,目的就是为唤醒国人的意识,让国人勿忘国耻。
抗战版画是我国抗战文化的领导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当代人理应对抗日英烈和已逝的版画艺术家表达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缅怀。对于我们当代的版画研究者、爱好者而言,用版画的形式所记录下的14年全民抗战的场景,无疑是最生动形象的教材。如今抗战题材版画与现代版画艺术相结合,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依然拥有这强大的精神力量。
★基金项目:四川美术学院2016年科研项目《版画艺术与印刷设计语言的拓展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6ky04。
参考文献:
[1]艾青.略谈中国的木刻[N].新华日报,1938.01.13
[2]叶圣陶.序[M]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选.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上海:开明书店,1946.5.6
[3]凌承纬.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4]力群. 版画见证历史抒写人生[J].党史文汇,2007(01).
[5]余超.古元、 王式廓与延安时期的版画艺术[J].文艺研究,2007(05).
[6]李树声.中国新兴版画在现代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J].文艺研究,1997(03).
[7]王进.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版画审美价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07
[9]思扬.战斗艺术之奇葩——浅谈抗战版画的审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4.3
[10]朱妮.中国抗战版画的前世今生[J].出版人,2015(02).
[11]赖志强.铁笔代刀——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J].收藏·拍卖,2015(08).
[12]乐融.鲁迅及左翼文化影响下抗战版画运动[J].上海鲁迅研究,2015(05).
[13]安雪.新中国美术范式的成形——对抗战版画的再认识[J].中国美术馆,2015(10).
[14]谢春.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艺术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5]杨子铭.利刃尖刀: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J].百科知识,2015(04).
[16]黄可.关于新兴版画创作与抗战[J].东方早报, 2015(09).
[17]凌承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抗战时期重庆的新兴版画运[J].美术,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