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浮世绘及其体现的民族性

2016-11-07 01:01陈宇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浮世绘民族性

陈宇婷

摘   要:日本浮世绘是日本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众所周知,浮世绘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画息息相关,但其并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不断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发展为一种颇具日本特色的代表性艺术。本文从浮世绘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为切入点,从而进一步分析日本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浮世绘;民族性;拿来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74-01

众所周知,许多文化的起源并不是“本土”产物,但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却成为了本民族的代表特色,而大和民族就将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若在其中谈及日本的艺术形式,浮世绘艺术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浮世绘简介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灿烂同时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它是在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也可以称之为“锦绘”。其题材丰富多彩,有演剧、古典文学、和歌、风俗、地域传说、肖像、静物、风景、文明开化、皇室、宗教等。

“浮世”一词源于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即忧世或尘世。但其也有当代风俗之意。所以浮世会是一种用于描绘当代的社会风俗的风俗画。它汲取了唐画和大和绘画派的精髓,同时也借鉴了西欧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种类。它被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绘画样式保留下来的同时,主要以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景为主。

浮世绘常会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但实际上浮世绘也包含了手绘的内容,其初期就以肉笔浮世绘为主。除此之外,广告画、灯笼画、风筝画等等也属于浮世绘的范畴。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最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的。而后才形成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

二、浮世绘中蕴含的日本民族性

浮世绘虽被誉为最能代表日本民族风格的绘画,但它并非彻头彻尾的日本“国粹”,它其实是个混血儿。日本绘画的主流来自中国,而浮世绘也不例外。其实,无论在材料、形式还是画法上,浮世绘都明显地受中国画的影响,尤其从唐代一直盛行至清末的工笔兼小写意的仕女画的影响。脱胎于“唐画”的日本浮世绘作品在用线上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白描手法,在设色上也采用了中国工笔画的渲染和平涂等手法。但浮世绘所描绘的对象,无论内容还是精神,都体现鲜明的日本特征。

首先,浮世绘中的民族性体现在其画作内容和题材上。

浮世绘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其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愿望。它产生于江户时期,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相当森严,严格按照“士农工商”进行排序。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商人们用大把的钱财极尽奢华之能。再加上当时商人和武士的冲突不可避免,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这更加重了他们及时享乐的观念。再者,武士来到和平时代而变得无所事事,大多将目光投向了欢乐场所。这使江户地区的娱乐业急速发展,而浮世绘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浮世绘所绘内容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描绘了日本江户时期的庶民生活状况。因此早期浮世绘的作品内容多以花枝柳巷艺术为主,描绘的对象也多以绝色貌美的艺妓、能歌善舞的庶民演员以及日本武士的生活形态等为主。这都与日本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

其次,浮世绘受日本传统美学影响,其民族性在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上也有所体现。

以日本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作品为例,他的作品中多保留着一种含蓄、清淡、质朴、哀伤的东方意境美,从而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日本美。这就美源于日本在到过的自然风土熏陶下培养出的悲哀、幽玄、风雅的气质。其代表作《神奈川巨浪》就将摇荡的波浪与远景中静止的富士山形成对比,动中寓静,自然产生一种崇高感,生动地体现了“物哀”之美。

日本民族对自然物有着强烈的亲和感,所以在作品中可以常常看到传统的日式温情和内敛的抒情审美文化以及樱花、晴川、白雪等传统意象。讲自然之美融入浮世绘的画作中,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再者,在其所采用的绘画手法也具有强烈的日本民族特色。

从浮世绘的绘画手法上看也一样。它虽在用线和设色上吸收了中国工笔画的技巧,但其对于日本传统特色艺术手法的吸收以及创新才是浮世绘得以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流传至今的关键。

从传统的绘画手法上来看,“大和绘”画派对浮世绘影响深远。它追求更能体现日本民情的装饰风格,注重线条、空间分割,以及绚丽的色彩。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绘制室内的障子和屏风,也一改“唐绘”之习,选题多为四季风景、名胜古迹,表现日本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和深厚的写实基础,为以后浮世绘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先路。

而且,从日本的浮世绘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线条造型的力度和主导性,感受到平面构成的丰富表现力和灵活优美的装饰性,感受到原色铺设和平面色块分布的强烈刺激性和直率明快的效果。这也是日本浮世绘画家独创的民族的东西。

三、浮世绘的影响

日本是个善于引进外来文化的民族,但它之所以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是因为这些“拿来”是建立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的。浮世绘从开始的墨摺绘发展到后来的红绘、漆绘,与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以及中国彩印版画有密切联系。但于此同时,正因为其作品中透露着强烈的日本民族性和独创性,它对整个世界的艺术流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受浮世绘影响最深的人莫过于梵高。自从第一次接触浮世绘作品,便对它情有独钟并且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临摹过多幅浮世绘,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涡卷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此外,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把握。浮世绘对西欧艺术流派的影响不仅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四、从浮世绘看中国现代艺术

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是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不是被冲淡了,而是被加强了。反观当代中国,以绘画为例,年青一代为首的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方国家或者日本的漫画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民族性的元素少之又少。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是极为危险的。因此,我们要向日本的浮世绘文化学习,用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来对自身的民族艺术进行补充,而不是照搬。

近代中国,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后经历了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时期等,由技术到思想,自从被列强强制打开国门之后,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深刻。吸收外来文化并非不好,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供新兴技术,甚至可以对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使得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但在研究外国艺术的同时,必须引起重视的一点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必须是在以体现中国民族性的艺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并且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应充分发挥“扬弃”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将外来文化的精华与本民族的艺术相联系相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用所谓的“画龙点睛”的原理来说,外来文化对于中国艺术应该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不能把“画龙”的主动权也交出,这样才能保证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内涵不会在“拿来”的过程中丧失。从而使这条“龙”的形象更为生动。

日本民族深谙“拿来”之道,就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说的那样,“在引进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文化的时候,要有选择地进行扬弃,将‘拿来的东西与本民族相融,就能开创自己的另一番天地”。希望中国的艺术的将来也能同日本浮世绘一般,注意在借鉴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保存并且完善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将不同文化中符合本民族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与审美元素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本土艺术”,创造出更为意蕴深远的,有中华民族代表性的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本尼迪克特.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潘力.浮世绘的故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刘盛楠.浮世绘审美特征研究[M].北京:中国民族大学,2010.

[4]万烯.明清插图木刻版画与江户时代浮世绘[M].北京:四川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浮世绘民族性
现代审美观下侗族舞蹈民族性的传承和发展
探析民族性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多元化表达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月月浮世绘
狗年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