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同一转向

2016-11-07 00:22杨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艺术

杨阳

摘   要:本文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出发,谈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结合文艺美学的研究,发现艺术人类学与文艺美学的研究相结合能更好的让艺术生活化。

关键词:艺术;艺术人类学;文艺美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21-01

一、艺术人类学的生活化转向

艺术人类学,从概念上说是以人类的艺术活动为对象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它更关注的是整体人类,而并非民族的,原始的或者少数民族的。但是艺术人类学却往往以研究原始和民族的样貌出现。关于这个问题在学者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中已经论述清楚。正是因为都市的、大众的或者精英的艺术它们在文艺批评和美学理论中已经展开了讨论,所以艺术人类学为求得全人类和整体性的目标,从而需要关注与人们极少关注的弱势群体,以求走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狭隘艺术范围。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梳理学者方李莉与李修建合著的书《艺术人类学》里的说法,艺术人类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化论时期,进化论学派大多都在研究艺术发生学的问题,并且这样的研究更像艺术学,以进化论的思想为前提来研究原始艺术。稍后是传播论的出现,试图论述艺术的起源和相互影响。第二个时期20世纪初的功能主义时期和结构主义方法时期,将艺术超越于静观艺术品之上,理解成为一种行为,并涉及“观念”,“创造行为”,“受众”,“反馈”等维度。而且,他们持有相对主义历史观,通过田野考察和民族志的方法,来对异文化进行解读。第三个时期是50年代后的后现代反思语境里,呈现出多元和综合的面貌。如解释学、符号学、阐释学、象征符号学等纷纷进入艺术人类学圈子。之后艺术人类学进入了它的活跃时期,“人类学越来越关注文化中的艺术现象,艺术学也越来越需要人类学的思考方式。”

而今,在当代语境中,原始的田野正在消失,乡村田野和都市的分界线变得模糊,如果艺术人类学仍旧墨守成规,那么艺术人类学这门学科就会滞后于时代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人类学应该回归到艺术活动的本体范围,也就是艺术经验中来。

二、艺术生活化的现象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审美活动怎么在与环境发生相互关联的,而现代艺术家也对原始艺术进行关注,但纯粹艺术往往走向了更为哲思化的方向。而艺术与生活更为关联则体现在现代设计的诞生,以及艺术终结论之后,艺术门类的扩展和泛化的问题。从静观的艺术转变为人类的活动的思想,也是艺术人类学的功劳,艺术人类学的成果已经使得艺术不仅仅指的是那些在博物馆,现在被称之为纯粹艺术的东西,艺术的概念在泛化和扩大到日常生活之中。

这种扩大化的现实原因在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普通民众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物质需求,而是对生活物质的情感和文化的属性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导致社会也不自觉地对物质的文化和情感属性进行讨论和研究。

但促成“生活化”其背后的理论原因,则是在终结论和黑格尔之后哲学和美学的一个话语转型。哲学和美学关于对比与批判“理性和形而上”的话题,让感官、感情、身体以及我们所在的环境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所以在这样的理论依据的支撑下,艺术作为一个强调身体和五感,情感与想象的对世界的观看方式和认识论几乎提高到了同一高度。就有效性而言,五感的经验与生活的互动对于生活的丰富与意义而言,有更为直接的意义。但是这样的理论回归只适用于审美生活的初始阶段,虽然已经更接近于人的生命本能,但是并不能很好并且有效的解决人类对思想史的审美和认知问题。

三、文艺美学的生活化转向的现象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话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热点,实际上这是一个文艺美学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包含了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在美学的范围里讨论的“审美生活化”,即美学的对象从静观的艺术扩大到人类的生活和活动的自然与环境。在学者刘悦笛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中提出,分析美学=艺术哲学,但是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两个崭新的领域,生活,自然与环境。而第二个维度则是在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生活审美化”,也就是继承了蔡元培所主张的“美育”思想。在学者王德胜《美学的改变——“感性”问题对中国美学的意义》中认为蔡元培常说的“美育代宗教”,以“美”来重建人的精神信仰的目标,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切实实现的手段,只有唯一的手段美育,但是“生活审美化”给出了一个新的手段和思路,体现了美学对人的生活意义价值体系的一种重建可能性。

何明在《艺术人类学的视野》《回到生活——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等文章中提出,在现代消费文化社会,出现的广告、电影、传媒、以及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等,光用文艺美学的概念思辨性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审美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话题上,艺术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而对人类活动的考察,纯粹思辨的文献的方式,以及实物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于艺术活动的研究,所以在这个地方上文艺美学和艺术人类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参考文献:

[1]方李莉,李修建.艺术人类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何明.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生活化艺术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纸的艺术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