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娟
[摘 要]本文主要对新形势、新常态下科协组织如何搭建服务平台,如何改进科技人才服务方式方法,如何增强科技人才对科协组织的归属感,如何让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业源泉充分涌流进行探索。
[关键词]服务方式 搭建平台 科技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兴起,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的研究制定,智能化社会的迅速到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搭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才在投身创新创业中建功立业。
一、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以新一轮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为指引,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和科技服务站建设,为科技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深入实施“海智计划”,着力提升“海智基地”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水平,打造“海智基地”服务平台。鼓励引导各级学会、高校科协与地方各类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推出“合伙人计划”“内部创业”等创业项目,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二、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运用国际化思维、开放型理念,集聚国际国内高端学术资源,精心打造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长三角科技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围绕江苏经济社会转型难点、高新技术发展重点、民生关注热点和学科发展前沿,支持学会、高校科协开展综合交叉学术交流活动,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常态开展“科技咖啡馆”“国际科技视频连线”,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引导和鼓励学会、高校科协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推动高端人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搭建科技创新智库平台
畅通科技人才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渠道,支持其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拓宽科技人才参与政治协商的渠道,积极参与人民团体协商,发挥好政协科协界委员作用,搭建服务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征集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建立优秀调研成果出版资助制度,每年评选奖励其中的高质量成果。扎实开展国家级科技智库试点工作,打造小中心、大外围的科技社团智库体系,在全省建立省级科技智库基地,提炼汇集一批高水平的智库建设成果,努力把科技人才的个体智慧凝练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
四、搭建公共事务服务平台
全面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为科技人才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公共事业提供平台。以省委、省政府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学会承接、承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项目。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学会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广泛开展科技咨询、产权交易、科技培训、继续教育、技术转移、专利信息加工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引导、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会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成果提供评估评价服务。
五、搭建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建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鼓励引导成功创业者、著名投资人、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和产业教授。继续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公益培训教育活动,通过项目资助、活动支持、协调配套等服务方式,进行定制式培养和个性化扶持。支持学会提供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辅导,举办创业创新周(大赛)、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将奇思妙想实践为创新创业项目。着力形成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评价评估、转化孵化、创投风投、知识产权服务、进驻园区等一条龙服务,畅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最初一公里”。
六、搭建宣传表彰举荐平台
更加注重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优秀科技人才典型,认真开展“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工作。以工程院院士推选为契机,建立多层次人才举荐表彰机制。积极举荐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到全国学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为人才成长铺设社会通道。更加注重基层一线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见习工程师”“卓越工程师”“青年委员”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支持“小人物”成长成才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源源不断发展科技后备人才,每年遴选一定数量青年人才对接“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七、搭建诉求权益维护平台
大力推进市县“建家交友”平台建设,不断健全政策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作用,准确把握科技人才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和动态趋势,努力为科技
人才维护权益、反映诉求、提供服务。引导广大科技人才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通过法律程序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政治权益、知识产权等各种问题。推动建立依法维护科技人才权益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工作者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保障广大科技人才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八、搭建学风道德建设平台
以学会和高校科协为重点,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推进学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广大科技人才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在引领和促进社会好风尚中的表率作用。以反腐败的力度坚决遏制学术造假、成果剽窃等学术不端,努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研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