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山水画课堂教学初探

2016-11-05 13:16唐彦静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9期

唐彦静

摘 要:中国画按照所画内容分类,通常分为花鸟、人物、山水等类别,自元代以后山水画在我国画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人教版教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设置了山水画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山水画教学是对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如何将山水画进行课堂传授是每一位小学美术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尝试以意蕴为先、局部取景将中国山水画融进学生们的心里,并能运用线、墨、色将山水意蕴表达于宣纸之上。

关键词:儿童山水;山水意蕴;技法突破;局部取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B-0094-01

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通常表现出形神交融的画面感、表达人与自然合一的意境,从而体现中国人特有的审美主张和大自然观。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而山水画名家都是有一定的画龄,是在生活中有相当阅历的大师。让十一二岁的儿童学画山水,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儿童山水画究竟该怎么入手去教?一直是困扰小学美术老师的教学难题。有思考、有行动才会有所收获。

一、品味山水国画之意蕴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以高度精炼的笔法来表现自然景物,在画面空间感的营造上,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表现手法。在景物描绘上,总以把握宏观为基调,并不仅限于描绘细节部分。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山水画第一课时,应该让学生学会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画中意蕴。远在宋朝及元朝时期,留有丹青的画家们大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这节课应先以《溪山行旅图》为例,引领学生体味画里画外的意蕴。先从整体进行欣赏,巍巍山石、林木葱郁,描绘出气势雄伟的大好河山,近景与远山之间烟雾缭绕犹如人间仙境,右侧山林间一行商队又为山色增添了一丝灵动。看完整体再看细节,每一棵树木、每一块山石,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欣赏写实的山水再让学生欣赏近代画家傅抱石、关山月联合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的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画出了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则是连接南北的原野,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既有写实的近景,也有写意的远景,整个画面展现了伟大祖国的雄伟风貌。学生们欣赏过后无不为之惊叹。继而通过小组共赏、交流互评,让学生充分表达对画面内容的认知以及画中意境的理解。

二、精炼传统技法之要领

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技法注重笔墨传神,笔墨统指运笔和用墨的方法与技巧。单以技法来讲,运笔是中锋、侧锋等笔法,而用墨是指调制深浅不同的墨色使用染、破、积等方法作画。山水画的运笔方法中,单“皴法”就有十多种。学生在练习前,先了解“皴”的含义,通过字义和动作知晓“皴”。不过要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里学习十几种皴法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课堂上可以先以“披麻皴”为主要技法,练习时可短可长、粗细结合、墨色相间。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再练习雨点皴、卷云皴等各式皴法,在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披麻皴表现山石,雨点皴表现树木,卷云皴表现水纹等。对于用墨的方法,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皴法”使用时加入墨色的变化就可以灵活运用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了解了原本难以理解的皴法,并能熟练地掌握。

三、妙取大好河山之局部

有了一些运笔和用墨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进行小练笔了。在学生们的练习中,建议先选取远山山顶、商队人马、近处山石、山间清泉等几处放大后单独呈现,让学生们了解山水名作一步一景的神奇之处。然后根据自己对画面构图的需要,选一处进行局部练习。不仅可以选取名师名家作品中的局部作为范作,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寻一些实物作为画作的内容,如一个盆景、校园中的一棵小树、公园里的一座假山等。在取景之后,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将运笔用墨的要领在脑海中归类,并在作画时灵活使用。这样的取景方法小而精致,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国画作画时用笔用墨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品味山水意境时常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对于课堂上学习的山水画技法中的皴法,学生能够学一样用一样,建立了绘画过程中的自信。不同树木的画法,山石的“皴法”以及墨色浓与淡的交融,表现出了他们对山水画表现技法的初步掌握。从临摹大师巨作的局部,到生活的一景一物,学生掌握一些山水画技法的表现方法之后,用家乡的特色景点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取景,为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创作一幅幅动人的山水作品。学生们笔下的山水小作精美灵动,自然洒脱。对于他们的画作,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表达画里画外的实景和意蕴,继而教者进行合理地引导赏析,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学生在运笔用墨的体验中不仅能够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理念,还能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充满崇敬与热爱之情。因此,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中国画教学中,都应努力引领学生以笔墨为载体,表达各自心中的山水意蕴,抒发热爱自然的真性情。并在体验与感悟之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鲁微微.有意味的形式美——曹力风景油画与陈新华山水画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2]李琼慧,秦岁明.何海霞青绿山水画的创作路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