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及X射线诊断分析

2016-11-05 06:38杨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积气坏死性气腹

杨刚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苏22100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及X射线诊断分析

杨刚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苏221009)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危险因素及X射线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NE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NECⅡ~Ⅲ期病变35例作为观察组,Ⅰ期病变2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高危因素及X射线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5例NEC患儿中,早产儿45例,合并感染46例,围产期窒息12例,人工喂养44例,X射线表现肠壁充气征22例,肝门静脉积气征8例,腹水3例,气腹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中早产儿、合并感染、围产期窒息、人工喂养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NEC主要高危因素。结论腹部平片可通过对NEC特征性X射线征象的分析及动态观察,为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可作为诊断NEC的首选方法。

婴儿,新生;小肠结肠炎,伪膜性;放射摄影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肠道急症,多见于早产低体质量儿,其中体质量小于2 500 g占80%,发病时间在出生后2周内占75%[1]。病变部位以空肠上段和回肠下段较为常见,严重者小肠、结肠、胃可普遍受累。病理特征为肠黏膜及肠深层发生坏死性炎症,后者常致消化道穿孔及腹膜炎。该病以腹胀、呕吐、腹泻、血便、严重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NEC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国内病死率为10%~50%[2]。目前诊断NEC有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X线平片等。CT射线量大,对判断发病部位存在局限性;超声诊断NEC的准确率不足60%[3];腹部X线片检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方便的诊断方法,对NEC的早期诊断、病变进展程度、是否需要手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4]。现将本院收治的55例NEC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X射线征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5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6 h至20 d;早产儿45例,体质量均小于2 500 g;足月儿10例,其中体质量小于2 500 g 3例,≥2 500 g 7例。将NECⅡ~Ⅲ期病变35例作为观察组,Ⅰ期病变20例作为对照组。临床表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6例;呕吐18例为黄色或咖啡色样物;腹泻8例为水样便;血便16例:粪便带有血丝、鲜血,或为果酱样或黑便;合并感染46例;围产期窒息病史12例;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6例。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55例患儿一般行腹部立位X射线检查,疑似肠穿孔立位未发现明确气腹者行侧卧位水平投照检查,10例病情较重患儿行床边摄片。所有病例首次检查后均于12~24 h内行X线片随访对比分析。

1.2.2X线片诊断标准Ⅰ期:腹部表现正常或肠动力性改变,肠壁间隔增厚但小于2 mm,局部肠管管状扩张、小肠排列无规则、外形僵硬,胃泡影增大。Ⅱ期:肠管扩张明显,肠壁间隔增厚大于2 mm且模糊,可见肠壁充气征、肝门静脉积气征,腹水(+/-)。Ⅲ期:明显腹水、气腹。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NEC高危因素分析两组早产儿、合并感染、围产期窒息、人工喂养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EC高危因素分析[n(%)]

2.2X射线表现Ⅰ期20例中,肠壁间隔增厚小于或等于2 mm 18例,小肠外形僵硬、排列无规则及局部管状扩张14例,胃泡影扩大5例,肠动力改变16例;Ⅱ期29例中,肠壁间隔增厚大于2 mm 29例,肠壁积气征22例,肝门静脉积气征8例;Ⅲ期6例中,腹水3例,气腹4例。

3 讨论

3.1NEC危重因素分析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凶险,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Ⅰ期患儿症状表现轻微、临床上以密切观察为主;Ⅱ~Ⅲ期是病变进展期,可出现肠穿孔、腹膜炎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可达60.0%,且为该病高危期。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合并感染、围产期窒息、人工喂养的患儿在NEC的进展期中所占比例较高,为该病的高危因素。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1)早产: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胃液、胰液及黏液的分泌能力较弱,使细菌在胃肠道内易于繁殖;此外,分泌型IgA的缺乏使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肠道内容易滞留、肠道对于细菌和分子的通透性增高,均成为细菌侵入肠壁大量繁殖的有利条件。(2)感染:本组46例合并感染(其中早产儿41例)的患儿中有34例为进展期病变,与早产儿合并感染是NEC的高危人群[5]相吻合。细菌病毒甚至是一些条件致病菌繁殖过度,侵入肠黏膜造成损伤后可引起败血症及感染中毒性休克,从而加重肠道损伤。(3)围产期窒息:12例窒息患儿中有11例为进展期病变,这是由于当窒息、呼吸道疾病、休克等情况时,心脏搏出量减少,机体因为要满足重要器官的需求会压缩肠道的血液供应,导致肠黏膜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随后伴随供氧恢复,血管扩张充血再灌注会再次加大肠道损伤。(4)人工喂养不当:不合理喂养一直被认为是NEC发生的重要原因[6],高渗乳汁及高渗性药物均可引起未成熟肠黏膜损伤、促进细菌的繁殖。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保护因子,对致病菌的繁殖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使肠道屏障功能更加成熟。

3.2NEC X射线诊断要点

3.2.1Ⅰ期X射线表现NEC最初仅小肠受累,表现为新生儿胃肠道正常充气模式消失,肠管内充气减少且充气不均匀,少数肠袢胀气。因肠壁水肿、黏膜炎性渗出,肠间隙略增厚可达2 mm,且模糊、密度不均匀,多见于右下腹。以后小肠肠袢逐渐积气扩张,部分小肠因痉挛肠袢可狭窄变细,作者认为肠管狭窄与其充气量有关,在X射线表现上无精确标准,难以作为诊断依据。有学者认为小肠外形僵硬、排列无规则及管状扩张表现具有特异性[7],本组共有14例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在Ⅰ期病例占70%,具有一定特征性。随着病变累及结肠,结肠充气扩张可出现液面。胃胀气扩张也可是早期NEC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本组5例可见胃泡影增大、胃壁增厚,胃腔内出现网格及条絮状影,并可见胃潴留征象。

3.2.2Ⅱ期X射线表现(1)肠壁间隔增厚大于2 mm,有时可达3 mm以上,肠管形态比较固定僵硬,形态不规则,本组进展期34例均有此表现。(2)肠壁积气征:这是NEC的特征性表现,本组出现率为40.00%(22/55),比相关文献的36.36%[8]略高,作者认为由于此征象与肠腔内粪气影难以鉴别造成的漏诊差异。肠壁积气形态可随体位发生变化、但其位置不会移动;而粪气影一般都位于液平面以下或肠内的下垂部位,位置可随肠蠕动发生变化。该征象往往在肠道动力性梗阻发生后数小时出现,黏膜下积气常分布在小肠部位,表现为多量小泡状透亮区,是肠腔内气体筛孔样将肠壁穿透所致,是肠壁坏死的早期表现[9]。肌层或浆膜下积气多发生在回肠和结肠,提示肠黏膜或肠壁已发生坏死,表现为肠壁内环形或条形的透亮区,可沿结肠走行分布。若肠壁间积气呈弥漫性表明病变严重,预后差。肠壁积气可因肠穿孔而减少或消失。(3)肝门静脉积气:进展期占22.9%,均在发病30 h以内,是肠壁浆膜下或黏膜下的气体经肠系膜静脉进入门静脉所致,表现为自肝门向肝内行走游动的透亮影[10],本组该征象出现率较低,作者认为是气体随血流快速移动,显示的时间较短所致。当病情恶化、预后不良时,此征象可反复出现。

3.2.3Ⅲ期X射线表现本组6例(1例腹水、气腹合并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轮廓明显膨隆,两侧腹脂线消失,中下腹部或下腹部因腹水密度增高,肠袢间隔增宽、排列分散,充气肠管漂浮于上腹部。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可提示病情恶化。如穿刺为血性,表明已发生肠坏死。NEC是新生儿出现气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表现为腹腔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体。少量气腹立位显示两侧膈下线状或新月状透亮区;侧卧水平位表现为腹壁与肠曲间的三角形透亮区。大量气腹肝脾胃位置下降,见马鞍形透亮区。合并腹水立位可见长大气液平面、下腹部致密。

3.2.4后遗症肠狭窄最常见,多数发生在结肠,发生率为20%~25%[11]。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通常在钡灌肠时发现,本组未随访发现。

综上所述,NEC已逐渐成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合并感染、围产期窒息、非母乳喂养为其高危因素。当临床疑似NEC时,第1次摄片如果出现肠壁间隔大于2 mm,肠动力发生改变,小肠外形僵硬、排列不规则、管状扩张、胃泡充气扩张等X射线征象,应在半天内进行复查,动态观察病情的进展。当出现肠壁积气及肝门静脉积气等特征性表现时,基本可以确诊。早期病例一般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等方法可以治愈。当出现气腹、腹水X射线征象、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及时手术治疗。总之,腹部平片的典型征象及动态变化均可为临床判断NEC病情进展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可作为诊断NEC的首选方法。

[1]梁琼鹤,张新荣,唐文伟,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附141例报道)[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88-90.

[2]帅永忠,贺明礼,杨星桥,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4,29(9):1084-1087.

[3]覃福广.用X线检查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准确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56-57.

[4]孙利芳,陈志平,冯东朦.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12-113.

[5]胡佳,刘玲,石碧珍,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4例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12):1087-1088.

[6]陆妹,刘登礼,陆亚东,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97-2400.

[7]秦嘉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19):1991-1993.

[8]冯奇科,熊天德.3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诊断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172-174.

[9]王雪.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3):2956-2957.

[10]张成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7):169-170.

[11]李涛,张增俊,杨军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征象和临床因素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9):1503-150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36

B

1009-5519(2016)19-3034-03

(2016-05-26)

猜你喜欢
积气坏死性气腹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