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的障碍和出路

2016-11-05 13:19姚漫漫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出路障碍俄罗斯

姚漫漫

摘 要:新时期,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面临着教师职业“双重选拔”危机、教师现代化职能发展不足和教师职业保障机制缺失等多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俄罗斯正从开放现行教师培养体制、出台教师教育相关政策、更新教师培养大纲和构建教师职业发展长效机制等方面探求出路,本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以期对完善我国教师培养体制有所启示。

关键词: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障碍;出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37-03

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独具特色。有着200多年发展历程的师范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普通教育机构师资的重任,而且是俄罗斯国民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与社会要求之间出现了很多不协调之处,教师培养和教师质量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俄罗斯将目光聚焦在教师培养体制方面,试图通过对其实施根本变革来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的障碍

(一)职业地位下降致使教师职业面临“双重选拔”危机

教师作为智力劳动的生产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俄罗斯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致使教师收入不佳。数据显示,2012年俄罗斯教师平均工资仍未达到国家平均工资水平,与经济领域平均工资相比所占比例较低。相对于工资而言,俄罗斯教师还面临着繁重的工作,数据显示,2011年俄罗斯教师每周平均工作量是18个课时,而且近年来俄罗斯教师的平均工作量还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局部学校和地区尤为明显。偏低的薪资和沉重的工作负担降低了教师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影响了中学生选择教师职业的积极性,从而使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面临着缺乏“优质生源”的危机。

此外,俄罗斯庞大的教师队伍基数降低了教师职业在年轻人心中的受欢迎程度。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俄罗斯普通教育机构的教师数量减少了4.79%,一个教师平均对应13名学生。在大学毕业生中有意愿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仅占10%~20%,师范大学的学生进入中学工作的仅占15.2%。这种较低的就业率导致教师职业面临着优秀师资不足的困境,从而引发了教师职业的“双重选拔”危机。

(二)传统的知识本位观限制了教师现代化职能的发展

世界教师培养计划的根本变革实际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苏联时期的教师培养体系以知识本位观为基础,注重培养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转型以来,俄罗斯虽然实施过多项教师培养变革策略,但仍未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桎梏,培养出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缺失,与当前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新型人才需求不符。国际PISA2009知识测验结果显示,俄罗斯中学生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较低,71%的参与测试的俄罗斯15岁学生中,具备数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生仅占5%;其中有22%的学生还未达到掌握自然知识的要求。这种现象表明了俄罗斯中小学教师过分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未能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在俄罗斯多数教师培养大纲中,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与理论相比居于次要地位,那些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实践基地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被认为是大学的辅助资源。而且,科研在传统教师培养大纲中被视为一种理论教学活动,具有实践特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和职业训练很少开展。因此,这种带有理论特性的科学研究活动阻碍了未来教师职业个性的形成。

(三)职业保障机制缺失致使教师队伍质量下降

教师保障机制是稳定学校教职人员的关键因素。当前,俄罗斯教师培养缺乏统一的资格鉴定制度,教师入职前的评价考核缺乏科学依据,这种不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不能保障教师职业吸引优质师资,以致俄罗斯教师队伍的质量下滑。此外,教师奖励机制的缺失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缺乏透明,资料显示,俄罗斯学校教师仅有一次职业发展的机会,即转向学校行政岗位,这些不合理因素致使教师职业出现大量优质人才流失的现象。年轻教师的入职指导机制不健全,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缺乏专门人员的指导和监管,使其职业技能发展较慢。

此外,俄罗斯教师队伍结构的“老龄化”现象明显,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的平均年龄在41~42岁,目前还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影响着俄罗斯教师队伍的发展。

二、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的变革

多年来,俄罗斯致力于完善教师培养体制的策略多是学习国外的经验,并未解决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当前面临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这种带有苏联特色的教师培养体制显然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为此,俄罗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变革。

(一)开放现行的教师培养体制

1.改革招生体制。

在招生方面,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除了统招,还可以自主实施多种选拔形式,拓宽教师选拔路径,为那些喜欢且具有从事教学活动和教育培训动机的人提供获取师范教育的机会。如通过举行国家性和区域性竞赛,选拔那些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此外,还可以针对那些生活贫困的学生实施有偿服务策略,为师范专业选拔品质较好的学生;在教育机构中实施有效保障和发展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兴趣的职业定向活动,从小学教育开始利用多种课堂和课外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教师职业活动的兴趣,为教师职业作准备生源。

2.研制多种转向师范教育大纲的模式。

对于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培养大学生,研制规范的转向师范教育大纲的模式,促使其进入师范专业学习。如采取扩大“教育和教育学”专业类别,为非师范学生和具有从事教学活动动机的学生制定关于师范教育和心理师范教育方向的职业进修大纲和研究生大纲。

(二)出台教师教育政策标准

1.制定教师职业标准。

为促进俄罗斯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规范教师职业资格,保障教师培养质量,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13年10月首次出台了培养普通教育机构师资的标准性文件——《教师职业标准》。该标准从教学、德育和发展性三方面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资格,同时对未来教师的全纳教育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该标准倡导的师范教育能力观和全纳教育理念不仅为未来教师培养指明了方向,还是研制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大纲的理念基础。

2.颁布《关于提升普通教育机构师资职业水平综合纲要的构想》。

为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增强普通教育机构效能和竞争力,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于2014年5月颁布了《关于提升普通教育机构师资职业水平综合纲要的构想》,提出了包括教师职业标准、师范教育现代化、教师评价向绩效合同转型以及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威望四项综合措施。其中,师范教育现代化为俄罗斯培养未来教师规划了总体蓝图。当前,俄罗斯在这种现代化的框架下,基于教师职业标准正对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变革。

(三)制定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大纲

1.研制不同类型的教师培养大纲。

更新教师培养大纲是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战略。教师培养大纲的设置以教师职业标准为基础,其教学结果或培养目标即为标准中规定的职业能力。在师范生培养大纲中,注重强化实践培养,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研制多种培养大纲,为那些非师范且有从事教育活动动机的学生提供进入师范专业学习的机会;研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学术型研究生大纲,对于应用型硕士而言,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

2.加强教师培养的实践训练和科研活动。

教师职业能力和个性化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训练和科学研究活动。研制强化师范生实践方向的基础职业教育大纲,创建宽泛的网状互动(大学和中小学)模式,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是保障未来教师形成符合教师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的主要要素;此外,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践行活动观,将实践活动贯彻于培养过程,加大实践环节在教师培养大纲中的比重;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的科研活动,基于联邦国家高等教育标准和教师职业标准更新组织学生科学研究活动的内容和技术,并将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培养未来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创建教师职业发展长效透明机制

1.创建统一的国家政策信息资源。

为提高教师职业地位,满足年轻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俄罗斯基于国家政策的统一标准,结合地区发展差异实施了教师绩效合同,通过把教师工资与劳动时间和劳动效果相结合,保障教师职业发展的公平性;此外,构建和完善年轻教师的职业保障体系,为年轻教师提供多种职业内部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如举办全国性和地区性教师教学大赛,开设教师职业进修培训班等,都有助于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

2.完善教师考核鉴定体系。

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是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俄罗斯教师培养通过实施“宽进严出”策略,严格把控教师“出口”,制定标准本位的教师考核鉴定体系,以保障未来教师形成符合教师职业标准要求的职业能力;采用独立性评价方式,通过引进社会第三方评价系统和教师职业鉴定联盟,以保障未来教师与社会劳动市场需求契合。

三、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中俄两国师范教育发展具有相似性,研究俄罗斯教师培养体制有助于反思和发现我国教师培养问题,可以为完善我国教师培养体制提供借鉴。

(一)拓宽教师选拔和培养渠道

教师作为一种服务社会大众的职业,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招生方面,师范大学应优先考虑那些喜爱教师职业且具有强烈从事教育活动动机及个性品质较高的学生,实施多样化的招生选拔方式和教师培养路径。如通过举办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和创新性活动竞赛等,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另外,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还可以开展自主招生模式,实施多元化的选拔形式,如通过组织面试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行为素养,为师范大学选拔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针对那些非师范且具有从事教育活动动机的大学生,通过制定规范的转向师范专业的大纲和模式,为其获取师范教育提供条件。

(二)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教师教育国家标准

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和纲要既是政府参与教育管理的行为,也是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新时期,俄罗斯不仅出台了规范教师职业资格的职业标准,还颁布了统筹规划教师培养方向的现代化纲要,同时,还创建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从政策层面加以保障,构建长效机制的举动,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更为教师职业成长创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师范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我国应尽快出台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教师教育国家标准,从宏观层面引领我国未来教师的培养方向,保障教师培养体制的顺利变革。此外,应基于国家教育标准,结合社会劳动市场需求,创建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大纲,以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

(三)优化教师培养大纲的结构,强化教师实践环节

我国的教师培养体制也是以传统知识本位观为基础。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薄弱,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必须调整教师培养大纲,建构一体化的理论、实践和科学研究的课程体系。培养内容方面,引入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增加学生未来从业相关的职业课程,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组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提高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在教师培养大纲中的比重,开展多种科研训练活动,以保障学生形成个性化特征。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形式单一,实践内容固化,实习时间较短,总共6~8周,这与俄罗斯的20周实习时间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还要创建“大学—中小学”合作联动机制和“大学—社会”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教育实习基地和教育空间,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四)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透明机制

优质的教师保障机制有助于保障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新型人才是保障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资源,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与人才培养休戚相关。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教师教育国家标准,有关教师培养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仅在个别地区和个别院校有所体现,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发展态势。而且,有关教师职业的长效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这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体从教的积极性,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教师职业保障机制,创建教师入职机制、竞争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要制定标准本位的评价体系,促进未来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保障教师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杜岩岩.俄罗斯师范教育现代化再出发:方向与措施[J].教育研究,2015,(9).

猜你喜欢
出路障碍俄罗斯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