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民族地区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探讨

2016-11-05 21:45潘冬南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竞合北部湾

【摘 要】根据共生理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旅游竞合在空间距离、旅游交通、旅游资源互补、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力支撑。“一体化共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分别是北部湾旅游竞合理想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一体化互惠共生”是最理想的模式,但该模式不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要明确共生目标,找准共生领域,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共生机制,从而才能更好地推动和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实力。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竞合;北部湾

【作 者】潘冬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硕士。广西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4 - 0168 - 006

“共生”是德国微生物学家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基本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共生是不同的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之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我国学者袁纯清(1998)首先把共生理论向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拓展,认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并提出了共生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1 ]。当前,区域与区域之间在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已经成为可能,旅游竞合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中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吴泓(2004)在分析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淮海经济区区域旅游竞合的模式和机制,并得出一体化互惠共生是区域旅游竞合的理想模式。[2 ]之后,不少学者从共生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对湘粤赣、滇西北、闽台、桂黔湘等不同区域的旅游竞合条件、旅游竞合的模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3 ] [4 ] [5 ] [6 ],这些研究都一致认为“一体化共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分别是区域旅游竞合理想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近年来,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的发展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更多的是对合作的研究,竞合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文章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生物学界的共生理论分析北部湾6城市旅游竞合的条件、竞合的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北部湾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见图1),属海洋性的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同时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明显的沿边优势,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始发港,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北部湾经济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北部湾经济区内集中了广西许多知名的A级旅游景区景点(见表1),如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北海银滩、钦州三娘湾、防城港京岛风景区、跨国大瀑布德天瀑布等是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各大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并加快其发展步伐。

二、广西北部湾6市旅游竞合的共生条件分析

区域旅游竞合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域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在竞争的前提下,打破行政壁垒而广泛开展各项合作的一系列经济行为, [7 ]不同的旅游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区域旅游竞合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个旅游地不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各种共存和共生关系。 [2 ] Julie Jackson(2007)指出,共生关系的构成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8 ]:(1)共生单元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和相关性;(2)在给定区域范围内,共生单元间应当存在一个确定的共生界面;(3)根据内部的亲近度、同质度和相关联的程度,共生单元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各单元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而形成;(4)共生关系要稳定,同时还必须要存在有利的外部环境。由此可见,区域旅游竞合要实现共生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9 ][10 ]:(1)区域内具有空间的接近性、联系的便利性;(2)有一定的旅游合作基础;(3)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互补性,通过同质组合或异质互补提高区域旅游总体竞争力;(4)具备一个稳定的区域旅游发展的共生环境,主要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法律支持。

1. 地理位置临近,旅游交通便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区域内的6个城市地理位置临近,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共生整体,很适合开展区域旅游竞合。近几年来,北部湾的旅游交通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利。目前,北部湾已经实现了交通“同城化”目标,形成了便捷的“1小时经济圈”,先后开通了南宁直达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三市18趟动车,北海与防城港两城间开行2对(4趟)动车,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真正连为一线,北部湾经济区四个核心城市全部实现了高速铁路化,城际间往返如坐公交,十分便捷。公路方面,崇左—钦州、钦州—防城港、六景—钦州港、玉林—铁山港、防城—东兴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客运送能力跃上一个新的高度。[11 ]交通的不断改善,时空距离的不断缩短, 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和开展旅游活动。

2. 具备一定的旅游合作基础。“4+2”城市在对外宣传、会议协调、市场开拓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合作。2007年6月,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旅游联盟成立,该联盟的成立能够促使六城市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形成北部湾旅游的大线路、大市场,共同推动无障碍旅游。城市旅游联盟在国内许多旅游城市多次成功举办了旅游推介会,整合营销效果好。如,2009年城市旅游联盟走进重庆,推介会上的“壮乡元素”给到场的游客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精选出的北部湾“滨海度假游、休闲养生游、沿海沿边自驾游、民俗文化游、中越边关探秘游、商务会展游”6条旅游线路使游客感受到了沿海不一样的风景和魅力。2015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促进城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联动,该联盟走进湛江、海口、三亚、广州等4个城市开展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广东、海南两省的交流与合作。

3. 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相似性又有互补性。广西北部湾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拥有8个主类,32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 [12 ];涵盖了滨海休闲、边关跨国、山水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会展商务等多领域;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分布广泛,各城市间的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从而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府南宁主要是各类都市风光旅游资源,市内以青秀山风景区、动物园、博物馆以及各大公园为主,周边主要有大明山、伊岭岩、昆仑关以及广西最长最大最深的原始石谟山洞——马山金伦洞 [13 ]。阳光、沙滩、海水赋予了北海市许多著名的滨海旅游资源,银滩、涠洲岛、星岛湖以及合浦珍珠、珊瑚礁闻名遐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使北海具有更独特的魅力。钦州依水临海,古迹众多,主要的景区有三娘湾、八寨沟、龙门群岛、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大芦村民族风情以及马鞍山遗址等。防城港市形成了“上山下海出国”的旅游格局,当地的京族民俗风情也别具一格,主要的景点有:十万大山、以尾金滩为代表的京族三岛、江山半岛等。玉林市以名胜古迹、侨乡风情、宗教文化、商贸旅游为特色,主要景点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崇左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奇、水清,边关风情迷人,主要的景点有宁明花山壁画、德天瀑布、明仕田园、友谊关等;邓小平足迹游、德天瀑布游和中越边境游被列入广西对外推荐的十大旅游精品线路。

4. 拥有极为良好的政策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内优惠政策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政策、边境地区开放政策,这是我国唯一同时享有这些政策的地区;此外,还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14 ] 2008年1月北部湾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同年6月,国家旅游局全面启动《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加快北部湾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发挥旅游业在该区域发展中的先行和先导产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中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区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在产业发展、税收、土地使用、金融、人力资源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政策支持规定。此外,广西具有沿海、沿边的优势,北部湾6城市紧邻东南亚,具有与东盟国家交往与合作的优势和基础 [15 ],2014年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重新规划北部湾的战略定位,使其更好地参与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并对2009年制定的北部湾经济区政策进行了修订,重点推动产业集聚和结构调整升级、增强金融对产业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强化土地、投资环境、人才建设方面的保障措施等。

综上所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旅游竞合在空间距离、旅游交通、旅游资源互补、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力支撑。因此,应该从区域的整体利益出发,实现市场的互补、竞争力的增强, 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一体互惠共生。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模式的构建

如前所述,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很好的共生条件,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良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必须要选择理想的竞合模式。共生模式即共生关系,是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从行为方式(Pi)来看,包括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共生四种;从组织程度(Mi)来看,包括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四种 [4 ] [16 ];而“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和“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实现共赢的理想模式。共生行为模式与共生组织模式进行组合,又可以得到16种共生关系,见表2所示 [1 ]。

(一)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的行为模式选择

根据共生理论,无论是在单元形态、能量产生,还是在寄生关系、分配方式上,对称互惠共生模式都优于其他模式,具有全面性和互利性,能够处理好共生单元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分歧,达到帕累托最优[4 ],这是北部湾区域旅游实施竞合的理想行为模式。“对称互惠共生”就是“4+2”城市要在承认区域内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利益冲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保护和发展区域内的共同优势,同时各共生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利益共享、义务共担”的原则上,处理好发展中的利益分歧,谋求更大范围的共存[10 ],实现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根据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其共生单元为:地方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利益诉求如表3所示。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主要的服务内容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给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过程。

在这一模式中,北部湾区域内各旅游地的竞争已经由对抗性竞争转化为合作性竞争,通过差异化战略和分散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集聚中的合作性竞争,不断完善区域内的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从而不断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区域旅游的综合竞争力[2 ]。差异化战略和分散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北部湾各大城市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针对目标市场打造独具特色、专业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统一对外宣传、塑造区域内旅游新形象等,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旅游者的目光。产业集聚能够使政府和旅游企业及时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而产业集聚中的合作性竞争,即北部湾各旅游城市用自己的核心优势与其他旅游城市的强势部分相结合,通过集聚整合产生集群效应,缓解激烈的对抗性竞争,强强联合,从而创造更强的区域竞争优势。

(二)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的组织模式选择

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共生单元之间具有稳定的共生关系,存在全方位的交流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 [16 ],这是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的理想组织模式,是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和合作的耦合联动,即区域内突破行政壁垒,各旅游地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包括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共建基础设施、共治生态环境、规范政策与制度、完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与产业链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7 ] [16 ],从而使各要素在旅游市场上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多赢。

从北部湾实际的情况来看,在这一模式中,政府、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和社区居民是区域旅游竞合的共生单元,分别在不同的竞合要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政府在竞合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搭建各级合作平台、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监督和协调各种合作行为,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塑造区域旅游形象等。(2)旅游企业是主要行动者,负责微观层面的运作,包括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与合作开发产品、共同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联合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等具体的旅游经营行为。(3)行业协会是参与主体,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纽带,通过向各级政府献计献策来维护企业的利益,或者是通过行业自律等行为维护整体的旅游市场。(4)社区居民是影响主体,贯彻落实政府的规划和措施,并参与到竞合的具体工作中,是旅游企业劳动力的供给者、旅游市场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旅游环境的保护者 [17 ]。(见图2)

(三)北部湾区域旅游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的构建

根据上述竞合模式选择的结果来看,无论是从共生组织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共生行为的角度来看,一体化互惠共生是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最为理想的一种模式 [1 ]。这种模式是共生系统的最佳进化方式,在进化的过程中,能激发共生能量呈最高效的方式增加,同时降低交流中存在的障碍,使得北部湾各城市之间的交流更密切,资源配置更合理,从而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往一体化方向发展[10 ]。一体化互惠共生并不能一蹴而就,根据北部湾的实际情况,这个模式的实现要求我们要明确共生目标,找准共生领域,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共生机制。

1. 共生目标。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共生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北部湾区域旅游的互惠共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使北部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就是说,北部湾6城市要从进一步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入手,彻底打破区域政治壁垒,消除区域旅游合作的各种障碍,实现区域旅游产品的无障碍生产和销售,使区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要素能够顺畅地流动;塑造鲜明、独特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建旅游合作平台,推动各地旅游产业开展合作性竞争,达到互惠共生的目的,逐渐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 [5 ]。

2. 共生领域。(1)旅游产品。实行专业化和块状化发展,北部湾6城市要进一步突出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形象突出、品位高的旅游产品,如海滨度假旅游产品、国际商务会展与节庆旅游产品、中越边关探秘旅游产品、邮轮游艇旅游产品、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高尔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等,避免产品的同质性而造成恶性竞争,从而在行为上形成对称互惠共生。同时,积极推进北部湾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培育和壮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推动实施“一村一品”计划,并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18 ]。(2)旅游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企业的管理,提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共同培育一批区域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的发展,借助龙头品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如培育北海银滩、涠洲岛等老景区成为龙头精品景区,发挥龙头景区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依托各类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型景区。(3)产业体系。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比较优势促进北部湾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北部湾区域特色和适应新时代旅游需求的新兴旅游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会展业、文化娱乐休闲业、海洋旅游产业、旅游房地产、养老旅游业和旅游康体保健业等新兴产业;同时实施区域旅游精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实现北部湾区域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3. 共生机制。共生关系的持续、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共生机制,共生机制是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北部湾区域旅游的共生机制要建立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克服旅游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互惠共生。(1)激励机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绩考评体系、激励办法与制度,为区域旅游的持续与协同发展提供奖惩保障,调动各级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行业组织等共生单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约束机制。在北部湾6城市的行政主体之间形成共同的内在约束机制,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政策和制度规范,推动北部湾区域旅游往一体化互惠共生方向发展。(3)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本着“自愿、互补、互利、共担、共赢、共享”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促进区域整体利益在各城市之间的合理分配。

综上所述,文章应用共生理论,对广西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的模式进行了理论性探讨,分析北部湾区域旅游竞合的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并构建了北部湾区域旅游共生关系中最为理想的一种模式,即一体化互惠共生的模式,以此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实力,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2] 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1).

[3] 肖海平,谷人旭,黄静波.湘粤赣“红三角”省际边界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共生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0(3).

[4] 苏章全,李庆雷,明庆忠.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西北旅游区旅游竞合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5] 曾艳芳,梁海燕.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产业竞合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

[6] 朱德亮,张瑾.基于共生理论的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竞合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2(4).

[7] 晏枭.新疆南疆四地州区域旅游竞合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8] Julie Jackson.Developing regional tourism in China:the potential for a ctivating business clusters in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95-706.

[9] 曾艳芳,梁海燕.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产业竞合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

[10] 徐丹丹.基于共生理论的武陵山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4.

[11] 李立民.广西”双核”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3).

[12] 黄爱莲,蒋白梅.交通格局对广西北部湾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13] 陈文捷等.广西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11).

[14] 王勇.政策优势[EB/OL].http://www.bbw.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5520

[15] 杨军.从战略高度看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5).

[16] 尹少华,冷志明. 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以武陵山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8(2).

[17] 温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与合作路经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8] 黄爱莲.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创新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ymbiosis theory, the touris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Beibu Bay Economic Zone of Guangxi are provided with apparent advantages and powerful support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ance, tourist transportation, complementary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favorable policies. The two patterns of “integrative symbiosi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are ideal organizational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in touris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Beibu Bay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integrativ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is the most desirable, this pattern can't be achieved instantly. It requires us to make clear the objectives of symbiosis and find out accurately the fields of symbiosis.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requires us to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symbiosis mechanism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and realize the regional tourist integr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holistic competitive power of regional tourism.

Key Words:symbiosis theory;regional tourism;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Beibu Bay

〔责任编辑:李 妍〕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竞合北部湾
我国高铁与民航的竞合关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想像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之关系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浅析刑法中的法条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