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晓霞 张焕然
2015年上饶市第二届全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小学科学“教学能手”比赛在风光秀丽的三清山脚下的玉山县逸夫小学举行。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师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模拟昼夜交替游戏,使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再通过阅读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道路的艰辛,潜移默化渗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
【教学片段1】创设情景,观察现象
【自制教具】教师展示自己绘制的日出、日落彩图。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的内容。
生:“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师:我们每天都看到这种现象,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因为太阳、地球在运动。
师:同学们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师板书:白天与黑夜)
【赏析】教师在黑板上挂出日出日落彩图,以此来引入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天与黑夜的交替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片段2】知识储备,引导点拨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对地球、太阳有过一些认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地球和太阳。
生: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它的形状是球形。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
师:同学们知识储备真丰厚啊!老师很佩服你们呢!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它给我们诠释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大家想不想了解呢?
(教师播放视频)
(学生说发现)
生: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地球也在自转。
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万物生长靠太阳。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幻灯片,归纳地球和太阳的有关知识)
【赏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能提出问题,并阐述知识性困惑,教师始终认真倾听,适度点拨,并归纳总结。这种采用动画效果来代替传统枯燥无味的讲授,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学生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更好地参与,积极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体现了课堂还原给学生。
【教学片段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下面按小组做游戏:一人扮演太阳神,一人扮演地球王子,两名记录员,两名观察员。
(游戏开始,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很开心,不知你们收获到什么?各小组汇报收获与感悟。
生:地球自转时,面向太阳看到光明,背向太阳感觉黑暗。
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
师:请三位同学上台演示“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
【实验要求】一人手持手电筒,一人慢慢转动地球仪,一人观察记录。(教师拉上窗帘,教室光线变暗,效果明显)
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生:打开电筒,正对着地球仪。
生:慢慢不停地转动地球仪,转动方向自西向东。
师:请观察员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
生:地球仪表面有明暗分布的变化。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受和发现?
生:面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问题拓展】
师:现在中国是白天,有哪些国家现在是夜晚呢?在地球仪上找一找。
生:美国、墨西哥、古巴、阿根廷……
【赏析】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本堂课的内容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中畈中心小学 江西省弋阳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程 璐
E-mail:24480963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