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藏老窑瓷器珍品赏析(下)

2016-11-04 08:17夏文峰
收藏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白地白釉龙泉窑

□ 夏文峰

河北博物院藏老窑瓷器珍品赏析(下)

□ 夏文峰

13.宋代 井陉窑银锭形刻花卉纹枕

长20.5、宽12、高11厘米。枕呈“】”形,枕面中心微凹,两端上翘,周壁直立,左右两侧各有一气孔,平底无釉。枕面周边绘双线边框,中心戳印折枝花卉,四周为连续卷叶图案。立壁左右模印相同的鹿纹,前后模印相同的缠枝菊花纹。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是长寿、吉祥、坚贞的象征,为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图13)。

14.金代 定窑酱釉刻莲瓣纹羯鼓

长30.5、鼓面直径12厘米。该鼓两端粗、中间细,中空,通体施酱釉,两端分别刻划弦纹及莲瓣纹,纹饰清晰婉转,简洁豪放,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定窑刻划花技术的娴熟,是定窑器中的稀少珍品。该鼓造型、工艺符合宋代人清逸典雅的审美情趣,既具实用性又美观大方。此类定窑制品传世极少,应是定窑仿磁州窑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谓珍贵的上乘之作(图14)。

定窑,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一带,古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晚唐,极盛于北宋,终于元代,历经700余年时间。定瓷一度成为北宋宫廷御用品。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同时还兼烧酱、红、黑、绿等各种名贵的色釉瓷。烧造器物除盘、碗、罐、盒、壶、枕、瓶、腰鼓等日常用品外,还有净瓶、炉、海螺等佛前供器,造型丰富多样,装饰手法繁多,主要是模印贴花、划花、刻花、浮雕四种,可谓风格各异。

15.金代 定窑白釉刻萱草纹盘

口径11、高2厘米。侈口,直壁下收,平底。通体施白釉,芒口。器型规整典雅,胎体洁白细致。内、外壁皆光素无纹。盘心刻萱草纹,线条酣畅流利,纹饰纤细清秀,构图自然生动,虽寥寥几笔,但神韵俱佳。此盘采用覆烧工艺,即将口部朝下倒扣装烧。覆烧时,为防止盘口沿与支圈粘连,口沿不施釉,以致露出骨胎,形成毛涩的“芒口”(图15)。

图13.2 宋代 井陉窑银锭形刻花卉纹枕

图14.1 金代 定窑酱釉刻莲瓣纹羯鼓

图14.2 金代 定窑酱釉刻莲瓣纹羯鼓

图15 金代 定窑白釉刻萱草纹盘

萱草,又名“谖草”、“忘忧草”。《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博物志》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故萱草纹寓意“忘忧、欢乐”。萱草又名“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妇佩其草则生男”,故称此名。古人认为怀孕妇女佩带萱草可以生男孩,因此萱草纹又寓意“宜子孙”,有希冀多子多孙、子孙繁衍绵长的美好愿望。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是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归潜志》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窑白瓷,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纤巧。装饰手法以白釉刻、划花和印花为主,典雅大方,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北宋以后,采用覆烧法,致使盘、碗等口部无釉,俗称“芒口”。定瓷为避其芒,高档瓷器镶金口或银口,堪称珍品。《吴越备史》记载:“九月十一日,王进朝,谢于崇敬殿,复上金装定器二千事。”此处之“金装定器”,即指镶有金口的定窑瓷器。

图16.1 金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文字纹虎形枕

图16.2 金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文字纹虎形枕

16.金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文字纹虎形枕

长31.5、宽18、高9厘米。枕呈卧虎形,虎尾盘至身前近肘部,四肢匍匐,全身绘褐色虎皮纹。虎背为枕面,中心自右向左竖行草书七言气候歌“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落叶迟”,运笔潇洒娴熟,转折流畅,一气呵成。气候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测天象、察看物候、体验寒暑、把握时令等总结出的谚语。瓷器上书写民谣谚语等文字,为磁州窑身为民窑的典型特征(图16)。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一直以虎、狮等为神兽,认为可以镇宅守户。因此,这类以猛虎为造型的瓷枕,含有除魔避邪、逢凶化吉的寓意。该老虎虽作伏卧的姿势,但不失威严气势,好像随时准备一跃而起,扑向妖魔鬼怪。该枕在表现虎的神韵的同时,又十分强调装饰趣味,老虎在威猛之余不乏孩子般的稚气,逗人喜爱,表现出我国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特征。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黑彩或白地褐彩为主要产品。多在胎体表面施化妆土,以遮盖胎体的缺陷,提高外观质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等。特别是白地黑花,寥寥数笔画出的图形,生动无比。磁州窑宋、金、元时期所产瓷枕最为著名,文化内涵丰富,花鸟鱼虫、市侩景物、童叟仕宦、诗歌词赋无所不绘,可谓是一部历史民俗图象。

图17 金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莲荷纹枕

图18.1 金代 磁州窑白釉剔花卷叶纹枕

图18.2 金代 磁州窑白釉剔花卷叶纹枕

17.金代 磁州窑白地褐彩莲荷纹枕

长43、宽18.5、高12厘米。枕呈八方形,周边出檐,平底无釉。枕面以刻划线分为三部分,以白地黑花为饰。枕面中心绘莲花、荷叶,两侧绘卷草纹,图案活泼秀丽,构图精炼,寥寥数笔画出的图形,生动无比。枕面上的花卉纹行笔舒畅流利,花形描绘普遍肥大饱满,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表现了当时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莲”与“廉”同音,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廉洁气质。世人常用莲花比喻一尘不染的君子,作为高尚品德的象征。“荷”与“和”谐音,荷叶代表“和合二仙”,专门为人类指定姻缘。民间的婚庆习俗中,荷叶饰品代表着两人可以永结同心、情比金坚(图17)。

18.金代 磁州窑白釉剔花卷叶纹枕

长26.5、宽18、高10.7厘米。枕呈腰圆形,周边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平底无釉,底有两气孔。枕面用一道刻线作边框,内剔划卷叶纹。立壁剔划一周卷草纹。白地褐花,别具一格,图案优美,线条简洁有力。该枕采用划花与剔花相结合的装饰技法,背景以划花处理,主题纹饰及立壁卷草纹饰则以剔花表现。首先于胎体上涂褐彩,后施白色化妆土,而后以尖状工具刻划卷叶或卷草轮廓,再将卷叶或卷草处白色化妆土全部剔除,露出褐地,画面纹饰遂成(图18)。

图20.1 元代 龙泉窑美酒清香铭纹盖罐

图20.2 元代 龙泉窑美酒清香铭纹盖罐

图20.3 元代 龙泉窑美酒清香铭纹盖罐

19.金代 红绿彩牡丹花纹碗

口径9.5、高3.8厘米。侈口,弧腹,圈足。胎较粗,呈浅灰色,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碗内沿及碗底用红彩绘三道弦纹,内心用红绿彩绘牡丹花。纹样秀丽,手法随意自然,线条流畅具有动感,与鲜艳的色调构成生动的画面(图19)。

红绿彩瓷属于釉上彩,是在已烧好的白釉成品瓷器上,用笔蘸红、绿彩料描绘图案,然后用800℃左右的低温进行烘烤,使彩料与瓷釉慢慢烧结,在白釉上显现鲜艳的红绿彩。该品种首创于宋代磁州窑,开创了在瓷釉上进行彩绘装饰的新方法,意义十分重大。明、清时期,景德镇在此基础上,创烧出了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各种釉上彩新品种,把釉上彩装饰推到极致。

20.元代 龙泉窑“美酒清香”铭纹盖罐

口径25.5、腹径32.5、高32厘米。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无釉,外底深挖施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胎体厚重坚致,腹部装饰四组对称的菱形开光,开光内以锦纹为地,分别刻有草书“美酒清香”四字铭文,笔画流畅,潇洒自如。开光之间分别饰以折枝菊花和缠枝莲纹。下腹部刻一周细长的莲瓣纹。器盖以圆钮为中心,用双线将盖面分为四部分,分别饰以四季花卉。该罐造型古朴端庄,较为规整,遍体满刻花纹,釉色青绿,光洁莹润,是元代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根据器腹部所刻“美酒清香”铭文推测,该罐应为酒器(图20)。

火石红,俗称“窑红”或“枇杷红”,指古代瓷器特别是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窑瓷器露胎处所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它实际是由于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烧窑结束时在冷却过程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色调,一般都附着于瓷器的胎釉结合处。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元、明以来胎体足部所呈现的火石红痕,时代越早便越浓重,到清代乾隆初期便渐行消失”,“火石红:胎体内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受火自然泛出,或有意涂的酱泥,现今景德镇复制的元、明青花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新瓷胎的砂底受了潮,也会出现火石红现象。”

图19.1 金代 红绿彩牡丹花纹碗

图19.2 金代 红绿彩牡丹花纹碗

图21 元代 白釉内府铭纹梅瓶

龙泉窑因地处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以烧制青瓷著称,是宋元时期南方主要的青瓷窑厂,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影响十分深远。元代龙泉青瓷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胎体厚重,或釉色青翠,青中带黄或灰白;或釉色粉青,光泽强,釉层呈半透明。元代龙泉窑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通常有刻、划、印、贴、捏塑、露胎等;其纹饰题材也十分广泛,寓意深厚,既有传统带有宗教意义的云雷、万字、如意、八卦等纹饰,又有以动物和植物为题材的纹饰,如:龙、凤、虎、鹿、鸳鸯、鱼、龟、荷花、牡丹、梅、兰、竹、菊等,同时文字款在当时使用亦比较广泛。

21.元代 白釉“内府”铭纹梅瓶

腹径21、足径14.5、高34厘米。小口略残,外侈,厚圆唇,短颈,丰肩敛腹,足部外撇,圈足矮浅,沙底无釉。通体施白釉,胎色白中显露黄斑,釉面有脱落现象。肩部斜向下书写黑色“内府”二字铭文,字体较为工整(图21)。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造型秀丽,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明以后始称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元时期较为流行,各地瓷窑均有烧制,并创烧出许多新品种。

“内府”最早是掌管王室库藏的官名,之后亦指王室的仓库,至元代其含义已有所改变。《元史》中有多处提及各地土物、特产“供奉内府”、“以供内府”、“以贡内府”等,其所指当是皇室宫廷。由此可见,元代“内府”应专指皇宫内廷。此类有“内府”铭文的梅瓶,当是元朝皇家及王公贵族盛酒的器皿。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白地白釉龙泉窑
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宋吉州窑与定窑白釉类瓷器对比研究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
白地霉发酵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