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彩瓷名窑— 长沙窑瓷器艺术

2016-11-04 08:17杨俊艳
收藏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执壶底径彩绘

□ 杨俊艳

唐代彩瓷名窑— 长沙窑瓷器艺术

□ 杨俊艳

长沙窑,即《全唐诗》《石渚》诗中的“石渚窑”。长沙窑自1956年考古发现,至今已有60年,期间考古新发现不断,尤其是窑炉遗迹、生产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瓷器标本的出土,全面揭示了长沙窑唐代中期发展、晚唐鼎盛、五代衰落的过程。

由北京市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主办,北京艺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六家单位联合承办的《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是北京艺术博物馆自2010年开始举办“古陶瓷系列展”以来的第九个展览,也是长沙窑首次的全面赴京展出,还是长沙窑考古发现60周年的纪念展,因此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展品总计173件,基本囊括了湖南各博物馆、考古所以及遗址管理处的长沙窑文物精品。

展览以器物功用和装饰艺术为主线,兼及复杂的烧造技术与外销经历,脉络清晰,特色鲜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沙窑精湛的制瓷工艺与高超的瓷绘成就,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窑址研究、保护以及考古取得的辉煌成果(图1)。现以展览中的文物为例,简析长沙窑的瓷器艺术。

一、造型艺术

图2 唐代 长沙窑茶具一组

长沙窑瓷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品类多样,功能齐全,基本满足了人们生活各个层面的需求。举例而言,有碗、盘、碟等餐具,碾槽、擂钵、茶铛、茶铫、注子、茶碗等茶具(图2),酒盏、海棠杯等酒具(图3),砚台、镇纸、水注、水盂等文房用具以及各式枕具(图4)、灯具、玩具、鼓具、熨斗、雕塑人物与动物俑等。极为难得的是,长沙窑的许多瓷器上还带有自名款,如“荼椀”(即茶碗)、“榇子”(即碟子)、“酒盏”、“油瓶”、“油合”(即油盒)等。

图1 展厅效果

执壶上因书写的名款不同,则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功用也大不相同。如:书写“此是饮瓶,不得别用”的执壶,其功用是饮具;书写“陈家美春酒”的执壶,其功用为酒具,应是酒肆的定烧器;而书写“陈家茶店”的执壶,其功用为茶具,应是茶社的定烧器。当时的酒肆、茶社等在自己的产品上题写名款,非常类似今天的广告宣传,目的是为了争取客户,扩大销售。

唐代长沙窑“陈家茶店”铭执壶 高15.3、残口径7.4、底径7.8厘米,2010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藏喇叭形口烧造时变形。流下用褐彩书“陈家茶店”四字,说明此壶为茶肆定制(图5)。另外,因佛教兴盛,寺庙香火旺盛,长沙窑也应禅寺的需要烧造了大量的瓷器。这类瓷器以碗为大宗,有的碗心还书写“文殊院埦”、“开禅院”等名款,表明为寺庙的订烧器。这些自名款瓷器,令人一目了然便知它的功能与用途因此具有重要的资料研究价值。

图3 唐代 长沙窑酒具一组

图4 唐代 长沙窑枕具一组

二、施釉艺术

长沙窑采用一次罩釉、二次罩釉以及接釉等多种技法进行施釉,从而使器物呈现出丰富的釉色变化。采用一次罩釉技法而成的釉色品种常见有青釉、白釉、酱釉、褐釉、绿釉、黑釉与铜红釉。采用二次罩釉技法而成的釉色品种常见蓝绿釉与窑变釉。其中,铜红釉是长沙窑的首创釉色品种,其以铜为着色剂,还原气氛下烧成,色泽艳丽,堪称一绝。因数量稀少,故弥足珍贵。

图5 唐代 长沙窑陈家茶店铭执壶

图6 唐代 长沙窑铜红釉执壶

唐代长沙窑铜红釉执壶 高18.5、口径9.3、底径8.5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通体均施铜红釉不及底,红釉中有绿苔点(图6)。

蓝绿釉装饰技法独特,一般是在青釉或褐釉上再施一层绿釉,从而形成了蓝绿色调,这种二次罩釉的复色釉品种堪称是长沙窑一大特色,具有审美上的特殊效果。

唐代长沙窑蓝绿釉执壶 高23.3、口径4.3、底径9.3厘米,1983年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通体施青釉不及底,其上再施绿釉,呈现蓝绿色(图7)。

三、模印贴花与褐斑艺术

唐代长沙窑的模印贴花技术十分发达,从窑址出土的各式模具可知,其工艺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制作花纹模具,再用泥片在模具上印出图案,趁坯体未干时把图案贴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施釉入窑烧造。图案主要饰于器物的系下与壶流下的腹部。题材有乐舞人物、坐莲童子、双鱼、椰枣、塔、禽鸟等,制作规整,纹案凸出,具有浮雕感。大多图案上还覆以椭圆形的褐色斑块,使装饰更加醒目。这类产品中大部分为外销瓷,以销往西亚地区为主,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与瓷器外销的繁盛局面。

唐代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乐舞人物纹壶 高16.4、口径5.8、底径9.9厘米。1973年衡阳市水井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模印贴花乐舞人物纹,人物袒胸披纱,扭动身体,站在蒲团上婆娑起舞,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格(图8)。

四、彩绘艺术

长沙窑作为唐代著名的彩瓷窑,其彩绘的技法极为多样,大致可分为素地彩、釉上彩、釉下彩、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等。素地彩即在化妆土上施彩。

唐代长沙窑素地彩花卉纹碟 高4、口径15、底径5.8厘米,长沙窑遗址灰坪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盘心作八边形露胎,其上用褐彩绘一双层花瓣纹(图9)。

釉上彩是在底釉上再施一种、两种或多种其他色彩的釉,从而形成褐、绿、蓝、红等点状、条状、斑状或飘带状的图案。

唐代长沙窑釉上褐彩纹壶 高18.9、口径8.4、底径9.2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表除底部外,均施青釉,釉面光亮。流所在一侧施褐彩,自口沿至腹底呈多条流釉状,具有写意画装饰特色(图10)。

图7 唐代 长沙窑蓝绿釉执壶

图8 唐代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乐舞人物纹壶

图9 唐代 长沙窑素地彩花卉纹碟

图10 唐代 长沙窑釉上褐彩纹壶

图11 唐代 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莲花纹碗

图12 唐代 长沙窑釉下与釉上彩花鸟纹壶

图13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鹿纹壶

釉下彩也是在化妆土上施彩,但在彩饰后还要罩一层透明青釉,早期多为单色褐彩,后逐渐发展为多彩,有褐、绿、蓝、红等多色。

唐代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莲花纹碗 高5.1、口径15、足径5.7厘米,2007年印度尼西亚征集,湖南省博物馆藏。碗口沿四周对称饰以褐彩斑块,碗心绘莲花纹(图11)。

釉上与釉下相结合,即以釉下褐绿彩绘花草、蝶鸟,而大地、山石等则以釉下褐彩勾轮廓,再于釉上填涂蓝釉,色调明快,宛若天成。

唐代长沙窑釉下与釉上彩花鸟纹壶 高22、残口径9.2、底径11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表除底部外,施一层青釉。流之下的器腹部装饰釉下彩绘,用褐、绿彩描绘花鸟纹。腹底在釉下褐彩轮廓内,填以釉上绿彩(釉),表示山峦大地(图12)。

彩绘中尤以釉下彩绘的瓷器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彩绘题材内容十分丰富,见有动物纹、植物纹、花鸟纹、山水景物纹、人物纹等,此外还有诗词、语句、广告题记等文字题材,既具美观性又可窥见当时一些世俗的文化内涵。典型如动物纹,有的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如狮、鹿、虎、羊等走兽及燕、雁、雀、鹭、孔雀等禽鸟,也有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神鸟,如龙、凤、摩羯等。

图15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凤纹壶

图16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荷花纹壶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鹿纹壶 高20.5、底径10.7厘米,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绘一只奔跑的小鹿,鹿双后足奋力腾起,动态十足(图13)。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鹭纹壶 高21、口径9.1、底径10.7厘米,1999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方以褐绿彩绘鹭纹,鹭张开双翅,回头侧望身旁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栩栩如生(图14)。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凤纹壶 高15、底径9厘米,1983年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以褐、红、绿彩绘一只凤鸟站立于草丛之中。凤鸟头冠、羽翅、丽尾及部分草叶纹都以红彩表现(图15)。

再如植物纹,有的是一看便知的荷花、竹笋、菠萝与树木等,有的则还不能识别,统称为花草,它们既是自然生态的反映,也是古人审美趣味、文化观念与精神追求的体现,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荷花纹壶 高19.7、口径9.9、底径11.8厘米,1983年长沙窑蓝岸嘴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流下绘褐绿彩莲花纹,两侧宽阔的荷叶轻摆,其间一枝莲花绽放色泽淡雅,格调清新(图16)。

此外,山水景物纹与人物纹也颇具特色,见有云纹、山水纹茅庐纹、塔纹、竹林七贤人物纹、渔翁垂钓人物纹及侍女人物纹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民间绘画的特点与成就。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山水纹罐 高20.8、口径12、底径12.7厘米,1983年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腹部用褐绿彩绘两组山水图,山峦叠起,树木高耸,鸟飞其间(图17)。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塔纹罐 高24.8、口径3.4、底径11.3厘米,长沙窑遗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正面以绿彩绘七级佛塔,两边有树高耸入云(图18)。

诗词分五言诗、六言诗与七言诗,以 五言诗为主。大多没有标题,故常以诗文第一句为标题,如“君生我未生”诗文壶(图19)、“春水春满池”诗文壶、“小水通大河”诗文壶、“去岁无田种”诗文壶、“一日三战场”诗文壶、“天明日月奣”诗文壶、“寒食元无火”诗文壶、“住在绿池边”诗文碗(图20)等

图14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鹭纹壶

图17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山水纹罐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高17.6、口径8.9、底径9.6厘米,1978年长沙窑遗址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流下方则以褐彩书写有诗歌一首,诗文内容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图19)。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住在绿池边”诗文碗 高4、口径13.5、底径5.3厘米,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碗内釉下用褐彩题写五言诗一首。诗文为“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描写了当时人们采莲的场景(图20)。

类似广告的题记有“绝上”、“年家”、“陈家美春酒”等,多题写于壶流下的腹部,反映出市场竞争激烈的真实情况。

综合上述内容,长沙窑承袭本土岳州窑的烧造工艺与制作技术,造型和装饰融汇南北方各大名窑之精华,同时借鉴金银器、玻璃器、织绣、绘画、书法等其他艺术元素,产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颇具浓郁的民间气息、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神秘的异国情调。

民间气息,深深散发在长沙窑的器物品类与烧造工艺两个领域里。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各个层面的需要,长沙窑烧造了大量的民间日常生活用器,包括饮食具、茶酒具、灯具、枕具、文房用具及玩具、鼓具等其他杂器。同时,为了节约窑位空间,增加产量,长沙窑也烧造了大量的素地彩产品,尤以盘、碗、碟类器物为大宗。这类产品以叠烧法烧造而成,为避免烧造过程中相互粘连,器物的内底均不施釉。

时代特色,以精美的釉下彩图案与丰富的诗文内容为代表。其中,龙、凤、鹿、狮、羊等动物图案,刻画生动,形象与同时期金银器、织绣等上面的图案风格一致;侍女类的人物图案,面部丰腴,构图饱满,与同时期敦煌壁画及墓室壁画上形象十分相似;花鸟类图案更是造型准确,姿态万千,显然与唐代发达的花鸟画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诗文内容庞杂,题材广泛,生动再现了唐代诗歌的繁盛面貌。尤其是《全唐诗》收录范围外的一些诗文,因此具有重要的史料补正价值,故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以便继续研究与深入探讨。

图18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塔纹罐

异国情调,则主要体现在外销瓷上,不仅装饰手法独特,题材内容也迥然有别。常见模印贴花褐斑装饰的椰枣纹、胡旋舞纹,褐、绿点彩构成的联珠纹,以及题写阿拉伯文的装饰图案。多种文化元素集于一身,极大提升了长沙窑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地位,它曾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共同构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续写出中国古代陶瓷史浓墨重彩的新篇章,虽昙花一现,却功不可没。

图19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君生我未生诗文壶

图20 唐代 长沙窑釉下彩住在绿池边诗文碗

(责任编辑:郭彤)

猜你喜欢
执壶底径彩绘
“高执壶”的艺术特征探析
走进紫砂演绎的中国执壶
——析紫砂作品“仿清泥绘高执壶”的别样风韵
唐代 长沙窑飞鸟纹碗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
唐代寿州窑执壶造型年代考
江苏省无锡市城南遗址瓮棺墓葬发掘简报
大型卷筒绳槽底径测量方法浅析
一种能准确高效检测齿毂槽底径的检具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彩绘“未来之星”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