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2016-11-03 00:41李明李新月
党史纵横 2016年9期
关键词:军歌聂耳田汉

李明 李新月

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有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曲其实与抗日民族英雄高鹏振的关系十分密切,高鹏振完全可称得上是“国歌奠基第一人”。

高鹏振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提供了形象源头与精神源头

《义勇军进行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主要表现的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时,以东北义勇军为代表的中国民众,为维护民族独立尊严,万众一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国歌精神”。这首歌曲不仅是东北义勇军进行英勇抗敌的史诗画卷,而且成为影响和激励中国人民进行14年艰苦抗战,乃至建立与建设新中国的重要精神武器,因此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是剧作家、聂耳是作曲家,二人都是爱国者。他们非常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从相关资料上看,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们不仅每天通过媒体了解与掌握东北局势及东北义勇军的抗战情况,而且又是组织义演,又是采访前方归来的将士,还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到热河抗战前线的慰问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表达了爱国之心,也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那么,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段资料:高鹏振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人。“九一八”事变开始时,正在沈阳治疗的他,不顾伤病未愈,“即在沈阳集合部属十四人,击死日兵三名,得大枪十二支,手枪九支,子弹二千余发”,从而打响东北民众抗战的第一枪。随即返回家乡,并于“1931年9月27日(即“九一八”事变的第九天),在朝北营子建‘镇北军,同年10月改称‘东北国民救国军”从而在东北第一个举起抗日大旗。

我们通过深入地分析发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高鹏振的行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提供了形象源头。《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心灵呐喊,而这第一声呐喊就是从高鹏振心中发出的。上述史料表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是抗日民族英雄高鹏振在中华大地第一个发出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心灵呐喊,首次用行动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成为影响和带动东北民众抗战的榜样,并且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提供了“第一原型”。其实,这也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形象源头。

其次,高鹏振的行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提供了精神源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突出了“危机”意识。面对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现实,高鹏振真正意识到中华民族生存与独立受到了空前的威胁,这也是他们能够决心奋起反抗的直接原因。历史经验证明: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无望也是无救的。这种“危机”意识正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二是突出了自卫、自救意识。认识到危机是自觉行动的第一步,接着就应该是自卫、自救的民族行动。高鹏振面对这种国家与民族“危机”,率先打响了东北民众抗战的第一枪,并创建第一支民众抗战队伍,举起反抗的大旗,充分表现了万众一心,不怕牺牲,勇敢地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两个特点恰恰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核心内涵。这种由“危机”而“自卫”、“自救”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确定为国歌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此不难看出,高鹏振这一《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原型”所展现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激励了东北乃至全国民众,而且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源头。

高鹏振的义勇军军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最原始的“母本”

高鹏振的一生充满传奇。特别是他在建立镇北军大会上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抗日誓词》,这首《抗日誓词》虽然不长,但慷慨激昂,不仅代表了他的爱国情怀,也充分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心声,非常鼓舞士气。几天后,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王立川将其配上《满江红》古曲,就成了这支抗日义勇军的军歌,取名《义勇军誓词歌》。由于这首歌的歌词与中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同时诞生,故这首中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的军歌,也就是中国第一首抗日義勇军的军歌。这首广泛流行的歌曲成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洁说:“经过对比,可以肯定地说,辽宁义勇军的军歌是国歌创作的源头之一。”

下面是高鹏振的《义勇军誓词歌》与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情况:

《义勇军誓词歌》: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留着我们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

现在,我们就从题材、内容及文字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第一,就题材而言,二者均是以义勇军为主题,激励官兵奋勇抗战的歌曲。虽然二者歌名不同,一个叫《义勇军誓词歌》,一个叫《义勇军进行曲》,但均属军歌性质,并产生于同一年代。

第二,就精神内涵来讲,这两首歌词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在于都突出了“危机”意识;二是都突出了自卫、自救意识。并且均是面对“危机”而展现出“自卫”、“自救”的爱国主义精神。可见,二者的精神内涵完全一致。

第三,从字面上看,更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前者有“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而后者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二者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有一句流行口号叫“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虽然二者都进行了修改,但是前者去除了“中国”字样,后者也是同样。2、前者有“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后者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明显看出后者是对前者的高度概括。3、前者有“留着我们头颅有何用”,后者有“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意思基本一致。4、前者有“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后者有“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两句基本一致,其中后者的“我们万众一心”是对前者“拿起刀枪,携手并肩”的概括。5、前者有“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后者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两个句子基本一致。6、特别是到了高潮之处,前者有“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后者也有“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不仅多个“前进”的连用方法相同,就连“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与“豁出命来向前冲”的意思也基本相同。从中不难看出,后者的所有的词句均能在前者中找到相仿或意思相同的句子,也就是说后者完全脱胎于前者,是前者的“精华版”与“升级版”,而前者的“母本”地位也可见一斑。

事实胜于雄辩。对于两者如此高的契合度,仅用碰巧与偶合等原因来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当年,高鹏振的军歌《义勇军誓词歌》尤为著名,流传甚广,而且比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几乎早了4年。按照文艺创作规律,田汉是肯定要广泛搜集抗日义勇军军歌的,而且田汉能搜集到这首歌的渠道还是很多的。不仅在到长城抗战前线采访时可以得到,通过其它的一些途径也可以得到。如据刘凤梧老将军回忆,1933年2月末,聂耳到热河前线慰问时,在刘凤梧那里曾得到了高鹏振的《义勇军誓词歌》。而且,从相关资料上看,在1933年—1935年期间,田汉与聂耳进行了十分密切的合作。其中仅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的作品就达14首。当时,田汉为了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正在收集义勇军军歌方面的素材,故从聂耳处得到高鹏振的《义勇军誓词歌》是一件十分合情合理的事。

或许有人会对此质疑。其实,田汉先生的作法无可厚非,也完全符合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他广泛搜集义勇军军歌,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据刘凤梧老将军回忆:“1933年2月热河抗战期间,高鹏(解放后,曾任东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陪同后援会慰问团采访我们义勇军官兵时,我正在指挥部队战士唱《义勇军誓词歌》。慰问团里的聂耳听到歌声,来到我们跟前,高鹏向我介绍了聂耳等人。聂耳是南方人,他说;‘大家唱的歌的调子是《满江红》,用东北话唱歌词我听不懂,你们唱的是啥子歌?我听成是‘傻子歌,便告诉聂耳,我们唱的不是‘傻子歌,是《义勇军誓词歌》。因为听不懂南方话还闹出了笑话。”当时,刘凤梧还从兜里掏出一张《义勇军誓词歌》传单递给聂耳。聂耳先是兴奋地大声朗读歌词,随后激动地拿出小提琴,给义勇军官兵伴奏。而且,他还把围观的群众和学生组织起来,教他们唱这首《义勇军誓词歌》。对于这一段经历,当地的老人们一直有较清晰的记忆。2008年,熬汉旗四家子镇八家子村民组的91岁老人冯阁清回忆说:“当时,同学们去看义军唱歌,我还记得有个说南方话的人教我们唱义军的歌,歌词是拿着刀枪冲呀、杀呀的词,现在记不住啦。”其实,这也是目前所发现唯一的关于《义勇军进行曲》作者得到《义勇军誓词歌》的史实记载。

由于《义勇军誓词歌》诞生于义勇军,流行于义勇军,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故聂耳对于这首义勇军的军歌非常重视。这首义勇军军歌也因此成为他后来进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及修改和整理田汉的歌词,形成我们今天的国歌的重要依据。

人们只知道田汉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作者,其实这其中也包含着聂耳的许多心血。为了歌曲创作的需要,聂耳对田汉歌词进行了许多技术性的处理。经过对比发现,聂耳在这一技术处理过程中,主要参照了《义勇军誓词歌》。

第一,聂耳在处理田汉歌词时借鉴了《义勇军誓词歌》的结尾。聂耳在为《义勇军进行曲》进行谱曲时,将歌词的末尾增加了叠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而《义勇军誓词歌》也是将与其相类似的这一句:“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进行了重复。可见,这种修改后的结尾与《义勇军誓词歌》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使修改后的《义勇军进行曲》更加有气魄,也与《义勇军誓词歌》更加相似。

第二,聂耳在谱曲时将田汉的歌词中增加了“起来!起来!起来!”的重复连用,与高鹏振《义勇军誓词歌》的开头“起来!起来!”的“起来”重复连用方法十分一致。

第三,聂耳将田汉歌词中“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一修改与高鹏振《义勇军誓词歌》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前进”也基本相同。

第四,据田汉之子田申回忆,当年在谱曲的过程中,聂耳对歌词进行了几处修改,“一是在歌词开头将‘起来与‘不愿……完全分开,又在句末加上休止符以做强调……”可见,修改之后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开头“起来!不愿奴隶的人们”虽然只是将原来的标点“,”变成了“!”,但与高鹏振《义勇军誓词歌》的开头“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却更加相象了。

第五,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虽然与高鹏振的《义勇军誓词歌》在曲调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其雄壮有力、激昂轻快,催人奋进的特点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应该是借鉴《义勇军誓词歌》的重要结果。

由此可见,《义勇军誓词歌》是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重要参照与依据。其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中的特殊地位非同一般。

高鹏振部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原型

1932年至1933年,是日寇在辽西的不断“西进”,并不断逼近关内的关键时期,辽西因此成为东北民众抗战的焦点地区。海内外新聞媒体对此报道是铺天盖地,如雪片一般。新闻媒体异常活跃的大都市上海更是连篇累牍地进行刊播,尤其对于辽西抗日义勇军的胜利成果还进行了重点报道。这一切让身处上海的田汉又喜又忧,心潮澎湃。

当时,高鹏振的东北国民救国军闻名天下。其成立之早,作战之勇猛,战果之辉煌,举国罕见。那一段时间,高鹏振率领他那支铁骑驰骋关东大地,进行战斗过百场,其中大型战斗就达几十次,仅“大虎山大捷”、“五台子大捷”两仗就歼灭日军达二百人,震惊海内外,因此被誉为“义勇铁骑”。

高鹏振在当时是倍受社会关注的一位东北义勇军代表人物,也是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特别是193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中华》杂志连续三期刊载了王立川撰写的长篇纪实通讯《血战归来》。该文真实地记录了高鹏振这支义勇军队伍的成长历程与辉煌战绩,不仅让这支队伍名扬海内外,也深深地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斗志。

据原国防大学教授、军事专家陈坚介绍:“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当年,田汉看了张永兴(即王立川,王立川为张永兴的化名)的《血战归来》这篇文章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提笔写下了那段著名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至于田汉是否当时就写下了这首歌词,笔者不敢断定,但他在这一年的一篇文章中非常感慨地写道:“最后的胜利是不决定在敌人的武器而决定全国广大劳苦民众的意志。但凡他们不肯做奴隶,他们是必能把帝国主义强盗踢出去的,不管它的飞机大炮是多么厉害。因此,只有组织了民众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能防卫中国民族自己的家的万里长城!”根据其写这段文字时的抗战形势及田汉的活动情况来判断,这一段精辟论述主要是对辽西义勇军,尤其是以高鹏振部义勇军抗日事迹的高度概括和对其抗日战果的充分肯定与赞扬。其实,田汉的这一科学论断就是他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主题思想,而以高鹏振为代表的辽西义勇军的英勇不屈的精神则是这一思想的主要源头。

当年,聂耳在热河前线也深为以高鹏振为代表的黑山义勇军的英勇表现所鼓舞。据刘凤梧之子刘生津在回忆文章中介绍,聂耳在热河前线时就听到了“夜袭三十二孔桥”、“痛击大虎山火车站鬼子兵”、“伏击鬼子巡道车”等许多关于黑山义勇军战斗事迹的介绍,也为黑山义勇军的抗日精神所深深地感染。这其中的“夜袭三十二孔桥”、“痛击大虎山火车站鬼子骑兵”就是高鹏亲自指挥的“大虎山大捷”中的战斗故事。其实,这也是聂耳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与战斗在前线的义勇军将士接触。回去后,聂耳又将以高鹏振为代表的东北义勇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英雄壮举,冒着枪林弹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抗日场面,以音乐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这一情况,1955年刘凤梧在看望时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高鹏时还回忆说:“当年,你领着聂耳慰问、采访我们抗日义勇军,聂耳把我们的战斗故事写成了《义勇军进行曲》。可我参加义勇军却不算军龄,……”高鹏说:“我参加义勇军也没算军龄。……我被授予上校都是因为军龄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的关系可见一斑。他不仅为这首著名歌曲的诞生提供的形象上与精神上的源头,其军歌也是其创作的原始母本,而且高鹏振部义勇军还是《义勇军进行曲》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原型。因此说高鹏振是“国歌奠基第一人”可谓名至实归。

猜你喜欢
军歌聂耳田汉
我就做你戏剧事业的“恩格斯”
化险为夷靠淡定
化险为夷靠淡定
军歌嘹亮
“独派”怂恿蔡英文“改军歌”
聂耳
田汉娱母
田汉的鞋带
田汉的沪上迷舟
嘹亮军歌催我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