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
在开国元帅中,叶剑英是唯一一位不曾率兵冲杀在作战一线却建立了殊伟功勋的传奇人物。每当革命的紧要关头,他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多次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毛泽东不仅称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还把他比作汉代周勃,临终前予以重托,这也正应了他自少年时写下的“成则为周武三千,败则为田横五百,可常可变,可生可死”的豪迈情怀。
南昌起义,他先传情报后阻追兵
南昌起义时,他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第四军当参谋长。这个第四军因为在北伐战争功勋卓著,刚刚被武汉粤 侨联合会赠与“铁军”称号,一时名声大振,而叶挺独立团就是这支部队的主力。
筹备南昌武装起义,是国民革命政府里的左派与共产党联手向国民党内反动分子宣战的第一枪。原先的计划是吸收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张发奎参加,他一直与共产党素有交往,当时的郭沫若、张云逸和叶剑英等共产党员都在他的手下工作。但是,到了起義的最后时刻,张发奎却在反动势力的高压下改变了主意,他甚至想解除已经渗入到起义准备工作中的二十师师长贺龙、独立团团长叶挺的军权,并且已经派人通知他们到九江开会,借机动手扣压他们。在此关键时刻,伴随张发奎左右的叶剑英不顾个人安危,以邀请贺、叶等人游玩为名,在九江的甘棠湖上,将这个情报传递给了他们,共同商定绝不能去再去参加会议,而是要立即进发南昌,随时参加武装起义。
如果不是叶剑英的及时通报,贺、叶二人很可能对张发奎的变卦准备不足,一旦前去参加会议,后果不堪设想。
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部队按照原先计划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却引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路追杀,而张发奎也接到汪精卫的命令,要求他派兵前去追剿。在第二方面军援军事部署会议上,各路将领都在接受作战任务,唯独叶剑英一言不发。这引起张发奎的注意,他问:“沧白(叶剑英的字)兄有何高见?”叶剑英不慌不忙地说出自己的道理:“我们如果奉命追击,是被叛军牵着走,两败俱伤,得不偿失。不知先放他们去广东,与李济深他们先打,等到李济深招架不住时,我们可以打起援师的旗号,实现我们南下广东、重新北伐的计划。”张发奎一听这是个好主意,如果一味去追杀起义部队,是为别人忙活,如果借此机会去扩大自己地盘,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更何况,张发奎本来对共产党也没有更多恶意,结交仇恨也没有必要。于是,他只是派了一支部队象征性地追击了一段,自己则去了香港。叶剑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力拨千钧,使起义部队摆脱了被追击之苦,给南下广东创造了缓冲的机会,做出了特殊而不可替代的贡献。
长征途中,他扣压电报避免内讧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叶剑英受党中央指派到红四方面军担任参谋长。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张国焘其实十分欣赏叶剑英,他们早年在苏联学习时就认识,他利用一切机会拉拢叶剑英,为自己争夺党中央最高领导权做准备。而叶剑英发现了张国焘的野心,并且不同意他抗拒中央北上的决定,因此心里多了许多提防。
就在两路红军按照既定方针行进到四川阿坝时,张国焘却突然停滞不前,他先是策动一些人鼓动中央由他来做中革军委主席,以便统掌全军,当看到目的无法实现时,他又决定采取武力措施予以解决。
就在党中央在一个叫巴西的地方休息时,张国焘给他的部属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发去电报同,声称“执迷不悟”就“彻底解决之……”
此时总政委陈昌浩正在前敌总指挥部的会议上讲话,叶剑英则坐在他的身边,此时机要员将送来的电报交给了叶剑英,叶看了之后大吃一惊,如果此举实施,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将遭到自己人的“火拼”。事关重大!叶剑英悄声离开会场,立即跑到毛泽东的住处,将电报交到毛泽东手中。
据叶剑英和许多老同志回忆,毛泽东看了十分紧张,他先是将电报内容简单地抄录了一下,随后让叶剑英赶紧返回,不要暴露了自己,而他则与张闻天、博古,又找到周恩来、王稼祥等同志商议,连夜率领红三军和中央纵队转移北上,脱离了险境。
后来,当陈昌浩打开电报看时,得到的消息是,毛泽东和党中央机关已经连夜转移了。
建国多年以后,有人问起毛泽东一生经历的最危险经历时,毛泽东还提到了这段往事,他对叶剑英的果敢机智深深不忘。
危亡之秋,他坐镇擒贼挽救全党
1976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继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之后,毛泽东(转50页)(接45页)也于9月6日与世长辞。尽管毛泽东已经交代了由年轻的华国锋代理党的主席,可是以江青为首的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结成反党集团却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并预计在9月10 日发动政变,形势万分危急。此时的华国锋已经敏锐地感觉此时已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但是必须要有老同志出来掌握局面。可是,由于“文革”的迫害和四人帮的压制,当时许多如邓小平等老同志还没有出来工作,一些老干部还处于“靠边站”的状况,况且此举必须要有一位德高望重、处事果断并且掌握军权的人来担纲。于是,历史的重任就又一次降临到叶剑英身上。
此时的叶剑英,虽然因受到排挤称病在家,却仍然担任党的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防部长,而且主持军委的陈锡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都是他的老部下,此时由他出面力挽狂澜,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叶剑英在与华国锋进行了多次交流之后,遂下定了解决问题的决心。10月4日下午,叶剑英来到中南海南楼汪东兴办公室,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听汪东兴汇报。汪东兴把行动部署和实施方案,一一做了详细汇报。叶剑英听得很仔细。听完之后沉思片刻说:“兵法上有这样的话,‘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凡谋之道,周密为宝。我看这个计划比较成熟,安排也相当周全了。照这个实施方案执行,必会成功。”叶剑英接着又嘱咐:“当然,还要特别注意保密啊,因泄密导致失败的历史事件太多了。同时警戒要严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一定要把紧这一关。”
当天晚间,华国锋、李先念、吴德、陈锡联在国务院小礼堂看完电影又继续开会。华国锋通报解决“四人帮”问题采取隔离审查的方式和10月6日动手的时机,并讲了主要部署,与会者表示一致赞成。
在叶剑英的坐镇指挥下,仅用一个晚上就彻底解决了长期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四人帮问题,避免了我党和我们国家的一次重大灾难。此举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也被写进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而叶剑英以他近八十高龄的雄才胆略再次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奇异功勋,正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