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朋+王淼
【摘要】 目的 研究巴曲酶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情况分成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A组和对照B组, 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A组和观察B组, 每组45例。对照A组中的患者是发病12 h以内进行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的患者, 观察A组是发病12 h以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巴曲酶治疗的患者;对照B组中患者为发病12~24 h的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B组为发病12~24 h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巴曲酶治疗的患者。四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 对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脑血管反应性(CVR)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增加值(MFV1-MFV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 动脉指数(PI)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后,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CVR、MFV1-MFV0和PI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A组的CVR(42.15±5.35)%、MFV1-MFV0(32.54±10.45)cm/s和PI(0.64±0.08)改善程度显著高于观察B组(32.56±6.43)%、(26.32±11.47)cm/s、(0.79±0.07)(P<0.05)。结论 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在发病较短时间12 h以内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
【关键词】 巴曲酶;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储备;治疗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118
急性脑梗死是突发的脑供血阻断造成脑组织发生坏死的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中发病急, 病情进展迅速, 在治疗不及时情况下容易引起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1]。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包括溶栓、原发病的治疗等。建议在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治疗, 未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溶栓治疗的需要抗凝和抗栓的治疗[2]。临床中发现在进行抗栓治疗中获得的临床效果各不相同, 一方面是应用药物的效果不同, 另一方面是治疗时间不同[3]。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应用巴曲酶进行治疗, 结果在发病12 h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好于在发病12~24 h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 患者入院时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运动困难的症状, 经过头部CT、MRI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 进行大手术和脑栓塞的患者。基于随机分配的原则, 将患者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90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不同, 对照组分成对照A组和对照B组, 每组35例;观察组分成观察A组和观察B组, 每组45例。对照A组男16例, 女19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47.3±8.2)岁, 对照B组男17例, 女18例, 年龄34~73岁, 平均年龄(46.5±8.8)岁, 观察A组中男23例, 女22例, 年龄33~71岁, 平均年龄(46.9±8.0)岁, 观察B组中男22例, 女23例, 年龄35~72岁, 平均年龄(45.9±8.7)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进行溶栓治疗, 稳定患者的血压, 控制血糖和血脂, 对照A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接受治疗, 对照B组在发病12~24 h接受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治疗, 首日静脉滴注巴曲酶10 BU, 1 h内滴注结束, 从第2天开始巴曲酶给药5 BU, 静脉滴注, 连续用药5 d。观察A组患者在发病12 h内接受治疗, 观察B组在发病12~24 h接受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 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检查比较。
1. 3 观察指标[4] 观察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制指标为CVR、PI和MFV1-MFV0, 比较四组患者在治疗后的CVR、PI和MFV1-MFV0的变化量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VR和MFV1-MFV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 PI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CVR、MFV1-MFV0和PI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A组的CVR、MFV1-MFV0和PI改善程度显著高于观察B组(P<0.05)。见表1, 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疾病, 发病急, 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治疗的关键是在发病的关键治疗时间内进行溶栓的治疗, 因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的形成血栓溶解后, 使闭塞的血管通畅, 恢复坏死脑组织的供血供氧[5, 6]。在溶栓的药物应用中, 巴曲酶的应用较为成熟, 并且疗效显著, 巴曲酶能够降低血粘度、使血纤维蛋白原分解, 抑制血栓血栓, 同时可有效的溶解血栓。但是应用巴曲酶治疗中出现不同的疗效。
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针对治疗时间不同和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成了四组, 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VR和MFV1-MFV0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 PI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 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CVR、MFV1-MFV0和PI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A组的CVR、MFV1-MFV0和PI改善程度显著高于观察B组(P<0.05)。
综上所述, 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在发病较短时间12 h以内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 在早期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 为巴曲酶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旺, 周志明.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安徽医学, 2014, 35(8):1074 -1076.
[2] 张翠云.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5):98-99.
[3] 秦群安 . 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3):40-41.
[4] 黄如训, 李常新, 陈立云, 等 .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中国新药杂志, 2011, 4(8):985-988.
[5] Silva RF, Carmona JU, Rezende CM.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calcium gluconate and batroxobin on the releas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in canine platelet concen-trates. BMC Vet Res, 2012, 25(8):121.
[6] 黄清根, 吴迪琪, 邵国富. 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 2015, 21(2):22-23.
[收稿日期: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