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艳
[摘要]应用型院校将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定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基于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饭店管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双师”教学模式理论模型,并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析,为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课程实现“应用”目的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课程双师教学
引言
2014年,国务院通过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将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两种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1]。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管理人才,满足我国饭店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需求。传统的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未将管理理论的教学贯穿在实际的业务管理之中,分离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导致培养的人才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业务能力,但无法胜任管理工作的现状。培养适合饭店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是当前应用型大学开设饭店管理课程的目的所在,本研究基于对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课程存在问题的剖析,试图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饭店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市场对饭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方向与饭店人才需求不一致
饭店业是我国旅游产业中规模最大,运行最成熟的产业要素,但与之相对应的饭店管理高等教育却在整个旅游高等教育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了饭店人才供需严重不一致的现状。为了深入的了解榆林市饭店人力资源需求现状,笔者对80家饭店进行了问卷调研,结果显示:90%的饭店管理层认为现在最需要专业人才的岗位是领班岗位。具有熟练业务操作能力和一定管理理论的基层管理人才是榆林饭店业最需要的人才。
2.“应用型”教学理念尚未全面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
应用型大学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而不具有“应用型”特色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2]。饭店管理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掌握饭店各个部门的业务操作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管理理论,并能将理论应用到饭店具体的业务管理之中。饭店管理课程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如何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如何培养学生具体业务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深入领会饭店管理职能理论知识,是一个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目前,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应用”定位,学校在饭店管理课程中只是简单的增加了实验课时,而不注重实验的内容及实验教学的方式。这种形式上的改革并未将“应用型”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难以实现“应用型”导向教学。
3.“双证”及“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未来应用型大学中的核心教学师资力量,单一的“学术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是指兼具饭店管理理论知识和饭店管理业务知识的“双证”教师,也是对共同教授一门课程的学校理论型教师和企业中实践型管理教师的称谓。饭店管理课程兼具理论和实践特性,是一门典型的需要“双证”教师进行教学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适合“双师”型师资教学的课程。世界饭店管理专业排名第一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正是因为致力于培养实践性酒店管理人才,并重理论与实践教学,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应与当地的饭店产业相适应,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注重以饭店实训基地为基础进行移动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师的科学研究上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上,应针对本地饭店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术研究成果同应在饭店业中进行推广和应用。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正在积极与本地酒店进行合作,积极拓展实训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本科教学课程的设计及酒店经营的特征,目前的实训基地,仅仅作为大四学生上半学期的实习基地,尚未与学院日常的教学相结合,也并未与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相结合,饭店管理课程的“产学研”一体化并未真正实现。
应用型大学饭店管理课程“双师”教学模式构想
1.“双师”教学模式理论模型构建
饭店管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饭店业务的应用技能,而且需要学生基于对业务的理解,掌握饭店管理理论,因此,仅仅一个学期的课程设置不足以实现该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双师”教学模式将《饭店管理》的课程教学与《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及《康乐管理》等课程结合起来,将饭店管理课程设置转变为饭店管理专业设置。 “双师”教学模式拓宽了原有饭店管理课程的内涵,使其成为一个饭店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体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完善和统一。理论从“饭店认知——领班管理——部门经理管理——饭店的经营管理”逐步深入,实践从“岗位认知——业务技能——饭店经营管理层面的实训”步步提升,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2.“双师”教学模式解析
“双师”教学。“双师”教学包括“双证”型教师的教学和学院与企业双种类型教师的教学。饭店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配置应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根据不同深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双师”组合。基于实验室平台的饭店基础理论与岗位认知教学以“双证”教师为主,而基于“移动”课堂模式及酒店平台的教学内容则以两种类型教师共同教学方式为主。“双证”教师具有基本的饭店业务技能及丰富的饭店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基于学院实验室进行简单业务技能的教授和饭店管理理论知识的讲解。
理论与实践的分解与统一。饭店管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饭店业务的应用技能,而且需要学生基于对业务的理解,掌握饭店管理理论,因此,仅仅一个学期的课程设置不足以实现该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和统一,饭店管理课程与该方向其他课程进行融合的同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逐步达到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双师”教学模式采取了以“实验室平台”及“酒店平台”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应用了“课堂教学”及“移动课堂”为基础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突破了原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真正的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的“应用”导向性。“应用”导向性不仅仅体现在饭店管理课程的培养过程及培养目的上,也体现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于饭店的实际经营管理之中,由饭店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拟定,使选题兼具理论性和应用导向性。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撰写中,主要应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论证,体现论文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考核方式注重其理论的创新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由学院与企业两种类型导师共同打分。研究成果应用于饭店的实际经营管理之中,真正体现应用型大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
3.实施“双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
“双师”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上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在教学安排上逐步深入,教学目的上逐步提升,最终实现“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双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主要了解饭店基础理论,并对饭店各个部门业务操作进行简单的认知;第二阶段的学习主要以掌握饭店业务操作能力为主,同时了解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第三阶段主要对饭店中层管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各个部门业务操作流程,掌握饭店中层管理理论;第四阶段主要针对饭店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饭店管理之中。通过“双师”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应能在服务操作、基层管理、中层管理以及整个饭店企业运作中的任何环节进行工作[2]。
结语
“双师”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应用型大学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要求,真正将顶层设计充分落实到教学环节之中。饭店管理“双师”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上体现了“应用”特征,使饭店管理课程与区域饭店产业业相结合,与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符合应用型大学应用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艾力:《高校<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时代教育》9:95。
[2]朱士中:《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宜跟风》《光明日报(高等教育)》,2014-11-23(13)。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陕西榆林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博士后)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