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校企合作教学的若干问题探析

2016-11-03 05:57杨荣华
当代外语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师资校企

杨荣华

(河海大学,南京,211100)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校企合作教学的若干问题探析

杨荣华

(河海大学,南京,211100)

以需求为导向,语言服务企业人员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模式已经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广泛接受。但目前普遍存在双/多赢合作机制缺乏、师资遴选难、合作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课程质量难保证、教学团队成员不易稳定、继续教育脱节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校企需加强有效互动,完善互惠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专业化和实践型师资遴选标准;明确合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制定合作教学课程评估标准;完善长期合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行业加强从业资格审核,高校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等。

校企合作教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过程培养

1.导言

2007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TI)教育应需而生,其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仲伟合 2011)。而MTI教育实施九年来,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实践型师资缺乏、过程培养未受到足够重视。那么“如何立足实践与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如何应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如师资不够专业化和职业化问题);如何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各校特色(钱多秀、杨英姿 2013)”,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翻译服务人才?学界的一个共识是:MTI教育只有与翻译产业的需求相结合,才可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翻译专业人才(许钧 2010;黄友义 2010)。因此,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MTI高校关注(郭玲义 2011;曾立人等 2012;杨振刚 2012;蔡辉、张成智 2013;刘和平 2014),不少高校纷纷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部分还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合作教学将高校的“学”和企业的“术”通过合作教学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促进高校教师对行业知识及实践领域的了解与研究,同时也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师资的理论素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长期紧密合作提供了保障。

文章通过梳理部分MTI高校校企合作教学现实状况,探析语言服务企业师资进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以期对进一步提高MTI培养质量有一定启示。

2.MTI合作教学实践研究现状

2.1合作教学理念

合作教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克服课堂教学诸多弊端,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合作教学。之后它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教学理念中“互动观”最为引人注目,它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王坦、高艳 1996)。合作形式主要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合作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可弥补师资中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的不足,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典型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其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我们认为,MTI校企合作教学主要体现为师师合作和生生合作相融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师师互动合作教学是一种前导行为,有利于校内外师资整合学界和业界信息,在教学各个方面充分沟通,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同时,MTI教学通常是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需要学生组建团队协作学习,因此它又是生生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合作教学的范畴包括按照语言服务行业规范和工作要求拟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建设教材、备课及作业设计等方面,坚持“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对接行业、适应需求”。教学过程中,校内外师资双方可以做到及时提醒学生某教学内容在学界和业界操作的目标性和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翻译综合能力与素养,如专业翻译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对行业和专业的认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优化课堂教学,利于校企师资间的优势互补,又可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2.2MTI合作教学研究现状

校企合作是MTI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在九年来的办学过程中,学者们围绕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究,但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教学理念的探讨等方面,对于深度合作实践,如合作教学方面的成果并不多。

钱多秀和杨英姿(2013)考察了北京地区20所MTI院校(第一批四所、第二批六所、第三批十所)办学的经验及反思。发现校企合作是普遍做法,部分院校开展了合作教学,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外聘翻译服务与翻译技术企事业单位专家或行业人员授课,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与行业衔接提供了保障。北京师范大学(张政、张少哲 2012)、中国石油大学(于红、张政 2013)等高校也尝试与翻译服务企业合作开展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教学。有的还基于云服务开展网络平台翻译课程合作教学(曾立人等 2012),以及政产学研合作开展MTI人才培养(刘和平 2014)。

2015年8月至9月,作者考察了中国A省13所MTI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情况,包括是否开展了校企合作培养、是否有校企合作教学、合作教学的形式、师资遴选、师资课酬、合作过程中常遇到哪些问题等(见表1)。

表1 A省MTI院校校企合作教学主要状况(N=11)

*数据系除去新获批但尚未开始招生的两所学校。

结果显示:(1)与北京地区一样,A省MTI高校校企合作也已是普遍做法,有九所高校与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所尚未建立(其中有两所因在校企合作上投入不够,暂时未拓展业务;两所刚获批试办MTI专业,正在寻找合作企业)。(2)在11所MTI院校中,与基地开展过一定程度合作教学(即企业师资进课堂)的有三所(27.3%),其余八所(72.7%)以邀请语言服务企业人员进校讲座取代进课堂。(3)在师资遴选方面,三所有合作教学的高校在选择企业师资时,各有不同。其中H大学校企合作较为规范,学校投入较大,在校级层面统一创建了服务需求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共赢提升实践能力的规范化实践平台(截至2014年12月,建立了包括MTI在内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92家),鼓励基地导师进课堂,出台了一系列双赢的合作培养措施,MTI校内外师资合作教学多年,合作课程以“计算机辅助翻译”和“翻译行业规范与翻译技术实践”课程为主;N大学合作教学主要由基地师资进校独立开设一门课程(如关涉技术写作、项目管理等),并辅以讲座,讲授行业相关知识和发展前沿;K大学有少量合作教学,企业师资进校开设与学校优势学科领域相关的翻译课程,强化人才培养的校本特色。(4)不管是合作教学还是讲座,师资薪酬来源不固定。有的由学校统一发给合作方津贴,有的是由校内教学单位自行解决,甚至是企业人员友情赞助,没有酬劳。

总体看,不管是A省还是北京地区,校企合作是MTI院校人才培养的共同诉求和普遍做法,合作的形式和深度各有不同,而合作教学并不普遍,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还有很大空间。

3.MTI合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翻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求MTI教育在翻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越来越注重采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向着科学化、职业化方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人才(黄友义 2010)。MTI院校寻求校企合作教学的诉求越来越普遍,但通过考察部分MTI高校校企合作教学情况,发现目前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总体而言,由于兴趣、财力、人力和物力等因素的影响,语言服务企业主动愿意或持续参与到高校MTI教学工作中来的热情并不高,且普遍缺乏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由于企业最初参与校企合作动机本身也较复杂,目前MTI校企合作还未普遍实现真正双赢的局面。合作的平台、内容、薪酬、奖惩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很难参与到高校教学过程中来,也很难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便有的MTI院校有企业人员进课堂现象,通常是出于各种原因临时进课堂,而非长期规范合作。调研过程中,A省S大学表示MTI教育因为财力投入不足,学生主要在校内培养,需要时临时请外事办人员讲一两堂课;还有的表示财力上无法长期持续投入,合作不稳定;也有的没有开展合作教学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对企业来说合作教学缺乏吸引力。

(2)师资遴选难。黄友义(2010)倡导MTI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应以职业能力为本进行设计,真正实行课堂内外双导师模式。实际上,目前高校合格的翻译师资严重缺乏,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师资的遴选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企业师资往往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而“高校内的MTI教师队伍仍以传统的学术型为主,博士化程度较高,仍不够专业化和职业化;行业认可的人员由于很难满足高校当前仍为学术化取向的聘任条件而无法聘任为专业课教师”(钱多秀、杨英姿 2013);也有的企业人员行业经验丰富,但无法达到高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有的MTI院校在选择合作教学师资时,要求“英语好、职称高”,这与企业准师资实际状况还是有一定距离。可见,“由谁在何地怎么选择谁来如何教学”的问题亟须探讨。

(3)教学形式安排容易随意,合作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够。有的MTI课程虽有企业参与,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师资参与的程度仍不深入,给学生示范的内容也有限。同时合作广度不够,目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合作教学为多,而其他具有行业特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的合作还非常有限。

(4)课程质量难保证,课程目标达标缺乏评估。校企合作通常较为重视目标,但评估合作教学的手段仍有限。目前翻译实践类课程合作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还没有一致标准。校企合作教学中,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措施,学生对课程质量一旦不满意,授课教师对合作教学的积极性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5)教学团队成员不稳定。企业出于自身营运考虑,一般较难固定某些优秀专业人员进校开展合作教学,造成企业师资不易稳定,继而使某类课程的校企合作教学实践与研究很难纵深完成。另一方面,企业师资授课待遇问题没能很好解决,也是影响教学团队稳定的因素。

(6)继续教育脱节。有的行业单位希望有机构能为员工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这方面仍显不足。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为强化毕业生的后续教育,会将一些行业的从业资格与专业学位、文凭证书等挂钩。截至2014年7月,中国获准试办MTI专业的院校已达206所,但MTI专业学位与翻译从业资格间尚未产生实际必然联系。

合作教学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学校整体教育资源投入增加、教育教学管理变得复杂、企业师资良莠不齐、进课堂薪酬难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负担增加等。同时还存在需要学界探讨的问题,如企业师资进校独立开设一门课程是否合适?以讲座形式代替进课堂是否能达到合作培养的目标?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校企合作的可能和结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都会产生影响。

4.应对策略建议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必须是规范的、互惠的、紧密的、长期的合作,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对上述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解决,校企合作的双赢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如何应对目前MTI校企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能的应对策略有:

(1)紧盯行业需求,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加强校企有效互动,完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吸引企业更主动愿意参与合作。持续的财力和人力投入,有效的校企互动,才能保证合作的可能和质量,要力避形式化、走马灯似的合作。校企可建立规范化的MTI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制定合作的目标、保障措施、激励和监督机制等,深化双方在翻译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的合作。规范化的MTI实践合作平台建立后,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学界和业界可共同研讨完善合作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比重。总体上,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学校、语言服务企业/行业单位和学生三维联动;企业既可补充人力资源,又可培养准员工;学生顶岗实践,可加强对行业的了解,提升翻译职业能力,并可获得一定劳动报酬;学校可在合作中探索高质高效的MTI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果。

(2)制定合理遴选标准,加强师资力量。业界优秀人才参与到MTI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但“由谁在何地怎么选择谁来如何教学”是校企合作教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由于企业准师资良莠不齐,师资遴选应有明确标准。从当前MTI校企合作中师资遴选来看,大多高校还是依据企业师资在业界的声望或专长或口碑。实际上,师资遴选标准需校企(以及翻译协会)来共同制定,需综合听取业界和学界意见,协调好理论化、专业化和实践型师资选择的标准和授课课时比例,另避免高校在评聘企业师资时过于学术化,以及企业提供的师资无法胜任高校教学。北京大学也通过邀请来自企业既具有实战经验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专家对师资队伍进行必要的补充。

此外,如果可能,还可创造条件,让高校内师资能有机会“走出去”,直接到语言服务企业参观、实践、接受专业培训,以增强对职业化和行业实践规范等内容的了解,并在实践结束后能将行业知识、需求和规范运用到校内教学中去,提升“学”与“术”的融合能力。目前有部分企业(如华为)愿意为MTI高校师资进企业学习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这样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共同发力,加强师资力量。

(3)明确合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合作教学的广度。合作教学以提升学生翻译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前提,要关注MTI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做到“对接行业、适应需求”。可采用翻译案例式、项目式、模块化教学。内容上,要避免企业师资讲授内容过于碎片化、浅显化,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基础,避免校内导师讲授内容过于理论化。这需要双导师间结合翻译管理,加强交流,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在授课内容、形式、课时比例、过程管理、教学反馈评估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此外,除翻译技术类课程合作外,还可扩展到口笔译类课程的合作,尤其结合校本特色学科领域的翻译课程,在翻译质量控制、运用语料库手段提升翻译效率等方面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

(4)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评估标准,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评估。合作教学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活动,是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合作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不同的翻译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和评估测量标准。监督教学过程,保证课程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MTI高校在寻求校企合作,尤其是深度的合作,针对合作教学质量的评估,MTI高校需建立适合校本特色的合作教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有的MTI院校聘请企业人员进校独立开课,这更需要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估和保障措施。

(5)完善长期合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往往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丰富,能为高校提供较大的合作空间。而目前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以中小规模的为多,也正因如此,目前MTI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深度和广度不够,其中存在着技术操作层面问题。只有校企双赢长效机制形成后,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才可能实现。尤其是校企合作中,财力付出的多少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不管合作教学的薪酬出自企业还是高校或是友情客串,校外师资薪酬问题需要很好解决,才可能有良好、持续、深入的合作。

(6)加强从业资格的审核,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北京高校一致认为,随着考试体系的完善,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资格证书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将翻译资格证书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实现衔接,是培养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重要措施(钱多秀、杨英姿 2013)。这样可在一定上程度上减少MTI专业中涌进一批对翻译相关工作毫无志趣或志趣不强的学员。企业或社会相关人员皆可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翻译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一旦培养出有行业特色的MTI人才,还可建立智能化的外语服务人才库,供国家、社会和个人急需语言服务时选用,也可进一步完善社会外语服务体系。

总体看,要科学有效地解决校企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内外部合作教学保障体系,从不同环节层层把关。此外,为更好地让语言服务企业、行业单位和高校走到一起,共商合作,MTI高校已纷纷行动起来,成立翻译人才培养交流联盟,比如上海翻译技术沙龙、北京翻译技术沙龙和江苏翻译技术沙龙,学界和业界齐聚探讨并促成产学研合作。这为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提高MTI培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和平台。

5.结语

校企合作培养翻译人才的模式对语言服务企业、高校、学生和社会来说是一种互利多赢模式,也意味着新机遇。校企共同参与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在合作中校企各自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目前合作机制普遍尚未健全,未真正实现双赢,合作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较之于学术学位教育,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指向性,如何将高校的“学”和企业的“术”通过合作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长期、稳定、健康、有效、深度地规模实施,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语言服务人才,这仍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实践。

蔡辉、张成智.2013.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1):51-55.

郭玲义.2011.专业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3):239-242.

黄友义.2010.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J].中国翻译(1):49-50.

刘和平.2014.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5):40-45.

钱多秀、杨英姿.2013.北京地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经验、反思与建议[J].中国翻译(2):72-74.

王坦、高艳.1996.论合作教学的互动观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3):26-28.

许钧.2010.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1):52-54.

杨振刚.2012.翻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7):345-348.

于红、张政.2013.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MTI的CAT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翻译(3):44-48.

曾立人、肖维青、闫栗丽.2012.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学生产平台设计研究[J].上海翻译(4): 47-52.

张政、张少哲.2012.真项目 真实践 真环境 真体验—基于北京师范大学MTI CAT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翻译(2):43-46.

仲伟合.2011.翻译教学理念的转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6):148-150.

(责任编辑管新潮)

杨荣华,博士,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计算机辅助翻译。电子邮箱:yrhnju@hhu.edu.cn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长三角都市圈外语生活状况调查研究:语言服务视角”(编号13YJC740122)、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的案例式CAT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编号MTIJZW201427)、河海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3B33714)资助。

G643

A

1674-8921-(2016)05-0064-04

编码] 10.3969/j.issn.1674-8921.2016.05.008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师资校企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