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表达善意

2016-11-03 14:12李迪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晚自习李老师班主任

李迪

今年3月的一天,我作为嘉宾,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参与一期《青春有话说》节目的录制。

主持人小夏——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知道我是一名班主任,就笑说:“一提起班主任,我心里就发怵。我对班主任最深的印象是在晚自习的夜晚偶然一回头,看到教室窗户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那警惕、严厉的目光,让人望而生畏……”

我不禁纳闷:老师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为学生留足面子

节目开始,小夏问:“李老师,您的学生怕您吗?”

我说:“我没觉得他们怕我,我和学生关系一向很融洽。”

小夏说:“难道他们违反纪律后,也不怕您责罚?”

我说:“他们违纪后也许会害怕,但怕的肯定不是我,而是怕被班规惩罚。同时,我认为犯错后有这样的害怕心理也许不是坏事,它有助于学生反思、改过。惩罚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反思后选择正确的道路。”

另一位主持人小雪不死心,继续启发我说:“比如,我们上中学时,老师若看见男女同学在校园里手拉手,或者言谈举止很亲密,就会很生气,会严厉地批评他们。如果这事换了是您,会怎么办?”

我蓦然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案例:李镇西老师有一天中午到教室去,刚过楼梯拐角,就看见走廊上一对男女生拥抱在一起。李老师进退两难,急中生智,将手里抱的一摞作业哗的一声全抛在地上,然后弯腰捡作业,假装什么也没看见。那两个孩子听到响声,回身看到老师,马上跑来帮老师捡——他们以为老师什么都没看见,所以三人都不尴尬,这就为学生留足了面子。

然而,教育并非到此为止,李镇西老师接下来趁着几个晚自习时间,用开班会、做讲座、写信等方式和学生交流关于爱的话题。

我很赞成李老师的做法。如果我发现学生在比较隐蔽的地方有亲密的举动,我会想办法不留痕迹地制止,但不会马上批评、斥责。就算他们犯了错误,我们也应该给犯错的孩子留个面子。当场斥责,只会使学生反感、排斥,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好处。

我2007年当班主任的时候,每个周四晚自习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和学生交流关于爱情的话题,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我很不喜欢一个词——“抓个现行”。有的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的高明,甚至故意设局让学生犯错,然后“抓个现行”。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当我们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尊严的人,就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我们没有必要这样不留情面地去证明老师是对的、学生是错的。

因为,有时候我们看起来赢了,其实是输了。我们赢了争吵,却输了师生感情,多不值得啊!

给彼此留下足够的空间

有时候我会对学生说,一个人的教养,就表现在他是否尊重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不仅仅是人,还包括一些动物、植物。

记得女作家龙应台在谈到文化时曾说: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一个不懂得心疼体谅亲人、学生、陌生人以及动植物的人,不能算作有文化的人,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有文化的学生?

真正的文化,可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

曾在《读者》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北京故宫的房间一共有五千把钥匙,每天的早晨7点是工作人员集中领钥匙的时间。大伙儿领了钥匙,在晨光熹微中开锁推门,同时会喊一声:“开门了!”有时还伴着一声咳嗽。为什么呢?大家是给宫里面那些黄鼠狼啊、刺猬啊、老鼠啊提个醒,打声招呼——嗨,有人来了!

我出生在太行山区。夏天山区的小道总是杂草丛生,杂草里免不了有蛇虫。暑假回老家,我在走山路的时候,总是要拿一根棍子,看见被杂草淹没的小道,我会用棍子轻轻敲打小草,目的是“打草惊蛇”,告诉它们:我要走过去了,你们快躲一躲。我固然不愿意看见蛇,难道蛇就愿意被我看见吗?

我们都给彼此留下足够的自由空间,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我们没有必要对学生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有时候就算心知肚明:他的确是犯错了,或者他有心犯错……但是,教师不必事事明察秋毫,倘若学生不肯承认错误,我也就不做过多追究,更不会设局“抓个现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犯错,以证明我的批评是多么正确。

师生之间的对与错,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给学生一个退路,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

主持人听到我讲这样的观点,忍不住问:“李老师,您这样教育学生,效果如何呢?”

我说:“我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的引导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甚至学生在毕业前还有种种毛病,让人不免感叹其屡教不改。但是,我们春天播下的种子,有的秋天就结果了,有的却要等到来年,甚至三年后、十年后……教育最不能急功近利。我相信,只要我埋在他们心田的种子是善良的、饱满的,总有一天会发芽。有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十年后,还能想起来当初我告诉他们的话确实很有道理,那就说明,我的努力不是无用功……”

最关键的是,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体验到了温暖、温情,便能学会尊敬别人。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需要的是等待。

孩子成长是迟早的事情。我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春风化雨,相信润物无声……

善良,无须张扬

一位朋友对我说起,小区旁边搬来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女儿正上高中,儿子从小脑瘫,夫妻俩租了间旧房子,靠卖菜维持生计,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朋友的母亲不但尽量买这夫妻俩的菜,还整理了家里的一些衣服,打算送给他们,又不知道此举是否合适。最终,老人把那些衣服用塑料袋装好,趁天黑时悄悄放到他家门前。

晚上卖菜回来,男主人先发现那个塑料袋,女主人看了看,拿回屋里去了。第二天,朋友的那件只穿过一次、因为缩水有点短的连衣裙,就穿在了那家女儿的身上。

朋友的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家都没有心理负担……

老人家没上过几年学,她一辈子也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这样文绉绉的句子,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善良,原来有另一种方式,无须张扬,不求回报,悄悄地表达,最好。

我一直认为,富足向来和权钱无关。最富有的人,就是这样悄悄表达善良的人。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觉得自己的心变得很软很软、很美很美……

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吧!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们没有必要在成长中的学生面前,有意表现自己的成熟、正确、高明。因为,我们也是从那个年龄走过来的,总有一天,这些孩子也会成长到我们这个年龄。

(责 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晚自习李老师班主任
该得奖的李老师
我的班主任①
脸上有光
我的心应该放在哪里
宠物难伺候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祸从口出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