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八中 方立立
“如何抒情”景与“如何写景”——诗歌鉴赏题表达技巧辨析
安徽省合肥八中方立立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学科的必考题型。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是高中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最为重要的考点之一。诗歌表达技巧很多,考试中,很多学生都在“抒情写作技巧与写景写作技巧的区别与联系”这一考点失分。
先看一道诗歌鉴赏的例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是如何抒发游子漂泊的羁旅之情的?
一学生答:视听结合,视觉上,梧桐叶落,故人无字,到听觉上楼头雁声渐行渐远。视觉和听觉结合,表现了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乡故人的羁旅之情。
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位同学读懂了诗歌,表达能力优秀。但这道5分的题他只能得2分。原因是其作答没有区分抒情与写景的区别。把描写景物使用的视听结合的表达技巧用来回答“如何抒情”这个问题,势必造成答非所问,或所答偏离所问。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诗歌抒情的基本方法和诗歌写景的基本方法。虽然都是表达技巧,但它们分属不同的门类。下面依次展开:
“情”,是诗歌的内核。可以说诗人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情感。游子在外,思念家人。这客愁倘若直说便寡淡无味,毫无诗意。故而诗歌中直接抒情的诗句是极少的,大部分都是间接抒情。既然是间接,那么就要借助一定的外物。大体有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几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借景抒情。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又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都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或喜悦,或愁苦,或凄怆的情感。因此题目问“怎么抒情”,我们就要想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呢?如果是间接抒情,那是不是借景抒情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如何抒情的答案就出来了。
这里要提醒同学们,课堂中常常提到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实就是借景抒情的一种。这一种抒情手法很特别,很典型,也很常见。“以乐景写哀情”,就是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发哀伤的情感。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春色正浓,然而诗人却是归心殷切。当然以此类推还有“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也都是借景抒情,只是给这景、这情进行了分类而已。
既然诗中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的方式,那么如何写景才能打动读者,如何写景才能精妙,就成了诗人追求的目标。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来改去,就是想把景写好,写动人。诗人们凭借聪慧与情思,摸索出了许多写景的方法。
各种修辞当然是诗歌中最亮眼的部分。如比喻:“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把远处的山比作妇人头上的发髻。如拟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把桃花拟作人,说姑娘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笑迎着和煦的春风。如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夸大了庐山瀑布的落差,说有三千尺。
写景的“写”,就是“描写”。描写的手法很多,如动静结合:“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窸描写了雨后池塘平静如明镜,东风忽起后,化静为动,垂杨舞蹈,水珠激向荷心,发出声响的美景。视听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寥寥几笔,没有夸饰之语,展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还有一些表现手法,如衬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用寂静无声和江心秋月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把这些手法记住了,我们就基本可以应对如何写景的试题了。
出题人的命题表述各种各样,我们平时做题,要学会透过各种命题表述看出题目的考查对象究竟是什么。如果是在高考中,那就要学会透过题干的表述,看出题目对应的考点。明确了题目考的是“如何抒情”,还是“如何写景”,我们就能对症下药了。
巩固练习
下面的题干考的是A如何抒情,还是B如何写景?
1.词上阕最后三句“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耸陡峭的?
3.本词主要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月色?试简要分析。
4.秋天的景物触动着诗人的情怀,结合诗歌首联和颔联,谈谈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案B B B A
名师简介
方立立,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市教学能手、合肥市先进德育工作者、合肥市优秀班主任。曾获合肥市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电视教学课例评比一等奖,安徽省“精彩育人瞬间”评比一等奖,“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参与编写《为自己的青春做主——高中生生涯规划教程》。现任合肥八中高三年级部副主任、政教处副主任。